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学(第二版)》主要从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行为遗传、行为进化、行为生理、行为发育、觅食行为、时空行为、社会生活与通讯、学习行为等多种角度,对动物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本书的一版2005年7月出版,至今已历经6次印刷,学科的发展及读者的需求使本书亟待修订,修订幅度达30%以上。 本书可作为高校生物类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中学生物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我国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鱼类系统分类学的中外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近、现代内陆鱼类系统分类研究的发展历史;同时,整理出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记录的内陆鱼类有效种1384种(包括亚种),剔除21引入种,原产于我国内陆的鱼类1362种(包括亚种),隶属于17目47科303属,包括37单型属,84特有属,878特有种(包括亚种),250濒危种。绪论部分结合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统计,对不同分类阶元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利用GIS技术,分析探讨了我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以及特有种和濒危种的分布格局;探讨了我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与气温、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关系,特别是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分析了中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特有种和濒危种的热点地区。名录部分按分类系统分种记述了我国内陆鱼类,记述内
该图集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常见游泳动物的分类学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及习性,每个物种均以多张图片进行展示,部分易混淆物种进行了典型特征局部放大拍照,丰富了该区域游泳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鲎是一种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海洋动物,也是地球上动物界少数现存珍贵的“活化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鲎资源的国家,世界上95%的中国鲎资源分布在我国,可以说,我国是中国鲎真正的故乡。我国的鲎研究一直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当今,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海洋环境、沙滩受到污染,加上由于鲎的极大的经济价值,造成对鲎的乱捕滥杀,世界上鲎资源急剧衰竭,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鲎资源的衰竭更是触目惊心。在上世纪70—90年代,在我国广西北海海城,每年鲎的渔获量可达60×10(4)~70x10(4)对,到近年已减少至30×10(4)对。如果这样衰减的速度得不到遏制,再过数年,我国将成为无鲎的国家,中国鲎或许将只能是存在于教科书上的学名了。 本书作者自师从原厦门大学校长汪德耀教授从事鲎研究
本书是针对烟台海滨无脊椎动物标本釆集和教学实习目的而编写的。全书对海滨环境、海洋环境及潮汐等基本知识,海滨动物釆集注意事项、常用仪器、工具和药品,不同海滨环境动物的釆集方法,标本的处理、固定及保存方法做了较系统的介绍;书中对收录的10门154种常见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地位、鉴别特征、栖息环境、分布海区及经济意义等进行了详细描述,每种动物均配有原色照片,便于野外釆集中的辨认识别和教学实习的分类鉴定。书末附有拉丁名和中文种名索引,便于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查阅。
《秦岭野生大熊猫 陕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300余幅精美照片系统展示了秦岭野生大熊猫所处的环境,它们的交配、产仔育幼、季节迁移等行为特点,以及秦岭特有的棕色大熊猫是如何发现的,等等;同时展示了与秦岭野生大熊猫生活在同一森林生态环境中的150余种同域动物。《秦岭野生大熊猫 陕西》将揭开秦岭野生大熊猫的神秘面纱,带您走进野生大熊猫充满野性的自由生活,感受野生大熊猫的田园世界。
本书围绕动物行为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对开展整合研究所涉及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全而的总结和分析。全书包括4篇,19章。篇包括野生动物行为生态研究所涉及的遥感、自动摄影/像等跟踪和记录技术.以及利用动物行为学原理改善动物福利的途径;第二篇包括实验行为学有关的神经递质分析、遗传工程、脑的光电及成像技术,以及学习记忆行为的实验设计和技术;第三篇包括动物利用的多种物理信号(人类可听声、超声、地磁、红外等)以及动物运动的记录和分析及其仿牛;第四篇包括高等动物(包括人类)、昆虫等化学信号的化学分析技术和解码的思路。
