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射频接收机面临带宽受限、频率可调性差、隔离度差、电磁干扰严重等电子瓶颈,逐渐难以满足未来电子系统发展的需要。微波光子技术具有大带宽、宽频段、可调谐、高隔离度、无电磁干扰等显著优势,可有效克服电子瓶颈限制,满足未来雷达、无线通信、电子侦察与对抗等领域的发展需求,而基于微波光子的信道化接收技术是实现超宽带射频信号瞬时完整接收的使能技术。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了目前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技术存在的一些技术难题,后半部分针对上述技术难题展开研究,设计并验证了三种基于不同原理的信道化接收方案。 本书可供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参考使用,或作为微波光子领域从业人员的参考资料。
《smt技术基础与设备(第2版)》系统阐述了表面组装元器件、表面组装材料、表面组装工艺、表面组装设备原理及应用等smt基础内容。 在第2版的修订中特别强调了生产现场的技能性指导。针对smt产品制造业的技术发展及岗位需求,详细介绍了表面组装技术的smb设计与制造、焊锡膏印刷、点胶、贴片、波峰与再流焊接、检验、清洗等基本技能。 为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不足和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需要,书中配置了较大数量的实物图片。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制造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或smt企业工人的自学参考资料。
本书以*版本的电子仿真软件NIMultisim11为平台,从快速入门和实用技巧的角度出发,采用项目教学教材编写模式,通过具体的任务实施过程,让读者在“做中学,学中做”,轻松、高效地掌握NIMultisim11仿真软件的实用技巧。 全书共分为十一个项目。项目一为NI Multisim11的基本功能与基本操作;项目二为NIMultisim11虚拟仿真仪器的使用;项目三为NI Multisim11分析方法的应用;项目四为 NIMultisim11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项目五为NI Multisim11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项目六为NIMultisim11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项目七为 NI Multisim11在通信电子技术中的应用;项目八为 NIMultisim11在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应用;项目九为NI Multisim11中的LabVIEW虚拟仪器的使用;项目十为 基于NIMultisim11的单片机仿真;项目十一为 NI Multisim11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书中还提供了附录A:NIMultisim11元器件库
本书主要分为五章,*章主要介绍电路实验的基本知识,包含实验误差分析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第二章主要介绍电路实验所用到的主要实验仪器,第三章主要介绍实验内容,第四章内容为Multisim12软件的使用教程,第五章的内容为电路实验的仿真案例。
雷跃、谭永红主编的《NI Multisim11电路仿真应用》以 版本的电子仿真软件NI Multisim11为平台,从快速入门和实用技巧的角度出发,采用项目教学教材编写模式,通过具体的任务实施过程,让读者在“做中学,学中做”,轻松、高效地掌握NI Multisim11仿真软件的实用技巧。 《NI Multisim11电路仿真应用》共分为十一个项目。项目一为NI Multisim11的基本功能与基本操作;项目二为NI Multisim11虚拟仿真仪器的使用;项目三为NI Multisim11分析方法的应用;项目四为 NI Multisim11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项目五为NI Multisim11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项目六为NI Multisim11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项目七为 NI Multisim11在通信电子技术中的应用;项目八为 NI Multisim11在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应用;项目九为NI Multisim11中的LabVIEW虚拟仪器的使用;项目十为 基于NI Multisim11的单片机仿真;项目十一为 NI Mu
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解了数字CMOS VLSI的基本原理及其设计。全书共分11章。前两章分析了MOS晶体管的基本原理以及器件按比例缩小的性能。第三章介绍了CMOS VLSI的制造工艺。第四至七章和第九章论述了CMOS VLSI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很多电路实例。第八章介绍了VLSI存储器的新结构和新电路。最后两章介绍了90年代迅速发展的SOICMOS和BICMOS新技术。本书既强调了基本知识,又反映了CMOS VLSI的进展。全书条理清楚,讲解透彻,内容先进,便于自学。 本书可作为微电子专业或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同时也是从事微电子技术研究、电路设计、生产及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另外,对于其他专业想了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特点是:精简教学内容,注重基础与应用,体现现代技术的发展。在基础理论架构下, 更新内容,反映新技术,强调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字逻辑电路的系统内容及新技术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数制与码 制;逻辑代数基础;集成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章脉 冲、定时电路与存储器;D/A转换器与A/D转换器;可编程逻辑器件;ispEXPERT7.01操作。 本书充分体现教材的针对性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作者力求阐述清楚,使得本教材 通俗易懂,适量的习题与解答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可作为高等学 校计算机专业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学习。
