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 生产总值的比重近10%,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我国尚未颁布海洋高质量发展水平监测评估的相关规定、行业标准等,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也缺乏系统理论研究。本书拟研究提出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新时代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差异,分析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政策。本项研究对推动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共分为五章。
本书是以*制订的教学大纲为依据,为高等院校海洋科学专业学生编著的一本理论教材。本教材共有十章,先介绍海洋气象学中的有关定义、概念,再详细论述其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每章结合了海洋学和气象学相通的知识点来进行介绍,包括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规律、海洋对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等,适合高校有关专业作教材使用。
《海滨的生灵》是卡森的 海洋三部曲 的终结篇,以大气、精妙、充满诗意的文笔描绘了海滨生态的万千生相。本书系统全面地展开了对海岸生态系统的介绍,讲述了潮汐与陆地的相互地质作用,岩石、沙滩、珊瑚这三种海滨生态类型的特征和美丽。 在本书中,卡森贯穿着 敬畏 的环保哲学观念, 以宏大而又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滨生态的复杂和奇妙,揭示了海滨生态在进化史上独特的地位,那些渺小的生物是从海洋走向陆地的先锋,具有伟大的探险精神,没有它们的*初尝试,生物不可能进化出众多的陆地物种,也就不会有人类。海滨生物的每一个物种都是在严苛的海滨和潮汐环境中,在生死时速之间搏斗生存,这些渺小生灵的伟大与美丽,足以赢得人类的敬畏和惊叹。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全 球环境中具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海洋是保障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物质基础,海洋文明和文化又为 人类相互交流、理解、合作,创造了永续的精神财富 。海洋调查是人类认识海洋的**步。侍茂崇、高郭 平、鲍献文编写的《海洋调查方法(高等学校海洋科 学类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规划教材)》在介绍海洋仪器 的同时,又重点介绍海洋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在介 绍各种海洋调查方法的同时,又重点介绍正确的站位 设置和有效的协调和组织;既介绍常规的资料处理方 法,又对一些计算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做出谆谆善 诱的解释。为了提高海洋调查首席科学家决策的科学 性,在书又专门增加一章有关调查范例和有效规避风 险的内容,讲述保证安全的种种措施。
《话说中国海洋》丛书是一套全方位反映与介绍海洋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与地理、自然资源各板块并在每个板块中细分成若干书目的大规模海洋丛书。自 2011 年辑出版以来,目前已经推出了 10 几种。此次作为第三辑出版的品种共计有 9 本。 本书是《话说中国海洋文化系列》中的一本。历史年代划分,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前期,探讨了各个时期,中国港口的变迁历史。
这一次《看地球》将目光投向了海洋。《海洋的新边界》系法国开发署《看地球》系列的2011年版,也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继2010年出版《城市:改变发展轨迹》后的第二本。 在20世纪中,海洋的边界不断遭到挤压,人类的足迹已经到达所有海域,人类一再突破海洋的界限从而获得鱼类、矿产、遗传等资源。随着技术进步、发明创造的涌现、工业需求、国家的战略调整以及生态保护等的变化,各方利益纠结在一起,海洋的编辑不断被改写。当前的一些变化给海洋世界造成了一定冲击,本书就是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何使未来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保护相结合等问题进行讨论。作者采用全面的、跨学科的研究路径,用一种科学的、与政治决策相联系的方式来解析国际社会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综合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海洋遗传资源的开发以及
该书章首先带领读者领略中国海域的美丽壮阔,进而揭开美丽背后的沉重负担。第二章至第七章详细描述了海洋正面临的严酷危机,如赤潮、石油污染、红树木退化、珊瑚礁白化等问题。第八章,倡导大家团结起共同守护我们的蓝色家园,助力海洋强国之梦早日实现。
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告诉世人 海洋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恩惠,有时也会是灾祸 。作者在本书中,针对如何与海共生这一问题,以海人的视角探讨了今天的日本急需面对和解决的诸多问题。本书的构成如下:*章探讨了大海啸的受灾区如何重建的问题;第二章到第五章,从生态系统、食鱼文化、海洋网络、资源管理四个课题出发,总结了截至目前为止的研究成果和调查报告,并进一步展开了论述;*后的第六章,则在前面所有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的未来论。 文中随处可见作者对于海洋科学的独到见解,其叙述平实而易于理解。关于海洋的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尤其对于日本大海啸以及核泄露的灾后重建问题,需要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通盘考量。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兼顾科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著作。
探索海底的主要手段是海洋地质调查,即利用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学等多种综合手段探测和查明海底地形、地质构造、沉积物、岩石和矿产资源分布状况。针对探测的目的和作用不同,发展出了不同的探测系统,比如主要用于精密水深测量的多波束测深系统、用于海底地貌探测的侧扫声纳系统、用于地层探测的浅地层剖面仪等,每一种探测系统又有不同国家、不同厂家研制生产的不同原理、不同结构、不同作用、不同应用方式的各种型号产品。王培刚主编的《海洋高新技术装备选购指南--海底探测类》通过对相同或相近功能的不同型号的产品进行性能介绍、技术指标对比、应用分析等,对几种主流产品进行分析对比和综合评述,使海洋工作者对海底探测设备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了解不同产品的优势和缺点,从而对仪器的选购和使用起到参考和指导作用。其中
何广顺、丁黎黎、宋维玲编著的这本《海洋经济分析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实证来考察和检验宏观经济理论和方法在海洋经济领域中的适用性。因此,在每章结构和内容的编排上力求简明易懂,对涉及的各种理论只做简要梳理和阐述,对涉及的分析评估方法只介绍怎样使用,尽量避免数学推导,希望能使读者易学易用。全书共分为十章,除章概述和第十章统计分析报告以外,每章节都力求能解决某一类专门问题,因此全书不仅具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而且各个章节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单独使用。
Dynamics of Surface Waves in Coastal Waters Wave-Current-Bottom Interactions develops the typical basic theories (e,g. mild-slope equation and shorecrested waves) and applications of water wave propagation with an emphasis on wave-current-bottom interactions and Hamiltonian systems. In recent times, the interest in water wave propagation has accelerated because of rapid developments in global coastal ocean engineering.
