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从1908年开始进行果蝇实验,从中发现了伴性遗传规律,发展了染色体遗传理论,证实了染色体与遗传基因的关系,创立了遗传学的基因学说。1926年摩尔根出版了《基因论 》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他的基因学说。进行遗传学研究时,实验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摩尔根所选择的果蝇非常易于在实验室中培养,而且繁殖很快,从卵到成虫只需要10-14天,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观察每代遗传现象的时间,此外,果蝇的染色体非常简单,只有4对,这也有助于分析遗传现象和染色体的关系。摩尔根通过一只变异的白眼果蝇同普通红眼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决定白眼的基因与决定性别的基因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当时已知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因此白眼基因也一定在染色体上。这一实验得到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个证据,在遗传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摩尔根建立的基因
1866年,孟德尔用全新的表达方式记述了他进行了8年之久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生物学和统计学、数学结合了起来,提出了遗传定律。《遗传学经典文选》是现代遗传学的开山之作,它不仅是宣告了通过新的观察和试验方法发现了遗传学的重要事实,更确切地说,在的创造性活动上,它将这些事实以概念系统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就使之具有普遍意义.《遗传学经典文选》将作为科学试验和对数据资料的深遂理解的范例永世长存"。
《遗传学:从基因到基因组》(第六版)强调了遗传学的核心概念以及前沿发现、现代工具和分析方法,这些将使遗传学继续向前发展。第六版的作者们共同修订了每一章,不仅努力提供最新的信息,而且努力对复杂的概念提供连续性和尽可能清楚的解释。本书展示了大学本科遗传学教学的一种新尝试,也反映了作者们当前对生命分子基础的认知。
本书以戴灼华、王亚馥、粟翼玟主编的《遗传学》(第2版)为蓝本。按照相应章节顺序,分绪论,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孟德尔式遗传分析,连锁遗传分析,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细菌的遗传分析,病毒的遗传分析,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核外遗传分析,转座因子的遗传分析,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发育的遗传分析,免疫的遗传分析,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基因工程概论,群体与进化遗传分析共二十章。 本书共二十章。每章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一、考点综述,依据有关高校遗传学教学大纲及遗传学研究生考试大纲,参考全国有关高等院校遗传学考试试题和重高校、科研院所的遗传学研究生考试试题,分析了相应章节在考试中所占比例,曾经出现
表观遗传学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于遗传信息流动的认知,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书作者均为国内外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一线科研工作者,内容涵盖了表观遗传学的所有重大主题和技术应用:第1~31章梳理了表观遗传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纳入了表观遗传领域最新的前沿内容,如环形RNA、lncRNA、NamiRNA、RNA修饰,以及染色质高级结构等;第32~42章为表观遗传在重要生命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早期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发展等重要生理及病理过程;第43~63章为表观遗传核心技术和全新理论解读与应用展望,为研究者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方法。
本书不仅系统介绍了森林遗传学原理与林木改良方法,同时,还吸收了林木基因组学、林木分子育种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成果。全书共20章,第1章介绍森林遗传学的概念、范畴、历史和重要性,第2~6章概括介绍森林遗传学的基本原理,第7~10章介绍林木的遗传变异和基因保存策略第11~17章详细阐述实用林木遗传改良的理论和方法,第18~20章介绍林木基因组学、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及林木基因工程。
生物遗传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物质基础。本书介绍了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定价体系研究、遗传资源保护成本效益监测研究、遗传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基于遗传资源价值的管理工具研究,以及构建遗传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体系等成果。
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03年发表了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完成"版,这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根据人类基因组许多新的发现,英国TomStrachan和AndrewP.Read两位教授对其编著的《人类分子遗传学》第三版进行了全新的修订。《BR》 全书分四部分,共21章。运用这些**成就对DNA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细胞与发育、系谱分析以及基因组的组成、表达、变异和进化作了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对人类孟德尔疾病、复杂疾病和癌症的遗传起因及其基因定位、鉴定和诊断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还从更广泛的视野,就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动物模型和治疗学也作了详述和展望。书中附有许多设计精巧的插图和专业词汇表。
随着进化论鼻祖达尔文的脚步,作者在书中以轻松的笔调,配合科学实例,从分子生物学与进化发育生物学的角度告诉我们:进化随时在发生并且可以计算,亘古以来的生物皆拥有共同的 不朽基因 ,如何从 化石基因 看出环境变迁和生物进化,进化为何不断重演,人类和其他生物如何进行进化上的军备竞赛,生物如何从简单变得复杂。书末以历史证据辩驳 神创论 ,并提醒我们,人类正在改变地球的未来。本书是一个宝库,里面充满了关于进化过程如何塑造出人类和世间万物的全新知识。
一个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家对遗传学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先天与后天之争快要到了终结的时刻。在过去十年里,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共同掀起了一场基因组学革命,他们无所畏惧,力求勾勒出一幅人类社会的蓝图。 此书展示了在基因学、遗传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所发现的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确存在因祖先血统不同而产生的遗传差异,而这些差异又不同于我们所称的黑人、白人之分;遗传基因从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社会地位高,而有些人社会地位低。 遗传基因并不总是为 基因统治 推波助澜,反而常常是社会流动的引擎,抵消了社会的一些弊病。越来越多的人如今选择与自身受教育程度相似的人结婚,但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当下人们的择偶与繁衍后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混乱且复杂。这些例子只是这本兼具启发性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列研究生教材:生态与环境基因组学》介绍了一个非常前沿的领域——生态与环境基因组学。这门学科将基因组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引入到环境生态学领域。《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列研究生教材:生态与环境基因组学》结合生态环境的宏观研究与基因组学的微观研究,全面讨论了环境与生态基因组学的各个专题,包括研究进展、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涉及技术、生态环境中的生物作用及作用机制以及未来面对的挑战和发展前景。《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列研究生教材:生态与环境基因组学》涉及的领域包括生态学知识、环境工程知识、基因组学知识、分子生物学知识和微生物学知识等。《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列研究生教材:生态与环境基因组学
