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第二版基础上,进一步压缩理论,使其更精练,增加流程图表,使之更容易理解。在技术章节做探索性改革创新:①技术原理增加流程图示;②技术操作步骤主要用流程图展示,使之更一目了然;③详化实验操作经验和注意事项,提高和保证实验可靠性;④增加蛋白芯片技术、蛋白质和DNA相互作用研究技术;⑤增加液相和固相免疫共沉淀技术;⑥增加时间分辨荧光蛋白检测技术。
生物化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阐明生命化学本质的学科,它是生命科学的基础。本书内容侧重于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及方法,同时也介绍一些前沿研究成果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如蛋白质药物研究(第2章)、酶的工业应用(第3章)、生物信息学及相关技术(第4章)、细胞膜的相关疾病(第5章)、微生物燃料电池(第6章)、代谢相关疾病及其防治(第7~10章)、基因调控(第11章)、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化学品的产业化状况(第12章)。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典型的生物化学实验。本书适合高等学校生物、食品、营养学、化学、化工、环境等专业的师生或相关产业的工作人员使用或参阅。
本书图文并茂、格式新颖、通俗易懂,是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需要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材和参考书。全书共五篇三十章,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DNA相关实验、RNA相关实验、基因表达及附录,介绍了广泛使用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流程和注意事项。原理介绍在先,随后是详细的实验流程,后是为巩固所学内容提出的思考题。在介绍原理和流程过程中,穿插一些实用的重点提示、试剂作用及可能出现的现象。本书所列流程都是作者研究室正在使用的、在教学中进行过实践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符合国内条件。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医学、药学、农学等院校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生物类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余瑞元主编的《生物化学》共分20章,第1~7章(糖类、脂质和生物膜 、蛋白质、酶、核酸、维生素、激素)讲述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第8~13 章(生物能学和生物氧化、糖代谢、光合作用、脂类代谢、蛋白质降解和氨 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讲述能量与物质代谢;第14~20章(DNA的复制、DNA 的修复和重组、转录、RNA的转录后加工、遗传密码和蛋白质合成、原核生 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讲述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 和表达。 《生物化学》属精编简明教程,读者花费相对较短时间便能看完全书, 了解本学科的面貌。 《生物化学》适合普通高校、民办高校生物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以及 工、农、医各相关专业本科生作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大学专科各相关专业学 生的参考教材,还适于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其他专业的学生使用。
化学生物学是现代化学和生命科学交叉的新兴领域。它的诞生不仅开拓了化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视野,也为更好地使用多学科手段解决诸如人类健康等社会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力发展化学生物学,不仅是基础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赶超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所必须重视的战略方向。作为介绍这一重要新兴领域的基础教科书,《化学生物学基础》希望能够更好、更早地把现代科学前沿介绍给大学生,促使他们迅速成长为主导国家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化学生物学基础》分为三大部分十五章,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各方面基本概念、知识、技术和应用,包括化学生物学的分子基础、化学生物学的概念和技术,以及化学生物学的应用和延展。强调化学生物学的系统知识和学科全貌,同时兼顾学科发展趋势和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筒型外膜蛋白质是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膜的结构类似筒型的蛋白质,研究这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运作机理十分重要。本书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研究筒型外膜蛋白质,详细介绍了筒型外膜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含结构模型、角度模型、侧链旋转异构体等,对目前已知三维结构的筒型外膜蛋白质分为10种类型详细介绍,还研究了筒型蛋白质OmpA的折叠过程。分别用神经网络模型、隐马氏模型及根据蛋白质的物理化学特性抽象出的几种结构辨识模型,分析了蛋白质的结构。为了方便不同学科的读者能够较为顺利地阅读本书,其中涉及到的相关基础知识均有适当介绍,包括蛋白质基础知识和蛋白质数据库PDB 的相关内容,神经网络模型和隐马氏模型的基本内容也有简明阐述。 本书可作为生物学、计算机科学
