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行为学研究是近年来受各国科学家关注的一门学科,但国内对其系统研究专著极少。本书是作者们数十年野外对昆虫及其各种行为观测、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并剖析主要的昆虫行为,如昆虫的取食行为、访花传粉行为、趋光和负趋光行为、趋泥与吸水行为、聚集与迁飞行为、防卫和攻击行为、求偶与交配行为、产卵行为、社会行为、以及特殊的洞穴昆虫与行为等。本书也综述分析了昆虫行为与环境的各种关系,包括昆虫寄主、环境变化和气候变暖对昆虫行为的影响、气候与昆虫行为变化以及昆虫的行为机理等方面。同时,该书也系统分析了昆虫与人类的各种关系以及昆虫行为在各领域的应用。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调查中发现的北京林业昆虫522种,其中43种仅鉴定到属。本书包括了北京新记录216种(书内用“北京*”表示),包含36个中国新记录种和3个中国新记录属,3个新异名(其中1个为属的异名);包含的范围从原始的弹尾目到全变态的脉翅类(蜻蜓目、半翅目粉虱科、蚜总科及蚧总科的种类未列入本书)。每种均配以精美的生态图片,共870余张(均列出拍摄时间、拍摄地点)。本书是积累北京昆虫多样性的基础性资料,也是认识北方昆虫的重要工具书。
本书收录北京林业(包括园林及果树)常见昆虫629种,包含北京新记录61种(书内用“北京*”表示),其中7种中国新记录及1个新异名。这些昆虫多数是林业上常见的植食性昆虫,一部分为天敌昆虫,另有个别为在林地内常见但与树木关系不大的种类。每种均配以精美的生态图片,共1300余张(均列出拍摄时间、拍摄地点)。本书是积累北京昆虫多样性的基础性资料,也是认识北方园林绿化昆虫的最佳工具书。
《新版世界蝴蝶名录图鉴》是迄今我国记载中外蝴蝶种类*多、*全的著作。这套书共有4册,分为凤蝶总科、蛱蝶总科、灰蝶总科、弄蝶总科。一般说来,世界蝴蝶都能从本书中查出来,全书共收录世界蝴蝶17科、47亚科、1700属、15337种。它也是记载中国蝴蝶种类*全的著作,共收录中国蝴蝶12科、34亚科、443属、2233种,使我国同其他国家相比,成为世界上蝴蝶资源*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该书是蝴蝶研究、昆虫研究、生物教学、科学普及、环境保护、美术欣赏等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本书展示了我国东北地区距今 1.65亿年至1.20亿年的昆虫化石珍品。全书不仅仅着眼于昆虫化石的分类或形态学描述,更侧重阐述这些珍贵化石标本背后所蕴涵的科学意义,同时还包括了化石的地质层位、系统演化、伴生动植物、古生态环境、访花与授粉、拟态等知识。栩栩如生的化石标本、精美绝伦的现生昆虫照片、生动有趣的文字叙述、回味无穷的小故事等为我们揭开了亿万年前地球上这些渺小而强大的精灵——昆虫的秘密。在恐龙称霸的时代,昆虫已经分化成许多的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了生物演化上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我们将透过这些稀有的化石珍品一探究竟。
本书为《昆虫家谱:世界昆虫410科野外鉴别指南》修订版。全书提供了410科昆虫的简便鉴别方法,这些方法源于作者在昆虫分类与野外识别领域的长期实践与探索,实用性极强。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文字简明、通俗,生态照片特征分明,采用了世界 昆虫分类体系(涉及广义昆虫4纲35目)。在选择物种方面,兼顾了常见昆虫类群与珍稀物种的平衡,收纳了原尾虫、缺翅虫、螳?、蛩蠊、捻翅虫等罕见物种的照片。全书照片多达1500余幅,读者可以直观地进行野外昆虫对照识别。 本书是广大生物专业、植保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野外实习工具书,也非常适合昆虫爱好者和生态摄影爱好者作为参考用书。
这是一种来自远古的物种;这是一种美丽与速度共存的精灵:这是一种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动物,它就是——蜻蜓。早在恐龙出现之前,它们就飞翔于天际。它的飞行能力在昆虫界无以匹敌。它生活的环境多样,遍及大地。在海南岛的无数大川小溪、湖沼湿地中,多元化的淡水生境孕育了165种蜻蜓,其中有22种属于海南岛独有。韦庚武、张浩淼编*的《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图鉴)/海南自然图鉴系列》展现了海南岛常见蜻蜓的形态、习性和特色。