本书共分为3章,重点收集了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多、广泛的双端驱动输出式的开关集成稳压器30余种。除了介绍开关集成稳压器的电性能参数、管脚引线、外形封装、内部原理框图和典型应用电路以外,还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实用电路。在对这些双端驱动输出式的开关集成稳压器进行实用、通用、明了和简洁介绍的过程中,把双端驱动输出式的开关集成稳压器分为电压控制型、电流控制型和软开关型三大类。由于电流控制模式的开关集成稳压器比电压控制模式的开关集成稳压器具有更多的优点,在越来越多的应用电路中,电压控制模式的开关集成稳压器将逐步被淘汰而让位于电流控制模式的开关集成稳压器,而软开关型又是以后发展的趋势,因此本书从应用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所收集的这些双端驱动输出式的开关集成稳压器分轻重缓急进行叙述和描写。 本书既可
《电子CAD(任务驱动模式Protel DXP2004SP2全国技工院校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作者刘晓书、鲍卓娟)采用的Protel DXP 2004 SP2软件是目前 秀的电路板设计软件之一。本教材共分三个项目。项目一为Protel DXP 2004 SP2软件的安装与简单使用;项目二为简单原理图的设计、原理图元器件的绘制和层次原理图的设计;项目三为单面PCB的设计、PCB元件的绘制、双面PCB的设计。 《电子CAD(任务驱动模式Protel DXP2004SP2全国技工院校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可作为技工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的电子类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电子考证的培训教材,还可以供从事电子CAD绘图和PCB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在工业、科研等领域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应用等知识,并对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测试数据处理、抗干扰技术、电磁兼容原理、现代测试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及虚拟仪器等也作了介绍。每章的后一节均安排了“工程项目设计实例”,并附有较多的启发性思考题及应用型习题,有利于各校安排对应的课程设计。 本书附带有上百个动画和录像的多媒体光盘,还配套了一个“自动检测技术教辅网站”。师生可在网上阅读或下载50万字以上的专业拓展资料、有关图片、传感器公司网站链接、在线练习、BBS在线答疑等。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机械、数控、机电一体化、汽车制造、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智能楼宇、仪表仪器、计算机信息等专业方向的教材,也可供生产、管理、运行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介绍广泛应用的EDA设计系统Proter 99 SE的各项功能及使用方法。全书内容注重实例,以大量的工程实践基础案例介绍Protel 99 SE的基础、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电路仿真与信号分析等。主要内容有:认识Protle 99 SE、原理图设计、自定义元件和元件库制作、原理图报表输出、层次原理图设计、电路仿真分析实例、PCB电路板设计、PCB原件封装设计、PCB报表输出、信号完整性分析、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多层电路板设计、基于ARMS3C241O嵌入式系统核心板设计等。 本书结构清晰、注重实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本书可作为电子、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一本介绍集成电路识图的入门读物,主要内容包括:集成电路基础知识;集成电路引脚的作用、识别方法及基本内电路;集成电路故障检修方法;音频类常用集成电路工作原理机故障检修;其他类型集成电路工作原理及电路故障分析。书中通过对各类集成电路典型应用的剖析,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集成电路的原理、引脚识别、性能测试、故障检修、拆装技巧及器件代换等使用知识和技能。本书内容通俗易懂,资料丰富,文图并茂,适合广大电子爱好者及家用电器维修人员阅读。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对RFID芯片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模块分析了RFID芯片各组成模块的特性、功能、结构以及设计方法,并以一个2.45GHz的RFID芯片实例分析了芯片的实际设计方法,并采用0.5um制程技术进行了流片,在此基础上对该芯片进行了测试。
本书系统介绍了常用集成电路测试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范围涵盖了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SOC器件、数字/模拟混合集成电路、电源模块、集成电路测试系统、测试接口板设计等方面。主要为从事IC测试相关人员全面掌握各类集成电路的测试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本书首先介绍了集成电路测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集成电路测试的基本原理、测试的分类、测试的作用等,然后分别对数字集成电路、存储器、各类模拟集成电路、数字/模拟混合电路、SOC、DC-DC模块的测试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IDDQ测试技术以及IC设计到测试的瓶颈和融合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以当前主流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系统Sapphire为例,详细介绍了现代集成电路测试系统(ATE)的软、硬件架构和特点,后在DIB测试接口板设计技术中深入论述了ATE测试的重要环节负
本书由器件篇、工具篇、语言篇和应用篇组成。器件篇重点介绍常用和*的可编程逻辑器件结构及其性能指标;工具篇重点介绍了PC环境下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如MAX+plusII、QuartusIIT ISE;语言篇介绍两种国际标准化硬件描述语言VHDL和VerilogHDL 及应用实例;应用篇重点介绍数字系统设计中的新技术,如IP核重用技术、SoC设计技术等,另个还介绍了数学系统设计应用实例。 全书从硬件到软件、从基础到应用对专用集成电路和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相关技术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本书2003年被列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SMT生产工艺为主线,以理论知识+实践项目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 本书内容包括SMT综述、SMT生产物料、SMT生产设备与治具、SMT生产工艺、SMT辅助工艺和SMT生产管理及调频调幅收音机SMT组装项目。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SMT专业技术人员与电子产品设计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