本书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技术(医学检验)专业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二十六章,主要介绍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原理和方法、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物质代谢紊乱和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生化指标的测定和评价等内容。 本教材供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技术(医学检验)专业及相关本科、专科和成人教育(专升本)各层次学生用作教材,也可作为临床检验人员日常工作、继续教育和职称考试的参考书。
2001年8月,*制定并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指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 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5年1月,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指出:高等学校要全面推广和使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要提高双 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要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 双语教育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途径,尽管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探索已有若干 年,但教材的跟进始终显得滞后。
本书是编者依据全国高等学校《生物化学》教材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三章,*章是生物化学的内容精耍,归纳总结生物化学各章的主要内容,指出各章的学习要求、重点和难点等,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或自学。第二章是介绍生物化学*常用的基本技术,侧重于技术原理,主要涉及生物高分子化合物一一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离和纯化技术、离心技术、电泳技术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化实验教学所涉及的技术和方法。第三章是生物化学实验项目,是根据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分类介绍了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依次为基础生化实验、临床生化实验、综合性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生化实验技能,也注重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动手的综合能力。
现代蛋白质工程是将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析、理论计算,以及生物化学有机结合的学科,其目标是快速及高效率地发展和改进实用的或有价值的蛋白质。《现代蛋白质工程实验指南》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理性设计的策略,包括理论计算方法,利用一些很有说服力的例证说明所设计蛋白质的全新特性,阐述了如何设计具有目标特性的蛋白质,并选择了很多如蛋白质一蛋白质相互作用、DNA结合、抗体模拟,以及酶活性设计等具体实例;第二部分蛋白质的定向进化技术主要介绍了包括进化库设计的一般方法、进化库质量的统计评估、核酸混编的新方法,以及不同的选择筛选策略等。同时也给出了不同特性体外定向进化的一些实例,如蛋白质折叠类型、折叠热稳定性以及酶活性等。 《现代蛋白质工程实验指南》适合蛋白质科学各个
杨立红主编的《新编生物化学学习指导》配合生物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酶和核酸、维生素、激素、物质代谢、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以及生化技术和相关分子生物学问题等。本书将编者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典习题与国内外生物化学教材特点和近年来各高校院所部分考研真题结合起来。全书分三部分,18章,每章包括要点提示、经典题解、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并附有考研模拟题4套及2009年和20lO年部分高校考研真题试卷16套。 《新编生物化学学习指导》内容丰富,知识全面系统,习题设计新颖、有启发性。适合高等院校生物类各专业相关的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尤其适合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复习参考。
全书分9章。第1章,阐述序列比较的核心方法,即运用BLAST和ClustalX等工具做序列比对。第2章,重点介绍核苷酸序列分析工具,主要包括:基因可读框的识别,CpG岛、转录终止信号和启动子区域的预测分析,用mRNA序列预测基因等。第3章,介绍电子克隆的概念和具体操作方法。第4章,用MEGA4做分子进化遗传分析,绘制系统进化树,为研究基因进化打好基础。第5章,对蛋白质基本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结构域和三维空间结构、预测目标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等工具做逐一介绍。第6章,通过Gene Ontology和KEGG两个数据库,挖掘基因和蛋白质的功能并做代谢途径分析。第7章,利用X!Tandem软件鉴定蛋白质的串联质谱数据,进而预测蛋白质;同时借助TPP软件包进行蛋白质组学数据统计学分析,优化检索结果。第8章,使用TqVl4软件实现芯片的数据采集和标准化处理,并借助GenMAPP软件挖
