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实验技术。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性实验,介绍了一些简明且独立、可操作性强、实验结果明显、成功率高的实验方案,每个实验可在半日内完成,因此特别适用于相关专业的本科实验教学;第二部分为综合性实验,实验略微复杂,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高年级本科生实验教学;最后一部分为研究性实验,为培养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提供了更加贴近科研工作的实验方案。
本书共24个实验,分别介绍了组织或细胞总RNA制备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质粒重组与鉴定、淋巴细胞的分离等基因克隆技术,以及将所克隆基因进行转染后的蛋白质表达和转染细胞功能的检测等目前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比较常用的实验方法。
本书是以现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为主体而编写的实验指导教材。 在实验教学改革的指导下,弱化了一些传统的验证性试验,着重训练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科研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在考研、就业中的竞争力。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前两部分侧重于理论,第三部分为实验部分。在理论部分,介绍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常用实验技术及其原理,使得学生在开始实验前能够对实验涉及的技术有一个理论层面的认识。第三部分精选了29个实验,覆盖面广,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常用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各学校可以酌情选用。附录中包括了常用生物化学试剂的配制方法。 本书适合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影像学、预防医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相关学科的本科学生使用。
《大分子设计与实验》介绍了大分子、大分子材料、大分子设计的基础知识以及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着重叙述了基团贡献法对大分子性能设计的具体方法,突出了数理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内容。以教学实验的形式,对于专业软件的应用、实验设计、MonteCarlo与神经网络的应用原理作了实例讲解,公开了所有计算程序的代码。《大分子设计与实验》是为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编写的教材,也可作为高分子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本书由罗文君,卜庭江编著。
“基因工程技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至今还没有比较完善的高职高专类教材,我们尝试编写了这本书。书中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同时把篇幅做了一定的限制,力求内容基础而新颖,简洁而通俗易懂,希望此书能成为一本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的教材和参考书。 考虑到高职高专相关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以及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条理性,在有关资料的编排与取舍方面,参考了*的国内外参考书和一些文献资料,采用了其中的部分插图,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编写过程中安排了较多的图表,以使内容更加直观,便于学习。
本书重点从分子水平对真核细胞表观遗传调控的*进展进行了较全面而又概括的介绍。全书共分5章:章以染色质的结构与功能为中心综述了其作为表观遗传调控靶点的依据和意义;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从核小体核心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等多种修饰及其相互关系,依赖于ATP的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参与的去阻遏等染色质重塑过程,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和小RNA介导的染色质凝聚等四个方面,及其在真核基因表观遗传调控中的机制和*进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较全面地作了介绍。此外,本书还专门安排了辅助阅读资料,介绍相关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便于读者能较便捷地了解到支持相关研究的技术基础,并为开展有关研究提供了信息,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于读者特别是初学者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相关知识可能会有所助益。
《研究型大学药学实验系列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共包括三部分内容:篇为理论篇,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第二篇为实验篇,分为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每个实验都包括实验要求、原理、目的、操作方法及试剂配制方法。第三篇为附录,提供常用缓冲液的配方、单位的换算等,供读者学习参考。
《基因工程》系统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原理、策略、技术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基因工程》分为基因工程基础、基因工程操作方法和基因工程应用技术3篇,共13章,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的概况、核酸操作技术、工具酶、载体与宿主系统、DNA的克隆策略、聚合酶链反应、DNA序列分析、重组子的筛选、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的表达、目的蛋白的纯化与分析、基因操作技术在医学与法医学上的应用、转基因生物和基因工程的安全性与发展前景。 《基因工程》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的科研、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检验的基础,以及在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及其他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使人们学会更多地用系统、整体的观点去考虑诸如生命、衰老、癌症等重大的生物学问题,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的重大作用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本书适用于相关研究的工作者和学生阅读参考。 全书共十六章。章绪论;第二章至第七章为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分别介绍了分子生物学重要研究方法和技术;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质粒的构建、筛选、表达与调控;核酸杂交与PCR技术在当前分子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第八章至第十四章分别介了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人类白细胞抗原、肿瘤、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疾病及产前诊断方面的应用;第十五章至第十六章介绍了重组DNA技术及蛋白质组学在医
