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的四分之三都为海洋和湖泊所覆盖,因此 水球 一词要比 地球 贴切得多。随着人们对全球史观的兴趣日益增加,海洋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科学史发掘了航海学测定地球经纬度的漫长历史。文学研究描述了往昔文学作品中的海洋概念和意象。社会史为码头工人、水手和海盗作传。经济史关注全球贸易和航运的历史。而环境史则致力于研究海洋、海啸,以及污染和全球变暖等生态变化。由此,过去主要由艺术、文学和哲学塑造出的海洋,便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面貌。 本书将着力研究海洋在历史中扮演的不同角色。首先,在人口迁徙和物质及非物质的交换中,海洋同时起到连接与隔绝的作用,带来的变化也终将波及那些没有漂洋过海的人。其次,与海洋打交道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社会。无论是长在海底的,游在海里的,还是船只运来的,大海一直在为人类提供着
《海滨的生灵》是卡森的 海洋三部曲 的终结篇,以大气、精妙、充满诗意的文笔描绘了海滨生态的万千生相。本书系统全面地展开了对海岸生态系统的介绍,讲述了潮汐与陆地的相互地质作用,岩石、沙滩、珊瑚这三种海滨生态类型的特征和美丽。 在本书中,卡森贯穿着 敬畏 的环保哲学观念, 以宏大而又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滨生态的复杂和奇妙,揭示了海滨生态在进化史上独特的地位,那些渺小的生物是从海洋走向陆地的先锋,具有伟大的探险精神,没有它们的*初尝试,生物不可能进化出众多的陆地物种,也就不会有人类。海滨生物的每一个物种都是在严苛的海滨和潮汐环境中,在生死时速之间搏斗生存,这些渺小生灵的伟大与美丽,足以赢得人类的敬畏和惊叹。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全 球环境中具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海洋是保障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物质基础,海洋文明和文化又为 人类相互交流、理解、合作,创造了永续的精神财富 。海洋调查是人类认识海洋的**步。侍茂崇、高郭 平、鲍献文编写的《海洋调查方法(高等学校海洋科 学类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规划教材)》在介绍海洋仪器 的同时,又重点介绍海洋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在介 绍各种海洋调查方法的同时,又重点介绍正确的站位 设置和有效的协调和组织;既介绍常规的资料处理方 法,又对一些计算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做出谆谆善 诱的解释。为了提高海洋调查首席科学家决策的科学 性,在书又专门增加一章有关调查范例和有效规避风 险的内容,讲述保证安全的种种措施。
野外实习是生物学、生态学、海洋学教学和学习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动物种类繁多、形态万千、移动迅捷,识别和区分它们十分困难。《海洋常见动物门类及海滨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图册》作者通过长期积累和艰苦努力,结合多年野外实习心得和教学实践,精心编成此书。它用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语言对海洋,特别是海滨常见动物门类和种类进行展示和介绍,并图示它们的识别特征和野外观察要点。文中所有图片大都为作者亲自拍摄和绘制而得,并辅以指导性观察项目,是不可多得的海滨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教材。
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 生产总值的比重近10%,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我国尚未颁布海洋高质量发展水平监测评估的相关规定、行业标准等,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也缺乏系统理论研究。本书拟研究提出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新时代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差异,分析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政策。本项研究对推动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共分为五章。
《中国走向海洋》是一本译著,原著者为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的专家学者。 近些年,中国在造船、海上贸易、近海能源勘探、捕鱼以及海军的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本书将中国作为潜在的海洋强国进行了公正综合的分析评价,回顾了明清以来中国的海洋政策,讲述了当代中国海上转型的情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将中国置于更大世界历史背景下进行评述,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从陆地大国向海洋大国转变的案例 从波斯帝国时代到前苏联时代,总结了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该书用比较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已经转入海上转型阶段,尽管仍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如果这样的转型证明是正确的,作者们认为这会是中国过去两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非凡事件。另外,本书还提供了几十幅详细的地图以及积极分析框架,从而使读者