本书的主要内容来自冷泉港实验室举办的人类复杂疾病遗传学课程,内容汇集了当前国际上遗传学工作者寻找致病基因的**研究方法和这些方法背后的遗传学概念与统计学理论。既有后基因组时代以GWAS等为代表的热点研究领域的新方法,同时又以发展的观点介绍了连锁分析等经典的研究手段。具体内容包括基本遗传学与孟德尔遗传、统计方法、遗传流行病学、连锁研究、传递不平衡检验分析、变量成分分析、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拷贝数变异、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RNA编辑复杂性,以及遗传学计算机程序。
生殖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属性。近20年来,生殖医学与遗传学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使人类生殖在生育、节育和不育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本书汇集生殖遗传相关综述文章52篇,内容涉及生殖遗传学的多个方面,包括疾病、机制、检测、预防、治疗、新技术等基础或临床研究进展,其中重点吸收了生殖遗传学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治及实验技术方面的新成果,如精子、卵子发生与成熟的基因调控,畸形精子发生的遗传因素,不育症表观遗传,遗传因素所致受精障碍的分子机制,高龄生育相关遗传风险,单基因及线粒体遗传病的诊疗,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新技术等,有助于读者了解生殖遗传学的当前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
陈华新、孙景泰主编的《免疫力与健康》简明系 统地讲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及 其调节、免疫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免疫等;以及 采用体育锻炼、营养膳食、心理调节、娱乐活动和中 医特色保健疗法提高免疫力的措施等。内容深入浅出 、方法实用有效、语言通俗易懂。可用于广大群众健 身强体的保健指导,也可供医疗专业工作者学习参考 。
本书是美国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系列丛书第204卷的中译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为代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相关技术(如染色体显微切割、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SKY、M-FESH、CGH、彩色显带、纤维FISH、阵列CGH等)的原理、基本技术、实验材料、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这些技术在染色体病诊断和产前诊断、肿瘤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书适于生物医学领域,特别可作为儿科学、医学遗传、围产医学、生殖医学、发育生物学、病理学、血液学和肿瘤学等领域的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和相关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实验或诊疗过程中快速查阅的指导手册,也可作为细胞遗传学、血液学、分子病理学等技术培训和初学者的重要教材。
本书重点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教授在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及郑州大学三个实验室,从事生物有机质谱研究取得的成果及进展。本书作者的研究领域属于国际前沿,内容主要集中在氨基酸、核苷酸、肽、蛋白及它们的含磷化合物的衍生物的质谱规律。根据所研究的化合类型,将全书分11章进行叙述。 生物有机质谱近年来发展很快,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配位化学以及化学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等领域,尤其在蛋白质组学方面的应用,使质谱真正步入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 本书内容精练,论述清晰,每章后引用大量文献,可供从事化学生物及生物有机质谱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自从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D·沃森和弗兰西斯·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以崭新的观点揭示出性状如何代代相传以来,50年过去了。其间,生物学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巨变,而沃森正是这场科学革命的核心人物。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任何其他科学家对生物学思想的影响像他一样巨大。 本书介绍沃森不可思议的科学生涯。全书的成文,并不是根据对沃森和他的家庭的访谈,也不是根据对他的论文的研读,而是根据本书作者本人40年来作为一名成绩卓著的科学记者关于生物学革命的追踪和报道,根据其在冷泉港4年的工作经历,根据曾经与沃森共同工作过并惠准接受采访的50多位科学家相当率直的评价,然后提炼而成。本书并不着重于展示他的家庭或他的私人生活,而是着重于展示他的某些个性,这些个性使得他工作起来异常自信,而且能很好地同决心献身科学的
这本教材是专门为遗传学的初学者写的。内容包括经典的孟德尔遗传,细胞遗传,数量遗传与微生物遗传。第三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突出基础训练,在传授遗传学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基本科研技能的传授。 全书内容和结构编排新颖,实验前列有实验统筹安排、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等基本要求;注重实验背景知识的介绍,实验材料、器具及药品,实验步骤,结果辨析等内容尽量详细说明,本个实验后附详细的参考文献;书末附有标本制备、显微镜使用、观察记录、统计测验等辅助内容。本教材广泛适于普通高等院校生物学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为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遗传学是生物学专业,以及农、林、医、师范类院校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遗传学(双语教材)》英文对照,语言精练,通俗易懂,并配有大量经典图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读性。《遗传学(双语教材)》既反映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兼顾该学科的**进展,同时又考虑到以遗传学作为基础课程的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中英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知识体系上按照单基因、两个基因、多基因及分子遗传,以及基因调控的前后顺序,逐步进行遗传分析和讲解,并在各章后配有小结、关键术语和综合性思考题,便于学生整体掌握内容和增强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逻辑性思维能力。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由原国际遗传学会联合会主席、原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赵寿元教授和*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乔守怡教授编写。他们集几十年科研、教学经验,深入思考,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崭新的视角看待遗传学问题,从基因入手,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为主线,阐述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同时反映国际上遗传学发展的*动态;凡涉及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内容都从简从略,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既简明扼要,又系统先进,内容安排紧凑合理,便于教师、学生使用。本书可用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林、医药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也可供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