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和其他物种基因组的破译,生物信息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已成为21 世纪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先导性学科之一。国内各高校十分重视生命科学的发展,相继设立了本科生创新科研项目以及研究策略和实验设计方面的课程。研究生培养也以科学研究水平为标准。本书作者基于多年教学科研经验以及与著名专家学者交流的基础,对生物学研究策略和实验设计进行深入细致的解析。
生物化学是生物、医学、农林等高等院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也是这些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本书编写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为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提供复习提纲和进行系统的复习指导。本书主要与王镜岩等主编的《生物化学(第三版)》相配套,也参考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材,编写中在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体现了下列特色:?归纳总结了各章的重点、难点及目的要求,简述了各章的知识点和基本概念。?各章精选了一些典型例题进行解析;随后收录了大量练习题,练习题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和问答计算题等,题后都附有参考答案;专门一章收入了知名高校和院所的考研模拟题。?附录部分涵盖了历年与生命科学相关的诺贝尔奖得主及主要贡献、常见名词中英文对照、常见代谢缺陷症等,便于考研复习时参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领域所涉及的主要技术手段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主要包括细胞破碎与固液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层析技术和电泳技术以及相关领域常见的仪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22项生物工程下游常规实验和4项综合性实验。
本书在《水处理生物学》(第五版)的基础上修改编写,对上一版的章节进行了梳理,增加了新的内容,部分章节增加了思考题。全书共分4篇,共17章,第1篇为水处理生物学基础,包括原核微生物、古菌、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微生物的生长和遗传变异、微生物的生态、大型水生植物;第2篇为污染物的生物分解与转化,包括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与转化、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主要微生物、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作用及其应用;第3篇为水质安全与生物监测,包括微生物的基本研究方法、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本书可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为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作者特制作了电子课件素材,如有需要,请写明书名,发邮件至cabpbeijing@126.com索取。
《生物信息学基础教程》根据两位作者张洛欣、马斌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创作而成,兼顾学科基础和研究前沿。全书着重于生物信息学的基础理论和主要软件,覆盖该学科几乎所有的主要方面:双序列的比较、快速比对和序列数据库的查询方法、多序列比较、DNA序列中的信号元素、分子进化树分析、基因组重组、蛋白质组学中的质谱分析等。书中配有大量习题,其难易程度用星号标注,其中个别未解决问题特别注明,可以作为研究生的研究课题。 本书不仅适合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生物信息学或计算生物学的教材,也可供希望了解生物信息理论和工具的生命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等方向的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正在由资本经济时代向数据经济时代过渡,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大数据研究与应用投入的不断加大,生物大数据带来了生物产业的一次变革,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并已成为全球生物产业发展的新助力,给生物产业的发展带来划时代的意义。本书正是呈现生物大数据的历史变革及产生重大影响。全书共分6部分,首先阐述了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的历史背景,主要国家对生物大数据发展进行的战略布局,生物大数据带来的革命性意义,生物大数据开发与利用的关键技术,生物大数据的未来市场,生物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困境。
本书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组织编写,是《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系列图书的第13本。 全书包括7篇,共42章,对生物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生物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生物技术发展前沿与热点、生物产业投融资情况、生物技术专利、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情况、重点行业协(学)会发展报告等进行了阐述和说明,从多角度对中国生物产业状况进行了清楚的透视和实在的分析,对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思考与讨论。 本书可供生物产业的开发、生产、销售、管理人员以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生物工程系列:微生物工程(第2版)》是为了配合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的学科建设而编写的本科生教材,作者多年从事微生物工程教学和科学研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生物工程系列:微生物工程(第2版)》将理科的有关知识与必要的工程技术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比较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基本的计算和设计工艺流程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版在保持版特色的同时,广泛吸纳了同行建议,丰富生产应用开发实例,就卫生保健产品、食品和饮料发酵、食品添加剂和补充剂、微生物生物量的生产、微生物酶类、燃料和工业化学品、环境卫生物技术等专题展开论述。《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生物工程系列:微生物工程(第2版)》适合于普通高等院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轻化工等
