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古生物研究者和化石爱好者撰写,是一本图鉴,也是一本寻找化石指南。基本囊括了所有化石种类,包括植物、珊瑚和海绵、棘皮动物、腕足动物、节肢动物与笔石、软体动物、脊椎动物、痕迹化石,共收录190余种。每种化石均有图片,并配有详细的尺寸、时空分布和化石故事。本书为读者讲解了化石的基本知识,如何为化石、话是如何形成、化石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化石推断古生物年代。对每种化石进行介绍时,突出实操性,这一点无疑使得本书可以作为野外观察手册使用。在科普的同时,也令读者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时间对于生物的精雕细刻。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一个神奇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中生代时期(距今约 2.52 亿 ~ 0.66 亿年)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河湖纵横,为恐龙等各类生物的繁衍生息,以及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形成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 新疆地层出露完整,化石丰富,为研究我国北方中生代地质与生物演化提供了一个理想场地,也成为 一带一路 沿线及相关国家的地学家们长期关注的地方。20 多年间,古生物学家孙革和莫斯布鲁格率领的中德合作科研队在新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中生代地层古生物合作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意义的重要研究成果,如首次发现迄今的侏罗纪恐龙 新疆巨龙 、迄今规模的鄯善侏罗纪恐龙足迹群、早三叠世水龙兽、侏罗纪准噶尔兽等哺乳动物新组合、新疆龟新种、郝家沟晚三叠世植物群,以及对新疆中侏罗世白杨河植物群及沙尔湖植物群等开
本书针对生物信息学领域中海量的生物数据,分别从微阵列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基因调控网络的分析和构建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分析等角度,系统介绍机器学习、统计学习及各种智能算法在生物信息学相关领域的应用。机器学习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重心集中在观测和探索生物现象,以及建立统一的形式化的模型对生物学现象加以阐释。本书针对生物信息学领域典型的癌症诊断模型、基因调控网络构建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3个研究方向展开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方法的分析与研究,为生物信息学方向的初学者提供了入门知识,也为相关研究人员在相关方向提供了参考信息。
本册志书是对2016年12月以前在中国发现并已发表的基干主龙型类、鳄型类和翼龙类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总结。《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第四册(总第八册) 基干主龙型类 鳄型类 翼龙类》包括29科86属102种(不包括存疑属种和未定种)。每个属、种均有鉴别特征、产地与层位。在科级以上的阶元中并有概述,对该阶元当前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做了综述。在部分阶元的记述之后有一评注,为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或编者对该阶元新认识的阐述。《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第四册(总第八册) 基干主龙型类 鳄型类 翼龙类》附有159张化石照片及插图。
《古生物学基础实验指导书》系统地介绍了古生物化石的特点,化石的采集、处理,化石的研究方法与应用等古生物实践基础知识,以及古生物重要门类标准化石实验观察与鉴定方法。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指导、作业或思考题、知识扩展阅读材料等。
本册志书是对2018年7月之前在中国发现并已发表的鸟类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和总结,内容包括鸟类导言、中生代鸟类和新生代鸟类系统记述。导言包括鸟类的定义、系统发育及分类,鸟类骨骼特征及鸟类化石在中国的地史及地理分布,中国鸟类化石的研究历史等。系统记述将中生代鸟类和新生代鸟类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进行了介绍。中生代鸟类部分对近期有关中生代鸟类,特别是一些高阶分类单元的分支系统学研究的成果做了介绍;记述了包括热河鸟目、会鸟目、孔子鸟目、反鸟类和今鸟型类的83属92种。新生代鸟类部分记述28属32种。共计111属124种。每个模式种均附有图片,对一些存有争议的高阶分类单元进行了概要评述。志书还提供了较完整的参考文献。
本册志书是对2017年以前在中国(台湾资料暂缺)发现并已发表的长鼻目、蹄兔目以及鳞甲目9科22属64种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与总结。每个属、种均有鉴别特征、产地与层位。在科级及以上的阶元中并有概述,对该阶元当前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做了综述。在所有阶元的记述之后通常有一评注,为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或编者对该阶元新认识的阐述。《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第3卷.基干下孔类、哺乳类.第10册,蹄兔目、长鼻目等(总第23册)》附有133张化石照片及插图。
本书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我国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异极藻科(硅藻门)分类学研究的成就。书中记述了该科4个属1叫个分类单位(包括66个种和76个变种),对每个分类单位均以我国的标本作出了科学的描述,并附有精美的特征图。此外,对异极藻科植物的细胞结构、形态特征、生殖过程、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及系统发育过程也作了较详实的论述。 本书可供生物学、植物学、藻类学、水产科学、环境科学、地质学及地理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为我国著名科学家、新中国首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先生应毛泽东主席之约而写的科学读本。全书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展示了科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学术之争,遗存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科学原理等,倡导坚持真理、独立思考、持续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本书适合地质学、古生物学、天文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科研人员、高校师生阅读参考;也可供普通大众阅读学习,以提升科学素养。
