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志书是对2016年12月以前在中国发现并已发表的基干主龙型类、鳄型类和翼龙类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总结。《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第四册(总第八册) 基干主龙型类 鳄型类 翼龙类》包括29科86属102种(不包括存疑属种和未定种)。每个属、种均有鉴别特征、产地与层位。在科级以上的阶元中并有概述,对该阶元当前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做了综述。在部分阶元的记述之后有一评注,为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或编者对该阶元新认识的阐述。《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第四册(总第八册) 基干主龙型类 鳄型类 翼龙类》附有159张化石照片及插图。
本册志书是对2018年7月之前在中国发现并已发表的鸟类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和总结,内容包括鸟类导言、中生代鸟类和新生代鸟类系统记述。导言包括鸟类的定义、系统发育及分类,鸟类骨骼特征及鸟类化石在中国的地史及地理分布,中国鸟类化石的研究历史等。系统记述将中生代鸟类和新生代鸟类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进行了介绍。中生代鸟类部分对近期有关中生代鸟类,特别是一些高阶分类单元的分支系统学研究的成果做了介绍;记述了包括热河鸟目、会鸟目、孔子鸟目、反鸟类和今鸟型类的83属92种。新生代鸟类部分记述28属32种。共计111属124种。每个模式种均附有图片,对一些存有争议的高阶分类单元进行了概要评述。志书还提供了较完整的参考文献。
本册志书是对2017年以前在中国(台湾资料暂缺)发现并已发表的长鼻目、蹄兔目以及鳞甲目9科22属64种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与总结。每个属、种均有鉴别特征、产地与层位。在科级及以上的阶元中并有概述,对该阶元当前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做了综述。在所有阶元的记述之后通常有一评注,为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或编者对该阶元新认识的阐述。《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第3卷.基干下孔类、哺乳类.第10册,蹄兔目、长鼻目等(总第23册)》附有133张化石照片及插图。
本书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我国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异极藻科(硅藻门)分类学研究的成就。书中记述了该科4个属1叫个分类单位(包括66个种和76个变种),对每个分类单位均以我国的标本作出了科学的描述,并附有精美的特征图。此外,对异极藻科植物的细胞结构、形态特征、生殖过程、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及系统发育过程也作了较详实的论述。 本书可供生物学、植物学、藻类学、水产科学、环境科学、地质学及地理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集结了我国奥陶纪地层和古生物研究的一批专家,涉及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化学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定量地层学、生态地层学、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等学科。 本书共汇集了化石图版175个,其中笔石33个、牙形类17个、腕足动物37个、三叶虫19个、头足类25个、几丁虫15个、疑源类9个、放射虫8个、珊瑚9个、层孔虫3个。除了珊瑚和层孔虫主要限于晚奥陶世外,其他门类基本上涵盖了整个奥陶纪,从生物带、生物群落、生物组合的不同角度形成了贯穿奥陶纪的多门类生物地层序列。
凯里生物群于1982年在贵州的剑河发现,经近30年的发掘与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凯里生物群与云南澄江动物群及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共同构成全球三大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展现了5.08亿年前繁荣的海洋生物面貌,丰富了中国乃至全球的早期后生生物化石库的内容,是对人类文明知识宝库作出的重要贡献。 《凯里生物群》较系统阐述了凯里生物群的地质背景、沉积环境及埋藏特征,以及生物学组成特征及科学意义;详细介绍了凯里生物群10大门类化石代表分属的纲、门、科、属,以及属、种描述和相应化石图片200多幅。可让读者窥视凯里生物群全貌。该书既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又是大中专院校师生和广大古生物爱好者很好的参考书。
