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是人类学进入现代科学研究阶段的开端,是现代生物学和遗传学在人类学领域的核心应用。本书基于作者所在团队在分子人类学领域三十多年的研究以及对学科逻辑的理解,对分子人类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了总结。首先,对分子人类学的诞生过程、各类遗传标记、测序技术、数据分析过程、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论以及此前研究得出不完善或错误结论的原因等议题进行了说明。其次,描述了分子人类学在古今人群起源演化过程、语系集团人群演化过程以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后,讨论了分子人类学出现以来关于东亚地区智人不同分支群体演化过程的一些探索和进展。本书可供分子人类学、人类遗传学、生物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参考。
本书旨在总结分子人类学30多年以来的相关研究,结合历史学、民族学和考古学等传统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现代蒙古语人群及其古代亲族的起源和演化历史进行综合性研究。首先,传统学科关于此议题的研究成果是分子人类学研究的基础,本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其次,对蒙古语人群中各类遗传成分的起源演化历史进行详细的说明。之后,结合多学科的证据,对相关古代人群演化、混合并形成现代蒙古语人群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后,本书也对蒙古语族语言的谱系结构、亚洲北部人群在古代经历的语言替换以及欧亚草原东部游牧人群的兴起过程进行了论述。本书可供人类遗传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等相关领域研究者参考。
人类学是一门对人类怀着无限好奇心的学科。关于人类的种种问题,人类学家都想寻求答案。 这本《人类学:13版》涵盖了各种文化和社会现象,是一本关于人类学的综合性读本。它旨在为大学的人类学教育提供支持,为感兴趣的人提供入门引导。本书被作为美国各高校人类学的标准教材,读者从中可以了解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人类在不同环境中创造出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宗教体系,并通过比较研究,找出这些文化制度之间的异同,从而探求人类存在的本质。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28章,每个章节涵盖一个特定的主题:一部分介绍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并对人类学家使用的方法进行综合论述。第二部分关注从早期哺乳动物到现代人类的进化。第三部分讨论关于文化何时与如何演化的证据,以及逐渐促成较复杂文化发展的可能因素。第四部分尝试用世界
中国西北甘青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是研究人群遗传混合和语言接触的绝佳场所。本书基于欧洲研究委员会(ERC-2019-ADG 883700-TRAM) Tracing languages and population mixing in the Gansu-Qinghai area项目的初期研究成果,分两部分共17篇文章进行介绍,既有前沿理论和方法,也有具体实践案例,立足跨学科探索,既可作为语言学、分子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的专业教材,也适合其他领域相关人士的阅读和参考。本书作者都是语言、基因、考古研究第一线的学者,通过跨学科研究特定地区的人群和语言,有机地把不同学科结合在一起,有开创意义。
《中华民族体制表型调查报告》为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各民族体质人类学表型特征调查”的成果之一。《中华民族体制表型调查报告》根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按照人口从多到少进行民族排序,共分为六章。每个民族列为一节,内容包括民族简介和民族的表型数据两部分。民族简介部分大多包括人口、分布、语言、测量地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样本量、样本量的年龄分布等内容;一般代表人群的民族表型数据包括头面部测量指标、体部测量指标、头面部观察指标、生理指标等内容,并采用表格的方式给出了中国各个民族体质表型数据初步统计的结果。
陈文新、汪恩涛主编的《中国根瘤菌》分为四篇:篇为概论,主要包括根瘤菌的特点、功能、起源与进化,分类历史与分类系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分子机制,基因组学及后基因组学研究;第二篇为根瘤菌多样性及系统学的现代研究技术与方法;第三篇为中国根瘤菌资源多样性及属、种描述;第四篇为中国根瘤菌生态学,包括地理分布特征,根瘤菌应用历史与前瞻,根瘤菌选种原则和方法,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间作互惠效应以及根瘤菌在环境恢复中的作用。本书着重介绍我国根瘤菌资源的系统学和生态学以及应用基础等方面的研究,并兼顾国际有关研究的进展。 ????《中国根瘤菌》可为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领域的工作人员,或从事根瘤菌选种、接种研究与应用的企事业单位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也可作为各大专院校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微生
《黎明之前基因技术颠覆人类进化史》,作者通过基因图谱从遗传学、生物学、历史及社会科学等视角,追述人类在史前五万年中的演化,其中关于语言、基因和种族进化的阐述,突破了传统叙述方法,通过跨学科领域的思考,阐述人类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的内在根源。内容横跨多学科,是一本可读性较强的社科人文科普书。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册)》最后一册,即第五册,于1976年出版后,我们又邀请了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共同编写《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册)》的补编,自1977年3月起开始了对、二册离瓣花类的补充工作,这一工作已于最近完成。
本书不是一般的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导论书,而是以作者过去几十年的田野研究与人生经验为基础,对人类学这门外来知识所作的全面回顾与反省。因此,本书充满着一个非西方社会的知识分子对这门学问的憧憬、热忱、执着、质疑与创造等心路历程,更满怀着对于这片土地及土地上的人的未来之关怀与期盼。希望读者不仅能从此书了解人类学对日常生活各个层面有趣而生动,却又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内涵,更能体会人类学特有的全人类社会文化的整体视野、被研究者及比较的观点、处处可见的反省与挑战已有理论知识及研究者已身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偏见之观照,而有所创新的反思性。因此这也是一本以人为出发点,综合人类学导论、人类学史、人类学理论以及人类学田野研究经验与成果的综合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