《鱼类分子生物学物种鉴定技术》介绍的鱼类物种鉴定技术,是以不同物种的遗传密码的多态性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这些技术具有灵敏、准确、操作简便的特点,在鱼类物种鉴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鱼类分子生物学物种鉴定技术》系统地探讨了鱼类物种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理论和实践操作,为鱼类的物种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参考。《鱼类分子生物学物种鉴定技术》的出版,将成为我国水产品检测中难得的指导文献,对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部分(**篇)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主要包括实验须知、基本操作训练、学生实验常用仪器、基本的安全与防护知识及常用技术的原理等内容。第二部分(第二篇)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包括35个基础性实验、7个综合性实验、2个设计性实验和2个创新性实验。内容涉及分光、层析、电泳、离心、印迹、分子克隆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以及蛋白质、酶、核酸、糖类、脂类等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分析鉴定和定量检测,临床标本的生化分析和食品中常见有害添加物质的检测。书末附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数据供参考。
何华纲、朱姗颖主编的《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教程》共分为五篇24个实验:DNA重组篇(实验一至实验七),主要涉及DNA重组技术;原核表达篇(实验八至实验十一),内容包括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与检测技术;植物转基因篇(实验十二至实验十九),介绍转基因植物的制作与检测技术;重组杆状病毒篇(实验二十至实验二十二),主要包括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与应用技术;开放性实验篇(实验二十三至实验二十四),介绍如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微生物和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人的遗传多样性。其中,DNA重组篇侧重于基因操作基本技能的培养,其余各篇侧重于独立设计、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书后还有四个附录,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书是为了适应医学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要而编写的一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分为三部分:部分介绍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知识与理论,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知识、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技术理论、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技术理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常用数据库及其应用;第二部分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共精选了30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具体实验;第三部分为附录,列出了常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剂的配制方法。 本教材既可作为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包括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参考用书。
本书是一本简明实用且与目前高等学校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指导用书。第二版全书仍分为两篇,篇简明介绍了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理论;第二篇选编了18个学生实验,包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质粒DNA的提取和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PCR基因扩增,DNA重组,动物、植物、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分离和分析,DNA序列测定,基因表达和检测,蛋白质印迹,植物总RNA的提取,定点突变,RT—PCR,差异显示mRNA,Southern杂交等内容。书中详细叙述了常用方法的实际操作,并对实验中应注意的地方给予了提示,初学者依此即可开展工作,并可获得满意的结果。书后还有各种有用的附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类及农林、医药类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各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中学生物教师参考。
本教材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主要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常用基因工程操作技术以及基因工程与功能基因组学相结合的技术应用进展。主要内容包括三大块:一是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包括工具酶和克隆载体、表达载体及常用的基因表达系统,目的基因获取、制备、扩增、导入与鉴定的各种方法;二是基因工程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基因表达谱的研究技术、全基因组化学诱变和转座子饱和诱变的技术、基因敲除与基因敲减的技术、GAL4/UAS过表达系统、酵母双杂交及免疫共沉淀等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技术等;三是基因工程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的制备与应用,基因治疗的原理与策略以及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与现状等。 本教材是专门针对国内生物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和进一步考研、深造
在我国大力倡导建设现代渔业的今天,召开“基因资源与现代渔业”学术沙龙,为广大水产生物技术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学术平台,针对我国现代渔业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研讨水产生物基因资源发掘的*进展和存在问题,探讨基因资源在水产生物遗传育种、水产养殖、种质鉴定和物种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应用潜力和发展趋势,探索采用基因资源促进现代渔业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本书收录了虾贝功能基因的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基因资源开发与水产生物的遗传育种、基因资源与现代渔业、根据不同家系QTL结果的比较及数量性状研究战略等二十多篇论文。
分子遗传学课程是在普通遗传学课程的基础上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遗传机理的课程。赵兴波等编著的《分子遗传学》内容包括:基因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保存(DNA复制)、遗传信息的传递(RNA的生物合成)、遗传密码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DNA重组、基因突变与DNA修复、基因的表达调控、表观遗传基础以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技术等。教材针对*新的教学体系设计、编写,注重与相关课程知识的衔接,突出重点,将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热点问题集中归类阐述。每章开篇都以概括形式提示了全章的内容提要,提示教学提纲;章末以“本章小结”总结全章内容要点;每章附有“思考题”和“参考文献”,供读者参考和查阅。《分子遗传学》以生命科学相关学科高年级本科生为读者对象,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学、草业科学、生命科学等本科专业分子遗传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