本书为《中国植物志》79卷125册(不包括卷)中所有植物类群的中名和拉丁名的总索引,包括中名约65 000条,拉丁名约120 000条。 本书可供植物学、农学、林学、药学和生态学工作者参考。
在中国南方,沿着长江两岸,西起云南,东至江苏,浙江,包括南部的江西、湖南,北部的湖北、安徽等地被称为“扬子地台”的广大区域分布了出露极好的晚前寒武纪地层。这些地层层序连续,岩石基本没有变质,并何存了丰富的生物化石。通过两代人十数年的工作,在晚前寒武纪陡山沱期的岩层中发现了以多细胞生物化石为主的“瓮安生物群”、“庙河生物群”和“蓝田植物群”。瓮安生物群发现于贵州省瓮安县境内,它是以微体化石的形式立体保存于陡山沱组磷块岩中,该生物群包含了众多底栖和浮游的真核生物类型; 该化石生物群是地球早期真核生物多细胞化、组织分化、两性分化和形态多样性的见证,展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以前温暖浅海中早期动物辐射前夕的多细胞生命景观,是地球早期生命从简单到复杂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
本书系《中国介形类化石》第二卷。书中系统总结了我国发现的介形亚纲(0stracOda)速足亚目(Podocopina)浪花介超科(Cytheracea)和平足亚目(P1atycopina)小花介科(Cytherellidae)化石属种。本书共分类整理、描述219属1334种,并对这些属种在中新生代的时空分布、演变、生活环境和古生物地理分区等进行了详细讨论。 本书不仅是对我国中新生代非海相、海相浪花介超科和海相小花介科的系统性、历史性总结,而且也为全球洲际中新生代相关的介形类分类、演变、动物群性质及古地理分区等诸问题提供了丰富而系统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我国中新生代内陆盆地及沿海大陆架盆地油气资源勘探提供古生物地层依据,具有应用价值。书后附图版234幅。 本书链接《中国介形类化石》卷(cypridacea和Darwinulacea),内容丰富,查阅方便,可为有关科研、
本书共分国家珍稀植物、黄山命名植物、主要古树名木和主要观赏植物四个篇目,其中国家珍稀植物篇收录了在黄山境内有自然分布的国家一级重点介绍保护植物5种,二级16种,三级16种,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范围的兰科野生种14种;黄山命名植物篇收录了中名或学名以黄山命名的植物28种;主要古树名木篇收录了在黄山有代表的古树17株;主要观赏植物情况及科研、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我们还根据四个篇目的先后顺序,对部分具有多重属性的植物种类,只在前一个篇目录入,以避免内容重复。如黄山木兰,既是“国家珍稀植物”,又是“以黄金命名植物”,我们只将其收录在“国家珍稀植物”之中。
本书是有关中国牡丹品种及品种资源的专著。全书分为9章,介绍了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植物的起源演化、资源现状及遗传多样性,阐述了牡丹品种起源、演化与分类问题的*研究进展,以及牡丹产业发展中应注意的品种策略。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西北、西南、江南三大牡丹品种群及延安亚群、鄂西亚群的历史沿革、品种构成、生态习性、栽培技术、发展前景及主要园艺品种430余种,同时介绍了寒地牡丹的现状与前景。 该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学术观点新颖,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著者又一部有关牡丹研究的具有创见与特色的力作。可供从事花卉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云南植物志》系记载云南地区野生及习见栽培的高等植物的专著。共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三大类。本卷共记载种子植物的禾本科181属888种。《云南植物志 第九卷 (种子植物志)》对科、属的特征均有简要的描述,并附有检索表;对每种植物的名称(中文正名、别名和拉丁学名、异名)、形态、产地、生境、分布等均有较详细的记载。对已知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其用途也作了扼要介绍。半数种类附有形态特征比较网或植株全貌图,共118幅。