美丽而又神秘的海样一直让全世界的人们着迷,因为它不但有五彩斑斓的珊瑚、绚烂的海葵和漂亮的水母,有凶猛的鲨鱼、可爱的海豚和淘气的鲸,还有自己的草场、森林,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奇异的生物,海洋是一个生物的大家庭。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亿万年来发生在海洋中的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给我们介绍了海洋是怎样的,它本身有什么特点;介绍了生活在其中的林林总总的生物,介绍了它们的习性、它们的繁殖;介绍了海洋生物在海洋中的生活;还介绍了我们人类和海洋之间密切的关系。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明白许许多多:原来河豚有毒不是它的错,海湾也会“燃烧”,海中鱼儿的伪装还有自己的妙招,老实的海贝之间也会发生战争,鱼医生偶尔也会耍花招……
这一次《看地球》将目光投向了海洋。《海洋的新边界》系法国开发署《看地球》系列的2011年版,也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继2010年出版《城市:改变发展轨迹》后的第二本。 在20世纪中,海洋的边界不断遭到挤压,人类的足迹已经到达所有海域,人类一再突破海洋的界限从而获得鱼类、矿产、遗传等资源。随着技术进步、发明创造的涌现、工业需求、国家的战略调整以及生态保护等的变化,各方利益纠结在一起,海洋的编辑不断被改写。当前的一些变化给海洋世界造成了一定冲击,本书就是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何使未来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保护相结合等问题进行讨论。作者采用全面的、跨学科的研究路径,用一种科学的、与政治决策相联系的方式来解析国际社会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综合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海洋遗传资源的开发以及
中国的快速发展促使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搜寻 自然资源。与中国的持续发展直接相关的自然资源 就是能源。中国对资源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中国城 市的用电量急剧上升,导致断电情况时有发生,中国 对能源安全问题的焦虑也日渐加深。由于中国80%的 进口化石燃料需走水路经马六甲海峡入境,因此,中 国所担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所谓的“马六甲困境” 。《中国能源战略对海洋政策的影响》汇集了美国在 经济、能源、中国问题研究以及海军战略等领域里 优秀的专家们撰写的多篇论文,旨在探究中国的“马 六甲困境”及其对全球海上安全的潜在影响。 尽管本书所汇集的这些论文包含多种观点,但其 首要论点是:中国正在大肆利用世界现存的石油储量 ,美国需对此感到忧虑。石油储量的不断缩减引起各 国对这一自然资源的争夺,导致能源危机,并
本书分为四章,即资料的预处理和常规分析方法、温盐资料分析与水团分析方法、潮汐潮流分析方法和海流资料分析方法。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在系统介绍海洋水文环境要素分析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常用的资料预处理方法,对流、潮等海洋要素给出了实际数据分析的步骤,弥补了同类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缺乏。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部历时两年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用《BR》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海洋科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海洋科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客观分析了学科发展态势从学科发哪可种点出发,前瞻性地思考了学科的整体布局,出于海洋料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前沿方向及我国发展该学的改策施。
《话说中国海洋》丛书是一套全方位反映与介绍海洋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与地理、自然资源各板块并在每个板块中细分成若干书目的大规模海洋丛书。自 2011 年辑出版以来,目前已经推出了 10 几种。此次作为第三辑出版的品种共计有 9 本。 本书是《话说中国海洋文化系列》中的一本。历史年代划分,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前期,探讨了各个时期,中国港口的变迁历史。
海洋环境监测评价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确保所获得的环境监测数据详细、准确的重要保证。书作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培训教材之一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册,主要介绍了海洋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数据处理与常用统计方法、实验室质量控制、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评估、标准物质简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作者重要的基本概念出发,重点介绍实际工作中涉及的重要公式、仪器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由黄冬梅、贺琪、郑小罗等编*的《海洋信息技 术与应用/海洋科学前沿系列丛书》一书为海洋信息 类教材,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基础篇)主要 介绍海洋信息化的几项基础技术,包括海洋信息获取 技术、海洋信息传输技术、海洋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海 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下篇(应用篇)主要介绍 几项重要的海洋信息化应用领域,包括海洋信息技术 在海洋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 现象再现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防灾减灾中 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域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海洋 信息技术在*地科考中的应用。 本书适合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海洋信息化科技人 员阅读参考。
