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反射: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详实地叙述了条件反射学说的原理以及各种神经过程的机理,读者从此书中可以系统地了解条件反射学说的发展过程。本书是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神经疾病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新的发展方向。条件反射学说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来治疗吸毒、抑郁症、强迫症、自闭症等,并被广泛应用于广告、营销、催眠、心理训练、语言训练、动物训练等实践中。
《无脊椎动物学(第2版)》反映近年来动物学研究的新成果,采用了新的分类系统,以综述为主,对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分类等内容进行了介绍,着重介绍动物的生活及进化发展水平。
《等鹿来》是美国著名作家,约翰 缪尔关于各种动物的观察随笔。 缪尔是十九世纪美国自然文学和自然保护运动的先驱,他提出了 国家公园 的概念,并*终促成了国会立法,设立了黄石公园和约塞米蒂公园。 缪尔的自然文学水平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和梭罗、巴勒斯、爱默生等人一样,都是自然文学的经典,是美国人重要的精神财富。 《等鹿来》搜集了缪尔一生关于兽类、鸟类、家养动物的多篇文章,集中呈现了他的文风和自然观念。《等鹿来》描写了缪尔两种类型的动物,**种是他在美国西部塞拉山脉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里的所见到的飞禽走兽,突出这些动物的优雅、坚忍和自由精神。第二类是他成长过程中,见到的一些更为平常的驯养动物,描写了他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以及动物的生与死带给他的深沉的反思。
本书系统总结了特大城市上海市实施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和极小种群恢复的经验。在引入 栖息地修复 等概念、上海市野生动物栖息地总体情况基础上,全过程阐明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修复实践,既有酝酿准备、政策出台和配套管理办法的制定,又具体介绍12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修复和珍稀濒危物种(狗獾、獐和扬子鳄)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涉及项目基本背景、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路、项目目标、工程主要做法、野外放归和主要成效。基于在探索中遇到的风险和教训,提出对未来同类修复和恢复项目的管理建议和思考。本书可为城市和区域生态修复,以及濒危物种重引入和种群复壮提供参考,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规划和保护管理有重要借鉴意义。
鲎是一种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海洋动物,也是地球上动物界少数现存珍贵的“活化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鲎资源的国家,世界上95%的中国鲎资源分布在我国,可以说,我国是中国鲎真正的故乡。我国的鲎研究一直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当今,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海洋环境、沙滩受到污染,加上由于鲎的极大的经济价值,造成对鲎的乱捕滥杀,世界上鲎资源急剧衰竭,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鲎资源的衰竭更是触目惊心。在上世纪70—90年代,在我国广西北海海城,每年鲎的渔获量可达60×10(4)~70x10(4)对,到近年已减少至30×10(4)对。如果这样衰减的速度得不到遏制,再过数年,我国将成为无鲎的国家,中国鲎或许将只能是存在于教科书上的学名了。 本书作者自师从原厦门大学校长汪德耀教授从事鲎研究
本书从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人员和物品的管理、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设施内环境管理、配套设备的运行管理、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七个方面描述了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控制重点。为便于参考和对照,书后还附有供读者参考的相关资料。
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生命科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由编者参考当前国内、外动物学最新的相关教材和文献资料,结合教学实践进一步编写、修订而成。全书共分22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无脊椎、脊椎动物在内的共25个门的动物形态学、分类学和生态学,着重反映形态学和分类学最新研究成果。特别设立了无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及动物地理分布三个章节,介绍当前关于动物起源、进化和动物分子进化等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新成果。各章之前设有内容提要,章末设有思考题以供掌握、复习和巩固之用。
鸟类看似毫不起眼,却总能唤起人类深刻的情感共鸣。我们在杜鹃的叫声里听到夏日临近的脚步,从家燕的剪影中看到乡愁。 《鸟鸣时节》以BBC同名精品广播节目为蓝本,选出247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用优雅而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它们的外形、鸣声和生活史。书中穿插民间传说、诗歌、艺术,呈现出鸟类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它还介绍了英国鸟类保育的经典案例,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本书含有274帧精美插图,扫码可欣赏鸟类的照片与鸣声。
