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油画的艺术形式展示自46亿年前地球诞生的太古宙开始直至全新世各地史时期陆地植物景观的画册。作为古植物学研究者的画作者,希望能将科学和艺术结合,去展现那遥远、宁静、深邃的史前植物世界的斑斓景色。画作主要依据我国各个地史时期丰富的化石资料,综合古生物学家的重要典型研究成果,以油画的形式复原了各地史时期陆地植物景观36幅,并附有通俗易懂的文字说明,展示了漫长的前显生宙藻菌发展时代,以及显生宙以来的地衣苔藓、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发展时代景观的演替,直至人类栽培作物景观的出现。
《中国晚古生代孢粉化石(套装上下册)》是对我国晚古生代(包括少量晚志留世)孢粉化石研究成果的首次系统总结,收集了1960-2008年间公开发表的孢粉属种(294属,2270种),先按地层时代进行分工编撰,再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有关条款和R.Potonie分类系统进行系统厘定、归纳整理和汇总统一。 《中国晚古生代孢粉化石(套装上下册)》分为五章,*章是晚古生代化石孢子、花粉系统分类下的属种描述;第二至四章分别总结了我国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孢粉组合的演替序列,包括泥盆一石炭系、石炭一二叠系以及二叠一三叠系的孢粉地层界线;第五章探讨若干理论上和生物地层上的问题,包括陆生维管束植物起源于早志留世的孢粉证据、我国石炭纪一二叠纪孢粉植物群分区、裸子植物花粉优势组合在我国石炭纪一二叠纪出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序列及
本书是一个勇敢的尝试,介绍古生物学和化学结合而成的一个新兴多领域的交叉学科,以“看进骨头内”为思维指导,从更完整的角度,探索地球生命的演化,充实人们对于浩瀚宇宙中这颗小蓝色星球的认知,让我们因为更充分的了解而更加爱护保护它。透过结合先进的传统古生物学和化学,让我们不止更详尽地看进化石样本内部细节,也看到更完整的外围岩内成分与变化的真实情况。如此的结合,把古生物学提升到一个系统性量子跳跃阶层,同时也打开了一个化学界的新领域;通过加入化学方面的努力,可以揭开并了解更多的地球生命演化;这是我们该做的双赢科学进步——让我们从里面到外面全盘了解,其威力和影响,无可限量。
马岭遗址是目前汉水中游地区出土动物遗存*为丰富的遗址之一,后冈一期文化至明清时期的234个单位共出土动物骨骼7560件,其中仰韶时期的遗存*为丰富。《淅川马岭遗址出土动物遗存》在全面公布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出土动物的种属、数量比例、测量尺寸、性别与年龄结构、骨骼部位发现率、骨表痕迹与异常等方面的统计和分析,对马岭遗址动物资源开发策略进行了讨论,家养动物的开发逐渐加强,对猪可能采取了小规模的放养管理模式,与汉水中游的其他遗址较为相似。汉水中游地区的家养动物开发与利用方式显示出了与中原地区不同的演进路径,这对全面理解中国境内驯化的发生、传播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第二版古生物学名词,内容包括总论,古无脊椎动物学,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古植物学,古生态学、埋藏学、遗迹学,地球生物学与分子古生物学6部分,共2846条。本书对1991年公布的版古生物学名词做了少量修改、增加了一些新词、每条名词都给出了定义或注释。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古生物学规范名词。
本册志书是对2018年7月之前在中国发现并已发表的鸟类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和总结,内容包括鸟类导言、中生代鸟类和新生代鸟类系统记述。导言包括鸟类的定义、系统发育及分类,鸟类骨骼特征及鸟类化石在中国的地史及地理分布,中国鸟类化石的研究历史等。系统记述将中生代鸟类和新生代鸟类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进行了介绍。中生代鸟类部分对近期有关中生代鸟类,特别是一些高阶分类单元的分支系统学研究的成果做了介绍;记述了包括热河鸟目、会鸟目、孔子鸟目、反鸟类和今鸟型类的83属92种。新生代鸟类部分记述28属32种。共计111属124种。每个模式种均附有图片,对一些存有争议的高阶分类单元进行了概要评述。志书还提供了较完整的参考文献。
