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生物信息学领域中海量的生物数据,分别从微阵列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基因调控网络的分析和构建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分析等角度,系统介绍机器学习、统计学习及各种智能算法在生物信息学相关领域的应用。机器学习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重心集中在观测和探索生物现象,以及建立统一的形式化的模型对生物学现象加以阐释。本书针对生物信息学领域典型的癌症诊断模型、基因调控网络构建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3个研究方向展开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方法的分析与研究,为生物信息学方向的初学者提供了入门知识,也为相关研究人员在相关方向提供了参考信息。
《观赏树木》一书收录了102种观赏树木,以原产中国或集中分布于中国的类群为主,也对每种的中文名、俗名、拉丁文名、隶属科属、生活型、主要形态特征、主要生物学特性、生活环境、产地或分布地、园林特性、经济用途等诸多方面作了简单的描述。每种配有多幅精美的彩色照片。全书图文并茂,生动直观。 本书可作为广大园林工作者,特别是植物学教学和研究人中的良师益友。本书同时也是高等院校园林、园艺专业师生的参考读物。
本教材主要介绍植物基因工程。内容包括:植物基因工程的主要环节,基因工程主要工具的原理与技术,植物基因克隆的总体策略及各策略中目前常用技术的原理与要点,植物基因遗传转化的受体系统建立的要求与方法,常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及其特点;植物基因工程中转基因植株鉴定的主要方法、特点及选择依据,转基因植物材料利用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趋势、主要研究方向及特点;植物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及相应的管理体系等。
本书介绍近年来贵州省丹寨县兴仁区南皋乡九门冲、平寨和岩英,台江县革东镇八郎、顿州和川硐等地早寒武世晚期至中寒武世早期凯里组三叶虫动物的新发现,根据大量保存完好的标本,对凯里组及同期地层三叶虫属种的定义及系统分类进行全面的修订,尤其是对产自喜马拉雅南坡巴基斯坦盐岭,以及克什米尔地区同期地层中已变形的三叶虫属种的系统分类位置作全面的修订,系统描述三叶虫4目、18科、62属(亚属)、145种(亚种)和未定种,其中1新亚科,8新属(新亚属),53新种和新亚种。着重介绍了全球广泛分布的掘头虫类(oryctocephalids)三叶虫和宽背虫(Bathynotus)三叶虫,深入阐述确定全球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型的标准种Olictocephalus indicus (Reed) 及其完整的演化系列,不仅解决了同期地层全球对比问题,而且对在我国确立全球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具有极重
本教材继承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生物学”和“地史学”学科体系的思想精华,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和 新。全书以地质历史时期有机界、无机界的演化为主线,以大地构造单元论、阶段论、活动论的思想为指导,系统介绍了古生物学、地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强了古生物学、地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方法、基础知识的应用,提炼了门类古生物学、各断代地史学的教学内容。本教材可作为国内地质类专业的“古生物地史学”“地层古生物学”等课程的教材。
本书共分为10章。前两章介绍植物检疫的基础,重点阐述了植物检疫的内涵、检疫的必要性和植物检疫的法律依据。第3章和第4章重点介绍了植物检疫的基本程序和检疫监管措施,包括进出境和国内调运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时如何实施检疫,以及在调运的各个环节应如何对这些应检物加强监督与管理。第5章至第7章介绍了植物检疫除害处理、有害生物检疫检验和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验的方法和技术要点,系统地总结了近些年来植物检疫除害及检疫检验技术研究的新技术、新进展、新成果及其应用前景。第8章至第10章为各论部分,分别列举了代表性的检疫性病原物、害虫和杂草的主要特性及其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方法。 本书是专为各级植物检疫机构从事植物检疫工作的行政、技术人员编写的一本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农林高等院校本科及研究生“植物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