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永红、范文斌主编的《发酵工程设备》主要介 绍了发酵工程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以及在 此基础上对典型发酵设备进行的实践操作,从而促进 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本书共10个项目,内容包 括原料的预处理及输送设备、培养基制备设备、空气 除菌及调节设备、种子制备及扩大培养设备、发酵罐 及附属设备,液固分离设备、萃取及离子交换设备、 蒸馏设备、蒸发结晶干燥设备,并对设备操作安全作 了相应介绍。 本书可作为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食品、生物技 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科研单位技术人员 参考使用。
本书以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为核心,系统介绍了生物产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分离操作、过程理论及应用。本书共11章,即绪论、细胞分离与破碎、初级分离、膜分离、萃取、吸附分离技术和理论基础、色谱、亲和色谱、蛋白质复性、结晶和干燥等。其中第2章和第3章主要介绍了生物分离过程的前处理以及沉淀分级和泡沫分离等初级分离技术;第4章介绍了各种膜分离方法、特点及其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第5章介绍了各种萃取方法,特别是可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双水相萃取和反胶团萃取技术;第6章至第9章阐述了吸附(包括离子交换)、色谱和蛋白质复性等生物分离过程的核心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基础理论和应用,内容包括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后两章介绍了结晶和干燥的基础理论及其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 本书
本书以基因表达调控原理与基因工程的支撑技术为前提,主要论述了三部分内容:涉及基因高效表达、重组表达产物活性回收、基因工程菌(细胞)稳定生产等基因工程基本原理;包括DNA 的切接反应、重组DNA分子的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五大基因工程单元操作;以大肠杆菌和酵母两个典型的基因工程受体系统为主线,结合具体的产业化案例,归纳出基因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战略。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学习“基因工程”课程的教材,课堂教学建议学时为32学时,也可供从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人员参考。
本教材主要介绍工业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及设备仪器微生物的纯种分离与培养技术,微生物的鉴定,微生物菌种的筛选、诱变与保存技术,微生物在各行业生产中的应用,微生物控制技术,微生物的检验技术等内容。本教材以“实用”为目标,介绍技术方法,力求创新,努力反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科研成果,尽量做到与生产应用实践保持同步。 本教材是高等职业学校生物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工业微生物》的配套教材,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技术类专业使用,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师生和从事生物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中国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的八个国家之一,为总结、评估中国生物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项目实施后取得的进展,进一步推动该国际合作项目的深入开展,根据UNEP的要求,国家环保总局协调有关部门,于2002年10月27-30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研讨会。UNEP的项目主任Piet van der Meer博士、项目专家Divid Heron博士、财务官员Lydia Eibl-kamolleh女士和中国环保、外交、科技、教育、农业、卫生、商务、林业、海洋、知识产权局、中科院等有关部门的代表及专家共60多有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就《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中的有关国家生物安全立法、生物安全政策、生物安全管理机制和能力建设、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所、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知识产权、《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规则
《基因工程实验指南》主要介绍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基本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按照实验进程的顺序,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向初学者逐步介绍各种实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植物DNA和RNA的提取和检测、反转录RNA、RT-PCR技术、DNA的扩增、DNA片段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回收纯化、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大肠杆菌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PCR产物连接、连接产物的转化、农杆菌转化法、挑菌、摇菌、保菌、菌液PCR检测、质粒提取和检测、ABI3730XL测序实验程序、基于毛细管电泳的荧光检测SSR实验程序、半定量 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Southern blotting、Northern bloting、原核表达、Western bolting技术、目标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蛋白互作检测、真空渗透法转化拟南芥、烟草瞬时表达、农杆菌侵染法转化烟草、抗生素溶液的配置等基本的实
