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精准医学”的提出,药物基因组学发展加速,相关知识内容需求旺盛。本书的篇章安排和编写内容广泛性、难易程度,主要以药学、生物学和医学本科生的接受程度作为依据。整体篇章安排中,全书分为药物基因组学的理论和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应用两篇共12章。第一篇,在讲解基因组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药物基因组学的核心理论;第二篇是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主要疾病的应用,主要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中枢系统疾病,每章内容包括药物基因组学在疾病病因和疾病治疗两个方面的应用;文末附录有 PDA批准的药物基因组学临床应用目录和我国试用指南。全书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全面介绍了RNA-seq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内容涵盖数据分析的整个工作流程,包括质量控制、作图、组装、统计检验和代谢途径分析等。书中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还使用了较多实例,不仅生物信息学家,甚至没有相关分析经验的研究人员也均可参照这些实例进行分析。
《核苷酸营养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历史沿革到研究前沿,从基本概念到描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多层次和系统地阐述了核苷酸的基本知识,以及核苷酸的发现、发展和研发等前景。本著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核苷酸的基本概念,外源性核苷酸,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核苷酸与营养相关疾病,核苷酸与特殊人群营养,核苷酸营养学的研究前景和面临的挑战等。
《生物化学》第2版教材已出版使用了4年,表明基本上能适应教学要求与学科发展。在此期间,生物化学学科又有了新进展,教学培养目标与要求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根据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第四轮规划教材的修订精神,本轮教材的修订紧扣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专业特色,进一步提高教材水平与质量。为此本版教材在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继承第2版教材的结构体系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章节与内容等做了若于修订。修订要点如下:①进一步精简教材内容,删去了第2版教材中的第十六章和第二十章,现本版教材共18章;②强化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研究技术,为专业课学习打下牢固基础;③物质代谢与代谢调控章补充了与某些疾病的发生与防治有关的生化理论与知识;④受体与细胞信号转导章更侧重于阐述信
蛋白质结合位点的识别对深入理解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致力于从描述特征、残基定义和数据筛选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从而构建蛋白质结合位点预测的有效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氨基酸组成偏好的配体结合口袋识别方法、使用随机森林方法进行蛋白质结合位点的预测和基于数据聚类的蛋白质结合位点识别,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相关的辅助分子对接应用研究。 本书可作为生物信息学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相关专业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全书分五大部分共21章。部分生物分子,包括糖、脂质、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和激素。第二部分细胞结构与功能,包括生物膜与细胞器,为学习代谢部分的知识打下基础。第三部分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包括代谢总论、糖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控。第四部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包括复制、转录、翻译和基因表达调控。第五部分特殊生物化学,可供不同院校或专业选用或学生自学。 每章前有提要与学习指导,在重点、难点之后分别插入一两个思考题,便于学生思考,每章后再列一些总结性思考题,以加深理解。书后附有常用生物化学名词缩写、生物化学名词英汉对照、人名索引、名词索引,以便读者查阅。 本书基础扎实,内容先进;深入浅出,易教易学;条理清楚,
·海量信息——17个专题,扩展阅读:附录,名词释义及中文索弓 ·图文并茂——1200余幅插图,彩图过半。表格近百 ·编排新颖——生物学知识与医学问题的有机结合 ·精彩光盘——各卷附赠光盘,内含全部彩图 详细介绍:《人体生物化学与疾病》是2008年生物医学领域的*专著,囊括生化与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等17个专题。作者Gerald Litwack为美国杰斐逊大学医学院教授,也是Vitamins andHormones丛书的主编。原著篇幅宏伟,图表精美,编排独特,将医学问题与生物学知识融为一体。引进版充分考虑到国内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习惯,将原书17个章节的内容拆分为四部分出版。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内容包括:总论,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酶,核酸与基因,基因表达与调控,糖类,脂质,生物膜,信号转导,激素与维生素,新陈代谢,方法与技术12部分,共5039条。本书对每条词都给出了定义或注释。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规范名词。
本书分为26章,涉及数百个专题,基本上总括了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核心内容以及主要技术,并且涵盖了分生物学领域的医学、农业和社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是一本用来探索生物学问题的导向性教材。本书组织有序,论述说尽,一位权威专家对本书的评价是这样的:“本书内容覆盖之广,精辟独到的见解之多,让人不禁赞叹著者的工作是如此之出色。” 满足读者两方面的要求:既要牢固掌握生物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又要对生物学的新发现和应用有所了解。 语言简洁,清晰易懂,图文并茂,风格独特。 每页加中文注解和专业名词的中文解释。同步的词汇和关键点(迷你型简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加速学生的理解。
本书是本专门介绍生物炼制和工业生物技术及产品等的书籍,内容涉及了生物炼制的概念及原理、工艺过程、工厂、当前和未来的生物基产品系以及其经济性等方面的概况。由于绿色化学及绿色工艺过程涉及多学科领域,本书将对工业界和科技界的化学家,尤其是有机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以及加工业的管理者、工艺工程师、设备建设工程师以及生物技术专家有所裨益。 本书的编者和作者皆是来自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国际知名的专家,其中包括帕特里克R.格鲁勃博土(Dr.Patrick R.Gruber),他曾担任Cargill Dow(Nature-Works LLC)公司的副总裁和总技术执行官,拥有40余项专利并获得过美国总统绿色化学奖。
本书系统地凝炼了聚多糖纳米晶及其材料的相关基础研究成果、应用技术与*进展。全书重点介绍了聚多糖纳米晶的来源、结构、性质、应用、表征以及相关技术和机理,覆盖了聚多糖纳米晶从提取制备、表面化学到纳米复合改性、功能材料发展等内容。尤其是对于聚多糖纳米晶基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通过深入分析聚多糖纳米晶在材料体系中的作用甚至功能,初步构建了贯穿结构—性能—表征三者的理论体系。 本书可供生物质化学及相关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科技人员、研究生和教师阅读、参考。
