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对初学者非常实用的指导书,针对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面临的许多具体问题,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如何做生态学,如何做好的生态学。书中对如何成功组织和从事一项生态学研究,如何选择一个科学问题,如何与他人共事,如何有效地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如何做有吸引力的学术报告,如何利用墙报进行交流,如何对待负面结果,以及如何撰写基金申请书和研究项目书等具体问题给出了实用和富有建设性的指导和建议,并提供了颇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和方法。对生态学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本难得的指导性参考书。
科学起源于猜想,观察和实验用于证实或证伪猜想。地理学的猜想很难通过实验去证实,但是可以通过观察进行记录和描述。本书记录了作者关于人与地球、人与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的灵感和猜想。中国人对春秋的感受为何这么深?渔猎采集、游牧和农耕,这三者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什么,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吗?从地图上看,四大文明古国都与沙漠有关,难道文明是沙漠的馈赠?在以地理资源为基础进行哲学思考的同时,作者提出我们应该享受灵感、猜想的快乐,丰富自己的人生。
本书按照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学前沿引领相结合 的原则,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国内科学家的集体智慧,加强顶层设计,提出一些跨学科、跨领域,有望在近期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问题,形成《中国极地科学创新研究发展报告》,为未来中国极地科学持续创新研究提供指导。
科学起源于猜想,观察和实验用于证实或证伪猜想。地理学的猜想很难通过实验去证实,但是可以通过观察进行记录和描述。本书记录了作者关于人与地球、人与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的灵感和猜想。中国人对春秋的感受为何这么深?渔猎采集、游牧和农耕,这三者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什么,有 和落后之分吗?从地图上看,四大文明古国都与沙漠有关,难道文明是沙漠的馈赠?在以地理资源为基础进行哲学思考的同时,作者提出我们应该享受灵感、猜想的快乐,丰富自己的人生。
本书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聚落结构的综合性理论。认为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聚落)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该理论成为后来众多地理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参照模型和出发点。
本书是在2016年8月17-21日中山大学举办的国际政治地理学前沿论坛暨第33届国际地理联合会大会政治地理委员会前置会议的成果实录。该会议是国际地理学联合会政治地理委员会和国际边境/边界研究学会*次在中国境内与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举办年会。会议共有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芬兰、日本、新加坡、巴西等13个国家和地区、4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出席,有78人参加了本次会议的发表和评议。这是*次东西方地理学者就政治地理学研究议题进行沙龙性质的对话,也是*次国际地理联合会在中国召开政治地理学主题的会议,亦是中国地理学会*次举办政治地理学的主题会议。本书按照会议内容进行整理,共收录40篇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 东西对话:新政治地理学 、 面向多尺度的政治地理学 、 政治地理/地缘政治新前沿 、 聚焦亚洲:边境/边
本书从法国近代地理学的诞生,一直写到本世纪60年代末期,全面详尽地阐述了这段时间法国地理学思想的孕育、形成、演化和发展的全过程,并以令人信服的论据,作了阶段划分,论述了各个时期的特点。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结构严谨,详简有序,旁征博引,资料翔实。从而引导读者追循作者的笔触,对法国地理学思想的发展全过程作一番巡视。从70年代至今,是法国著名的地理学史专家,索邦大学教授P.克拉瓦尔续写的。
本书是在2016年8月17-21日中山大学举办的国际政治地理学前沿论坛暨第33届国际地理联合会大会政治地理委员会前置会议的成果实录。该会议是国际地理学联合会政治地理委员会和国际边境/边界研究学会*次在中国境内与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举办年会。会议共有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芬兰、日本、新加坡、巴西等13个国家和地区、4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出席,有78人参加了本次会议的发表和评议。这是*次东西方地理学者就政治地理学研究议题进行沙龙性质的对话,也是*次国际地理联合会在中国召开政治地理学主题的会议,亦是中国地理学会*次举办政治地理学的主题会议。本书按照会议内容进行整理,共收录40篇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 东西对话:新政治地理学 、 面向多尺度的政治地理学 、 政治地理/地缘政治新前沿 、 聚焦亚洲:边境/
《地理学评论(第1辑):第四届人文地理学沙龙纪实》内容简介:《地理学评论》第一辑终于以 第四届人文地理学沙龙纪实 的形式正式出版了。大约六七年前,当一群志同道合的学者在谋划出版一本具有批判主义精神的不定期地理读物时,没有想到它要经历那么长时间才得以 出生 ,而且第一辑是借助人文地理学沙龙的成果与世人见面的。两者的结合,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期望这本不定期读物能够持续地出版下去,将来成为一本有价值的地理学术期刊,对中国地理学的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本书为新疆县级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大气成分观测业务指导手册,共分为大气本底观测与酸雨观测两大部分。大气本底观测篇介绍了观测组织工作、温室气体、气溶胶类观测、反应性气体、臭氧总量、干湿沉降、样品保存、职责分工及数据获取等方面的规定、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酸雨观测篇从人工与自动酸雨观测两个方面详细介绍,重点介绍了酸雨观测报文编发、观测系统的原理、维护要求与维修技术总结等内容。本书对于新疆气象观测站网中的大气本底观测和酸雨观测业务有很强的指导性,适合大气成分观测业务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