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先进的表面组装技术(SMT)生产线及主要设备、基板、元器件、工艺材料等基础知识及表面组装印制电路板可制造性设计(DFM);然后介绍了SMT通用工艺,包括每道工序的工艺流程、操作程序、安全技术操作方法、工艺参数、检验标准、检验方法、缺陷分析等内容;同时结合锡焊(钎焊)机理,重点分析了如何运用焊接理论正确设置再流焊温度曲线,无铅再流焊以及有铅、无铅混装再流焊工艺控制的方法;还介绍了当前流行的一些新工艺和新技术。
《smt技术基础与设备(第2版)》系统阐述了表面组装元器件、表面组装材料、表面组装工艺、表面组装设备原理及应用等smt基础内容。 在第2版的修订中特别强调了生产现场的技能性指导。针对smt产品制造业的技术发展及岗位需求,详细介绍了表面组装技术的smb设计与制造、焊锡膏印刷、点胶、贴片、波峰与再流焊接、检验、清洗等基本技能。 为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不足和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需要,书中配置了较大数量的实物图片。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制造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或smt企业工人的自学参考资料。
《微米纳米技术丛书·MEMS与微系统系列:MEMS传感器接口ASIC集成技术》首先介绍了以微纳米惯性器件芯片级集成为代表的ME:MS集成传感器的起源、技术特点、外的发展状况;然后叙述了MEMS集成压力传感器,MEMS加速度计接口ASIC芯片及其集成化技术,MEMS陀螺接口ASIC芯片及其芯片级集成技术,MEMS磁传感器、微传声器(麦克风)、热红外传感器等的接口ASIC芯片设计及其芯片级集成技术。《微米纳米技术丛书·MEMS与微系统系列:MEMS传感器接口ASIC集成技术》非常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和从事MEMS集成传感器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同时对从事MEMS传感器应用开发与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决策者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PowerMILL多轴数控加工编程实用教程》一书是PowerMILL的进阶学习教材,主要涉及四轴、五轴加工的数控编程及其后置处理,共11章。章为多轴数控加工概述。第2章概述了多轴数控加工编程工艺。第3章介绍四轴加工编程。第4章讲述五轴定位加工编程方法。第5章介绍PowerMILL刀轴指向控制方法。第6章介绍PowerMILL投影精加工策略及应用于五轴加工的方法和实例。第7章介绍PowerMILL常用五轴联动加工编程策略。第8章介绍刀轴指向的编辑、五轴机床加工仿真、刀轴界限和自动碰撞避让等内容。第9章介绍应用PowerMILL计算典型工步五轴加工刀路的实例。0章列举了典型五轴加工应用综合实例。1章详细阐述了订制机床选项文件的方法与实例。为方便读者学习,本书附赠一张光盘,包含了书中所有的练习源文件、完成的项目文件以及视频教学资料。
本书是在《常用集成电路应用替换手册(上、中、下、续一、续二、续三)》的大型套书中,精选出来的常用集成电路(简称IC或集成块)型号,涵盖了以彩色电视机为主的常用集成电路。全书共分二大部分:部分介绍了手册相关使用详解及有关集成电路使用、维修等方面知识。第二部分为常用集成电路器件型号,以图的形式给出具体集成电路外部电路图、内部方框图:以表的形式给出集成电路引脚功能、英文缩写及集成电路的部分电阻、电压参数值,并且给出了某些集成电路的相似替换型号。书后附有《常用集成电路应用替换手册(上、中、下、续一、续二、续三)》总日录。 本书广泛适合于电子技术科研人员和广大电器产品技术开发、设计、维修人员使用,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半导体器件工具书。
为使《通用电路速查手册》适应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电子产品对集成电路的现实需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我们对《通用集成电路速查手册》进行了重机关报修订,在保持原书实用性好、通用性强、查找快捷、使用方便的基础上,删除了部分目前已很少使用的集成电路,增添了大批新的、性能高、价格低、适合我国国情、应用日见普及的集成电路,其中包括我国生产和封装的部分集成电路。同时给出了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部分集成的电路引脚说明。 为满足和适应不同读者更多、更新的需要与要求,《通用集成电路速查手册》增加了“主要集成电路厂商及传媒的因特网网址”、“常见集成电路型号前缀及使用厂家”、“常见集成电路厂商商标或图标”、“集成电路命名方法”、“书中英文萦略语及用作芯片引脚时的定义”第六个附录,为读者迅速查
全书共分5个单元,单元,主要介绍单晶硅衬底结构特点,体硅和外延硅片的制造方法;第二单元~第五单元,主要介绍硅芯片制造基本单项工艺(氧化、掺杂、薄膜制备、光刻、工艺集成与封装测试)的原理、方法、设备,以及依托的技术基础和发展趋势。每单元后都有习题。另外,还在附录中以双极性晶体管制作为例介绍微电子生产实习等内容。
本书系《自动控制原理》一书的第四版,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全书共分十章,前八章着重介绍经典控制理论及应用,后两章介绍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 本书精选了第三版中的主要内容,加强了对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的阐述。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在时域和复域中的数学模型及其结构图和信号流图;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校正和设计等方法;对线性离散系统的基础理论、数学模型、稳定性及稳态误差、动态性能分析以及数字校正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在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方面,给出了相平面和描述函数两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对目前应用日益增多的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后两章根据高新技术发展
本书从电子初学者的角度出发,通俗易懂地分析了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特点、运行原理,并在分析液晶显示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行场驱动电路、电源电路和背光高压产生电路、主控制电路、调整电路、多媒体电路、辅助电路及液晶显示器的新技术基础上,着重讲述了液晶显示器的快速维修方法。为了便于读者查阅,书后附录中给出了液晶显示器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液晶显示器常用集成电路引脚说明及常见液晶显示器电路图。 本书深入浅出,结构紧凑,针对性、实用性很强,可供液晶显示器维修人员、制作人员、维修培训班、计算机爱好者及大中专院校师生阅读。
