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reticalMechanics 理论力学(双语)》由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组成。主要内容包括:质点静力学、力系简化、刚体静力学、摩擦、质点运动学、刚体平面运动学、质点合成运动、质点动力学、刚体平面动力学、机械振动、虚功原理、拉格朗日方程和碰撞。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航空、机械、土木和水利等专业学生的英文、中文或双语理论力学教材。
《微机电耦合动力学》主要介绍MEMs典型构件机电耦合及机电流体耦合动力学的相关理论与应用。《微机电耦合动力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微机电系统及微机电系统动力学问题的发展与应用现状;静电驱动微板、微梁机电耦合动力学理论;静电驱动微板、微梁机电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理论;考虑压膜阻尼的微梁机电流体耦合动力学理论;谐振式微型压力传感器敏感性分析;静电微泵泵膜动力学、流量及结构优化分析;静电驱动微板动力学实验测试。 《微机电耦合动力学》可供高等院校微电子、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师生阅读,也可作为从事微机电系统工程设计开发的研究生和科研技术人员参考。
《流体力学(下册)》主要论述流体力学的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流体力学(下册)》分上、下册,上册主要讨论流体的基本性质、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和理想流体的简单运动。下册重点介绍涡旋运动、不可压缩流体的黏性运动及流体的波动。并在附录中介绍了场论、哈密顿算符和曲线坐标系等知识。
《流体力学》内容包括:流体及其主要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基础 、流体动力学基础、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定常流动、 通道内的粘性流动、粘性不可压流体绕物体的流动、定常一元可压缩气流, 共9章。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动力工程、核能工程、环境与化学工程等专业流体 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集中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二十一篇文章。作者从日常熟悉的现象入手叙述这些现象背后普遍的力学道理。例如谈论飞机为什么能够飞起来,从拍西瓜引出医学上常用的核磁共振、CT和超声检查,谈论摇撸、刹车、差动齿轮、高楼边上风大等问题,都采用独具特色的叙述方式,启发读者做进一步的思考以弄清这些科学技术领域的关键。抽象性是近代力学发展的一个方面的特点。书中有几篇文章,如谈对称、变换、细观力学等,从比较直观的现象把读者引向比较抽象的思考。如果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沿着作者的思路做进一步的动脑筋探讨,会有更大的收获。本书可以供高中生、理工科大学生、教师以及广大读者阅读和参考。
《系统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港口环境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在充分分析系统动力学理论及研究趋势的基础上,以渤海湾典型港口——天津港及其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天津港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环境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预测评估,建立环境承载力与港口发展的响应机制,提出合理的港口发展决策,推动绿色型港口、资源集约利用型港口的建设,为我国的水运交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高等量子力学》是在现有高等量子力学教学大纲界定的范围之内编写而成的,内容包括:量子力学纲要,量子力学的形式理论,定态的递推与迭代解法,量子多体理论,量子体系的对称性与守恒量,量子散射理论,相对论性量子力学和量子信息学基础等。在所介绍的内容上,力求做到简明实用、重点突出和前后呼应;在讲述的方法上,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与平稳过渡;在总体结构的编排上,努力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和环环相扣。书中纳入了作者的近30篇教学研究论文的相关成果。 《高等量子力学》是物理系各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金属氢化物及其对应储氢相吸放氢的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针对限制储氢合金容量、吸放氢动力学和寿命的因素,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进行深入剖析,结合材料基因组的方法提出金属储氢合金的设计思路。 本书分为五章节,前两章为金属氢化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基础。章介绍了金属氢化物的结构与热力学性质,包括氢在金属中的存在状态与特性、金属氢化物的结构与热力学稳定性、金属-氢体系相图等方面内容。第二章介绍金属氢化物的吸放氢反应动力学,包括吸放氢反应过程、吸放氢反应动力学模型、动力学分析方法。第三章从实验角度介绍金属储氢合金的种类和性能。第四章从理论角度介绍金属氢化物性能预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方法。第五章介绍金属氢化物的设计和应用实例。附录对正文中涉及的相图、数学计算公式中的参数进行描述。 本
本书是与全国优秀教师和北京市教学名师水小平教授编著的《理论力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配套的教学参考、学习辅导和考研指导用书。 本书按照主教材的体系结构顺序编写,对每章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做了总结;对部分概念性较强的思考题和比较典型或综合性较强的习题给予了详细解答,大多数题目还给出了一题多解,在所有选解习题的后面都附有关于分析思路、解题关键、易犯错误、拓展问题的“解析”。另外,还附有6套自测题,以便读者自行检验和总结对理论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