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既有先进的基础理论体系,又特别重视工程实际,是精密机械领域一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激励创新的经典之作,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程的指定用书。本书将精密机械作为一个各个部件之间相互协作的集成系统,重点放在精密机械零件的机械结构设计及其与传感器和控制系统集成,以达到系统性能佳;在设计中,强调设计将如何影响整个系统的精 确度、重复性和分辨率;提供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设计案例。全书共包括10章:第1章精密机械设计概论,第2章精 确度、重复性与分辨率的原理,第3章模拟传感器,第4章光学传感器,第5章传感器的安装和校准,第6章车削中心几何误差与热误差,第7章系统设计注意事项,第8章接触式轴承,第9章非接触式轴承,第10章驱动与传动。
本书全面阐述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现行的有关标准及其应用,综合了零件的标准要素、常用标准件和标准部件的标准数据,以及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主要基础标准,并介绍了ISO和国外几个主要工业国家的机械制图标准,可供读者阅读国外机械图样时参考。 本书内容以机械图为主,除正投影图外,对轴测图和各种简图也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同时对厂房建筑图及有关标准进行了简要叙述。在作图方法上,包括规定画法、通用画法和简化画法,并介绍了有关CAD制图和CAD文件管理方面的内容。 本书是在2012年第5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修订中力求全部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 本书可供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和标准化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机 械 工 业 出 版 社本手册从现代设计、生产和使用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图表形式,适当辅以简要说明,全面介绍了包括基本资料、紧固件综述在内的螺栓、螺柱、螺钉、螺母、自攻螺钉和自挤螺钉及自钻自攻螺钉、木螺钉、垫圈、挡圈、销、铆钉、组合件和连接副等产品的品种、规格、尺寸、公差、重量以及性能与用途。本手册所涉及的标准均为当前国内现行标准或截至2021年12月底颁布的即将实施的标准。 本手册可供广大从事紧固件设计、生产、采购、经销等人员使用。
主要介绍了工程噪声基础、工程振动相关知识、振动噪声信号采集与信号处理、试验模态测试与试验模态分析等NVH方面的内容。本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NVH实践所需的基础知识,极少使用繁琐的数学公式,这样更方便读者理解与应用。本书内容从实际应用出发,侧重实际工程问题与常用基本操作,即使是NVH初学者,也可轻松、准确地掌握NVH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快速提升NVH工程实践能力。本书可以作为机械制造、汽车、航天航空、土木工程、石油化工、海洋工程、船舶、家电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从事NVH工作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理工院校师生学习NVH的教材。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旋转机械NVH和TPA分析实践所需的基础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旋转机械NVH和TPA分析两大部分,从实际应用出发,侧重于实际工程问题与常用基本操作,即使读者是NVH初学者,也可轻松、准确地掌握旋转机械NVH和TPA分析基本概念与方法,快速提升NVH工程实践能力。本书主要面向旋转机械NVH和TPA分析的初级和中级人员,同时也为NVH高级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书可以作为机械制造、汽车、航天航空、土木工程、石油化工、海洋工程、船舶、家电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NVH工作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对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介绍,共分为12 章,分别论述了储能发展现状、电化学储能系统组成与集成设计、电池选型与测试评价、电池管理系统设计、储能系统结构与电气设计、电池系统热管理设计及仿真分析、升压变流系统及成套配电装置集成关键技术、储能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储能系统设计验证、储能系统智能制造技术与生产管理、储能系统设备集成现场安装及调试测试,以及储能系统集成典型应用案例分析。本书主要面向电化学储能行业的从业人员,意在促进我国电化学储能产业的发展。本书可供从事储能系统集成设计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储能科学与工程、电化学、应用化学、新能源、能源与动力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内容丰富,集合了齿轮几何基础知识、渐开线直齿轮、渐开线内齿轮、非圆齿轮、摆线齿轮、平行轴渐开线斜齿轮、渐开线变位齿轮、交错轴渐开线斜齿轮、新型圆弧斜齿轮、面齿轮、圆柱蜗杆、双包络环面蜗杆、弧齿锥齿轮、准双曲面齿轮、行星轮系等几乎所有类型齿轮传动的几何设计知识,以及螺旋面的加工、飞刀的设计、齿面数控加工、量柱(球)距测量法等加工和测量相关内容,对我国齿轮设计和制造行业有很好的借鉴和补充作用,有利于提高我国的齿轮设计和制造水平。 