本书根据普通高等院校通信电子类专业的教学特色,以《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王毓银,2005)基本理论为依据,介绍了数字电路的基本实验技术和实验技巧、现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硬件(PLD)和软件相关知识,以及基于可编程器件的数字电路开发方法。本书是西安邮电学院规划的电工电子实验教材系列丛书之一。 本书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技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出发,将与EDA技术相关的新技术、新器件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主要分两部分,上篇包括数字电路实验基础,数字电路实验;下篇包括数字系统设计基础,EDA技术及可编程逻辑器件,VHDL硬件描述语言,EDA软件,EDA基础实验,EDA课程设计。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通信类、电子电气类、控制类等专业的本科、专科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从易学实用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protel2004的基本操作以及使用环境,并重点讲解了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电路仿真和电磁兼容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在讲解过程中,以实例贯通全书,在知识点的讲解中,尽可能结合实例,通过实例引导操作,以点带面,使对知识点的学习有章可循,在某些章节后面还附以典型实例来贯穿知识点,使读者的学习思路更加明晰,后通过一个综合实例来使读者巩固其学习效果。 本书的配套资源包含了实例讲解视频、书中涉及的实例的原理图文件和pcb文件,以及一些方便读者理解的中间设计文件,同时还为读者提供了作者搜集整理的常用元件库和封装库,这些库可以满足读者日常设计的绝大多数使用需求。 本书从基础到提高,首先是一本针对protel 2004初学者的入门书籍;其次,本书还介绍了一些高级操作知识
本书是21世纪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规划教材,内容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在经典控制理论部分,主要介绍控制理论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拉普拉斯变换、线性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校正等;简单介绍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描述函数法、相平面法。在现代控制理论部分,概括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的状态空间分析法、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简介MATLAB语言及其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的函数。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本书是“表面组装与贴片式元器件技术”丛书之一。书中介绍了刚性印制电路设计者的电路基础知识、刚性印制电路设计、刚性印制线路板的原材料与制作工艺、刚性多层印制线路板制作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全书在内容上,尽可能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传递国际上先进的刚性印制电路制造技术方面的前沿知识,而避免冗长的理论探讨,以体现本书的实用性。 本书可供电子电路、印制电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科研单位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工科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建设成果,全书分5个单元系统地介绍了当前硅集成电路制造普遍采用的工艺技术。第1单元介绍硅衬底,主要介绍 硅单晶的结构特点,单晶硅锭的拉制,硅片(包含体硅片和外延硅片)的制造工艺及相关理论。第2~5单元介绍硅芯片制造基本单项工艺(氧化与掺杂、薄膜制备、光刻、工艺集成与封装测试)的原理、方法、设备,以及所依托的技术基础及发展趋势。附录A介绍以制作双极型晶体管为例的微电子生产实习,双极型晶体管的全部工艺步骤与检测技术;附录B介绍工艺模拟知识和SUPREM软件。附录部分可帮助学生从理论走向生产实践,对微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的原理与工艺全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书配有PPT、习题解答、微电子工艺视频等丰富教学资源。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子科
《微机电系统》是在对研究生教材《微机械与微细加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微机电系统领域*的研究成果编著而成的。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介绍了MEMS发展历程,MEMS理论基础,MEMS基本工艺技术,MEMS设计技术,典型微器件与微系统和微测试技术。在介绍微加工工艺方面,《微机电系统》结合大量工艺实例,易于学生理解,有助于提高其动手能力;对各种典型微机电器件的介绍,大部分来源于实验室的课题研究实例,内容充实新颖。 《微机电系统》可以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微机电系统的教材使用,还可以作为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员的参考手册。
本书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推荐的第二轮规划教材(IT及机电类)之一。 全书介绍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主要内容有:自动控制系统概述、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调试等。各章均配有内容提要、小结和大量习题。全书常用术语配有英文。时域、频域分析法配有MATLAB仿真分析。附录给出了五个典型的基本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理论知识够用、强调实际应用,本书第1章就给出了应用实例,并针对实例中的问题由浅入深地给出了解决方法。全书力求突出物理概念、定性分析,回避繁琐的数学推导,叙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
