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第二版基础上,进一步压缩理论,使其更精练,增加流程图表,使之更容易理解。在技术章节做探索性改革创新:①技术原理增加流程图示;②技术操作步骤主要用流程图展示,使之更一目了然;③详化实验操作经验和注意事项,提高和保证实验可靠性;④增加蛋白芯片技术、蛋白质和DNA相互作用研究技术;⑤增加液相和固相免疫共沉淀技术;⑥增加时间分辨荧光蛋白检测技术。
本书包括五篇共21章内容。*篇: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酶学基本知识,维生素的相关知识放在酶学章节中,共3章。第二篇:物质代谢及调节,包括生物氧化、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以及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共6章。第三篇: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包括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以及基因表达及其调控,共4章。第四篇:生物化学专题,主要涉及器官和组织细胞生化,包括肝的生物化学、血液的生物化学和细胞信号转导,共3章。第五篇:分子生物学专题,主要涉及分子医学相关内容,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常见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与应用,DNA重组与基因工程,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共5章。除绪论对全书内容做系统介绍外,各篇的扉页有引言,各
本书由22章组成,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从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讨论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包括氨基酸和蛋白质化学、核酸和核苷酸、酶化学、维生素与辅酶以及它们的作用机理;第二部分从第六章至第十一章,为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及其代谢调节,包括糖类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分解及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和生物氧化以及物质代谢调节;第三部分从第十二章至第十七章,主要内容为遗传信息的表达和流向及其调控,为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包括DNA的复制与修复、RNA的合成与加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修饰、基因表达的调节控制、DNA重组技术及其应用、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等;第四部分从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二章,为机能生化及其他,包括细胞信号转导、血液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化学、营养生物化学与疾病等。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在高通量筛选、遗传选择和酶指纹分析这三个领域中所使用的各种酶活检测方法,涵盖了近年来在酶活检测方面取得的大部分成果。各个章节脉络清晰,或是介绍某一普适检测方法(如琼脂平板法、化学互补法等)在多种酶的活性检测中的应用,或是列举针对某一类重要的酶(如氧化还原酶、蛋白酶等)的多种检测方法。书中对酶活检测方法的介绍非常细致,包括其原理、流程、操作步骤、优缺点等,并给出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便于读者深入查阅。 本书由资深专家编著,各个章节由相应领域中杰出的学者或知名公司撰写,多内容、多学科、多角度地介绍了各种酶活检测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用一章专门展望了检测方法的工业前景,这对于从事学术研究及工业应用的研究者来说都大有裨益。 对于从事酶学研究、药物开发、生物催化、定向进
在蛋白质组学水平上,对生命活动的功能执行体——蛋白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全景式地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而且对于研究疾病机制、发展顶警、诊断和治疗方法均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在综述蛋白质组学近10年的发展历程基础上,探讨了蛋白质组在样品预处理、质谱鉴定、定量分析、成像分析、数据处理,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并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此外,还对蛋白质组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书可供生物、医学、化学、药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酶与酶工程(第二版)》全书包括“酶理论”、“酶工程”和“酶应用”三大部分,主要内容有:酶的组成及结构特征,酶的作用机理,酶活性调节,酶反应动力学,酶分离纯化,非水介质中酶的催化反应,生物酶工程,化学酶工程,新药筛选,酶在工业上应用,酶在食品工业应用,酶在医药上应用以及*酶的开发应用等。各章均附有相关的文献和图表。本书可作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化学和医药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材料,也可作为该领域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本着突出“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五性”(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的原则,并注意了生物学、生物技术(或生0物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特点来加以修改的。在本版的编写中内容取舍适中,文字通俗易懂,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反映现代生化领域的新进展。本书可供综合性大学、师范及其他院校生命科学各相关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医药院校、农林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本书共分十七章,至第七章为生命物质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功能,包括糖、脂、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激素;第八至第十二章为生命物质的代谢,包括生物氧化、糖代谢、物质代谢的控、胞外信号的传递;后一章为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每章附有习题练习,以及中英文对照学习要点。全书后附有常用生化名词缩写
嘌呤和嘧啶信号转导分子(三磷酸腺苷等内源性核苷、核苷酸)及其作用受体构成的嘌呤能信号转导(purinergic signalling)系统参与机体组织器官多种功能的调节,涉及机体各系统多种疾病的某些病理过程。因此,嘌呤与嘧啶作用的P1、P2受体已成为疾病防治的药物靶点,探寻P1、P2受体亚型的选择性激动剂和拮抗剂具有宽广的临床应用前景。本书是部较为系统地介绍嘌呤能信号转导的基础与临床的专著,可供综合性大学、医药院校及生命科学院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科研人员参考和查阅之用。
近几年应用生物芯片技术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已成为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全基因组序列信息的公布和技术的进步,促使生物芯片技术能在基因组等更广范围上进行应用,使分析生物转录组中大部分基因的表达谱成为可能。记得当我次看到真实的芯片时是如此的激动。这是发生在1995年,Synteni公司在Palo Alto的DNAX中心演示生物芯片技术,我当时是一名博士后。1998年,作为在上游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我终于有机会成为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一员。那时,DNA微阵列技术已发展得相当成熟,芯片制备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也变得更复杂。写作本书的动机源于2002年3月由我在加利福尼亚大学San Diego Bioscience Extension组织的一门称为“微阵列技术总论”的课程。这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论坛来探讨生物芯片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该课程提供了微阵列和基因芯片技术的详细介绍,不断发
