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在调查中发现的北京林业昆虫522种,其中43种仅鉴定到属。本书包括了北京新记录216种(书内用“北京*”表示),包含36个中国新记录种和3个中国新记录属,3个新异名(其中1个为属的异名);包含的范围从原始的弹尾目到全变态的脉翅类(蜻蜓目、半翅目粉虱科、蚜总科及蚧总科的种类未列入本书)。每种均配以精美的生态图片,共870余张(均列出拍摄时间、拍摄地点)。本书是积累北京昆虫多样性的基础性资料,也是认识北方昆虫的重要工具书。
本书收录北京林业(包括园林及果树)常见昆虫629种,包含北京新记录61种(书内用“北京*”表示),其中7种中国新记录及1个新异名。这些昆虫多数是林业上常见的植食性昆虫,一部分为天敌昆虫,另有个别为在林地内常见但与树木关系不大的种类。每种均配以精美的生态图片,共1300余张(均列出拍摄时间、拍摄地点)。本书是积累北京昆虫多样性的基础性资料,也是认识北方园林绿化昆虫的最佳工具书。
本书为《昆虫家谱:世界昆虫410科野外鉴别指南》修订版。全书提供了410科昆虫的简便鉴别方法,这些方法源于作者在昆虫分类与野外识别领域的长期实践与探索,实用性极强。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文字简明、通俗,生态照片特征分明,采用了世界 昆虫分类体系(涉及广义昆虫4纲35目)。在选择物种方面,兼顾了常见昆虫类群与珍稀物种的平衡,收纳了原尾虫、缺翅虫、螳?、蛩蠊、捻翅虫等罕见物种的照片。全书照片多达1500余幅,读者可以直观地进行野外昆虫对照识别。 本书是广大生物专业、植保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野外实习工具书,也非常适合昆虫爱好者和生态摄影爱好者作为参考用书。
弹尾虫(Collembola),俗称跳虫(springtail),简称姚,是世界上种类丰富的动物类群之一。该类群作为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代表,与线虫、螨类共称为土壤动物三大类群。弹尾虫在土壤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可作为土壤质量评估的特征指标,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与其他土壤动物一同对土壤物质循环、理化性质、能流、降解化肥与农药、生物群落的维护等发挥重要作用。对弹尾虫进行多样性研究,为其生物学、生态学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土壤污染监测和生物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弹尾虫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生理学、与环境因子关系、与其他生物作用机制及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等方面。弹尾虫通常随着生境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特别是在受人类影响较大(如重金属污染、火烧、农药施用等)的地区
本书介绍了螟蛾总科*分类系统。根据实际标本记述了河南螟蛾总科昆虫2科12亚科146属277种,其中包括不少近期在国内外发表的新类群。书中编写了各级阶元的分类检索表,每个物种均包括详细的文献引证和成虫外部形态及外生殖器的描述。提供了成虫彩色照片和雌、雄外生殖器照片共96个图版。 本书适合生物科学高校师生,森林保护、植物保护等科研人员,国内外昆虫学、生物多样性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的作者为:任炳忠(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皙玮(黑龙江大学讲师,在读博士)、王贵强(黑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利明(信阳师范学院讲师,博士)、鲁莹(沈阳农业大学讲师,博士)。章由任炳忠、王皙玮执笔,第二章由王贵强、王利明、鲁莹执笔,第三章由任炳忠、王贵强、鲁莹、王皙玮执笔。书中,黑白线条图由王利明绘制;彩色图片中的生活史及生态学图片由任炳忠拍摄,其他由王利明、陈霖峰拍摄。 本书的编写汇集了作者多年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得到了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400、31172133)、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21)及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农业重点项目(20110212)的资助。我们对多年来给予我们指导与关怀的各位领导、同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全书共分13章,从不同角度描述昆虫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部分由*至第六章组成,论述昆虫的定性、定量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方法与设备;形态学、组织性方法;调查、采集、处理方法,环境测量与控制方法等。第二部分由第七至第十章组成,讲述活体昆虫的试验研究方法,其中触角电位技术和刺探电位技术以及昆虫雷达技术都是新技术。第三部分是国际上*研制推广的环境友好的害虫生态治理技术。*后一部分是关于昆虫信息科学方法,讲述昆虫学文献与科学试验论文的写作。各章后附有较多的同类参考文献,读完本书后科再扩大眼界、得到更多的启迪。
本书提供了410科昆虫的简便鉴别方法,这些方法源于作者在昆虫分类与野外识别领域的长期实践与探索,实用性极强。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文字简明、通俗,生态照片特征分明,还采用了世界*昆虫分类体系(涉及广义昆虫4纲35目)。选择物种方面,兼顾了常见昆虫类群与珍稀物种的平衡,收纳了原尾虫、缺翅虫、螳(虫脩)、蛩蠊、捻翅虫等罕见的物种照片。全书照片多达1 500余幅,读者可以直观地进行野外昆虫对照识别。本书是广大生物专业、植保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野外实习工具书,也非常适合昆虫爱好者和生态摄影爱好者参考。