本书可为齿轮原理研究者、设计工程师和制造商、生产人员提供有益帮助,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系统性地阐述了硬件产品从原型开发到全面量产的全过程,涵盖了对项目管理、规范文件、产品定义、试产质量测试、成本和现金流、生产系统、面向制造的设计和DFX、工艺设计、工艺装备、生产质量、供应链、生产计划、分销、认证和标签、客户支持和批量生产等全方面的介绍,涉及的行业包括汽车行业、电子消费品行业、医疗行业、航空业等。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语言平实易懂,有翔实的企业案例,可操作性强。 本书脉络清晰,给有志于了解产品实现过程的工程师、创业者、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份清晰的硬件产品实现地图,也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的检查清单,可以帮助读者更快地上手,规避硬件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各种陷阱。
本书讲述了基于严苛工况下的离心泵设计及应用研究,以三元流动理论和经验公式作为设计基础,针对严苛工况介质进行设计,提出了基于全流场流体动力、转子动力、在线监测和实际介质的严苛工况离心泵设计方法。 本书可为特殊条件下离心泵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也可为我国大功率严苛工况离心泵国产化开发设计及可靠运行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本书可作为能源化工、流体机械、化工机械和叶轮机械等领域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本手册全面总结了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半个世纪来工业化过程中机械制造业中设计制造各类夹具的丰富经验,特点是大部分资料都通过生产实践的考验,包括从国外引进后消化、吸收和改进的内容,也包含作者以往亲历的研发项目的内容。 本手册内容主要包括:夹具总论;夹具功能部件的典型结构;夹具设计计算;专用夹具常用零件及其标准或规范;气动、液压、电力、电磁、真空夹具传动系统及其元件和夹具案例;机床专用夹具设计方法;机床专用夹具设计及典型图例;可调夹具和成组夹具;章组合夹具,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用夹具;检验夹具;焊接夹具;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等。 本手册主要适用于机床夹具、专用夹具、焊接夹具、检验夹具的设计使用人员,管理人员,相关专业在校师生。
本书是美国大学本科机械零件设计课程的一本优秀教材。全书分两篇。第1篇为基础篇,共8章,分别是:设计介绍,材料和工艺,运动与受力分析,应力、应变与挠度,静态失效理论,疲劳失效理论,表面失效和有限元分析。第2篇为机械设计篇,共9章,分别是:设计案例研究,轴、键与联轴器,轴承与润滑,直齿圆柱齿轮,斜齿轮、锥齿轮和蜗轮蜗杆,弹簧设计,螺纹与紧固件,焊接,离合器与制动器。 本书特别强调综合设计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除了传统的解析与图解分析计算方法外,本书还加入了有限元方法,并在本书网站中提供了多个计算机辅助分析的程序,从而突出现代设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本书提供了原作者的课程讲座演讲视频、应力分析视频、常用机械零件例子视频和工
本书由三位国内著名TRIZ专家倾力合作、历时三年写成。该书详细介绍了作者多年来研究、应用TRIZ的最新成果。本书重点介绍了以下内容: 在概论部分,介绍了与TRIZ相关的某些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对于深入理解和掌握发明方法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提出了功能有六种不同的定义方式,属性关联的物质与功能。 在U-TRIZ基本概念部分,介绍了五方面重要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以功能为导向、以属性为核心的新思想,与经典TRIZ的以技术系统为导向、以消除矛盾为核心的思想有所区别。 本书的撰写结构充分考虑了继承性和可读性,通常是在每章中先介绍和阐述经典TRIZ的内容,然后再介绍基于经典TRIZ所开发出来的U-TRIZ的内容。同时尽量介绍了各种解题工具与功能的关联性。 在进化法则部分,除了介绍了经典TRIZ的进化法则,还介绍了现代TRIZ的进化法则(如增强流的进化法则
为了积极应对新时期科研范式变革的新挑战,提高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服务科技强国建设,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百余位机械工程领域的资深科学家和一线专家学者,坚持“四个面向”,遵循“源于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促进知识与应用融通、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基金改革原则,历时两年战略研讨形成了本书。本书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密切结合国际科技前沿发展,立足机械工程学科基本任务,将学科传统内涵与创新发展方向相结合,其内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引领性。全书共14章,通过对机械工程学科战略地位和发展态势的分析,确立了未来5~15年的整体发展布局与优先资助领域,系统阐述了其科学内涵、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了研究前沿与重大科学问题及优先发展方向。