本书集结了我国奥陶纪地层和古生物研究的一批专家,涉及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化学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定量地层学、生态地层学、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等学科。 本书共汇集了化石图版175个,其中笔石33个、牙形类17个、腕足动物37个、三叶虫19个、头足类25个、几丁虫15个、疑源类9个、放射虫8个、珊瑚9个、层孔虫3个。除了珊瑚和层孔虫主要限于晚奥陶世外,其他门类基本上涵盖了整个奥陶纪,从生物带、生物群落、生物组合的不同角度形成了贯穿奥陶纪的多门类生物地层序列。
凯里生物群于1982年在贵州的剑河发现,经近30年的发掘与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凯里生物群与云南澄江动物群及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共同构成全球三大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展现了5.08亿年前繁荣的海洋生物面貌,丰富了中国乃至全球的早期后生生物化石库的内容,是对人类文明知识宝库作出的重要贡献。 《凯里生物群》较系统阐述了凯里生物群的地质背景、沉积环境及埋藏特征,以及生物学组成特征及科学意义;详细介绍了凯里生物群10大门类化石代表分属的纲、门、科、属,以及属、种描述和相应化石图片200多幅。可让读者窥视凯里生物群全貌。该书既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又是大中专院校师生和广大古生物爱好者很好的参考书。
本书纳入天然产物分离与化学结构研究(波谱应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扼要叙述各类主要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特征、应用及其结构的近代研究方法及某些全合成与生物合成途径。内容包括植物与中草药的各类化学成分;海洋生物、昆虫激素和信息素,常见的天然产物成分分离方法与结构测定;立体化学,化学合成与生物合成及主要生物活性,并举例解析。同时,书中注意采纳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许多是作者的学术成果总结。 本书是一本具有中国特色的、较新颖的天然产物化学参考书,可供天然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中草药化学、植物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植物学与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师、科研人员及中西制药公司有关人员参考。
本书积作者40余年工作经验和总结,较全面介绍了国内外植物无性繁殖技术,其中包括分株、压条、埋条、扦插、嫁接繁殖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及植物的无融合生殖等。本书内容丰富、技术实用、图文并茂、可供广大农、林和园艺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植物学研究工作者和农林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删除、合并、调整和增补了一些内容,简明、系统地介绍了人体形态(如骨骼、牙齿和活体等)的观察与测量方法,以及一些人体功能与体成分的测量方法。书中所列举的测点和测量项目都是国内外通用的,并均在我国试用过,切实可行。 本书不仅对人类学、考古学、法医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科技工作者有参考价值,还适合于医学、儿少卫生、国防、体育、艺术、工商业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使用。
《古生物学基础教程》系统阐述了古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古生物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门类古生物学、应用古生物学3部分。第1~4章系统介绍了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第5~9章扼要介绍古生物主要门类特征,重点突出地质勘探实践中常见门类化石;第10章对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应用领域进行系统阐述。着重于古生物学中*基本的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系统阐述,并强化油气地质勘探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微体古生物学和能源古生物学应用方面的内容。
《冰河世纪:史前动物全揭秘》按照进化的轨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冰河世纪的史前动物,既有亚欧大陆的猛犸象、锯齿虎这些冰川时代有代表性的物种,也有美洲大陆的短面熊、美洲拟狮等大型掠食者,还有大洋洲的古*、非洲的恐象,等等。这些物种涉及飞禽、走兽、爬行类等众多类型,书中不仅对这些史前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作了详细讲解,还配备了大量精美的手绘图和照片进行还原。除此之外,《冰河世纪:史前动物全揭秘》还描述了冰河世纪史前生命的演化轨迹以及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多角度展示了冰河世纪的神奇与蓬勃生机。
恐龙蛋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化石类型。它不仅保存了恐龙的繁殖行为、生理特征等生物学信息,而且也保存了恐龙生存时期的古环境和古生态等地质学信息,为研究恐龙的生理、繁殖行为及其生存时期的地质环境背景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材料,具有其他古生物化石所不具备的优势。在近百年的研究过程中,中国多地发现的大量恐龙蛋化石,为恐龙蛋系统古生物学及相关的地层学、古地理学、古环境学、古生态学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