面对当前国际*地形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南北*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 专项获得国家批准,正式以南北*专项为背景,我国相继组织实施了第五次和第六次北*科学考察,南*周边海域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作为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得以开展,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考察数据和研究成果。高立宝、魏泽勋主编的这本《南*周边海域物理海洋和海洋气象图集》总结了专项实施以来南*周边海域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考察的成果,并结合历次考察的数据,对南*周边海域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特征和变动趋势进行了反映?br/
孙中之主编的《黄渤海区渔具通论(精)》论述了海洋捕捞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考证了我国十二大类渔具的悠久历史及其沿革,总结了近几十年来黄渤海区渔具渔法概况及其捕捞作业的发展变化,简论了各类渔具的作业现状和发展方向;列举实例并配有插图,通论了每一类渔具的捕鱼原理和特点、渔具类型、基本结构和部件作用、作业方式和渔法特点;内容比较丰富、系统和全面,是一本专门为渔政管理人员和相关水产管理人员编写的参考书籍。全书共分绪论和14个章节,绪论主要介绍我国渔业的悠久历史和漫长曲折的发展道路,以及黄渤海区渔业、渔具渔法的概况;章介绍海洋捕捞基本概念;第二章为渔具分类和渔具图的基本知识;第三章至第十四章为刺网、围网、拖网、地拉网、张网、敷网、抄网、掩网、陷阱、钓具、耙刺和笼壶12类渔具的捕鱼原理及特点
中国工程院“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研究成果形成了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系列研究丛书,包括综合研究卷、海洋探测与装备卷、海洋运载卷、海洋能源卷、海洋生物资源卷、海洋环境与生态卷和海陆关联卷,共七卷。
由王军成编著的《海洋资料浮标原理与工程(精) 》以复杂系统论、信息论、力学、海洋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海洋资料浮标详细阐述了海洋动力环境浮标监测技术理论及其相关的观测、通信等技术体系。之后,详细介绍了浮标总体设计及其各子系统(浮标体、锚系、数据采集与控制、通信、供电、传感器等)的原理及设计,并配合详实的示例。 《海洋资料浮标原理与工程(精)》涉及海洋资料浮标及海洋观测技术方面的众多*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不仅可供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观测技术探索、海洋资料浮标研发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我国海洋、气象业务管理部门参考。
本书是2049年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以及中国科协高端科技智库丛书之一,是中国海洋学会牵头组织专家组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全书在回顾海洋科技发展史的基础上,展望了海洋科技发展与助推强国梦的关系,面向2049年展望了海洋资源类型,依据科技预测畅想了未来的海洋生活,就构建起适应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的支撑体系提出了建议。全书图文并茂,语言流畅,观点新颖。本书适合从海洋开发与研究工作的工作者、研究者,以及大学生和研究生参考,以便找到发展方向;对海洋资源开发的人士也颇具参考价值,可以更好地理解未来海洋;对商务人士和投资者而言,从中也可找到未来经济发展的热点和趋势,把握未来商机。
为回顾总结吉林出海、边疆近海省建设历史,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吉林海洋经济发展,开展国际海洋合作,为吉林融入海洋积累资料并提供依据,由李铁主编的《吉林与海洋--从边疆近海到沿边通海/图们江国际合作系列丛书》一书,该书着眼于我国 海洋强国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的趋势,从吉林省出海历史、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切入,对近年来吉林省在图们江通海实践中的努力、 借港出海 的探索,进行了总结回顾,对吉林省如何融入海洋、发展海洋经济进行了展望和具体的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和理论研究价值。全书共分十个章节,分别是:海洋与海权、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吉林省的通海历史与出海权益、图们江开发与边疆近海省的提出、图们江的通海实践、 借港出海 的探索与努力、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探索吉林海洋经济发展新途径、推动图们江区域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