本手册不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液压缸设计常用标准、公式和资料,还根据相关标准及作者实践经验的总结,给出了液压缸及缸零件的技术要求、液压缸的设计与制造禁忌、液压缸的试验方法,以及经过实机检验(或实证性试验)的大量液压缸产品图样,而且进一步通过研究及工程试验(含部分验证与复检),筛选出了具有实用价值或工程应用前景的液压缸设计与(再)制造新技术等。 本手册具有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取材广泛、规格齐全、实用性强、数据可靠、使用方便等特点。 本手册可供从事液压缸及液压机械、设备或装置的选型、设计、工艺、加工、装配、试验、验收、现场维护及保养、再制造及产品营销的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是在总结国内和国际齿轮制造先进技术、推陈出新的基础上编辑的, 不仅科学性、可靠性、先进性强, 而且实用价值很高。 本书是齿轮工艺水平的综合体现, 内容以数据、公式、图表、简要说明和有实用价值的案例为主要特色。全书共14 章, 内容包括:常用基础知识、齿轮材料和热处理、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滚齿加工、插齿加工、飞刀展成加工蜗轮、磨齿机精加工齿轮、内齿轮加工、锥齿轮加工、剃齿与珩齿加工、齿轮刀具的选择、齿轮的检测与量仪、齿轮加工的夹具及简易的工艺路线、新型制造工艺———3D 打印技术。书中数据和内容主要来源于生产线, 参考标准采用国内外现行的标准。书中还采纳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实践经验总结。 本书主要供企业技术人员、设计师、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 以及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师生参考。
《动力管道设计手册》(第2版)是一本综合性动力管道设计工具书。书中涉及的管道种类包括:热力管道,如蒸汽管道,热水管道、凝结水管道、废汽管道;燃气管道,如冷煤气管道、水煤气管道、城市煤气管道、天然气管道、液化石油气管道等;气体管道,如压缩空气管道、氧气管道、氮气管道、乙炔管道、氢气管道、二氧化碳管道、真空系统管道、高纯气体管道等。全书共17章,包括常用资料、管道系统及其选择、管道的布置及敷设、供热管道直埋技术、管道水力计算、管道热补偿、管道支吊架的跨距及荷载、管道支吊架及支座、管道强度计算和应力验算、管道组成件的选用、绝热与防腐、动力分站、真空管道系统、高纯气体管道、医用气体管道系统、动力管道安装及验收、工程估价等内容。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可供动力管道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
本书以多个世界知名公司的各类平衡阀为例,包括近年推出的新产品,如美国升旭公司的负载匹配型平衡阀、负载适应型平衡阀、德国布赫公司的Cindy型平衡阀和德国力士乐公司的先导控制节流下降阀(绿阀)等等,介绍分析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及应用,比较差异与特点。重点分析了正确运用平衡阀必须掌握的稳态特性、瞬态特性及测试。 平衡阀主要是为了控制负载下降,但控制负载下降也可以不用平衡阀,特别是现在为了节能,出现了一些新的控制阀、控制回路,本书也一并介绍。 本书介绍了平衡阀的多种应用回路,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含平衡阀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和应对措施。同时,还介绍了负负载的能量回收与应用。 附录部分对附赠资源中的 液压元件设计估算表格2016.xlsx 和 液压系统设计估算表格2016.xlsx 进行了说明。附赠资源还包括作
本书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方法,对微装备、微制造领域的纳米摩擦和磨损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分子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纳米压入过程模拟、空气条件下纳米磨料磨损行为、含水膜条件下单晶铜纳米薄膜材料的磨损行为、化学机械抛光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晶界对纳米多晶铜力学性能的影响。本书主要应用LAMMPS大规模并行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其中还涉及大量对位错理论、相变理论和相场方法的应用讨论,内容针对性强,可为解决微装备、微制造领域的纳米摩擦和磨损问题提供帮助。
本书对超声全聚焦成像检测理论进行了介绍,给出了最新的MATLAB 方程和源代码,采用图示和MATLAB 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可使读者加深对全矩阵捕捉、延时叠加、全聚焦图像重建等概念的理解,还介绍了双层介质全聚焦成像、多模全聚焦成像、相位相干成像、频域全聚焦成像技术等,并系统介绍了全聚焦成像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 本书可供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无损检测与仪器类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流程模拟在化工、军工、热工、核工、火电、资源回收、城市固废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书基于Aspen Plus和 Aspen HYSYS,从化工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视角进行化工流程设计和模拟的研究。本书从概念简述、单元级操作、常规组分与非常规组分工厂级操作4篇逐层深入地对化工流程的设计与模拟进行阐述,描述了Aspen Plus和 Aspen HYSYS 针对不同组分进行流程设计与模拟的应用实例,给出了模拟过程的输入输出和过程参数以及各个模块数据包和物性方程的确定方法,分析了两种软件系统的模拟过程及输出结果。本书对复杂不确定组分生产过程的优化设计和模拟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复杂有机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也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流程模拟软件及数据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国防新材料的研发和性能评价,本书获得装备科技译著出