《"酶"香四溢满人间:酶工程技术及其应用》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生物医药是我国确立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产业。本书详尽介绍了近几年国外生物医药发展的现状,对生物医药的发展态势、模式、规模等作了总结和研究,同时对各国在生物医药方面的政策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各国为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所实施的各种措施,以及国际上近几年的生物医药新技术。 《国际科技动态跟踪——生物医药(精装)》适合希望了解国际科技新动态的相关科研人员、爱好者参考阅读,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的选读教材。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学边做”的特点,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我们编写了本教材。 本书主要内容吸纳了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编写过程中突出实践特色,以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实验方法操作为主线,每一单元在讲解理论的同时,都有配套的、针对性强的实验,以利于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全书共分九个单元:单元介绍了生物分离技术的特点、一般工艺过程和方法选择原则;从第二单元开始到第八单元分别介绍了原料的预处理技术、萃取技术、固相析出分离技术、吸附与离子交换技术、膜分离技术、色谱分离技术和浓缩干燥技术等常用的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第九单元是实验实训,共
本书按照工业生产过程的逻辑,对生物工程与技术各学科按上游生物技术基础、中游工业生物过程和下游生物工业加工过程进行阐述。重点对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酶/蛋白质、蛋白质工程、生物工业下游加工过程等各主要方向和环节,进行了全面、简要的介绍。同时,较全面介绍了生物工程与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本书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相关专业师生教学用书和参考书,也可供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十三五 规划教材之一,根据《实用发酵工程技术》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内容上涵盖菌种选育与保藏、培养基的制备、灭菌、种子的扩大培养、微生物发酵工艺的控制等内容。本书具有使发酵技术教学和企业生产相对接特点,借鉴了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要求、新规范,因此与企业发展保持动态跟进,适应新形势,使该教材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保持教材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和前瞻性。同时,教材编写过程中突现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教育特点。 本书供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药学专业、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等专业使用。
本书打破了原各单独课程的界限,以知识工艺的内在联系出发安排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该教材按照生物产品的生产特性与规律,依据生物产品生产的上、中、下游顺序的主要特性与共性问题组织设计实验。选定一种典型的工程蛋白,从基因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工程菌的培养以及工程蛋白的高效表达设置实验,使学生对整个生物产品的生产过程得到全局、全面、系统的理解和锻炼,革新了当前生物工程专业实验的教学思想。同时把偏向于工业生物技术的“生物化学实验”与“微生物学实验”也纳入该实验指导书,以增强该指导书的综合性与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微生物检测技术》是高职高专商检技术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从内容到形式上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发展特色。本着 实践技能培训为主导、理论知识够用 的原则,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微生物检测技术》一书共分三个模块十五个项目。模块微生物检验基础包括三个项目,概述了微生物检验在商品检验中的意义和作用、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第二模块微生物检验常规技术包括七个项目,涉及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接种、无菌操作、显微观察、染色、计数、菌种保藏及血清学检验等多项微生物基本技术。第三模块产品中的微生物检验综合实训包括五个项目,结合微生物检验的实际,重点介绍了食品、药品、化妆品、环境等方面的微生物检测。每个项目中又包括了具体的工作任务,使教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素质为目的,从基础、案例、外延三个层次介绍了综合性大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其中,基础部分侧重介绍立题创意、方案构思、资料查询这三个关键初始难点的解决途径。案例部分选择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生物学、生物工艺学、生物分析、酶工程、发酵工程、制药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领域骨干实验课程的综合性大实验实例。而外延部分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包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创新基金等实例,来说明从课程实践到正式的科研实践的飞跃过程,为有扩展研究兴趣的学生详细介绍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
