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精准医学”的提出,药物基因组学发展加速,相关知识内容需求旺盛。本书的篇章安排和编写内容广泛性、难易程度,主要以药学、生物学和医学本科生的接受程度作为依据。整体篇章安排中,全书分为药物基因组学的理论和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应用两篇共12章。第一篇,在讲解基因组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药物基因组学的核心理论;第二篇是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主要疾病的应用,主要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中枢系统疾病,每章内容包括药物基因组学在疾病病因和疾病治疗两个方面的应用;文末附录有 PDA批准的药物基因组学临床应用目录和我国试用指南。全书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全面介绍了RNA-seq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内容涵盖数据分析的整个工作流程,包括质量控制、作图、组装、统计检验和代谢途径分析等。书中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还使用了较多实例,不仅生物信息学家,甚至没有相关分析经验的研究人员也均可参照这些实例进行分析。
《核苷酸营养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历史沿革到研究前沿,从基本概念到描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多层次和系统地阐述了核苷酸的基本知识,以及核苷酸的发现、发展和研发等前景。本著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核苷酸的基本概念,外源性核苷酸,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核苷酸与营养相关疾病,核苷酸与特殊人群营养,核苷酸营养学的研究前景和面临的挑战等。
《人体生物化学与疾病》是2008年生物医学领域的*专著,囊括生化与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等17个专题。作者Gerald Litwack为美国杰斐逊大学医学院教授,也是Vitamins andHormones丛书的主编。原著篇幅宏伟.图表精美,编排独特,将医学问题与生物学知识融为一体。引进版充分考虑到国内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习惯,将原书17个章节的内容拆分为四部分出版。
蛋白质结合位点的识别对深入理解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致力于从描述特征、残基定义和数据筛选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从而构建蛋白质结合位点预测的有效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氨基酸组成偏好的配体结合口袋识别方法、使用随机森林方法进行蛋白质结合位点的预测和基于数据聚类的蛋白质结合位点识别,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相关的辅助分子对接应用研究。 本书可作为生物信息学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相关专业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这是一本为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设计的糖生物学课程的教科书。全书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授聚糖(糖链)结构和生物合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g第二部分内容是生物学中的聚糖,包括聚糖糖基化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糖基化与发育学、糖基化与疾病等热点课题,以及哺乳动物系统糖基化作用以外的一部分植物、细菌和病毒糖生物学等内容。
《生物化学》第2版教材已出版使用了4年,表明基本上能适应教学要求与学科发展。在此期间,生物化学学科又有了新进展,教学培养目标与要求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根据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第四轮规划教材的修订精神,本轮教材的修订紧扣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专业特色,进一步提高教材水平与质量。为此本版教材在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继承第2版教材的结构体系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章节与内容等做了若于修订。修订要点如下:①进一步精简教材内容,删去了第2版教材中的第十六章和第二十章,现本版教材共18章;②强化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研究技术,为专业课学习打下牢固基础;③物质代谢与代谢调控章补充了与某些疾病的发生与防治有关的生化理论与知识;④受体与细胞信号转导章更侧重于阐述信
本卷集中介绍了生物合成、半人工合成和完全人工合成的聚酯之应用和工业制品。第1章和第2章概述其性质和一般应用。第3章和第4章分别介绍了微生物PHA的大规模应用和PHA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其后8章着重介绍了合成聚酯和结构类似物:PLA(第5章)、乙交酯和与乳酸的共聚物(第6章)、聚酐(第7章)、NatureworksTMPLA(第8章)和LACEA(第9章)等商业PLA制品、脂肪族聚酯Bionolle(第10章)、脂肪族?芳香族聚酯Ecoflex(第11章)和聚酰胺酯BAK(第12章)。本卷的后两章重点讨论了天然和合成聚酯的化学改性(第13章)以及由微生物聚酯如何制备手性及其他昂贵化合物(第14章)。 生物学和材料科学间的跨学科研究进展飞速,极大地推动了生物聚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就是合成新型的生物可降解聚酯。本卷介绍了环境友好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前沿研究成果,对诸如药物
《氨基酸——营养和康复之源(第三版)》一书共分为22章,详细介绍了存在于人体中的24种氨基酸,它们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必需物质,并在临床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对疾病治疗的作用。例如,精氨酸是血管的清道夫,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修复坏损的心血管;苯丙氨酸可以缓解疼痛;酪氨酸具有抗拒成瘾和提神的作用;甲硫氨酸在治疗帕金森病和抗抑郁中发挥作用;色氨酸在治疗多动症和帮助睡眠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半胱氨酸是人体 的自由基驱逐剂之一。同时,还介绍了其他氨基酸的功能和使用等。 本书可以作为营养和健康的指南,帮助读者利用氨基酸到达 的健康状态,或与疾病做斗争。 本书可作为氨基酸行业从业人员或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籍,还可以作为科普性健康参考指南供读者阅读使用。
