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2023年度 出版基金项目,为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一个系统总结。本书共收录分布于中国的胡蜂科昆虫6亚科65属388种,系 制了中国胡蜂科昆虫分亚科、分属、分种检索表,详细介绍了每种昆虫的种名、拉丁学名、测量数据、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同时提供了每种昆虫的成虫生态照片或标本照片,雄性生殖器解剖图以及地理分布图。本图鉴对昆虫学、农林行业和科普教育领域的工作人员及广大昆虫爱好者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该书由我国从事医学昆虫区系和分类研究的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工作,并参考了外有关文献、专著编写而成。全书共十三章,包括蚊、白蛉、蠓、蝇、蚤、人虱、臭虫、蜚蠊、蜱、恙螨及革螨13大类的形态特征和属以上各分类单元的鉴别特征,以及分科、属及重要种类的检索表。所含重要种类共计944种(亚种),并有80幅插图和369个图版。这是一部用于我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鉴定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专著,可作为医学昆虫和相关的教学、科研以及卫生防疫工作的参考。
你相信吗?“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最多存活四年。本书的原版(德语版)出版一年销售即超过13000册。本书截至目前已被译为10种语言(英语、意大利语、希腊语、波兰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韩语、斯洛文尼亚语、中文),另有多个国家的出版社已提出出版意向。全世界80%的开花植物靠昆虫授粉,而其中85%靠蜜蜂授粉,90%的果树靠蜜蜂授粉。如果没有蜜蜂的传粉,约有40000种植物会繁殖困难、濒临灭绝。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最多在地球上多存活四年……”。保护蜜蜂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一直以来,蜜蜂都被看作是在蜂王领导下的社会性昆虫,但是本书认为用“超个体”来描述蜂群则更为准确。蜂群是一个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自觉组织并存在复杂调节系统的有机整体;蜂群是进化的奇迹,也是一个由多个个体
本书以彩图和精练的文字介绍了当前我国城乡重要白蚁种类的外部形态、危害识别特征与检查步骤、主要防治药物与实用性控制技术,读者利用本书提供的信息,即可开展城乡房屋建筑、园林树木、绿地和土质堤坝白蚁危害的防治工作。 本书可供农林技术研究与推广人员、房屋建筑、农业、林业、园林、古建筑和水利等部门管理人员、苗木花卉生产者、白蚁防治单位和城乡害虫防治公司从业人员、高尔在球场管理人员、白蚁分布区城乡居民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植保、森保、水利工程、文物保护、生物、园林与园艺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教学用书。
本书以彩图和精练的文字介绍了当前我国城乡重要白蚁种类的外部形态、危害识别特征与检查步骤、主要防治药物与实用性控制技术,读者利用本书提供的信息,即可开展城乡房屋建筑、园林树木、绿地和土质堤坝白蚁危害的防治工作。 本书可供农林技术研究与推广人员、房屋建筑、农业、林业、园林、古建筑和水利等部门管理人员、苗木花卉生产者、白蚁防治单位和城乡害虫防治公司从业人员、高尔在球场管理人员、白蚁分布区城乡居民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植保、森保、水利工程、文物保护、生物、园林与园艺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教学用书。
《昆虫家谱(精装)》提供了410科昆虫的简便鉴别方法,这些方法源于作者在昆虫分类与野外识别领域的长期实践与探索,实用性极强。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文字简明、通俗,生态照片特征分明,还采用了世界昆虫分类体系(涉及广义昆虫4纲35目)。选择物种方面,兼顾了常见昆虫类群与珍稀物种的平衡,收纳了原尾虫、缺翅虫、螳(虫脩)、蛩蠊、捻翅虫等罕见的物种照片。全书照片多达1500余幅,读者可以直观地进行野外昆虫对照识别。本书是广大生物专业、植保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野外实习工具书,也非常适合昆虫爱好者和生态摄影爱好者参考。
该书由我国从事医学昆虫区系和分类研究的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工作,并参考了外有关文献、专著编写而成。全书共十三章,包括蚊、白蛉、蠓、蝇、蚤、人虱、臭虫、蜚蠊、蜱、恙螨及革螨13大类的形态特征和属以上各分类单元的鉴别特征,以及分科、属及重要种类的检索表。所含重要种类共计944种(亚种),并有80幅插图和369个图版。这是一部用于我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鉴定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专著,可作为医学昆虫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以及卫生防疫工作的参考。
《寄生林木食叶害虫的小蜂》是作者30多年来对我国林木食叶害虫寄生蜂所作的调查和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书中记述了8科41属115种寄生于林木食叶害虫的小蜂,包括42个新种?3个中国新记录属?15个中国新记录种?作者在查看了现存于外的模式标本和仔细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使用比较混乱的一些种名?属名进行了订正?为了便于森林保护工作者和生物防治工作者准确鉴定这些小蜂,书中对小蜂每个属?种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配有彩色照片图,以便读者参考和鉴定?书中还配有一些小蜂的生态照片,读者也可根据在林间所发现的小蜂的类似情况,作为鉴定小蜂的重要参考?
