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继承第1版的基本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近年被公认的一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新知识和新技术,定名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第2版)》。全书共包括23章,通过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问题的形式涵盖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实验研究及新的发展动态等大部分内容。本书试题丰富,总量约3800道,内容既有广度又有一定深度;所有试题后均附有相应的正确答案,其中针对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均给出了较为详细的答题要点。
本书包括五篇共21章内容。*篇: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酶学基本知识,维生素的相关知识放在酶学章节中,共3章。第二篇:物质代谢及调节,包括生物氧化、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以及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共6章。第三篇: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包括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以及基因表达及其调控,共4章。第四篇:生物化学专题,主要涉及器官和组织细胞生化,包括肝的生物化学、血液的生物化学和细胞信号转导,共3章。第五篇:分子生物学专题,主要涉及分子医学相关内容,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常见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与应用,DNA重组与基因工程,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共5章。除绪论对全书内容做系统介绍外,各篇的扉页有引言,各
本书在第二版基础上,进一步压缩理论,使其更精练,增加流程图表,使之更容易理解。在技术章节做探索性改革创新:①技术原理增加流程图示;②技术操作步骤主要用流程图展示,使之更一目了然;③详化实验操作经验和注意事项,提高和保证实验可靠性;④增加蛋白芯片技术、蛋白质和DNA相互作用研究技术;⑤增加液相和固相免疫共沉淀技术;⑥增加时间分辨荧光蛋白检测技术。
本书是一本比较简明的生物化学教材,与许多大部头的生化教材相比,字数约少一半。其优势在于集中注意于引导读者理解和掌握现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探究途径。 全书共分31章,可概括为3大部分。部分(1?10章)讨论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以及酶和生物膜等;第二部分(11?20章)讨论糖、氨基酸、脂类、核苷酸等的代谢;第三部分(21?31章)讨论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内容。可以说本书既包括了传统的生物化学内容(约60%篇幅),又介绍了分子生物学的新进展(占40%),而且力图把这两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特别注重与疾病的联系,后一章专门讨论癌,特别是癌基因。此外,本书每章后附有简明的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利于读者自学。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生物化学的教材,尤其适于在教学时数不多的情况下使用,如医学院、农学院或兽医学院
全书分9章。第1章,阐述序列比较的核心方法,即运用BLAST和ClustalX等工具做序列比对。第2章,重点介绍核苷酸序列分析工具,主要包括:基因可读框的识别,CpG岛、转录终止信号和启动子区域的预测分析,用mRNA序列预测基因等。第3章,介绍电子克隆的概念和具体操作方法。第4章,用MEGA4做分子进化遗传分析,绘制系统进化树,为研究基因进化打好基础。第5章,对蛋白质基本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结构域和三维空间结构、预测目标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等工具做逐一介绍。第6章,通过Gene Ontology和KEGG两个数据库,挖掘基因和蛋白质的功能并做代谢途径分析。第7章,利用X!Tandem软件鉴定蛋白质的串联质谱数据,进而预测蛋白质;同时借助TPP软件包进行蛋白质组学数据统计学分析,优化检索结果。第8章,使用TqVl4软件实现芯片的数据采集和标准化处理,并借助GenMAPP软件挖
本书主要介绍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和分析鉴定方面的实验技术,选编了当前在蛋白质化学、蛋白质组学及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中所应用到的层析、电泳等实验方法。书中步骤描述具体细致、实验过程系统完整,全书图文并茂、数据详尽,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本教材与实验课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当前在生命科学研究、应用和生产领域内对天然以及基因重组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制备、分析、鉴定、数据处理等多方面的生化分析技术方法、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操作技术以及相关仪器的使用。
本书将基因组学、胚胎学和演化生物学的关键概念进行了很好的综合,很好地揭示了动物发育调控中基因调控序列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由这些调控序列构成的基因调控网络所初步显同了基本性质。本书旨在通过一些无可辩驳的证据,说明发育的动因从根本上讲存在于对基因空间表达的顺式调控之中,而发育只是由很多调控基因组成的调控系统的输出结果,这就为身体构造的演化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书写作清晰简明易懂,目的在于解释调控的因果性,读者无需具备复杂的发育生物学背景知识。本书独特的内容使其优于市场上已有同类图书。本书还配有光盘,内容为全书精美彩图。 本书可以作为生物学、遗传 工程学和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人员也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是全国医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之一,根据*提出的 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 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以医药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为指导,按照医药行业用人要求,结合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特点,根据《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
包含生物化学技术七大应用广的龙头技术,即层析分离技术、分光光度技术、电泳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离心分离技术、沉淀分离技术和化学检测技术。在实训操作训练的安排中,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将近几年在教学过程中编写和使用的学生实践手册—《生化技术工作岗位记录和报告》融入教材,使学生在校就学习到企业工作方法。