本书聚焦于真核发育与分子遗传学中新出现的重要问题——各种小RNA对基因表达的控制。人们已经在这个令人激动的领域中做了很多工作,本书是一本由单个作者独立完成的全面介绍RNA沉默的著作。 Fire和助手们1998年完成了双链小RNA在线虫基因表达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这项开创性工作被认为是RNA沉默研究的开端。本书介绍了此前相关领域的历史背景,描述了多种动植物如原生动物、简单后生动物、昆虫、非哺乳类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中的RNA沉默。每种生物中的RNA沉默,在提供实验结果的同时,还介绍了相关背景知识,并伴有丰富的图解。书中附录是Eithan Galun所著《基因治疗》的相关内容。附录中内容关乎RNA沉默在未来的可能应用,可以作为有志于探索这种可能性的研究人员的一份指南。
本书汇集了近几十年来细菌纤维素酶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内容编排突出以下方面: 深入分析厌氧微生物破解生物质抗性屏障、提高其转化效率的重要途径,这墨近十年来纤维素酶相关领域的主要进展之一。 着重介绍纤维小体这一超分子复合物从发现、认识到阐明其多酶复合物的基因结构、蛋白质超分子结构及其组装、复杂功能的实现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技术方法,这为生物炼制领域中统合生物工艺的提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书可供从事纤维素技术研究的人士及企业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分为3篇18章。第1篇生物质化学实验技术基础,介绍了与生物质紧密相关的化学实验室安全与防护,仪器和试剂,实验基本操作,试样采集与制备,数据记录与处理。第2篇生物质化学实验与分析技术,介绍了生物质资源化学分析技术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析,生物质化工综合实验技术含植物提取物、树脂、香料、多糖、蛋白质及天然日化产品的定性定量分析,并且还重点介绍了生物质糖化、纤维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热解油的实验过程及分析手段。第3篇现代仪器与生物质化学分析,主要介绍了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红外光谱、色谱分析、质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电子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等分析技术原理、分析方法及在生物质领域的应用。本书可用作高等院校与生物质相关专业(如能源工程、制浆造纸、林产化工
这是一部全新的生物化学教科书。本书的重点是人类生物化学,除了在个别情况下需要强调说明外,不对比较生物化学进行过多阐述。本书主要针对医学生、研究生和本科生,特别是生物化学或生物学专业,以及医学预科学生。本书的内容非常精炼,但提供了很多插图,以便视觉型学习者阅读。我一向认为图文并茂是好的学习方法。由于我喜欢将想法寓意于图中,所以整本书都是倾向于采取这一方式。另外,书中有一些结构图,尤其是蛋白质的结构图。当代的科学研究证实了大量有关蛋白质结构的信息,所以学生应该习惯于观察三维结构图,这样更接近在溶液中的实际情况。结构有时的确不能反映出相应的功能;但有时,特别是当有另一种与蛋白质进行反应的大分子或小分子的时候,图片却能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蛋白质是怎样工作的,这种方式远远胜于口头解释。
本书包含350个章节,全面涵盖细胞信号转导领域。内容包括:细胞内外信号转导机制,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钙离子信号转导、脂质介导的第二信使,蛋白质互作、环化核苷酸,G蛋白、发育生物学中的信号转导,转录与翻译:细胞核与细胞质事件细胞内功能区隔信号转导、胞间和细胞基质间的相互作用、疾病病理学。 本书是生物学实验室不可或缺的工具用书,适用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参考书,亦可供生物医学、药理学、免疫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为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蛋白质组学课程培训用书,为蛋白质组学工作者案头实验手册。内容涉及各种蛋白质制备和分离方法、质谱分析的一般方法、用于蛋白质表达的编码序列的高通量克隆、蛋白质芯片的制备和使用以及验证这些数据的分析方法等内容。书中附有大量的以step-by-step形式展现的操作程序,针对关键性步骤增加说明性文字加以点拨,并有信息框阐述关键的知识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适用于生物、医学基础和药学等专业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和相关研究人员查阅参考。
这是一本为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设计的糖生物学课程的教科书。全书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授聚糖(糖链)结构和生物合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g第二部分内容是生物学中的聚糖,包括聚糖糖基化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糖基化与发育学、糖基化与疾病等热点课题,以及哺乳动物系统糖基化作用以外的一部分植物、细菌和病毒糖生物学等内容。
本书从分子到细胞水平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当前生物膜研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展示了生物膜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及其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特色。不仅反映了当前生物膜的研究动向,也对国内研究情况作了基本描述。全书共分7篇,内容主要包括与生物膜的能量转换、物质运送和信号跨膜转导等三大基本功能和结构的相关内容,同时对研究生物膜的理 论、技术、方法及在医药等方面的应用也做了介绍。 本书由40余位从事生物膜相关研究领域的一线科技和教学人员撰写而成,其中包括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本书可供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教学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和教师等参考。
The goal of bioorganic chemistry is to mimic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enzyme action, through the synthesis of chemical models with the tools of the organic chemist. This widely-praised textbook is especially suited for the advanced undergraduate or graduate student in chemistry, biochemistry,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The third edition has been substantially revised to reflect new research in the field, and features a major new chapter on self- assembly, auto-organization, and molecular devices. The outstanding figures continue to be a highlight of the book, and were described in an earlier edition as "accurate stereochemical structures...that are the best I've seen for showing the organic chemistry of biomolecules." (Quart. Rev. Biol.) --This text refers to the Paperback edition. Discusses bioorganic chemistry designed to mimic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enzyme action through the synthesis of chemical models with the tools of the organic chemist. Suited for advanced undergraduates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