环境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紧密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已具有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本书共分12章。书中首先讨论了环境生物技术的产生、学科体系与结构,然后按学科体系介绍了其生物学基础(包括微生物学基础、酶学基础、生态学基础)与理论基础(生化反应计量学、生化反应动力学、生化反应热力学),再重点介绍了环境污染治理基因工程技术、环境污染生物治理技术、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环境污染预防生物技术等,内容涉及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水体与土壤的生物修复、环境生物材料(生物絮凝剂、生物吸附剂、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物表面活性剂)及生物农药等,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的介绍。
本书对研究较多的天然生物材料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和仿生工程材料给予介绍,主要有天然生物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形成机制和性能,同时包括仿生工程材料的设计、制备、组织结构和性能。全书共分10章,详细介绍了天然生物材料和仿生工程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概况,贝壳、竹材、木材、蜘蛛丝的组织、特性及其仿生材料,几种生物材料的表面特性及其仿生纳米界面材料,土壤动物体表特性及其仿生材料,长骨的组织结构及其仿生哑铃形碳化硅晶须和复合材料,天然生物材料的损伤自愈合性能及其仿生材料,其他天然生物材料及其仿生工程材料。 本书沿着仿生依据-仿生方法-仿生成果及应用这一主线来完成,既可供从事材料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材料专业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流式细胞术是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常用技术,一经发明就被逐渐应用到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生理学、植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医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农林畜牧养殖、药品检验、食品检验、环境检测等广泛的领域。 作者结合十多年的流式经验,注重理论和实际、基础和应用相结合,重点介绍了流式细胞术的原理、技术及方法,及时跟踪展现了其*成果和发展趋势。书中列举了大量有代表性的应用实例,详细描述了其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及详尽的分析方法等,可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技术人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流式细胞术(第二版)》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在版基础上,(1)新版的部分章节改用了彩色图谱,更便于读者使用;(2)增加了“细胞增殖与死亡的检测”一章,详细描述流式细胞术在具体实验中的应用方法;(3
转基因技术的产生与运用给人类带来福祉与美好希望的同时,由于转基因安全的不确定性以及转基因技术在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这些全球性问题使人类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转基因问题全球各方都必须具有责任意识,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这种意义讲,转基因问题的伦理原则是责任伦理。国家是转基因全球正义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全球问题面前,为了实现正义,我们主张国家主权完整但负责任的转基因全球正义观。国家在转基因问题方面的主权就是转基因主权。其内容主要包括:*,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判断来决定本国的转基因事务的自主决定权,比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标识管理制度等。第二,事先知情同意权。这包括两个领域的事先知情同意:一是转基因生物过境
本书以细胞工程理论体系为编写主线,全面、系统、简洁地介绍了细胞工程原理及相关技术方法,突出了基本概念,注重学科的前沿进展和现代性,以案例和案例分析的形式强调了细胞工程的实践应用。《BR》 全书分为三篇:*篇为细胞工程基础,主要介绍了细胞工程的概念、研究内容、发展简史、基本技术及其应用,细胞工程实验室及其常用设备和生物安全性等;第二篇为植物细胞工程,主要包括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基础、离体快速繁殖和脱病毒技术、胚胎培养和离体授粉、花药和花粉培养、细胞培养及次生物质生产、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种质的超低温保存、转基因技术等;第三篇为动物细胞工程,主要包括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基本条件,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重组及动物克隆和干细胞技术等。
现代生物技术因其安全性在某些领域如农业是颇具争议的话题。本书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从众所周知的传统生物技术绘声绘色地讲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转基因作物、奶酪、烘焙食品、葡萄酒、肉制品及“妖魔食品”中的生物技术应用,以及抗生素、激素、基因治疗、异种器官移植、人类基因组计划、干细胞治疗等,使读者领悟到这种演变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社会进步的象征。 本书客观地描绘了被某些人称为十分恐怖或“大逆不道”的生物技术,可供生物类专业的本科生及其他专业拟了解该技术的人士阅读参考。
这是一本介绍生物学大师及其思想精华的图书。它虚拟了18堂神秘课堂,每堂课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并挑选合适的生物学大师讲授。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与大师们还有互动和交流。虽然,那些大师们是带着“任务”前来授课的,但他们可不是如此“听话”的嘉宾,还会时不时说些自己的趣闻、趣事,如果你喜欢听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可千万别错过了本书!
