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深绿思想,在西方环境意识形态和环境运动中影响很大。一些学者认为,它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生态哲学开始从浅层向深层的转换,甚至有人将其视为西方激进环境意识形态的一面旗帜。然而,深层生态学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在理论基础上,如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及权利、生命平等、人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等,深层生态学并未给出详细的说明;在生态实践上,如荒野保护、国际公正、生态乌托邦、反人类、生态法西斯等,深层生态学也未能作出有力的回应。如何建立一个清晰的、从理论到实践逻辑一致的思想体系,是深层生态学的研究者需要做的一件为紧迫的事。《深层生态学——阐释与整合》由雷毅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工作的成果。
《地方、空间与生存——段义孚生态文化思想研究》是部研究美籍华裔学者、当代人文主义地理学家段义孚生态文化思想的学术著作。从对段义孚生态文化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背景、发展历程以及重要的理论特征的梳理和评析入手,《地方、空间与生存——段义孚生态文化思想研究》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段义孚生态文化思想所涵盖的生态生存观、生态整体观、生态伦理观和生态文艺观,揭示了段义孚生态文化思想的独特建树及其对中国当下生态文化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初步形成了作者宋秀葵自己的关于生态文化研究的学术观念。
内容简介
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和神经细胞与其他可兴奋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关键结构,其化学组成、构造和功能对于神经信号传导及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发挥关键作用,也跟神经-精神疾病有着内在联系。《突触》是我国系统阐述突触研究理论和实验成果的部专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突触及突触传递的理论、突触与脑功能的关系、当前突触理论中存在的困难以及跨专业领域对突触定义看法上的不同、突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及其与脑功能的关系。其写作特点是:基本理论比较完全;论述了重要理论的来龙去脉,从历史发展看问题;在内容上力求反映研究领域中的进展;提出并讨论了重要的不同学术观点。本书有较高理论价值,它不仅把突触看成能发生兴奋传递的结构,而且讨论了如何在突触及突触传递基础上全面解释脑功能,深刻考虑突触作为脑功能基础之一的神经元
内容简介
有毒生物(poieonousorganisms)是指能引起接触(或食用)者中毒的生物,它对健康影响既可以是器质性也可以是功能性的损害。使有毒生物表现出特定毒性作用的组分称为毒素(toxins),一种有毒生物可仅含有一种毒素,也可以含有多种毒素成分。人体可通过食入、叮咬、蜇刺、皮肤接触受到危害,少数情况下也可通过吸入真菌孢子等颗粒物引起不适反应。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太平洋西岸,幅员辽阔,多样化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种群。生物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交互毒性作用体系,这个体系也维持了物种平衡。2000多年前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的传说,许多对有毒生物毒性的描述出现在中医药典籍中,这些反映了我国先民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但现代毒理学对有毒生物关注较少,鲜有关于有毒生物物种分布、形态识别特征、毒
《急诊外科学》提供了药物的适应证、副作用和剂量疗程,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读者须阅读药品包括盒内的使用说明书,并遵照医嘱使用。《急诊外科学》的作者、编辑、出版者或发行者对因使用《急诊外科学》信息所造成的错误、疏忽或任何后果不承担责任,对出版物的内容不做明示的或隐含的保证。作者、编辑、出版者或发行者对由《急诊外科学》引起的任何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不承担任何责任。
念青唐拉山藏东神湖巴松措与318国道最美景观大道上鲁朗生物多样性的全景展示,TBIS历时两年野外生物多样性影像调查的成果,环喜马拉雅生态观察系列丛书中重要的一册。500余张精美生物与生境图片,来自一线生态摄影师的杰作。 《环喜马拉雅生态观察丛书·生命记忆:西藏巴松措与鲁朗生物多样性观测手册》更增加“藏东南人考察”环节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纪录人文生活图景。从家居生活到故事传说,是了解藏东南民俗生活与现状的读本。 《环喜马拉雅生态观察丛书·生命记忆:西藏巴松措与鲁朗生物多样性观测手册》不仅仅是一本生物观测手册,也是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具有人文精神的科学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