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内容来自冷泉港实验室举办的人类复杂疾病遗传学课程,内容汇集了当前国际上遗传学工作者寻找致病基因的**研究方法和这些方法背后的遗传学概念与统计学理论。既有后基因组时代以GWAS等为代表的热点研究领域的新方法,同时又以发展的观点介绍了连锁分析等经典的研究手段。具体内容包括基本遗传学与孟德尔遗传、统计方法、遗传流行病学、连锁研究、传递不平衡检验分析、变量成分分析、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拷贝数变异、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RNA编辑复杂性,以及遗传学计算机程序。
本书是美国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系列丛书第204卷的中译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为代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相关技术(如染色体显微切割、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SKY、M-FESH、CGH、彩色显带、纤维FISH、阵列CGH等)的原理、基本技术、实验材料、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这些技术在染色体病诊断和产前诊断、肿瘤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书适于生物医学领域,特别可作为儿科学、医学遗传、围产医学、生殖医学、发育生物学、病理学、血液学和肿瘤学等领域的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和相关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实验或诊疗过程中快速查阅的指导手册,也可作为细胞遗传学、血液学、分子病理学等技术培训和初学者的重要教材。
自从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D·沃森和弗兰西斯·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以崭新的观点揭示出性状如何代代相传以来,50年过去了。其间,生物学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巨变,而沃森正是这场科学革命的核心人物。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任何其他科学家对生物学思想的影响像他一样巨大。 本书介绍沃森不可思议的科学生涯。全书的成文,并不是根据对沃森和他的家庭的访谈,也不是根据对他的论文的研读,而是根据本书作者本人40年来作为一名成绩卓著的科学记者关于生物学革命的追踪和报道,根据其在冷泉港4年的工作经历,根据曾经与沃森共同工作过并惠准接受采访的50多位科学家相当率直的评价,然后提炼而成。本书并不着重于展示他的家庭或他的私人生活,而是着重于展示他的某些个性,这些个性使得他工作起来异常自信,而且能很好地同决心献身科学的
遗传学学科的起源应归功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以及土9世纪后半期BaranetSky提出的染色体的概念。遗传学学科的真正构成是在20世纪初期形成的。而关于基因确切的化学属性知识及其表达机制方面的突破,是在于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这一结构可以解释基因的所有属性。这之后的一系列发明和创造,导致遗传语言的确立。解释基因的核酸语言翻译成为蛋白质的氨基酸语言的机制的密码概念是一个重大的发展。一旦基因和遗传密码的属性得到认识,技术上的惊人发展将会导致这样的事实,基因可以被分离、合成、分析,并且可以被改造,被从一种有机体直接转移到另一种有机体上。这种培育转基因作物的新技术,结合传统的作物改良方法,如通过突变、染色体变异和杂交等所产生的影响,简直难以估量。 同时,作为遗传物质或基因的载体,需要
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DNA-RNA-蛋白质”这一中心法则不能解释所有生命现象。表观遗传学是在这些例外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成的,是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质重塑等。表观遗传学已经部分颠覆了我们对生物结构和行为方式的理解。本书共分为七篇,主要内容涵盖DNA甲基化、组蛋自修饰、miRNA调控研究前沿和实验技术。在主要阐述了表观遗传学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本领域国内外**科研成果,系统总结介绍了当前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前沿进展和**研究方法。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第三版)》是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也是中国医科大学***课程改革重点项目成呆。《人类发育与遗传学(第三版)》依据医学遗传学、人体生殖学和胚胎发育学三个学科课程内容进行编写,以经典和现代医学遗传学为基础,阐述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正常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发生机制及畸形和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应采取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人类发育与遗传学(第三版)》力求在各章中反映当今学术前沿的新成果和新技术,如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新进展、先天性畸形机制研究的新成果、表观遗传学机制、胚胎干细胞基因治疗、分子遗传学的新技术(如高通量测序、基因组编辑、生物芯片-微阵列等) ,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体现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的精准医学模式的可行性,展望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前景。《人类发育与遗传学(第三版)
本书由五部分共19章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遗传学工作者所面临的生物信息学挑战以及遗传数据的操作和管理;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以人类单体型图谱计划(HapMap)、人类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等为代表的多元化数据;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用于遗传学研究设计和分析的生物信息学策略和手段;第四部分重点介绍了基因分析与疾病的关联及其代表案例;第五部分介绍了利用数据库界面进行全面生物信息学系统分析的流程,其中覆盖了微阵列等一些非常实用的技术,并且就药物遗传学等前沿领域展开了前瞻性的论述。 本书适合统计学和群体遗传学专业,以及具有分子遗传学和医学遗传学背景的高等院校师生和科研人员阅读,对从事人类及模式生物研究的广大实验室研究人员、临床研究人员以及实验室负责人都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本书建立在作者十多年科研和教学的基础之上,全书可分为四部分。第1章为*部分,介绍遗传研究群体。主要包括常见群体类型、基因型数据的初步整理和分析、基因效应和遗传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单环境和多环境表型观测值的方差分析,以及基因型值和遗传力的估计等内容。第2章为第二部分,介绍连锁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主要包括世代转移矩阵、两个座位上基因型的理论频率、两个基因座位间重组率的估算、作图函数和遗传图谱构建算法等内容。第3~第7章为第三部分,介绍数量性状基因的作图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单标记分析,简单区间作图,完备区间作图,上位型互作及与环境互作的QTL作图,选择群体、自然群体和多亲本群体的基因定位,以及QTL作图中常见问题解析等内容。第8~第10章为第四部分,介绍育种中的模拟、预测和设计。主要包括育种过程的建