本册志书是对2017年以前在中国(台湾资料暂缺)发现并已发表的长鼻目、蹄兔目以及鳞甲目9科22属64种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与总结。每个属、种均有鉴别特征、产地与层位。在科级及以上的阶元中并有概述,对该阶元当前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做了综述。在所有阶元的记述之后通常有一评注,为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或编者对该阶元新认识的阐述。《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第3卷.基干下孔类、哺乳类.第10册,蹄兔目、长鼻目等(总第23册)》附有133张化石照片及插图。
《青藏高原江河湖源新生代古生物考察报告》介绍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古生物科学考察分队在阿里地区札达盆地、日喀则地区、藏北色林错附近、昆仑山口及藏东南芒康等地进行新生代古生物考察的研究成果,呈现了青藏高原从新生代中期以来生态环境由 热带动植物乐园 到 冰期动物群摇篮 的巨大转变。《青藏高原江河湖源新生代古生物考察报告》主体部分由以下内容组成:化石产出地点地质地层背景介绍,哺乳动物 (啮齿目、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 )、鱼类 (鲤形目、攀鲈目 )、昆虫和植物等门类化石的系统研究。《青藏高原江河湖源新生代古生物考察报告》介绍了相关的地质学、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专业知识,同时配以大量精美的标本照片、骨骼素描和古生物复原图。
殷鸿福文集编辑委员会编著的《殷鸿福文集(精)》是为纪念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的八十寿辰而出版的关于其生平的介绍及论著的选编。内容分三部分。部分一图集,共28幅图版,包括其平生留影一百余张。第二部分一文选
%26nbsp;%26nbsp;%26nbsp;%26nbsp;Insect fossil treasures from the dinosaur era (165 to 130 Ma
中国中生代地层中脊椎动物足迹化石十分丰富,记载着古脊椎动物的类型及其行为方式和生态环境。其种类主要包括恐龙类、鸟类,鳄类及假鳄类等。截止到2013年年底,中国境内在21个省市自治区的63个县级地区识别
本书对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内发现的副竹鼠类进行了详细研究,共记述了两个属[副竹鼠属(Pararhizomys)和假竹鼠新属(Pseudorhizomysgen.nov.)]的7个种。其中包括1个已知种
%26nbsp;%26nbsp;%26nbsp;%26nbsp;Insect fossil treasures from the dinosaur era (165 to 130 Ma
殷鸿福文集编辑委员会编著的《殷鸿福文集(精)》是为纪念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的八十寿辰而出版的关于其生平的介绍及论著的选编。内容分三部分。部分一图集,共28幅图版,包括其平生留影一百余张。第二部分一文选
中国中生代地层中脊椎动物足迹化石十分丰富,记载着古脊椎动物的类型及其行为方式和生态环境。其种类主要包括恐龙类、鸟类,鳄类及假鳄类等。截止到2013年年底,中国境内在21个省市自治区的63个县级地区识别
本书是对2012年以前在中国发现并已发表的劳亚食虫目、"原真兽目"、翼手目、真魁兽大目等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总结。书中包括7目40科170属275种。每个属、种均有鉴别特征、产地与层位。在科级以上的阶元
葛利普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学家。1920年他应丁文江之邀来华,担任地质调查所古生物室主任和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葛利普以其 的才华和过人的勤奋,不仅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著作,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古生物学家,使中国古生物学从无到有,并为世所瞩目,堪称“中国古生物学之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上编为中外学者不同时期为葛利普所撰写的传记或纪念性文字,下编为葛利普撰写的纪念中外学者的文章及相关科普作品,附编则是作者近年来发表的关于葛利普的三篇学术论文。本书勾勒出一个丰富、立体的葛利普形象,并呈现了民国时期活跃的中西方科学交流和学术生态。 本书可供科学技术史、地质学、古生物学等领域的学者和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