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学(第二版)》主要从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行为遗传、行为进化、行为生理、行为发育、觅食行为、时空行为、社会生活与通讯、学习行为等多种角度,对动物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本书的一版2005年7月出版,至今已历经6次印刷,学科的发展及读者的需求使本书亟待修订,修订幅度达30%以上。 本书可作为高校生物类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中学生物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我国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鱼类系统分类学的中外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近、现代内陆鱼类系统分类研究的发展历史;同时,整理出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记录的内陆鱼类有效种1384种(包括亚种),剔除21引入种,原产于我国内陆的鱼类1362种(包括亚种),隶属于17目47科303属,包括37单型属,84特有属,878特有种(包括亚种),250濒危种。绪论部分结合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统计,对不同分类阶元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利用GIS技术,分析探讨了我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以及特有种和濒危种的分布格局;探讨了我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与气温、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关系,特别是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分析了中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特有种和濒危种的热点地区。名录部分按分类系统分种记述了我国内陆鱼类,记述内
鲎是一种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海洋动物,也是地球上动物界少数现存珍贵的“活化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鲎资源的国家,世界上95%的中国鲎资源分布在我国,可以说,我国是中国鲎真正的故乡。我国的鲎研究一直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当今,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海洋环境、沙滩受到污染,加上由于鲎的极大的经济价值,造成对鲎的乱捕滥杀,世界上鲎资源急剧衰竭,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鲎资源的衰竭更是触目惊心。在上世纪70—90年代,在我国广西北海海城,每年鲎的渔获量可达60×10(4)~70x10(4)对,到近年已减少至30×10(4)对。如果这样衰减的速度得不到遏制,再过数年,我国将成为无鲎的国家,中国鲎或许将只能是存在于教科书上的学名了。 本书作者自师从原厦门大学校长汪德耀教授从事鲎研究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在动物遗传育种中常用的主要计算方法,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混合模型方程组的相关计算技术,包括加性遗传相关矩阵及其逆矩阵的计算,大型混合模型方程组的建立与求解,大型矩阵的储存与计算技术,用REML方法估计遗传参数的有关计算方法。第二部分是Monte Carlo方法,包括随机数的产生,Monte Carlo基本方法,Monte Carlo方法在统计学和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是MCMC算法,包括贝叶斯推断和Markov链简介,Metropolis-Hasting抽样,Gibbs抽样,MCMC算法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鸟类鸣声,因其和人类语言颇为相似而受到科学界广泛关注,是目前鸟类学、动物行为学、进化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领域。本书通过声谱图分析,结合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报道,对我国常见的199种鸟类鸣声作较为详细的展示与说明。同时配以各鸟种的英文名、别名、地理分布、鉴别特征、生态习性等内容介绍。暂未收录的鸟种及鸣声介绍将在今后补充完善。《BR》鸟鸣研究也可应用于实践,通过鸣声回放在野外找寻行踪隐秘或者夜行性鸟种,也可作为有效手段区分表型相似的近缘鸟种。另外,当前我国国内观鸟及摄影、鸟类保护等活动正值蓬勃发展阶段,也亟须综合性、快速地介绍鸟类鉴定识别知识的书籍。
该图集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常见游泳动物的分类学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及习性,每个物种均以多张图片进行展示,部分易混淆物种进行了典型特征局部放大拍照,丰富了该区域游泳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本书包括5章内容。章 世界动物多样性;第二章 中国脊椎动物多样性,主要介绍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爬行动物、鱼类多样性;第三章 中国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主要介绍中国昆虫种类、分布,中国节肢动物多样性,中国其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中国无脊椎动物保护史;第四章 中国动物保护现状主要包括中国动物生存现状,各类保护名录及受胁等级评估与更新,实施动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第五章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实例,主要包括中国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实例
