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鱼体色彩鲜艳、花纹美丽、体型或鳍形独特、具有特殊水族功能、有趣生物学习性等作为选择原生观赏鱼的标准,从14个科中选择观赏价值明显、中国原生、较为常见和具有代表性的原生观赏鱼编写成书。对每一种原生观赏鱼主要介绍中文名、别名、拉丁学名、分类地位、分布水域、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观赏价值、利用概况等内容,并配置1-4张彩色图片。中国原生观赏鱼物种资源丰富,分布区域广泛,本书选择140种中国原生观赏鱼,以图片配合文字说明,既提供鉴定物种的要领,也为中国原生观赏鱼的学术研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书是一部介绍中国鸟类分类系统以及种和种下分类与分布的专著,在编写中参考了鸟类分类学研究的昀新进展。全书共收录中国鸟类1507种(2571种及亚种),隶属于26目115科506属。书中给出了每个种的中文名和英文名,以及种和亚种的拉丁名、分布区(包括动物地理亚区和省级行政区)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级别。为便于国际交流,书中列出分布区的英文名。本书还对中国鸟类特有种名录进行了核定,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鸟类。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以及拉丁名、英文名和中文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
《世界猫科动物》一书的内容涵盖当今世界所有猫科动物物种,是一本全面、权威的猫科动物生态学综述和大百科。作者以毕生心血收集有关猫科动物的各类资料,从古罗马时代的自然史书籍,到现代猫科动物生态学研究,累计引用各类文献近2800篇次,涵盖了几乎所有猫科动物研究专家学者的重要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把庞杂的内容按照地理分布、生态行为、野外生存状况和人工饲养状况进行分类,把科学殿堂中复杂的专业术语、概念用平实的语言加以解释,使普通爱好者到专业人士都可以毫无障碍地领略在过去2000年间人类对猫科动物不断深入的研究,揭示它们那让人着迷的隐秘生活。
本书以大量的高清彩色图片、简洁的文字,详细阐述了犬、猫外科手术中常发生的失误和并发症。书中首先叙述了外科手术失误的概念与定义,然后分几章叙述了术前、围手术期、术中、术后所发生的手术失误和并发症,分析了手术失误发生的原因,并通过大量病例和录像资料来说明怎样纠正这些失误和并发症。本书可作为宠物医生、手术助理、小动物专业和兽医专业师生及广大执业兽医师的良好指导书籍,不仅适合初入宠物临床诊疗行业的宠物医生,也适合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宠物医生阅读参考。
轮虫是各类水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在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物生产力、水产养殖和水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六十卷 轮虫动物门 单巢纲》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简要介绍了轮虫的研究简史、形态和生物学、生态与分布、采集和保存等内容。各论详细描述了在我国已发现的隶属于游泳目、簇轮目和胶鞘轮目等3目25科76属509种及亚种(包括4新种和1新亚种)轮虫的形态特征、分布和生境,并列出各级分类阶元的检索表。各论后附有双巢纲蛭态目3科7属30种轮虫的同样记述。《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六十卷 轮虫动物门 单巢纲》共附形态特征图549幅。书末附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中名索引和学名索引。
本书根据最新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证据,综合现代兽类分类学家意见,整理并收录了截至2022年6月在中国有确定分布记录的兽类12目58科256属694种。本书对每个物种的拉丁学名、中文名、英文名、曾用名、地方名、模式产地、同物异名及分类引证、亚种分化、国内外分布与重要的引证文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对物种的原始定名文献及分类变更历史文献进行了详细考证,是对我国兽类物种分类和分布调查研究结果的系统性整理。
本书收录了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已知哺乳动物种类。通过收集整理正式出版文献中的哺乳动物编目资料和最新研究发现,本书作者根据最新的动物分类系统更新了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编目,经过甄别筛选,确定中国现有哺乳动物12目55科245属673种。此数据更新了中国哺乳动物记录。本书为中英文对照,由世界著名哺乳动物学家Don E. Wilson 博士作序。前言回顾了中国动物学研究史、本书中中国哺乳动物编目的研究过程和中国哺乳动物学研究的未来方向。正文逐一介绍了每种中国哺乳动物的分类地位、学名、命名人、英文名、同物异名、种下单元、所在生境与生态系统、濒危状况、国家保护等级、IUCN红色名录、中国红色名录等级、CITES附录以及国内地理分布区和分布国家,并配有最新的物种分布图。
本书系统介绍了鸭的解剖与生物学特性、鸭病综合防控措施、鸭病诊断技术、鸭传染病、鸭寄生虫病、鸭代谢病、鸭中毒病、鸭普通病的病原(病因)、流行特点、症状、病理变化、诊断、类症鉴别、预防和治疗措施。全书含有 幅高清图片,具有图像清晰、直观易懂、文字简练、系统性与科学性强、紧密联系实际等特点,可让读者 看图识病,识病能治 ,以达到快速、准确掌握各种鸭病诊断与防治的目的。 本书是广大鸭病防治工作者和养鸭场技术人员、动检工作者、基层兽医的工具书,也是大专院校动物医学专业、食品卫生检验专业的重要参考书。