生物高分子不仅能够在生物体中合成,而且是多数生物体细胞干重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根据生物高分子的化学结构将其分为8大类。由该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撰写、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翻译,《生物高分子》系列图书涵盖了各种生物高分子的存在形式与代谢机理,讲述生物高分子的生物技术生产方法、从生物体中分离与修饰方法、材料特性以及它们在众多领域中的应用,如日用品工业、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农业、纺织品工业、化学工业和包装工业。同时概述了生物高分子的发展前景。 《生物高分子》中第5卷与第6卷分别论述原核生物多糖与真核生物多糖,它们是生物体中合成的,用作能量储存物质、细胞壁成分或构成细胞外膜的物质。本卷阐述原核生物多糖的生物合成方法、代谢机理、生物降解机理、功能、特性和在多个领域中的应用。 本卷讲述了多糖如
生物质加工和转化中的绿色化学专注于绿色化学在生物质加工与转化中的应用,系统地介绍了将绿色化学技术整合到生物质加工与转化研究领域的*进展。作者重点讨论了生物质转化过程中用到的主要实验方法(离子液体、超临界二氧化碳、非均相催化、热解、微波、超声、微生物技术等),同时对其中一些新技术对于环境和生态毒性的广泛影响进行了阐述。相比于其他生物质领域书籍,本书更侧重于生物质在分子层面生物质加工和转化中的绿色化学化的讨论,非常适合有志于在生物质加工与转化研究领域开展新研究的广大学者,同时也是本领域科研人员了解*技术进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为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蛋白质组学课程培训用书,为蛋白质组学工作者案头实验手册。内容涉及各种蛋白质制备和分离方法、质谱分析的一般方法、用于蛋白质表达的编码序列的高通量克隆、蛋白质芯片的制备和使用以及验证这些数据的分析方法等内容。书中附有大量的以step-by-step形式展现的操作程序,针对关键性步骤增加说明性文字加以点拨,并有信息框阐述关键的知识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适用于生物、医学基础和药学等专业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和相关研究人员查阅参考。
-3类多不饱和脂肪酸( -3 PUFA)的研究近来广受关注,常见的 -3类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十八碳三烯酸(ALA)。其中DHA/EPA来源于深海鱼油或藻类,ALA来源于特定的植物油脂(如亚麻籽油、紫苏油等)。 -3 PUFA对改善脂质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好作用,对神经系统和大脑功能也具有有益作用,其机制研究近年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书重点围绕 -3 PUFA对大脑功能的影响,梳理该领域近年取得的重要进展与研究思路,内容包括: -3 PUFA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大脑功能的影响差异、抗氧化与抗炎的作用机制、对神经细胞及突触传递功能的影响机制、对细胞内质网应激与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与机制等。希望本书能为该领域研究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近年来,过程分析技术(PAT)作为 质量源于设计 (QbD)理念的推动者,在生物制药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书系统阐述了现代过程分析技术在生物制药工艺开发和生产中的应用,总结了测量科学、数据采集、监测和控制方面的技术经验,介绍了过程分析技术在测量和监测原材料、细胞培养、纯化、清洁和冷冻干燥等领域的先进案例,同时探讨了如何使用多变量数据分析、监测和实时控制、收集和分析数据等先进的分析技术。 本书可供生物制药、光谱分析技术、在线分析仪器、化学计量学、过程控制、系统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人员、研究生、企业工程师和科技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本卷是《生物高分子》丛书的卷,依次论述了木质素、孢粉质、黑色素、腐殖质以及煤等生物高分子。书中对这些生物高分子在自然界的分布、生物合成、生物转化或改性、生物降解、结构及其表征方法、应用及在生物学和经济学上的意义等进行了充分的、深刻的阐述。反映了当今国外对这类生物高分子研究工作的*成果和进展,为地球化学家、生态学家、植物学家、微生物学家、生化学家、医师、药剂师等及其他感兴趣的人们提供了全面的、*的有益的信息,有利于推动交叉学科发展。 本书适于这些领域里的科研工作者、工业生产和相关人员参阅。
本书总结和归纳了现代生物学领域内的常用蛋白质研究技术。详细阐述了这些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实际应用。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从而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科学实验。本书还对这些技术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将来技术的发展提出一些见解和看法。
“精要速览系列”(Instant Notes Series)丛书是国外教材“BestSeller”榜的上榜教材。该系列结构新颖,视角独特;重点明确,脉络分明;图表简明清晰;英文自然易懂,已被国内多所重点院校选作双语教材。 《生物化学(第三版,中译本)》在第二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生物化学(第三版,中译本)》共13章,分别是:细胞结构与成像、氨基酸与蛋白质、酶、抗体、生物膜与细胞信号、DNA的结构与复制、RNA合成与加工、蛋白质合成、重组DNA技术、糖代谢、脂质代谢、呼吸和能量、氮代谢。
本书比较系统的介绍了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包括生命的基础物质(蛋白质、核酸),生命的能源物质(糖、脂)和生命活性物质(酶、维生素、激素),以及这些物质在生命个体内的相互转化与联系(物质代谢、能量代谢)。还介绍了机体内这些代谢的调节控制及与生命活动的辨证关系。后简述生物化学与21世纪新生物技术(基因组学及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及生物芯片等)的*信息,以便为学生拓展更广阔的视野。
合成生物学的兴起是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大事件。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其他学科注入了新的研究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分子酶学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的交叉和整合出现了新的研究领域——合成酶学。《合成生物学与合成酶学》共分7章。第1章含成生物学概述,使读者对合成生物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第2章分子酶学工程概要,使读者对分子酶学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的关系有基本的了解:第3章、第4章和第5章详细介绍了合成生物元件、装置、基因网路和系统:第6章介绍合成代谢途径:第7章介绍合成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