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写作的科学通识经典,主要探讨了生命的本质、维持和延续,以及遗传和变异等生物学现象。书中引入了非周期性晶体、负熵等概念,解释生命体如何通过摄取负熵来维持其有序状态。薛定谔还头一次提出了 遗传密码 的概念,并运用量子力学理论解释了基因突变的原因。 这部著作不仅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引导后世许多科学家从微观物理学的视角研究生命问题,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并直接启发了 DNA双螺旋结构 的发现。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生物变异、生存斗争、杂种性质、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生物分布等内容。生物变异分为家养状态下的变异和自然条件下的变异两种,而动物在进行变异的过程中会出现生存竞争,这里的竞争包括相同物种之间的竞争和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但同一物种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不同物种或者不同变种之间进行交配会产下杂种,但不同物种形成的杂种常常是不育的,而不同变种形成的杂种往往可育;生物都是从简答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慢慢发展起来的,这不是超自然力量干预的结果,而是自然界内部斗争的结果。
《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指导》是针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配套用书。学习指导密切联系教材内容,按第八版《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内容和顺序编写。全书共26章,每章由“目的要求”“教材精要”“强化训练题”以及“参考答案”等部分组成。学习指导针对每章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强化和详尽地解答。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对生态系统和有机体来说,增长与发展的概念都适用。依据生态网络结点之间的竞争性、连接模式和相互作用强度,对生态系统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上升性指标来统一量化系统的增长与发展。与传统的新达尔文演化理论研究截然不同,“上升性增加原理”指明了生态系统发展的方向。
追随进化论鼻祖达尔文的脚步,作者在书中以轻松的笔调,配合科学实例,从分子生物学与进化发育生物学的角度告诉我们:进化随时在发生并且可以计算,亘古以来的生物皆拥有共同的“不朽基因”,如何从“化石基因”看出环境变迁和生物进化,为何进化不断重演,人类和其他生物如何进行进化上的竞赛,生物如何从简单变得复杂。书末以历史证据辩驳“神创论”,并提醒我们,人类正在改变地球的未来。《造就适者:DNA和进化的有力证据》是一个宝库,里面充满了关于进化过程如何塑造出人类和世间万物的全新知识。
本书力争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科学性 以国内权威教材为蓝本,解释规范,解答合理,分析科学。 自学性 对教材各章节内容进行梳理,课后习题进行详细解答,便于学生自学。 先进性 能满足广大学子备考普通生物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需求。 前沿性 能指导学生了解普通生物学的研究前沿和动态。 指导性 能满足学生学习普通生物学及准备各类考试的需要。 由于各高校使用教材不同、教师研究方向不同而致讲授的侧重点略有不同,普通生物学的考试题型、内容及各知识点所占的比例也可能与本书所述略有差异。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在参考本书的基础上,结合相应高校使用的教材、教学大纲、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及其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从中分析寻找规律,把握重点,取得优异的成绩。
尽管本书的原版时间较早,但仍基本上代表了生物摩擦学领域的国际研究现状,资料较为丰富,在理论研究和工作应用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多年从事生物摩擦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曾撰写许多重要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和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书迄今为止在国际上公开发表的以关节和人工关节摩擦学为主题的本生物摩擦学专著。这本专著的问世在国际上广泛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 全书共八章:绪论、关节的构造、关节的摩擦、关节的润滑机制、人工关节的润滑、植入材料的磨损和疲劳、关节机构的轴承功能、人工关节的设计。 为了适应在我国研究和发展生物医用材料及生物摩擦学的需要,我们翻译了本书,期望本书能对从事生物摩擦学及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教师及研究生的工作有
重点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相关的活动,包括学校以正规课程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活动;以课外兴趣小组为依托开展的教育活动;与社会团体结合开展的活动;面向公众或某些爱好者开展的活动以及教师培训等。案例撰写包括教育(活动)过程内容、教育(活动)形式、参加群体、资源条件、前期准备、活动效果及专家点评等几个基本部分。
2005年底,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与卫生部教材办公室根据国内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组织专家充分论证后,决定组织编写五年制临床医学生殖医学方向卫生部规划教材,《发育生物学》是该套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根据编写大纲的要求,把握教材内容“必须、够用”的原则,讲述了发育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并有意识、有选择地对某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书共15章,第1~9章为总论部分,阐述了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模式生物、受精、胚胎干细胞和胚体形成的机制等问题;第10~15章为各论部分,重点阐述了神经、心血管、造血与免疫等系统及颅颌面部与口腔的发牛,并从分子机制上解释这些发生过程的演变规律。
生态运动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文化。然而,却很少有人对生态运动的产生进行过思考,即使是从哲学角度的研究也很少。据我所知,塞尔日·莫斯科维奇是法国为数不多的深人思考该问题的学者之一。1968年,《论自然的人类历史》作为费尔南·布罗代尔主编的丛书之一出版令当时的科学界和知识界感到震动。他们好奇、甚至有些不解地看到,自然重新挤进了政治生活,居然还成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1972年《反自然的社会》的出版让我们激动万分,现在,莫斯科维奇对书中大部分文章进行了修订,一方面为了勾勒出他的思想发展历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体现他接触到的年轻一代的经历和关切。书中文章初发表时,绿党运动的未来尚未确定。后来,尽管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绿党却已经成为现实,一切因此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这两个时期谈论这一运动的方式是截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问题研究》系汇编作品,汇集了国家海洋局七八位研究人员撰写的13篇研究论文。这13篇研究论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资源的获取、惠益分享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问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术性。该书由海洋问题专家、著名学者胡学东先生主编。
近在生命科学中取得的进展,已经在我们对自然的认识方面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对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系统和自组织的深入研究,已被纳入科学视界。因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著称的克拉默教授,以其独特的洞见致力于展现一幅整体图景,回答长期以来一直强烈吸引着人类的重大问题——生命是什么。 克拉默教授探究了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和突变论等自组织理论,剖析了生命结构的有序与混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物种进化和进化主义,树与闪电的相似形态,三体问题,天体结构,分形艺术,大爆炸,衰老与死亡,由此建立了事物的根本复杂性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本书每一章皆以一段哲理性对话开篇,以一首抒情诗作结,旨在以这种别出心裁的结构,架起沟通科学技术与哲学人文“两种文化”的桥梁。
本书本着“基础性、前瞻性、实验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对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了系统的介绍;同时,从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出发,从现象到本质对遗传学进行了较为集中和深入的讨论,使学生在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全书共有12章,包括遗传物质的传递、孟德尔定律及其扩展、连锁互换与基因作图、性别决定与性连锁遗传、遗传重组、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数量性状遗传、细胞质遗传、遗传与发育和群体遗传学等。每章之前都附有提要,之后附有习题,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特为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编写,也可供综合性大学以及农、林、医学院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译林人文精选《物种起源》版本说明 在1859年至1872年间,《物种起源》一书总共出了六版。此外,在《物种起源》一书问世百年纪念的1959年,美国费城的宾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维多利亚文学研究者派克汉姆先生编纂的《达尔文 集注本》(Morse Peckham:“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Charles Darwin: A Variorum Text”);《集注本》对各个版本的增删情况,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对照。在众多的英文版本中,以版的重印本多,而在20世纪的前80年间,常见的却是1872年第6版的重印本。 按照达尔文本人的说法,版是1859年11月24日出版,第二版是1860年1月7日出版;派克汉姆先生查阅了该书出版社的出版记录,则认为版是1859年11月26日出版,第二版是1859年12月26日出版。也就是说,第二版与版相隔只有一个半月或一个整月的时间。第二版在字体、纸张和装订上,跟版不无二致,重要的是没有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