本书介绍现代生物技术概论介绍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原理等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及其应用,反映现代生物技术各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生物技术在生命科学、农业研究、医药、人体健康、食品、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生物技术的规则与法规和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等。全书共分10章,每章后附有小结和复习思考题。后一章为实验实训。本书内容丰富、新颖,文字流畅,图表清晰,通俗易懂,适合师范类、农林类、医药类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分四个部分介绍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即:(1)基因工程操作的四个基本条件——工具酶、载体、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2)基因工程的主要操作技术路线——目的基因的分离制备、重组子的构建、重组子的转移、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克隆基因的表达;(3)转基因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4)基因工程的安全性,包括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本书除重点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外,还引用了*的科研成果,力求新颖和易懂。本书可作为生物、农林、医学和制药专业本科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以作为该领域中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使用。
编码问题是DNA计算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关键问题。在DNA计算模型中,数据通过DNA编码表示,数据计算和处理通过DNA分子间的特异性杂交来完成,DNA编码质量直接影响DNA计算的精确度。《DNA计算中的编码方法》介绍了DNA计算模型和应用,阐述了DNA计算的编码问题,针对编码方法展开讨论,研究了线性编码方法以及构造和计数问题,研究了模板、模板框和单模板等编码方法,后建立了DNA解链温度的预测模型。 《DNA计算中的编码方法》适合从事DNA计算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以供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学习参考。
《生物工程单元操作实验(第2版)》(作者胡洪波、王威、张雪洪)根据生物工程学科发展对实验课程的要求,依照生物工程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单元操作编写,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生物工程单元操作实验(第2版)》介绍了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并介绍了生物工程单元操作所需的参数的基本测试技术。实验部分主要包括生物工程单元操作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分离技术实验和研究开发实验四部分,重点介绍了生物工程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单元操作,共有24个实例。 本书可作为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实验教材,对从事生物、化工、环境、食品、制药等领域科研人员及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生物技术中有一位“魔法指挥家”——酶。正是在它的指点下,地球上的万千生灵才能协调地演奏出如诗如画的生命交响曲来。那么,它究竟是种什么物质? 其实,酶是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质(少数为RNA),能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新陈代谢。早在人类历史初期,酶促反应就已经被发现并加以利用了:古希腊诗人荷马解释了当往牛奶中加入无花果汁时,牛奶是如何变质的。然而,对于酶的深入研究则是开始于18世纪末期。时至今日,人们已经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多种酶类,当然也会根据需要把它们“固定”起来。 可以说,酶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你品尝鲜嫩的牛肉、松软的面包、沁人的葡萄酒时,当你穿着洁净的衣服、舒适的皮鞋时,要知道,这里都有酶的功劳。本册将从多个视角,为您讲述酶
全书共分十章,在介绍酶学基础、酶的合成与生产、酶分离纯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讲述了酶工程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如酶和细胞的固定化、酶的分子修饰、酶的非水相催化的操作方法。另外,结合酶工程领域的特点,本书介绍了酶的研究进展和酶反应器,力求反映近年来酶工程领域涉及可的新理论、新进展。为突出酶工程技术的实用性,本书后一章详述了酶工程在各行业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本书内容实用、新颖。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及行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自从人由动物界脱颖而出,人类就开始模仿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构造和机能,来制造各式各样,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飞跃发展,一门研究如何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的科学应运而生了。这门科学叫做仿生学,它诞生不过30来年,就已经揭示出生物的许多奧秘,并模仿生物的长处制造了许多具有特殊性能的新设备、新工具。今天,仿生学已成为当代引入注意的尖端科学之一,军事仿生、交通仿生、建筑仿生、农业仿生、医学仿生及智能机器仿生等各个领域的新成果不断涌现,在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9年前,作者曾写过一本名叫“仿生学与现代化”的小册子,介绍仿生学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前景。这几年,仿生学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因此,我们在前一本小册子的基础
本教材涵盖了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25门课程,包括主要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任选课程,包含常用的专业语汇、概念、定义、公式,以及能够体现章节主旨的句子、段落,补充了教材中未能体现的基础原理、理论和工艺等重要词汇和短语。本教材适用于在生物科学、医药学、农林学、食品科学及化学领域从事教学及科研的教师、大专以上的学生、研究生及研究人员使用。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糖生物学与糖生物工程的兴起和发展过程、糖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和糖链与人类健康,特别是与癌症发生的关系,还简介了寡糖在植物自卫、生长调节和共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