《画笔下的鸟类学》中包含了从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所选出的精彩图片,书中以优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将鸟类学、艺术史、传记结合在一起,这些历史文献讲述了鸟类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的令人惊叹的故事,鸟的形象不但具有灵活的身手但又美丽动人,通过在不同历史不同地区对这些美丽生物的图说,使读者深深地被鸟类的世界所吸引。 本书编写特点: 虽然本书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编排,不过所有参与者都认为,按年代划分内容能*好地展示这个领域的发展。 对艺术家的选择当然不是任意随性的,但也远远说不上是兼容并包,因为这个领域实在是过于广袤深邃:伦敦自然博物馆的藏品(本书大量插画都出自其中)包括约五十万张的博物插图,以及一百万本书籍。 向人们展现鸟类艺术涵盖面之广博:从早期更奇异梦幻的异域鸟类插画,到近现代精确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能量代谢的基本特征,哺乳动物体温调节的一般特征,低代谢动物的体温,哺乳动物产热和体温调节机制,生长、繁殖、发育和年龄与体温调节,哺乳动物的休眠,鸟类和哺乳动物恒温性的进化,温度驯化,动物对季节性环境变化的生理反应,野生小型哺乳动物能量学和产热调节特征,哺乳动物对不同食物资源的生态和行为适应,小型哺乳动物妊娠和哺乳:基础代谢率和能量利用,繁殖特征的自然选择和个体变异,光周期控制啮齿动物繁殖和免疫功能的季节性变化:一种多因子途径,以及激素-行为相互作用等。
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开发动物资源,首先必须认识动物,给每种动物以正确的名称,通过详细表述并记录动物种类、自然地理分布、生物学习性、经济价值与利用等信息,规范各类动物物种的种名和学名,对特有种、珍稀种、经济种等重大物种的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等作客观记载,为后人进一步认识动物提供翔实的依据。尹文英、周文豹、石福明主编的《天目山动物志(第3卷)(精)》经野外标本采集,鉴定共计4纲17目70科261属385种。包含原尾纲蚖目4科7属13种,华蚖目1科1属1种,古蚖目1科4属13种;弹尾纲原□目4科7属9种,长角□目1科8属10种,愈腹姚目2科2属2种,短角姚目1科1属1种;双尾纲双尾目2亚目3科5属6种;昆虫纲石蛃目1科2属2种,蜉蝣目8科18属24种,蜻蜓目15科70属103种,禧翅目2科3属8种,蜚蠊目4科13属22种,等翅目1科5属7种,螳螂目3科10
本书是国际上系统介绍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Francois langur)生物学、行为生态与保护进展的专著。书中分别阐述如下与黑叶猴相关的内容:分类、分布和系统进化;野外研究方法;食性、觅食生物学、家域与栖息地利用方式,以及栖息地破碎化对黑叶猴食性、觅食与栖息地利用的影响;野外活动节律、活动时间分配及影响因子;饲养条件下的社群行为和繁殖行为。此外,书中还探讨了黑叶猴的生存状态、致危因素、人工种群分布和保护措施。
本图鉴主要依据湖北省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成果编著而成。共收录湖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8种,每个物种都有彩色照片、地理分布图、识别特征、生态习性、濒危等级等方面的科学描述。
本书作者之所以写这本关于螯虾的书,是希望能够向读者展示一种认识途径。也就是说,对一种 普通、 不起眼的小动物所做的细致研究,是怎样引导我们从简单常识出发,进而一步步深入,直达动物学乃至普通生物学的 精炼的概括和 奥妙的难题的。 如果本书的读者手头恰好也有一只螯虾,那他就必定会去亲自把书中的种种描述和事实对照一番,并由此直面那些至今仍能激发人们对动物学浓厚兴趣的精彩问题。他也会因此而明白,为得到这些问题的满意答案,我们 可寄予厚望的手段便是科学,并由衷感叹狄德罗的那句断言——“要掌握事物的原理,你要么擅长艺术,要么精通科学”确实所言不虚。
本书作者团队用近一年时间完成了大连滨海湿地鸟类的调查工作,获得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拍摄了大量的现场图片。本书基于这些现场调查资料而成。书中绪论部分介绍了大连市滨海湿地的分布状况,滨海湿地在鸟类栖息及全球鸟类大迁徙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滨海湿地鸟类的调查区域、方法、时段和调查的总体结论。书中其余各部分按照《中国鸟类系统检索》中的顺序以目、科为章节,介绍了观察到的每种鸟类的分布与数量等调查结果,并配了鸟类的实地照片,力争做到图文并茂,资料详尽。希望能借此为我国滨海湿地鸟类监测和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提供翔实的背景资料,也为广大鸟类爱好者现场观鸟提供参考。
苏永全、王军、戴天元、阮五崎、廖正信等编著的《台湾海峡常见鱼类图谱》介绍了台湾海峡99科182属273种常见鱼类。图谱提供了精美、清晰的实物原色照片,介绍了入谱鱼类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别是比较全面地收集了这些鱼类在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地方名。此外,图谱还附有入谱鱼类大陆中文名目录、台湾中文名目录、学名索引、大陆中文名索引和台湾中文名索引,以方便读者查阅。《台湾海峡常见鱼类图谱》可供两岸渔业管理部门、科技工作者和养殖业者,以及水产贸易人士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是针对烟台海滨无脊椎动物标本釆集和教学实习目的而编写的。全书对海滨环境、海洋环境及潮汐等基本知识,海滨动物釆集注意事项、常用仪器、工具和药品,不同海滨环境动物的釆集方法,标本的处理、固定及保存方法做了较系统的介绍;书中对收录的10门154种常见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地位、鉴别特征、栖息环境、分布海区及经济意义等进行了详细描述,每种动物均配有原色照片,便于野外釆集中的辨认识别和教学实习的分类鉴定。书末附有拉丁名和中文种名索引,便于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