杨红、郑晓珂主编的这本《生物化学》为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包括绪论和四篇十九章。**篇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介绍了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及酶、维生素和辅酶;第二篇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介绍了生物氧化,糖、脂类、蛋白质、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第三篇遗传信息的传递,介绍了 DNA、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第四篇专题篇,介绍了肝的生物化学,与药物作用机制、代谢转化及药物研究开发相关的生物化学技术和应用。 本教材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入“实例解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章还有“学习导引”“知识链接”“本章小结”“思考题”等模块,以增强教材内容的指导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
这是一本关于生物信息学算法和计算思想的导论性教科书,原著由国际上的权威学者撰写,经国内知名专家精心翻译为中文,系统介绍推动生物信息学不断进步的算法原理。全书强调的是算法中思想的运用,而不是对表面上并不相关的各类问题进行简单的堆砌。体现了以下特色:阐述生物学中的相关问题,涉及对问题的模型化处理并提供一种或多种解决方案;简要介绍生物信息学领域领军人物;饶有趣味的小插图使得概念更加具体和形象,方法更容易被领会,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加入到生物信息学研究工作中来。书中的大量论述表明:较少的几种设计思想就能解决大量的生物学难题。 目前,可供本科学生使用的生物信息学著作为数不多,本书恰恰是其中的一本。国内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计算数学等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其他研究人员,会
本书源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本科生“生命化学基础”课教材。本书以蛋白质、核酸、酶、糖、脂与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代谢与调控为主线,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介绍生命科学中的一些*发展。本书重点对蛋白质与核酸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糖主要介绍代谢,脂类主要关注生物膜,酶在介绍基本概念的同时注意结合化学学科中的一些研究和进展进行,注意对涉及的药物作用机制进行介绍。 本书力图为学生今后进行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研究和进一步深入学习生命科学知识打下基础,使学生了解到生命运动的基础是生物体内物质分子的化学运动,生命科学的发展需要更多化学家的参与,化学学科的发展与生命科学紧密相关。本书内容注意与学生的化学学科背景结合,注重介绍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使学生能从分子和
本书内容全面、丰富,层次分明,针对性强,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适合学生的课后复习巩固和考研需要。
本书是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十三五 规划教材。本书以服务和服从于临床需要为zui高宗旨,尽量贴近国家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和满足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本书由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指导两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共分十八章,第yi章至第十四章介绍了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第十五章至第十八章介绍了临床生化的相关内容。实验部分介绍了电泳、血糖测定及常规酶学实验等。在教学过程中,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具体课时对教材内容作适当调整。本书可供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等专业使用。
酶学(enzymology)是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的分支学科。本书从“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根据其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蛋白类酶(P酶)和核酸类酶(R酶)两大类别”的概念出发,在酶的组成、结构、性质、功能、生物合成及其调节等方面阐明酶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内容包括绪论、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催化作用机制、酶反应动力学、酶的生物合成及调节机制和酶分子的定向进化,共六章。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酶学、酶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生物化工、发酵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作者在十余年生物化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的新发展、新技术撰写而成的。本书在内容上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并适当扩展学生的应用视野,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发展趋势。 本书共13章,主要包括糖类、脂质和生物膜、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学、维生素和辅酶、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核酸代谢、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调控。每章的章末均有内容小结和习题。为便于双语教学和读者掌握生物化学英文专业词汇,在全书的后列出了英汉生化名词对照。 本书为生物化学课程教材,可供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和农(林)院校生物类本科生、专科生教学使用,也可供研究生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重点阐述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力求做到简明扼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化学领域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同时为增强实践性达到学以致用,在部分章节还增加了分离、纯化、制备、检测等内容。本教材的定位: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加强概念、强化应用为目标,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本书增设了部分选学内容,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应不同专业方向的需要。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的生物类专业,具有实用性强、内容简明扼要、概念严密准确、科学性强、文字精练、层次清楚等特点。
本书包含非常实用的8个模块:蛋白质样品的制备;蛋白质定量、电泳与染色分析;蛋白质的原核表达与纯化;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差异表达蛋白质分析;磷酸化蛋白质的检测与分析;蛋白质质谱鉴定。该书的整体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详尽的实验过程描述以外,作者还在每页增加了需要注意事项的说明,有助于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