本书共21章,包括绪论、原生动物门、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多孔动物门、刺胞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无脊椎动物若干小门简介、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类、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的地理分布。全书以动物进化中主干类群为主线,重点介绍其主要结构特征、结构与功能、功能与适应、代表动物、分类与演化等内容,具有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易教易学、反映新动态等特点。书中附有动物学新发现和相关的知识链接;每章有相应的思考题;书后有中英文动物学名词索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类、农学类及相关学科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理科、文科各专业公共选修课使用,还可作为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实践人员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生物学野外实习丛书:福建省滨海湿地水鸟》在介绍鸟类学和滨海湿地基本知识,以及鸟类学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福建省滨海湿地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书中记载福建省目前记录的全部的202种滨海湿地及海洋性水鸟,隶属于9目27科。并对其中7目19科的177种滨海湿地水鸟,采用系统分类及图文并茂的形式,逐一介绍其物种名称、濒危状况、鉴别特征、分布区域、生态习性等。全书使用近400幅清晰美观的原色照片真实地表现出鸟类的外形特征及柄息生态。该书适用于指导高校师生开展滨海湿地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和水鸟专题研究,可供鸟类研究人员、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观鸟爱好者和鸟类摄影者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国内外相关人员了解福建省滨海湿地水鸟的参考书籍。
《动物志》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20世纪50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着手分辑刊行,至2004年已先后分十辑印行名著400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一辑。到2010年底出版至460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得更好。
林龙山、张静、宋普庆、钟指挥编著的《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常见游泳动物(精)》介绍了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20目76科108属168种常见游泳动物,提供包括114种鱼类、9种头足类和45种甲壳类的形态图片,以及各种游泳动物的学名、同物异名、英文名、地方名、分类地位、主要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资源与渔业等相关内容。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常见游泳动物(精)》可供渔业管理部门、科技工作者、水产贸易人士和渔民在渔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中参考,给普通读者在鉴别东山湾及其临近海域游泳动物时提供借鉴和作为参考用书。
本书在涵盖动物生理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突出畜禽、鱼类生理特点,并对其他经济动物的生理特性加以比较,使之既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又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为便于学习,本书以各主要生理系统为主线,分述各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活动规律及其调节机制,并适当反映现代细胞、分子生理学的突破与进展,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材文字简洁、层次清晰、图文并茂、易读易懂。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水产养殖、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等多种专业本科生使用。
本手册在简述中国动物地理区划、鸟类生态地理类群和特有种组成的基础上,概述了秦岭地区的自然地理、生物多样性特征,简要介绍了秦岭地区鸟类的研究历史。在此基础上记录了秦岭地区鸟类18目69科218属494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36.03%(1,371郑光美,2011)。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种类9种,占总数的1.82%。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2种,占总数的10.53%。秦岭地区拥有中国特有鸟种32种,占中国特有鸟种总数的30.5%。并对国家重点保护种类及中国特有种(86种)和常见物种(220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分布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配有精美照片
本书作者之所以写这本关于螯虾的书,是希望能够向读者展示一种认识途径。也就是说,对一种 普通、 不起眼的小动物所做的细致研究,是怎样引导我们从简单常识出发,进而一步步深入,直达动物学乃至普通生物学的 精炼的概括和 奥妙的难题的。 如果本书的读者手头恰好也有一只螯虾,那他就必定会去亲自把书中的种种描述和事实对照一番,并由此直面那些至今仍能激发人们对动物学浓厚兴趣的精彩问题。他也会因此而明白,为得到这些问题的满意答案,我们 可寄予厚望的手段便是科学,并由衷感叹狄德罗的那句断言——“要掌握事物的原理,你要么擅长艺术,要么精通科学”确实所言不虚。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生态特征研究》以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河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出发,探讨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退化的机制;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区退化生态系统自然恢复过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特征;揭示了群落恢复过程中生态和环境变化特征;建立植被恢复预测模型,对植被演替和恢复时间进行了初步探索;构建了植被恢复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评价。本书在群落演替进程阶段划分、退化机制辨识、植被恢复过程生态变化特征以及恢复进程评价等方面都融入了作者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关于植被恢复机理的研究专著,研究对象具体,剖析到位、手段多样。实践性强是本书的特色。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生态特征研究》可供生态学、林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