本书从提高电机故障分析与诊断水平、提高电机运行可靠性和降低维修成本的原则出发,本着兼顾故障分析的理论性、系统性,突出故障诊断方法的实用性、准确性的原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电机故障机理,详细阐述了交流电机各种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全书共有12章,除第1章绪论外,分为三部分,部分主要讨论了故障诊断的一些共性问题,包括:第2章电机诊断理论与智能诊断方法;第3章电机绝缘分析与诊断;第4章电机轴承故障诊断。第二部分用较多的篇幅分析了电动机的故障诊断技术,包括:第5章电动机故障分析;第6章电动机故障的简易诊断;第7章电动机定子绕组故障的精密诊断;第8章电动机转子故障的精密诊断。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发电机故障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第9章发电机故障分析;第10章发电机定子故障的诊断;第11章发电机转子故障的诊断;第12
本书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各种液压螺纹插装阀的功能与类型、应用、特性、测试与实例、产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以及液压集成块的设计与制作。 随书所附的光盘,收集了约400幅各种螺纹插装阀的彩色剖面图,以帮助读者了解螺纹插装阀的结构,还收集了部分常见孔型以及作者在期刊上已发表的部分文章。所附的液压估算表格可以根据输入 的参数,计算出小孔节流压降、管道压降、滑阀泄漏、滑阀开口流 量、滑阀稳态液动力、滑阀阀芯移动摩擦力、锥阀通流、集成块*小 壁厚、弹簧力等。 本书可供液压系统设计师,制造、装配、维修人员,特别是刚走 出校门、要从事液压技术的毕业生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参 考,同时可作为液压技术培训教材。
本手册是笔者从业三十多年液压传动及控制技术尤其是液压机设计与制造技术和经验的总结。全书共分为六章,按照标准、全面、准确、实用、新颖的原则编写,主要内容包括:液压机概论,液压机液压系统及控制设计、制造基础,液压机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条件、精度,液压机液压系统及其控制设计,液压机液压系统及元件制造,液压机液压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等。本手册也是一部液压机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的专著,对现行相关标准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梳理,重视对标准的理解与遵守,以符合液压机技术条件为前提,并结合笔者的液压机设计与制造实践经验,能够切实解决液压机液压系统及其控制设计与制造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且能对读者整体把握液压机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提供帮助。本手册可供从事液压机和液压机液压传动及控制系统、电气传动与控制
本手册是一本关于机械工程常用材料的工具书。本手册以机械工程设计及制造选用材料为出发点,以实用、科学、先进为编写原则,收集了用于装配工业设计制造的各种材料(包括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粉末冶金材料、工程用塑料及塑料制品、橡胶及橡胶制品陶瓷材料及其他机械工程用材料)的品种、牌号、规格和技术性能,并以实际生产经验为基础,介绍了各种材料的性能特点、使用条件、使用范围和用途,所选用大多数材料的技术资料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某些尚未列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新材料品种,其技术资料均取自企业的产品标准。 本手册可供机械装备、冶金工程、矿山工程、交通、化工、石油、仪器仪表等工业领域的设计、工艺人员以及产品购销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工具书。
本书通过Matlab/Simulink基础工具阐述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在系统建模与控制导论中,Chiasson博士为电气、机械和航空航天/航空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易于理解且直观的建模与控制指南。本书首先介绍了控制的必要性,描述了飞机是如何飞行的,并分别用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进行了横摇、俯仰和偏航控制的图示。本书将继续介绍单轴刚体动力学(齿轮、大车沿斜坡滚动),然后对直流电机、直流转速表和光学编码器进行建模。利用这些动态模型的传递函数表示,引入PID控制器作为跟踪阶跃输入和抑制恒定干扰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