本书是对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的全面论述,内容涵盖实验室机构运作、软硬件配置以及实验操作过程、结果记录、数据提呈等方面,是实验室工作的指导性手册。为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帮助实验室人员独立熟悉工作环境,更好地完成对实验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与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书忠实于原文,*限度地反映了原书的风格与韵味。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实验室管理者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以简明、清晰、图文并茂的风格论述现代病毒学。内容包括:病毒基础知识、病毒颗粒形态、病毒基因组、病毒复制、基因表达、病毒感染、病理机制、亚病毒介质等。书后附有词汇和缩写、亚病毒感染剂的分类、病毒学历史等。 本书在国外的许多院校作为推荐教材,美国微生物学会称其“特色鲜明,比同类书中的任何一本都更适合大学生使用”。 新版增加了“病毒和凋亡”、“噬菌体和人类疾病”等新的小节,增加了一些热点内容,如SARS等。 附有光盘,内含互动的学习资源,对本书的每一章加以补充。 在每一章前列举了学习目的,每章后附有进一步阅读的文献列表。
本书源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本科生“生命化学基础”课教材。本书以蛋白质、核酸、酶、糖、脂与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代谢与调控为主线,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介绍生命科学中的一些*发展。本书重点对蛋白质与核酸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糖主要介绍代谢,脂类主要关注生物膜,酶在介绍基本概念的同时注意结合化学学科中的一些研究和进展进行,注意对涉及的药物作用机制进行介绍。 本书力图为学生今后进行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研究和进一步深入学习生命科学知识打下基础,使学生了解到生命运动的基础是生物体内物质分子的化学运动,生命科学的发展需要更多化学家的参与,化学学科的发展与生命科学紧密相关。本书内容注意与学生的化学学科背景结合,注重介绍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使学生能从分子和
本书是*“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研究成果,是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也是“九五”*重点教材。 全书共40章,上册为第1~18章,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和辅酶、抗生素、激素和生物膜等。下册为第19-40章,包括代谢总论、生物氧化、糖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分解及氨基酸代谢、核酸的降解与核苷酸代谢、核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跨膜运输、生物固氮和光合作用等。每章都附有提要和习题,书后附有生物化学常用名词英汉对照、名词缩写、索引等,以便读者学习。本书吸收了生物化学国际、国内的*进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章节仍按“先静态、后动态”组织编排,符合国内的教学习惯,便于教师教学使用和学生自学。 本书是国内内容为丰富的基础生物化学教材,适合于综
《生物化学》(下)是*“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研究成果,是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也是“九五”*重点教材。全书共40章,上册为第1~18章,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和辅酶、抗生素、激素和生物膜等。下册为第19-40章,包括代谢总论、生物氧化、糖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分解及氨基酸代谢、核酸的降解与核苷酸代谢、核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跨膜运输、生物固氮和光合作用等。每章都附有提要和习题,书后附有生物化学常用名词英汉对照、名词缩写、索引等,以便读者学习。《生物化学(下)》吸收了生物化学国际、国内的*进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章节仍按“先静态、后动态”组织编排,符合国内的教学习惯,便于教师教学使用和学生自学。
《酶与酶工程(第二版)》全书包括“酶理论”、“酶工程”和“酶应用”三大部分,主要内容有:酶的组成及结构特征,酶的作用机理,酶活性调节,酶反应动力学,酶分离纯化,非水介质中酶的催化反应,生物酶工程,化学酶工程,新药筛选,酶在工业上应用,酶在食品工业应用,酶在医药上应用以及*酶的开发应用等。各章均附有相关的文献和图表。本书可作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化学和医药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材料,也可作为该领域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生化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结合笔者的教学、科研实践,修改、补充而成。本书主要介绍重要而又常用的各种现代生化技术的技术原理和操作要点。内容包括三篇共15章,篇为生化分离技术, 包括提取与沉淀分离 技术、过滤与膜分离技术、萃取分离技术、层析分离 技术、电泳技术、离心分 离技术6章;第二篇为生化检测技术,包括化学检测 技术、光学检测技术、酶 学检测技术、气体检测技术、生物检测技术、放射性 同位素检测技术6章;第 三篇为酶、基因和细胞操作技术,包括酶操作技术、 基因操作技术、细胞操作 技术3章。每一章都有一节列出若干实验,可供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