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精心挑选和提炼出1000个具有代表性的液压维修技术问题,并给出了系统详尽的解答。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重点讲解新型液压元件、回路、系统的结构原理和特点,以及国内外不同液压产品之间的细微差别和易出故障的部位,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介绍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及维修操作步骤等。本书可供生产一线的液压维修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使用,也可作为企业培训教材以及相关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起重机设计与实例》依据ISO和我国有关起重机的最新设计规范的指导原则编写。全书共5章。第1章起重机设计总则,讲述起重机工作等级的划分,计算载荷及其组合;第2章起重机机构设计与计算,包括:机构动载荷的计算及载荷组合,机构电动机的选择和验算,机构性能的计算;第3章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与计算,包括:连接的强度计算,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结构疲劳强度计算;第4章起重机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包括:起重机零件的疲劳计算方法,各种起重机专用零件的强度计算,规范规定的若干零件的选择;第5章450t门式起重机设计计算实例,讲述起重机设计计算的全过程。《起重机设计与实例》供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亦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选作教材。
本书针对小口径非球面光学元件制造,综述了小口径非球面纳米精度加工技术基础及发展概况,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作者及其团队15年来在小口径非球面光学元件制造理论及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小口径非球面磨削、ELID磨削、单点金刚石车削、磁流变抛光、玻璃透镜模压成型及非球面形状在位测量等,以小口径光学模具制造及玻璃透镜模压技术为核心,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上述有关工艺方法的实际应用。
《DT2(A)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第2版)》是以整机设计和系统设计为主线的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选型的综合指导书。全书共分18章。第1章介绍DTⅡ(A)型带式输送机的产品系列;第2章介绍带式输送机整机设计要素;第3章介绍带式输送机整机设计计算;第4章介绍部件选型原则;第5章介绍带式输送机系统设计原则;第6~10章介绍主要部件型谱;第11章介绍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和防护技术;第12章介绍带式输送机系统相关设备和设施;第13章介绍带式输送机计算机辅助设计;第14、15章分别列出ZJTIA-96型带式输送机部件和D-YM96运煤输送机部件;第16~18章列出带式输送机设计中配套产品的有关资料。此外,在附录中列出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及带式输送机行Ⅱ业名录。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精心挑选和提炼出1000个具有代表性的液压维修技术问题,并给出了系统详尽的解答。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重点讲解新型液压元件、回路、系统的结构原理和特点,以及靠前外不同液压产品之
本店POD版图书均在书名下有明显红字标注,POD图书属于按需定制,您下单购买后我们才开始印刷,故不可取消订单。 我们一般会在您下单后的7-10个工作日内完成发货,请谨慎下单!商品无质量问题不支持退货,定价和装帧可能会与原书不同,请以实物为准!详情请咨询客服 购买电子版图书请与客服直接联系,或者到科学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购买 纳米敏感材料与传感技术 定价 148.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版次 3102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开本 16 作者 刘锦淮,黄行九 装帧 精装 页数 468 字数 550
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现代离散制造系统运行优化的理论与方法。全书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现代制造系统及其运行调度优化,以及制造执行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是本书主体,分别针对离散制造业中各类典型的制造系统阐述了相应的运行优化理论与方法,包括单件作业车间生产调度模型与优化算法、柔性作业车间生产运行优化、混流装配车间生产计划排序与关联优化、混流生产系统运行优化与控制、制造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预测与决策方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在生产调度中的应用等。第三部分介绍制造系统运行优化理论与方法在制造执行系统及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微动是指紧配合或间隙配合部件在各种振动环境(如机械振动、电磁振动、冷热循环、流致振动、人体运动等)下,接触界面间发生极小幅度的相对运动,其幅值通常在微米量级。微动可导致配合部件间的材料磨损,引发咬合、松动、界面污染、振动噪声增加等现象,也可导致零部件局部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使服役寿命显著低于常规疲劳。飞行器、载运工具、医学植入器件、核能装置、海洋工程装备、武器系统等领域大量的工程案例的失效主要原因都指向微动损伤,由于这种事故事先没有明显的征兆且不易被发现,且往往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微动损伤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癌症”。
《运输机械设计选用手册》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为带式输送机工艺设计基础资料和DTⅡ型、轻型、特轻型、U型、钢绳芯、回转、气垫、挡边、管状等各种带式输送机、以及气力输送设备;下册内容为埋刮板、板式、斗式提升、螺旋、滚简、振动、辊子、刮板和悬挂等输送机。 《运输机械设计选用手册》对上述各类机械设备均收集了国内最新、最先进的型号系列,并保留了传统实用又无新型号替代的设备。在设计选型、技术特性、结构尺寸等方面都供了丰富的资料,并列举了典型的设计选型计算例题,文、图、表并茂、查阅方便,内容度可满足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的需求。 《运输机械设计选用手册》可供化工、煤炭、矿山、建材、冶金、机械、电力、轻工、粮食等系统从事机械化运输专业的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使用,也可供大专院
为了积极应对新时期科研范式变革的新挑战,提高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服务科技强国建设,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百余位机械工程领域的资深科学家和一线专家学者,坚持“四个面向”,遵循“源于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促进知识与应用融通、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基金改革原则,历时两年战略研讨形成了本书。本书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密切结合国际科技前沿发展,立足机械工程学科基本任务,将学科传统内涵与创新发展方向相结合,其内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引领性。全书共14章,通过对机械工程学科战略地位和发展态势的分析,确立了未来5~15年的整体发展布局与优先资助领域,系统阐述了其科学内涵、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了研究前沿与重大科学问题及优先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