脩目昆虫(竹节虫)在全世界已知有3000余种,我国已记载有300余种。它以天然的保护色与惊人的拟态著称于世,有些种类由于形态奇特或珍稀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本著作图文并茂,为我国当今脩目昆虫研究的系统总结,共记述螭目昆虫5科65属336种(其中包括5新属和76新种),系统全面地叙述了脩目昆虫的分类概况、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种类及地理分布、采集及饲养、发生与防控等内容;在各论中,分别编有科、亚科、族、属、种的检索表和较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如模式标本及保存地点、鉴别特征、地理分布和寄主等。全书共有900余幅黑白特征图与部分整体图,56幅彩图,可供植物保护工作者、昆虫学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是第2卷,主要收集的是第1卷未包括的专业杂志和地方志中发表的产于我国的新种模式标本,包括的杂志有:动物学研究(1~24卷)、动物学报(1~17卷)、林业科学(1~44卷)、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29卷)、白蚁科技(1~24卷)、华东昆虫学报(1一16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28卷)、宁夏农学院学报(1~28卷)、四川动物(1~26卷)、西北林学院学报(1~23卷)、西北农业学报(1~16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1~35卷)、西南林学院学报(1~27卷)、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29卷);系列出版物有:昆虫学研究集刊(1~11集)、河南昆虫区系分类研究(1~6卷)、福建昆虫(1~9卷)及地方志共88卷(册)。同时对第1卷包括的“昆虫分类学学报”,增补了26~29卷,中国动物志(昆虫类)增补了39~47卷。
计云等编*的《中华葬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葬甲科Silphidae昆虫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记 述了我国 葬甲11属75种,另将我国可能分布的7种葬甲编入检 索表。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中对葬甲科昆虫的命名情况、研究简史、分类系 统、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演化历史、地理分布、研究意义等进行了研究综述。 在各论中描述了每一物种的鉴定特征, 对应有大幅清晰的原色图片(书尾另附总图版,便于读 者全面比对近似种的差异),列有 物种的历史异名、中名释义、国内分布,并对一些疑 难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中华葬甲》可供各大专院校的生物与农林类专 业师生、农林业机构工作人员、检验检疫机构 工作人员、科普工作者、法医工作者、生态环境评估 工作者、昆虫与自然爱好者等参考使用。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粉螨亚目中孳生在房舍和储藏物上的螨类。全书共12章,约80万字,含插图500余幅。主要介绍了粉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与生态学、粉螨主要类群、粉螨为害、粉螨与疾病、粉螨的防制、粉螨采集与标本制作、粉螨显微观察技术、粉螨分类技术、粉螨线条图绘图技术和粉螨的饲养等内容。
《中国覆蚊属》是中国介绍中国覆蚊 的专著,我国蚊科(Family Culicidae)中,*以一个属为单元编著的学术专著。内容包括形态特征和分类,生态生物学两大部分,*部分较为系统的论述了覆蚊属形态及鉴别特征,各蚊种成、幼虫的系统描述及分类检索(检索表和图),在形态特征的描述中,均以实物标本照片为依据,每个种都附有成、幼虫及雌、雄尾器的图版,在分类检索中,采用 塔式 检索方法,条文与图示并用,增强了真实性和直观感,并首次描述了雌蚊尾器特征及分类检索,使蚊种的分类特征更为全面完善。在生态生物学论述中,介绍了我国覆蚊属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季节消长,幼虫孳生习性等,为媒介蚊种的调查研究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本书可供从事医学动物昆虫、寄生虫、流行病、疾控等学科和卫生行政人员在科研、教学、疾病控制和管理的工作中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蝴蝶的分类,基础生物学特征,中国主要的观赏蝴蝶,主要寄主植物,较详细地描述了中国主要养殖的蝴蝶种类的生物学特征,介绍了蝴蝶养殖技术和蝴蝶的利用及产品。书中记录了中国重要的观赏蝴蝶277种,主要寄主植物43种,收集了500多幅蝴蝶和寄主植物的图片,其中包括主要养殖蝶种从卵到成虫各个阶段的图片。 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作为大学生、研究生、研究工作者和爱好者研究蝴蝶的参考书。
《中国蠓科昆虫》、二卷共260余万字,是一套蠓科昆虫研究专著,本书是我国部全面论述蠓科昆虫的专著,系统记述了分布于我国的4亚科39属1015种蠓类,其中首次描述了331个新种。全书分一、二两卷,按亚科为单位,逐属编排。卷介绍了蠓科昆虫研究简史及形态特征、细蠓亚科、毛蠓亚科、铗蠓亚科;第二卷包括蠓亚科、蠓科昆虫的系统发生、生态习性及吸血蠓类的危害与防治,并详细叙述了标本采集、保存和制作技术方法。为便于读者查询检索,两卷书后均附有拉中名称对照、中名索引及拉丁学名索引。