昆虫地理学是研究昆虫区系构成、分布规律及地理区划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地理学和昆虫学的交叉学科,是生物地理学及动物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昆虫传播、扩散、分布的可能范围,对害虫传入的风险评估,对害虫的区域性治理策略的制定,对益虫引进种类的筛选及效益的评价等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昆虫地理》介绍了中国昆虫地理研究方法、中国昆虫类群区系特点和分布地理、我国各省区昆虫的类群分布及区划、中国昆虫地理区划研究等内容。
本书收录了我国主要野菜220种,并对它们的识别特征、营养成分、药用功效、食用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每种野菜均配有实地拍摄的形态鉴别彩色图片。还提供了96种野菜菜肴成品图片、各种野菜采集时间表和野菜名称索引,方便读者鉴别和制作野菜。本书可供广大野菜爱好者及野菜开发部门、食品烹饪部门、宾馆饭店、教学及科研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蜜蜂是一种资源共享、分工和信息交流的高度结构化社会群体。蜜蜂社会生物学特性一直受到广大生物学家关注,其原因一方面是蜜蜂通过授粉,对农业增产和生态平衡都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蜜蜂是典型模式昆虫,蜜蜂生物学特性对整个社会生物学有重要影响。本书系统介绍了蜜蜂生物学中的蜜蜂级型分化与差异表达、工蜂劳动分工、蜜蜂发育生物学、蜜蜂性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蜜蜂学习与记忆、工蜂监督、辨认与优惠六个领域研究进展。全书知识新颖,技术先进,可供广大养蜂者及科技工作者参考使用。
它们外表温文尔雅,姿态婀娜,实际上却是是硬朗顽强的刀客。它们娇柔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令人瞠目的残酷手腕,它们让自己的行为被写入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本书通过真实而新奇的探索记录和大量原生态的动物照片,细致入微地展现了螳螂在最自然状态下的各种生活,向读者传递了自然的奥秘和发现的乐趣。
昆虫地理学是研究昆虫区系构成、分布规律及地理区划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地理学和昆虫学的交叉学科,是生物地理学及动物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昆虫传播、扩散、分布的可能范围,对害虫传入的风险评估,对害虫的区域性治理策略的制定,对益虫引进种类的筛选及效益的评价等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昆虫地理》介绍了中国昆虫地理研究方法、中国昆虫类群区系特点和分布地理、我国各省区昆虫的类群分布及区划、中国昆虫地理区划研究等内容。
该书由我国从事医学昆虫区系和分类研究的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工作,并参考了外有关文献、专著编写而成。全书共十三章,包括蚊、白蛉、蠓、蝇、蚤、人虱、臭虫、蜚蠊、蜱、恙螨及革螨13大类的形态特征和属以上各分类单元的鉴别特征,以及分科、属及重要种类的检索表。所含重要种类共计944种(亚种),并有80幅插图和369个图版。这是一部用于我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鉴定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专著,可作为医学昆虫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以及卫生防疫工作的参考。
为什么要研究社会性昆虫?这是因为它们同人类、蜂鸟、刺果松一样,都代表着生物进化的了不起的大成就。它们的社会组织无与伦比。虽说社会昆虫智能低下,又没有形成社会文化,其社会组织远远赶不上人类,但就群体的凝聚力、品级物化的精细度和个体忘我的利他行为而言,它们却是人类不可企及的。之所以要请生物学家来研究昆虫社会,是因为它从下到上,从分子到社群,充分展现了各个层次组织的品级分化的水平。在种类数以万计的胡蜂、蚂蚁、蜜蜂、白蚁中,我们会看到,它们是运用社群组织的力量来解决各种生态问题的,而其他生物体却通常是靠自己单枪匹马去对付。常有人把昆虫的巢群(insect colony)称为“超有机体”(super organism),因为这样一个群体显示出的许多社会现象,可以同生物体的器官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相比拟。然而,这一超有机体
森林昆虫是森林生态重要成员、是全球生态不可缺少的生物链。 本书收集了1300多种森林昆虫,这些森林昆虫都是辽宁省昆虫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森林昆虫都是常见种类,有些种类对林业生产、农业生产、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有较大影响。本书通过用生态原色彩色图片和文字描述,从一个层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林业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
昆虫在地球上已经生存4亿年了,它是当今的生物类群。目前己知的昆虫有100多万种,分属32个目,上千个科;我国有8万多种已进入昆虫名录。而未知的昆虫的种类,估计将远远超过目前己知的数量。 昆虫邮票向我们介绍昆虫的神奇和魅力以及邮票的韵味和发展历程。在邮品中与昆虫对话,听一听尚未知晓的故事,聊一聊昆虫和人类的情结,会使人感到其乐无穷!摩纳哥存1987年为纪念当地的一个邮展发行了一套邮票(图0.1)。这是一套蝴蝶票中票,一只金蝶飞来,造访邮票中的同类。昆虫就是这样飞进邮票的吗?事实并非昆虫选择了邮票,当然足邮票选择了昆虫。各种各样的昆虫邮票,集中了昆虫世界的精华,浓缩了人类认知昆虫的历史,反映了人类和昆 虫的关系。
本书展示了我国东北地区距今 1.65亿年至1.20亿年的昆虫化石珍品。全书不仅仅着眼于昆虫化石的分类或形态学描述,更侧重阐述这些珍贵化石标本背后所蕴涵的科学意义,同时还包括了化石的地质层位、系统演化、伴生动植物、古生态环境、访花与授粉、拟态等知识。栩栩如生的化石标本、精美绝伦的现生昆虫照片、生动有趣的文字叙述、回味无穷的小故事等为我们揭开了亿万年前地球上这些渺小而强大的精灵——昆虫的秘密。在恐龙称霸的时代,昆虫已经分化成许多的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了生物演化上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我们将透过这些稀有的化石珍品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