《生物工程实验技术》的编写主要从实验设计出发,以发酵过程控制、产物提取和分离纯化为主线,突出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及数据处理方法。《生物工程实验技术》共7章,分别为实验室与实验的一般规则、生物过程参数检测与控制、发酵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和生物产品分离纯化,每章都有相应的参考文献,书后还摘编了生物工程实验常用的附录。目前,为适应“厚基础、重应用、高工程素质”的人才培育模式,大多高校的生物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均开设有综合大实验课程,教学一般采取连续课时,《生物工程实验技术》为此课程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成套的综合大实验内容,便于教学中选用。 《生物工程实验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科学、食品科学、微生物等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微生物发酵行业有关研
本书突出典型案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特色,理念创新,实用性强。全书以发酵工程学科的“中游”工程技术为主线,内容涵盖发酵生产原料及预处理、微生物育种及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动力学、发酵过程的管理及监控、好氧发酵技术、厌氧发酵技术、发酵过程的优化、发酵和分离的耦合技术及发酵工程节能减排。在重点介绍液态发酵技术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固态发酵技术的内容。
本书是学习生物工程知识的入门教材。全书分为生物工程原理和生物工程应用两大部分。部分(章到第八章)较为全面地叙述了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发展;第二部分(第九章到第十四章)介绍生物工程在农业、食品、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生物安全性、生物工程与社会伦理、生物工程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知识。 本书第二版在保持版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对所有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删减了部分过时的资料,增加了生物工程新知识及其应用新进展,仍秉承版的编写原则,为初学者提供了全面的介绍、清晰的框架和深入学习的基础。本书既可以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总论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交叉学科非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用书,同时方便相关领域的营销、管理人员和其他自学者学习了解生物工程的基本知识。
科学常识改变着我们的人生。专心致志垢地欣赏一幅艺术精品或全神贯注地阅读一部文学巨著,会使人品味到其重要价值,其艺术风格,其无穷乐趣;科学常识的获得同样是或者同样可以是这种欣赏,这种品味。 这本书试图告诉非科技人员,我们对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微生物世界的了解正在改变我们对生命本身的认识。书中作者在尽量不用或少用公式、图表和术语的情况下,向读者展示了微生物的一些奇异习性,其中有的也许是这个星球上多数生物幼稚期各阶段的特有习性,有的则也许早已成为整个宇宙中所有生物的正常习性。书中第一章对微生物作了总的介绍,它有助于对其他章节的理解,读者不妨先读一读第一章。其他章节之间虽然有一定联系,但不必依次连续。
小兴安岭由于森林植物资源丰富,腐殖质层肥厚,各种活立木和倒木交错叠生,加之雨量充沛,为不同生态习性的真菌种群提供了优良的生存条件,生长着极其丰富的大型真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饮食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野生、绿色的理念。因此,食用菌和药用菌被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极大地促进了林区野生大型真菌业的开拓与发展。 本书采用彩色照片与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图文并茂,共收录了小兴安岭大型真菌35科221种,彩色照片235幅,其中食用菌113种,药用菌18种。食药兼用菌31种,有毒菌28种,其他菌31种。书中对各种大型真菌的名称、形态特征、功能与作用、生境、分布作了详细介绍。该书不但有利于促进和推动小兴安岭林区乃至东北林区的野生大型真菌的开发和利用,也可供医药、卫生防疫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生物科学研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