《雾灵山昆虫生态图鉴(中国*自然保护区)(精)》一书为张培毅,多年来对于雾灵山昆虫区系考察与研究的总结。全书以摄影艺术为语言,诠释雾灵山昆虫区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作者发现雾灵山昆虫种类超过1000种,拍摄了3000多幅的生态照片,详细记载了13个目142科837种昆虫的分类地位、分布海拔、生态环境和寄主植物等,生动地描绘着这些昆虫真实的生活画面,十分难得,极其珍贵,充分显示出作者的独具匠心。
《历山昆虫与蛛形动物》是依据2012-2013年山西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昆虫与蛛形动物调查所采集标本的鉴定结果撰写而成,共记录昆虫与蛛形动物206科904属1521种,其中包括中国新记录属3属,中国新记录种36种,山西省新记录种421种,并描述7个新种。 《历山昆虫与蛛形动物》此次持续两年对山西历山保护区昆虫与蛛形动物的调查,邀请了国内许多昆虫学家和蛛形动物学家参与,是山西省历史上一次规模较大、涉及类群较多的无脊椎动物考察。此次考察发现新种25种,其中16种已经发表。调查成果对摸清山西省昆虫与蛛形动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山昆虫与蛛形动物》可供植物保护和森林保护专业工作者、从事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姜立云,乔格侠等所著的这本《东北农林蚜虫志》共记述中国东北地区蚜虫类13科111属297种昆虫,详细描述了所有物种,绘制形态特征图330幅,提供了亚科、属、亚属、种、亚种的检索表及东北农林蚜虫的所有物种的寄主植物信息,部分种类有简单的生物学记载。 《东北农林蚜虫志》较为详尽地介绍了蚜总科昆虫的分类地位和分类系统沿革;研究了蚜虫的比较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对东北地区蚜虫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和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提供了主要参考文献、中文学名索引、学名索引和寄主植物与蚜虫的对应名录,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可供昆虫研究者、植物保护工作者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介绍了在林木树干、枝梢和球果内造成危害的钻蛀性害虫的寄生天敌姬蜂的种类,述及95属(亚属),306种(亚种),详细介绍了我J习寄生于林木钻蛀性害虫的姬蜂科昆虫231种及亚种,隶属10亚科64属,其中新种24种,中国新记录属2属,中国新记录种6种。详细介绍了姬蜂科的形态特征并附有整体和局部特征图,对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各阶元附有检索表,并附有223幅珍贵的彩色照片。书末附主要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中名及学名索引。 本书可供林业、农业、森林保护和植物保护工作者、从事生物防治的科技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中国重要药用昆虫》是目前的以昆虫生态原色图谱为主的一部药用昆虫学专著,书中100多种昆虫均有233幅鲜活彩照及相关文字描述,其中涉及到别名、形态、分布、生境、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和部分验方及出处的主要参考文献。 ◆同时收集我国记载的14个目54科304种药用昆虫的形态特征与药理功效,共收集昆虫药方1440多首,相关文献197篇。昆虫入药包含了半变态、全变态昆虫各发育期的药源。 ◆中国药用昆虫自然资源丰富、许多种类人工可以大规模繁殖,是未来人类生药学研究和开发的主要来源之一,可成为今后农村、城镇发展的经济优势产业和为人类健康造福重要资源。同时本书还可供农林牧昆虫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我国传统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
广翅目昆虫在系统演化上是完全变态类昆虫中古老而又原始的类群。全世界已知300余种,分布世界各地,包括世界上一些很珍稀的种类。成虫和幼虫均捕食性,包括一些农林害虫的天敌;幼虫水生,对水质变化敏感,可用于环境的牛物监测;此外,部分种类的幼虫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 本志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研究简史、分类系统、形态特征、内部解剖、系统发育、地理分布、生物学及经济意义,力求介绍广翅目研究的*进展;在系统发育研究方面,对广翅目高级阶元及部分属种进行了支序分析,揭示了广翅目科、业科及部分属种的系统演化关系;在动物地理研究方面,依据支序分析的结果,运用分支动物地理学的方法对广翅目的分布格局进行了探讨。各论部分记述我国广翅目昆虫13属106种,其中齿蛉科10属96种、泥蛉科3属10种,包括科、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