本书按照“了解设计方法、掌握一种语言、熟悉一种工具”的要求介绍了VHDL的语法规则、程序结构及设计方法;介绍了集成电路EDA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了FPGA/CPLD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以及常用开发工具MAX+PLUS II的使用方法。本书力求通俗易懂,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略去了部分抽象冷僻的内容,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的讲解上,每部分内容均由大量实例导入,并针对使用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微电子及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有关技术人员学习VHDL及集成电路EDA技术的参考教材。
本书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贯通制教学实际需求,结合作者近年来实际教学经验进行编写。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的。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电路基础、集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电路、模数与数模转换电路基础、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等。第8章列出了有关数字电路基础性实验题目与实训题目,供读者进行技能训练使用。书末附录A、B对半导体基础知识做了概括性介绍。 根据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适当把握教材的难度和深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本书参考学时90学时。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或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本书还配有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包(包括教学指南、电子教案及习题答案),详见前言。
本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时间控制专用集成电路、灯光控制专用集成电路、数字编/译码专用集成电路、无线电遥控专用集成电路、红外遥控专用集成电路以及声控、温控、电子开关等专业集成电路。对于每种类型的集成电路,在介绍其特性、工作参数、引脚功能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其应用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电路。 本书集资料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内容新颖、检索方便,针对性强,不仅适合广大电子爱好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适合专业院校的师生阅读。
高速电路具有许多特点,给PCB设计带来了电磁兼容、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等问题,本书通过常用PCB设计软件的应用,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组成的各个技术模块的性能特点与连接技术。 本书从高速电路的特点出发,分析高速电路与低速电路的区别,进而概括出高速电路所面临的三大问题:电磁兼容、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接下来对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危害做了详细的分析;后,通过具体的实例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贯穿到高速电路PCB设计的全过程之中。 本书理论体系完整、内容翔实、语言通俗易懂,实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既适用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或专科教材,也可供从事高速电路工程与应用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全书共选择11个项目进行知识讲授。项目一 单个LED闪烁控制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二 8个LED闪烁控制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三 模拟汽车转向灯的设计与制作项目四 流水灯的设计与制作 项目五 密码锁的设计与制作项目六 交通模拟控制系统项目七 数字时钟的设计与制作项目八 蓝牙遥控小车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九 自动往返小汽车的设计与制作项目十 人造小气候装置的设计与制作项目十一 简易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每个案例都已完成实际制作,配有制作实物视频及软件操作视频,相关程序都配有源代码。
本书是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丛书之一,详细介绍了SoC应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重点分析了SoC应用系统开发的典型案例。全书按照从理论到实践、由浅人深、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排列,容易理解,循序渐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使读者对SoC应用系统及开发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深入理解和掌握SoC应用系统开发的各个环节,并且从这些开发案例中*程序地吸取经验,在短的时间内具备独立开发的能力。 本书内容翔实、密切联系实际,便于读者尽快掌握SoC应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既可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借鉴,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