本册志书为偶蹄目(下册),内容包括中国境内已发现且研究过的(截至2021年)鹿科与牛科化石,共计2科70属185种。科级阶元包括分类、主要特征、演化历史与地理分布等方面的论述;属、种级分类阶元均有较详细的厘定,包括异名录、鉴别特征以及产地与时代等,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注。《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三卷 基干下孔类 哺乳类 第九册(下)(总第二十二册下) 鲸目 偶蹄目II: 偶蹄目II》附有插图206幅。
该图集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常见游泳动物的分类学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及习性,每个物种均以多张图片进行展示,部分易混淆物种进行了典型特征局部放大拍照,丰富了该区域游泳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为全面评估中国鸟类受威胁状况,我们利用IUCN红色名录划分标准,对《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中收录的1,445种鸟类进行了评估,其中3种鸟类被列为区域灭绝(RE),还有极危(CR)18种、濒危(EN)48种、易危(VU)78种、近危(NT)223种、无危(LC)969种,数据缺乏(DD)105种,1种为无效种。本书还给出了受威胁物种或野外灭绝物种的分类地位、评估信息、地理分布、种群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栖息地、威胁因子、保护行动等内容。
本书共记录珊瑚礁鱼类30科250多种,从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态分布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的描述。珊瑚礁鱼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南沙群岛毗邻世界珊瑚礁核心区域,鱼类资源极为丰富。本书首次全面收集了南沙群岛珊瑚礁鱼类种类图谱,为我国珊瑚礁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和珊瑚礁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料。
脊椎动物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本书作者全面总结了自己多年来在文昌鱼演化和发育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对文昌鱼演化生物学研究历史和现状的梳理,系统阐述了文昌鱼是脊椎动物祖先的“活化石”。全书共分十四章,*章系统介绍了文昌鱼形态结构、习性和分布及生殖和发育,第二章从总体上阐明了文昌鱼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和演化的模式动物,第三~十四章详细描述了文昌鱼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等,阐述了文昌鱼是现存脊椎动物祖先的代表。全书每章主题明确,内容翔实,自成体系,同时,又彼此密切相关,互为整体的一部分,体现了全书统一的学术思想。书中力求充分反映当前文昌鱼演化生物学研究的新发现、新进展和重要的理论知识。
本书以图文的形式记述了南海隶属于19目50科80属的150余种仔稚鱼的形态学图鉴,其中隶属于19目48科77属的130个多种类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分子鉴定到种这一分类单元;分子鉴定的仔稚鱼为甲醛浸泡样品,受甲醛DNA提取技术限制,未分子鉴定成功的物种,有20多个种类鉴定到科属。书中包括了150幅余仔稚鱼的形态原图,概括介绍了的主要形态学特征,和这些种类的分布海域以及样品采集海区和采集时间等生态学信息。部分仔稚鱼形态信息为我国南海首次记述。本书可作为渔业资源科研工作者的参考工具,也可以成为大学生及研究生专业学习的辅助工具。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是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成果的结晶。《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本次调查的内容、范围、调查方法,以及大熊猫分布范围、种群数量、遗传多样性、栖息地植被、栖息地人为干扰等调查结果,评价了栖息地质量,深入分析了大熊猫种群格局及分布区、种群、栖息地等的动态变化,得出了相关结论,并对今后大熊猫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本书以实验动物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为主线,结合《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和“北京实验动物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并参考近5年国内外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的相关文件,力求全面、准确、完整地介绍相关管理机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技术标准和管理措施,以及近30种实验(用)动物及转基因动物管理的技术要求与应用。
本书的编写基于作者长期在实验动物方面的研究实践以及多年来在GLP安评病理诊断中积累的经验。本书共分10章,对常用实验动物各脏器组织学结构和相应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并进行了比较组织学分析。本书配备组织学彩色照片700余张,组织切片采用了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电镜等技术进行辅助诊断,所用动物涉及常用的小鼠、大鼠、大耳白兔和豚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