嘌呤和嘧啶信号转导分子(三磷酸腺苷等内源性核苷、核苷酸)及其作用受体构成的嘌呤能信号转导(purinergic signalling)系统参与机体组织器官多种功能的调节,涉及机体各系统多种疾病的某些病理过程。因此,嘌呤与嘧啶作用的P1、P2受体已成为疾病防治的药物靶点,探寻P1、P2受体亚型的选择性激动剂和拮抗剂具有宽广的临床应用前景。本书是部较为系统地介绍嘌呤能信号转导的基础与临床的专著,可供综合性大学、医药院校及生命科学院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科研人员参考和查阅之用。
蛋白质组学理念的产生,概念的提出与完善只有一,二十年的时间,可它已经应用到生物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是后基因组学研究的中心内容。蛋白质组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与生物信息学有机结合的学科;它又是一门方法学,通过双相电泳和非凝胶系统等分离技术,生物大分子质谱技术.蛋白质芯片,酵母双杂交等大规模鉴定技术,获得相对全面,直接的蛋白质组数据网络,从而为深入全面地了解机体的生理过程,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奠定了基础。而这些研究成果,通过蛋白质功能的实验检验,可以制备出针对特定疾病的各种蛋白质芯片,为临床的治疗,诊断和预后服务;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新的药物靶标,从而可进行药物的高通量筛选。 尽管蛋白质组学还处于婴幼儿时期,但是它对生物学的研究已经产生了深远是影响,特别是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形
本书是5年制医学各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科书。全书分4篇,包括生物分子,代谢及其调节,分子遗传学基础,组织、器官的生物化学,共18章。 立足国内,走向世界 是本书的编写宗旨。不仅让医学生学好生物化学,也为他们学习其它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要跟上时代,与国际接轨。 我国已于2001年加入WTO,普及双语教育是当务之急。本书为此作了初步的尝试,除在文中注以大量英文词汇外,书后还附有光盘,光盘中有英文词汇、英文名词解释和英文摘要,由外籍教员朗读,便于学生听、读,自学生物化学专业英语。 好教,易懂,有时代感 是本书的编写特色。本书覆盖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所有内容。形式上,采用大、小字体。大字部分为基本要求内容,文字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和掌握。小字部分包括新进展、新技术及生物化
本书是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生化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结合笔者的教学、科研实践,修改、补充而成。本书主要介绍重要而又常用的各种现代生化技术的技术原理和操作要点。内容包括三篇共15章,篇为生化分离技术, 包括提取与沉淀分离 技术、过滤与膜分离技术、萃取分离技术、层析分离 技术、电泳技术、离心分 离技术6章;第二篇为生化检测技术,包括化学检测 技术、光学检测技术、酶 学检测技术、气体检测技术、生物检测技术、放射性 同位素检测技术6章;第 三篇为酶、基因和细胞操作技术,包括酶操作技术、 基因操作技术、细胞操作 技术3章。每一章都有一节列出若干实验,可供选择使用。
《生物化学习题解析》配合南京大学生物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的课堂教学,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作了全面修订和补充。内容基本上按陈钧辉教授和张冬梅副教授主编的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普通生物化学?(第五版)的体系编排,《生物化学习题解析》共18章,每章章前有学习指导,根据其内容的难度,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并有详尽的参考答案。题型有填充题,是非题,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和计算题6 种类型。书后有近年中国科学院和兄弟院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为欲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作自我评价之用。
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和丰硕成果。会议共有28个科学报告,分为5个主题:1.转基因生物(GMOs)风险评估的科学基础。2.《生物安全议定书》焦点问题与国家履行策略研究。3.转基因水稻的风险评估。4.转基因作物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实践。5.转基因生物的社会经济问题。 会议还进行了分组讨论。参会人员一致认为,中国已经正式成为《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缔约方,加强国际覆约和国内GMOs安全管理迫在眉睫,特别是能力建设有待加强。需要加强国家覆约的部门协调,加强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机制(BCH)的建设和维护,加强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监测的基础研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等。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在高通量筛选、遗传选择和酶指纹分析这三个领域中所使用的各种酶活检测方法,涵盖了近年来在酶活检测方面取得的大部分成果。各个章节脉络清晰,或是介绍某一普适检测方法(如琼脂平板法、化学互补法等)在多种酶的活性检测中的应用,或是列举针对某一类重要的酶(如氧化还原酶、蛋白酶等)的多种检测方法。书中对酶活检测方法的介绍非常细致,包括其原理、流程、操作步骤、优缺点等,并给出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便于读者深入查阅。 本书由资深专家编著,各个章节由相应领域中杰出的学者或知名公司撰写,多内容、多学科、多角度地介绍了各种酶活检测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用一章专门展望了检测方法的工业前景,这对于从事学术研究及工业应用的研究者来说都大有裨益。 对于从事酶学研究、药物开发、生物催化、定向进
《生物化学(第3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具有知识结构完整、适用性强的特点,受到师生的好评,在全国医学院校广泛使用。本次修订在保持第二版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基础上,紧扣医学成人学历教育专升本的培养目标,按照本科教学的要求进行修订。原版共有十七章,本版经调整后共有二十一章,将“核酸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分为两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和“核苷酸的代谢”;“基因信息传递”分为三章“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扩展为“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临床应用”。另外,将“酶”章中的“辅酶与维生素”的内容与“钙磷与微量元素代谢”合并为“维生素与无机物”。在各章节中增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新进展或新内容,如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