本书以彩图和精练的文字介绍了当前我国城乡重要白蚁种类的外部形态、危害识别特征与检查步骤、主要防治药物与实用性控制技术,读者利用本书提供的信息,即可开展城乡房屋建筑、园林树木、绿地和土质堤坝白蚁危害的防治工作。 本书可供农林技术研究与推广人员、房屋建筑、农业、林业、园林、古建筑和水利等部门管理人员、苗木花卉生产者、白蚁防治单位和城乡害虫防治公司从业人员、高尔在球场管理人员、白蚁分布区城乡居民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植保、森保、水利工程、文物保护、生物、园林与园艺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教学用书。
本书以洞庭湖为例,简要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择要介绍了与湿地昆虫研究有关的生态学理论和基本概念;讨论了湿地植被群落演替和植被群落演替对昆虫的影响,湿地植被对水质的控制及湿地昆虫调控湿地水质的过程和机制;采用昆虫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部分代表性湿地昆虫;总结了洞庭湖湿地中主要昆虫种类的生物学;初步总结和分析了湿地昆虫在世界六大动物地理分布区内的地理分布特性;简要介绍和讨论了国外部分湿地昆虫在湿地修复中的作用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还讨论了分子系统学在湿地昆虫研究中的应用,以提高我国湿地昆虫研究的水平。书内还推荐了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湿地修复、治理和利用的成果和经验。
本书包括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内部解剖与生理、昆虫的生物学、昆虫的分类、昆虫的生态和昆虫实验技术6部分,共20个实验。考虑到目前各院校普通昆虫学课程的学时在不断减少,普通昆虫学的一些课程内容已延伸为一些专业选修课,如昆虫生理生化、昆虫分子生物学、昆虫遗传学和昆虫生态学等,所以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各院校都普遍设置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实验,适当精简和合并了一些机理性或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实验。本实验指导特意补充了昆虫分目和11个常见目的分科检索表、大量的特征图和整体图,为读者准确地把握鉴别特征和正确地鉴定昆虫提供有效的工具和帮助。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粉螨亚目中孳生在房舍和储藏物上的螨类。全书共12章,约80万字,含插图500余幅。主要介绍了粉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与生态学、粉螨主要类群、粉螨为害、粉螨与疾病、粉螨的防制、粉螨采集与标本制作、粉螨显微观察技术、粉螨分类技术、粉螨线条图绘图技术和粉螨的饲养等内容。
从昆虫的孕育、产卵、孵化、生长成熟,全程微距真实拍摄,跟着大眼球柯林斯用温馨的故事讲述大自然生命成长的美妙,用独特的视觉捕捉昆虫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这是一本真实、美丽和充满大自然气息的自然生态观察摄影读本,是好爸妈送给孩子的*亲子礼物。爱孩子,就给他好的,给他发现自然之美的眼睛。
姜立云,乔格侠等所著的这本《东北农林蚜虫志》共记述中国东北地区蚜虫类13科111属297种昆虫,详细描述了所有物种,绘制形态特征图330幅,提供了亚科、属、亚属、种、亚种的检索表及东北农林蚜虫的所有物种的寄主植物信息,部分种类有简单的生物学记载。 《东北农林蚜虫志》较为详尽地介绍了蚜总科昆虫的分类地位和分类系统沿革;研究了蚜虫的比较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对东北地区蚜虫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和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提供了主要参考文献、中文学名索引、学名索引和寄主植物与蚜虫的对应名录,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可供昆虫研究者、植物保护工作者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李法圣编著的《中国木虱志(昆虫纲半翅目上下)》记述中国木虱1001种,隶属于6总科19科113属,其中包括393新种及5新命名和16新属,新组建和命名5新总科8新科和新级次14新亚科和新级次3新族或级次,并记述了若虫46种,初步查清并记述了725种木虱的430种寄主植物,隶属于74科196属。本书首次采用次目、部、总科和科的分类系统,使过去长期位置不稳定的或难以归类的一些属种得到较合理的归宿。 《中国木虱志(昆虫纲半翅目上下)》包括黑白特征图1103幅;书后附有7个包括部分卵构造的显微照片、被害状及虫瘿的黑白和彩色照片的图版;12个含80种木虱的整体彩色图版;书后附有中外文参考文献780余篇。本书是我国乃至世界论述木虱种类丰富的专著之一。可供从事昆虫学教学和科研的人员以及环境保护和植物保护工作者参考。
许多人不喜欢科学,并不是真的不喜欢科学,而是被科学的某个“子集”吓坏了。相当多一些人因为数学、物理成绩不够好,而害怕科学,进而不喜欢科学、远离科学。而事实上,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非常聪明,智商并不低,他们在那个“子集”外的其他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是那个“子集”败坏了科学的声誉! 那个子集通常指数理科学,包括算术、代数、平面几何、三角、立体几何等数学,以及力学、物理学、化学等离开了数学很难搞明白的一部分自然科学。 在近代科学发展史中,有两大科学传统:数理(类)科学传统和博物(类)科学传统。两大传统都为科学的发展、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博物学大致对应于西方的“自然吏”(natural history),但中国学问中的“博物学”要比“自然史”广一点,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博物学是指,对大自然宏观层面的观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