本书关键词语: 1.进化论超越圣经神学 即使再好的宗教神学也是双刃剑:虚拟天神,崇尚信仰,既净化心灵也奴化灵魂;虽教化道德良心,却罔顾客观事实。与此相反,进化论以事实为基石,力行逻辑推理,求解自然和生命的真谛及内在规律。古生物学探求生命历史的真实,既是进化论的科学支撑,也是进化论的核心追求。由《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奠基的进化论,已成为科学体系的原理,并彻底解答人文终极追问: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这便从根本上超越了圣经的臆测。 2.揭示动物界的诞生历程 与圣经妄测动物起源迥异的是,5.6 5.2亿年前的史实显示,生命演化在微观与宏观上皆呈现量变/质变的交替运作,催生3个动物亚界逐级有序地发展成型。 3.寒武纪大爆发谜题新解 新假说揭示:生命基因进化与环境演化契合,引发动物门类的三
《云南植物志》系记载云南地区野生及习见栽培高等植物的专著。共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三大类。本卷记载种子植物9科173属883种及若干种下分类单位。《云南植物志 第十卷》对科、属的特征均有简要记述,并附有检索表;对每种植物的名称(中文正名、别名及拉丁名、异名)、形态、产地、生境、分布等均有较详细的记载。对已知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扼要介绍其用途。约有半数种类附有形态特征图或植株全貌图,《云南植物志 第十卷》共有图版220幅。
山东是我国地台区寒武纪地层和寒武系第三统、芙蓉统建阶层型剖面所在地区,寒武纪三叶虫十分繁盛,在世界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本书详细记载山东寒武系张夏组长清县张夏虎头山至黄草顶等6条地层剖面,系统描述三叶虫5目、41科、152属(亚属)、371种、60未定种,其中有16新属、7新亚属、120新种。长期以来,张夏组(岩石地层单位)与张夏阶(年代地层单位)等同使用,造成很大的混乱。作者经多年的野外考察,证实张夏组的顶底界线在不同的剖面都不一致,张夏组是一个穿时的岩石地层单位,可分为11个三叶虫化石带。按国际地层指南原则,作者新建了寒武系第三统长清阶和济南阶,废弃以往的张夏阶和崮山阶。根据张夏组三叶虫属种地质时限和地理分布,将张夏组与国内外同期地层进行了精确的对比,讨论了寒武纪三叶虫的第三次灭绝
《植物生物技术与农业:展望21世纪(导读版)》首先向读者介绍了植物生物技术的背景知识和*进展,当今遗传学、基因组学以及其他各种组学的研究状况,以及目前对于遗传工程的*理解。其后的章节将介绍种质资源的改良和保存、植物育种、种子改良,以及孤雌生殖等方面的科技进展,这些内容都与农业和农业生物技术的短期和长期的成功密切相关,同时为读者深入理解后面关于新科技应用前景的章节提供背景知识。后讨论了如何解决知识产权和社会学及食品安全等问题。 《植物生物技术与农业:展望21世纪(导读版)》内容由相关领域专家精心撰写,包括对取得成果的评述,新的植物生物技术方法、产品在促进经典植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和在作物及其产品改良上的应用前景,植物生物技术和实用农业技术之间彼此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植物生物
《灭绝的哺乳动物图鉴(精)》以 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形式,汲取当代古脊椎动物学 领域*科研成果,系统地勾画了哺乳动物的分类体系和演化历史。 全书共分为16章,除第1章和 第4章是对古生物学中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的介绍外,其余章节则以系统关系图为 主线,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时代范围跨越中生代和新生 代的283种已经灭绝的哺乳动物,同时还配有283幅这些动物的原创复原画。 《灭绝的哺乳动物图鉴(精)》适合古生物学爱好者、古哺乳动物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博物馆工 作人员等读者阅读。
本书共收录了云南较为名贵的野生花卉475种,可以说覆盖了云南各气候带下各种植被类型中所生长的重要花卉。热带地区重点介绍一些常见而又易于引种的兰科、姜科、豆科、夹竹桃科和其他零散的热带种类。亚热带着重介绍木兰科、毛茛科、蔷薇科、野牡丹科、茶科和中低海拔生长的杜鹃。云南温带和高山寒带是世界名花杜鹃、报春、龙胆、马先蒿的主产地。全书以在原产地拍摄得到的彩色照片配以简明的文字说明,阐述各种花卉的形态特征、分布、生态环境、用途等等,为园林设计、园艺教育、科研、花卉专业户及企事业开拓者提供资源信息,同时也较直观地使人们了解云南的野生花卉。
本书在对古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的基础上,聚焦于如何针对研究问题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全书分为十章,涵盖了古生物学的生物宏演化(evolutionary?trend)、生物灭绝事件(mass?extinction)、系统分类(systematics)、系统发育(phylogeny)和形态演化(morphological?change)等多个方面,以及生物地层学、古生态学和古地理学等多个相关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