《植物基因工程(第二版)》是融汇了近代植物基因工程新理论、新技术及新成果编写而成的系统论述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的“十二五”高等院校统编教材。《植物基因工程(第二版)》对**版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共设八篇46章,新增了“植物基因变异分子生物学”、“植物质体基因转化系统”及“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调控”等共20余章,*后还增加了第八篇生物信息学与植物基因工程,新增内容为《植物基因工程(第二版)》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时,《植物基因工程(第二版)》引入了许多**的图表及近三年的新文献,力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既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又深入浅出,使《植物基因工程(第二版)》具有多种功能。
《细菌分子遗传学(原书第五版)》是经典著作《细菌分子遗传学》的第五版(版于1989年出版),全书共十章。本书清晰透彻地阐述了细菌分子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着重于从分子水平分析了细菌的遗传和变异机制。 本书尤其注重经典理论和*研究进展、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内容翔实,实用性强。
本书是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实验手册系列专著之一。全书共划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描述研究人员在开始研究之前需要了解的基础,主要是告诉读者正确的遗传研究应从所涉及的问题和恰当的群体选择开始。第2部分是关于基因分型的基因组变异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提供了人们期望从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的实验手册系列获得的传统“配方和方案”。第3部分主要涉及对获得数据的分析及进行SNP选择策略和遗传关联分析的工具。第4部分充分介绍了生物有机体的当前研究状态,特别是已完成基因组测序和不同水平遗传分析的主要模式生物。第5部分着重描述一些关于人类变异分析的远景和研究方向。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教学研究人员参考。尤其适合作为生物学,医学、农学及环境生物学等专业的研究与实验教学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以葡萄遗传育种与基因组学主要研究成果为基础,阐述了葡萄遗传育种的理论、实践性成果以及葡萄基因组学研究的前沿内容。全书共分 9 章,对葡萄的植物学分类与品种分类、重要性状遗传特点、种质资源研究、育种方法与进展、转基因、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本书是我国部关于葡萄遗传育种与基因组学的著作,可为果树工作者以及对果树遗传育种与基因组学研究感兴趣的科技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以辅助生殖实验室方面的技术为重点,全面介绍了配子和胚胎发育、体外受精实验室的建立、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基础知识,并重点对各项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论述,使读者对生殖医学实验室技术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具备极强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本书为从事生殖医学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生、实验室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参考,也可供其他临床医生阅读。
《现代分子遗传学理论与发展研究》(作者陈海伟)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收集了近几年现代分子遗传学发展的*成果,对细胞遗传的过程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做了重点介绍,全书分为基因结构与功能;RNA的加工;遗传重组等内容,《现代分子遗传学理论与发展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5.4亿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中,以前未见的各类动物快速辐射演化,产生了几乎现在所有现生门类动物躯体构型,一时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了众多质疑。而作者及其团队研究的是寒武纪之前(即新元古代大冰期之后的 震旦纪(6.35-5.4亿年) ,国际上称 埃迪卡拉纪 )的早期生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震旦系地层中保存的化石 瓮安生物群、蓝田生物群、庙河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的一系列发现和研究,使得人们充分认识到, 复杂生命 在 寒武纪大爆发 之前有一个更加久远的演化历史,这是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诠释和重要补充。 本书首先讲述了作者和研究团队成员亲身经历的中国震旦纪四大化石库的发现和研究过程,渗透了科学探索精神及科学研究方法。并深刻怀念老一辈地质学家的帮助和指导,以此书对他们的无私奉献、关爱和支持致以诚挚的敬意!另一方
生物高分子不仅能够在生物体中合成,而且是构成细胞干重物质的多组分。本多卷书综述了生物高分子的产生和代谢情况,介绍了生物工程法生产、从生命体分离和改性、材料特性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应用在日用产品、医学、制药工业、食品工业、农业、纺织工业和包装工业,还概述了生物高分子的发展前景。 第3a卷、第3b卷和第4卷介绍聚酯的合成、代谢及其生产和应用总况。另外,还介绍以不同方法合成的聚酯,包括生物法和化学工艺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相关进展。 第3b卷着重于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和其他合成聚酯的生物可降解性及其他特性以及聚酯化学合成的各种方法。本卷以分析测定PHA化学组成开篇,介绍PHA胞内降解、胞外PHA解聚酶及PHA胞外降解、PHA结构和化学组成对生物降解性的影响、聚酯的各种物理性质和其他特性(如溶解性、结晶性
《遗传学原理》涵盖经典遗传、分子遗传、群体(和)进化遗传三大部分的基础内容。经典遗传主要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孟德尔遗传定律,性别决定和与性别有关的遗传,连锁基因遗传和真核生物遗传作图,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变异,非孟德尔式遗传。分子遗传包括:遗传物质的本质和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分析,转座子遗传分析,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突变、修复、重组和基因概念的发展,遗传的三个热门话题(发育遗传、免疫遗传和癌遗传的分子基础),重组DNA技术和基因组学。群体(和)进化遗传涉及群体遗传、数量性状遗传和进化遗传。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主要包括DNA甲基化、核染色质修饰、印记基因丢失及microRNA等,作为一种阐述具有相同DNA序列的细胞或生物体如何产生明显表型差异的机制,有助于解释生活习惯与疾病发生间的关系,可作为疾病诊断、防治的生物标志物。动脉粥样硬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深入了解表观遗传修饰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对于进一步阐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