鸟类鸣声,因其和人类语言颇为相似而受到科学界广泛关注,是目前鸟类学、动物行为学、进化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领域。本书通过声谱图分析,结合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报道,对我国常见的199种鸟类鸣声作较为详细的展示与说明。同时配以各鸟种的英文名、别名、地理分布、鉴别特征、生态习性等内容介绍。暂未收录的鸟种及鸣声介绍将在今后补充完善。《BR》鸟鸣研究也可应用于实践,通过鸣声回放在野外找寻行踪隐秘或者夜行性鸟种,也可作为有效手段区分表型相似的近缘鸟种。另外,当前我国国内观鸟及摄影、鸟类保护等活动正值蓬勃发展阶段,也亟须综合性、快速地介绍鸟类鉴定识别知识的书籍。
本书包括5章内容。章 世界动物多样性;第二章 中国脊椎动物多样性,主要介绍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爬行动物、鱼类多样性;第三章 中国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主要介绍中国昆虫种类、分布,中国节肢动物多样性,中国其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中国无脊椎动物保护史;第四章 中国动物保护现状主要包括中国动物生存现状,各类保护名录及受胁等级评估与更新,实施动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第五章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实例,主要包括中国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实例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能量代谢的基本特征,哺乳动物体温调节的一般特征,低代谢动物的体温,哺乳动物产热和体温调节机制,生长、繁殖、发育和年龄与体温调节,哺乳动物的休眠,鸟类和哺乳动物恒温性的进化,温度驯化,动物对季节性环境变化的生理反应,野生小型哺乳动物能量学和产热调节特征,哺乳动物对不同食物资源的生态和行为适应,小型哺乳动物妊娠和哺乳:基础代谢率和能量利用,繁殖特征的自然选择和个体变异,光周期控制啮齿动物繁殖和免疫功能的季节性变化:一种多因子途径,以及激素-行为相互作用等。
《画笔下的鸟类学》中包含了从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所选出的精彩图片,书中以优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将鸟类学、艺术史、传记结合在一起,这些历史文献讲述了鸟类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的令人惊叹的故事,鸟的形象不但具有灵活的身手但又美丽动人,通过在不同历史不同地区对这些美丽生物的图说,使读者深深地被鸟类的世界所吸引。 本书编写特点: 虽然本书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编排,不过所有参与者都认为,按年代划分内容能*好地展示这个领域的发展。 对艺术家的选择当然不是任意随性的,但也远远说不上是兼容并包,因为这个领域实在是过于广袤深邃:伦敦自然博物馆的藏品(本书大量插画都出自其中)包括约五十万张的博物插图,以及一百万本书籍。 向人们展现鸟类艺术涵盖面之广博:从早期更奇异梦幻的异域鸟类插画,到近现代精确
《高级动物基因工程》由12个专题构成,包括基因定位的原理和方法、小RNA原理与研究进展、表观遗传原理与研究、基因芯片原理与应用、高通量测序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RNA干扰原理与技术、基因打靶原理与技术、干细胞理论与研究方法、动物克隆原理与进展、转基因动物原理与进展、动物分子育种原理与进展及动物分子进化原理与研究方法。 《高级动物基因工程》的特点是“原理策略瞄准国际前沿,技术方法介绍深入浅出”。全书内容涵盖了目前动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大部分研究重点及热点内容。例如,小RNA研究、表观遗传学、转基因动物、高通量测序研究及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是目前动物基因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书中每一章系统地介绍一个专题,包括相关的技术原理、研究策略、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其中在对研究进展的介绍中,作者综述了相关领
本书是在对位于武夷山脉西北部的阳际峰自然保护区及其附近区域系统调查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在简要介绍了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特点的同时,精选了实地拍摄的彩色照片592幅,分布图和保护区功能区划图等274幅,详细介绍了分布于该保护区的陆生脊椎动物256种,占调查所记录346种的74.0%,基本反映了阳际峰自然保护区乃至武夷山脉的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区系特点及科学价值。在物种介绍方面,每个物种选用2张照片,包括该物种1张整体生态照片和l张局部鉴定特征照片或不同角度、不同年龄阶段、雌雄形态差异的照片,呈现出更多的物种特征信息;同时,配以该物种在我国的分布图和在阳际峰的记录点分布图,直观反映了各个物种在阳际峰的分布及种群状况。 本书可作为从事分类学、生态学、生物资源学、环境科学的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
本书作者团队用近一年时间完成了大连滨海湿地鸟类的调查工作,获得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拍摄了大量的现场图片。本书基于这些现场调查资料而成。书中绪论部分介绍了大连市滨海湿地的分布状况,滨海湿地在鸟类栖息及全球鸟类大迁徙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滨海湿地鸟类的调查区域、方法、时段和调查的总体结论。书中其余各部分按照《中国鸟类系统检索》中的顺序以目、科为章节,介绍了观察到的每种鸟类的分布与数量等调查结果,并配了鸟类的实地照片,力争做到图文并茂,资料详尽。希望能借此为我国滨海湿地鸟类监测和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提供翔实的背景资料,也为广大鸟类爱好者现场观鸟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