跨入21世纪,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海洋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的能力越来越强。对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使得资源衰竭,长期的高密度海水养殖不仅造成资源品种单一,也加重了本就因陆源污染而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程度,加速了海洋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海洋渔业资源的进一步衰竭。
本书主要描述海洋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实验技巧。书中上篇介绍海洋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纯化的经典常规技术与现代先进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这些技术从海洋生物中获得海洋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应用实例;下篇介绍鉴定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的过程中,有机化学工作者常用的“四谱”和相关化学方法的基本知识,列举了相当数量的综合实例,以帮助读者提高鉴定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的能力,特别是提高使用“四谱”方法鉴定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的综合能力。 本书可供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等单位研究海洋药物、海洋天然产物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介绍各类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概况、药理功能、药源生物以及海洋生物制药方法。共分四章。章介绍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基本概念以及国内外开发研究的动态;第二章从抗菌消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调血脂、抗血栓、降血糖、抗疲劳、抗辐射、抗氧化延缓衰老、温肾壮阳、镇痛、防治前列腺增生、防治脑退化等方面叙述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及开发潜力;第三章着重阐述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药源生物的主要种类、生态习性以及获取的办法,包括微生物、海藻、腔肠动物、棘皮动物、贝类、头足类、甲壳类、爬行类以及海洋哺乳动物;第四章简要介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海洋生物制药技术,阐述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
东海、南海等我国周边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和油气资源,同时也是海上交通运输繁忙的海域。本书针对上述海域日益突显的战略地位、领海争端、资源争夺和恐怖活动等潜在的国家安全隐患与军事冲突风险,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海洋环境的特征诊断与海上军事活动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相关的研究成果。 《海洋环境特征诊断与海上军事活动风险评估》由张韧等所著,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较为系统地描述了我国周边海域的海洋环境特征,包括海洋地理特征,不同海域、不同季节的海洋气象和海洋水文要素的地域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针对海洋环境资料稀疏、散乱的基本事实,阐述了海洋环境资料客观分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包括作者近年来取得的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随后分别阐述了海洋表层环境信息的卫星遥感反演方法和途径;论述了影响
黄志明等著的这本《国家海洋经济战略与宁波发展路径研究》共有11个专题,分别从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区与都市功能区协同发展、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培育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船用保税油供应中心、拓展港口国际中转业务、探索发展离岸贸易、发展海洋生物产业、促进民营资本投向海洋产业、健全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运用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建议。这对于统筹宁波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实现“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性转变,加快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示范区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书与国际上代表性的海洋化学/化学海洋学教材相比较,具有如下特色:①具有中国特色,国内外资料并重,充分考虑中国海和中国海洋化学家在海洋化学上的作用和地位;②理论与应用并重;③经典内容与近20年来的新进展并重,删去一些已过时的内容;④建立了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海洋化学理论体系,主要集中在第2,9,10,11,12五章内;⑤第3—8章和第13章以海洋中存在的常量元素、气体、营养盐、微量元素、有机物和海洋同位素为主体,充分体现元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特色。同时结合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海洋环境的污染和防污,来书写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章节。本书的上述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尚待实践来检验。 本书是“以老带青”的方式编撰而咸,体现了青年作者的热情和朝气。有些读者可能会看出,本书的许多章节会呈现出主编的另一部
海洋生物地理学是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地理学经过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生物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海洋生物地理学》共7章。至第三章重点介绍海洋生物地理学的概念以及学科体系与性质,同时概述了海洋生物与环境的基本知识和关系,以及海洋生物群落概念和研究内容;第四章、第五章为海洋生物地理学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海洋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及其环境特征和适应机制,以及基于分子和同位素的海洋生物地理学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第六章、第七章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海洋生物,重点阐述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对策与措施。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海洋生物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内容,为今后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管
《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是浙江省首批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物的宗旨是围绕中心的研究方向,即浙江海洋经济与管理、浙江海外经济文化交流、浙江海洋文化与区域社会变迁,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对策性研究成果,在推动相关学科研究领域发展的同时,为浙江省全面实施海洋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建设服务。 中心主办的《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辑已于2007年12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自刊物公开出版后,即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不少读者在充分肯定的同时,就如何提高刊物学术层次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会结合实际,尽量予以采纳,以进一步提高刊物的质量。 本辑(第二辑)共收录论文34篇,既有宏观研究,又有个案研究,既有基础,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