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的第7章为强制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本标准是等效采用美国水处理协会标准ANSI/AWWA B303-1995《亚氯酸钠》对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HG/T 3250-1989《工业亚氯酸钠》修订而成。 本标准与ANSI/AWWA B303-1995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将砷含量和硝酸钠含量规定为形式检验项目 ——砷含量测定采用砷斑法。 ——亚氯酸钠含量测定中用硫酸代替盐酸作为酸化剂。 ——试样的制备进行调整。 本标准与HG/T3250-1989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取消分等分级,仅设一个等级。 ——根据ANSI/AWWAB303-1995增设发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钠和砷含量指标,取消水分指标。指标值根据ANSI/AWWAB303-1995也进行了调整。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HG/T3250-1989。 本标准由原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政策法规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
本书是根据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编写的。全书共分七个情境,介绍了水质分析、煤的工业分析、硅酸盐水泥分析、化学肥料分析、钢铁分析、气体分析、化工生产过程分析等内容。每个情境有几个子情境和知识(及拓展知识)组成。每个子情境由情境描述、测定原理、仪器及试剂、测定过程、数据处理和关键技术六部分组成;本书中子情境内容均参考新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方便读者学习和应用。本书在内容上力求体现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前提下,介绍了相关的先进仪器设备,以便于读者了解和适应现代工业分析技术的发展。本教材可作为高职高专工业分析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分析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本标准代替HG/T 3598--1999《硫化黄棕3RG(硫化黄棕5G 150%)》。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蚌埠市永丰染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勇、董仲生、蔡瑞琳。 本标准1999年首次发布为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HG/T 3598—1999。
本标准制定了六氟化硫气体充气和回收装置的基本技术要求,为使用单位在订货及使用中提供技术指导。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提出对SF。气体回收装置的性能要求,以规范六氟化硫气体在回收、充气、净化、贮存各环节中的质量标准,确保SF。气体绝缘电器的运行可靠性。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电力工业局变电管理所,广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超高压输变电公司,上海通用机械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刚,陈锦清,郭碧红,张文庆,秦维陶,龚韧。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书是《技术岗位培训题库》之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 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编写,由具有丰富考试考核经验及长期参与技工考试考核的工程技术人员编写而成。本书具有理论知识覆盖范围大、技能操作实例多等特点。全书共分四章,包括主观题及客观题,并附有详细的参考答案,可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作为我国酸行业职业技能复写的题库使用,同时也可作为酸生产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平时自我学习提高的资料。
本书从提升氯碱企业生产技术工人操作技能的角度,阐述了氯化氢的生产技术与操作要点,着重讨论了氯化氢生产流程、工艺控制、主要设备、操作要求、安全要求,对安全事故案例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本书可作为氯碱企业提升技术工人操作技能的培训用书,也可作为企业生产管理及高等院校学生实习的参考书,还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用书。
本书总结了低介低烧陶瓷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详细介绍了多个体系低介低烧陶瓷的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和性能及其相互关系。
本部分4.2、4.3、4.4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GB 18068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水泥制造业; ——第2部分:石灰制造业; ——第3部分:石棉制品业; ——第4部分:石墨碳素制品业; ——第5部分:云母制品业; ——第6部分:陶瓷制品业; 一第7部分: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 ——第8部分:玻璃及玻璃制品业。 本部分为GB 18068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 18068—20006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本部分与GB 1806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调整了标准名称,并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调整了标准结构; ——修订了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增加了敏感区、复杂地形两项术语和定义; 一一修
本书在简单介绍碳酸钙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以及碳酸钙的用途和工业发展简史后,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轻质碳酸钙生产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和检测分析方法等内容。本书对重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和超细碳酸钙的工业生产也作了简单介绍。同时在附录中列出工业设计、工业生产和检测分析所需的标准和数据。 本书可供从事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和超细碳酸钙工业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阅读,或作为从事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和超细碳酸钙工业生产的职工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生活性碳酸钙和超细碳酸钙科研、教学、设计人员以及橡胶、塑料、造纸、涂料等应用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标准代替HG/T 2679-1995《工业重质氧化镁》。 本标准与HG/T 2679-1995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提高了工类产品氧化镁含量、氧化钙含量、盐酸不溶物含量、三氧化二铁含量和灼烧失量的指标要求(1995年版4.2,本版4.2)。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63/SCl)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松江县金星化工厂。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HG/T2679-1995。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锡林郭勒苏尼特碱业有限公司、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衡阳市裕华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远兴天然碱股份有限公司、衡阳市海联盐卤化工有限公司、桐柏安棚碱矿有限责任公司。
本书内容包含材料科学基础实验、粉体工程实验、无机材料性能学实验、玻璃工艺学实验、陶瓷工艺学实验、水泥工艺学实验、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实验等。本书也介绍了作为实验基础的实验设计与实验数据处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用设备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日常维护方面的知识以及实验用试样的制备方法,还介绍了实验报告及检测报告编写要求。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l655--2006《硫化黑38、48、3BR、2RB(硫化黑BN、BRN、B2RN、RN)》,与GB/Tl655--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染料溶液的配制和染浴配制分列两条(见5.2.2、5.2.3,2006年版的5.2.2); ——完善了染色操作的表述(见5.2.4,2006年版的5.2.3)。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l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长征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国新、马君庆、姬兰琴。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l655—1979、GB l655—1982、GB/T l655—1997、GB/Tl655--2006。
非晶态合金(amorphoUS alloy)与晶态合金一样,都是多组元的合金体系。但是与晶态合金中原子的周期性排列不同,在非晶态合金中,原子的排列不具有长程有序的特点,而仅在单个原子的附近具有一定程度的短程有序。由于非晶态合金具有特殊的结构特征,没有传统晶体材料的晶界、位错和孪晶等缺陷,因此,表现出许多奇特性能优越于相应的晶态材料,如独特的电磁性能、机械性能及耐腐蚀性能。对非晶态合金的研究已成为当代材料科学发展的一个活跃、令人激动的方向。 有关金属熔体在固相金属上的润湿及固液界面之间的反应,其固相都是常规的晶体材料。按照现有的材料表面与界面理论,固体材料的表面能与晶体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晶体的取向不同,其表面能也不同。对于反应性润湿,通常认为固相中的原子向液态金属中溶解,而液相中的原子向固相基体
本部分4.2、4.3、4.4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GB l806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水泥制造业; ——第2部分:石灰制造业; ——第3部分:石棉制品业; ——第4部分:石墨碳素制品业; ——第5部分:云母制品业; ——第6部分:陶瓷制品业; ——第7部分: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 ——第8部分:玻璃及玻璃制品业。 本部分为GB l8068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 l8073--2000《炭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本部分与GB l8073--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调整了标准名称,并依据GB/T l.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调整了标准结构; ——修订了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增加了敏感区、复杂地形两项术语和定义;
本教材根据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编制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标准》而编写。全书共有六个项目,主要介绍以石油为原料,烃类裂解生产乙烯、丙烯;甲醇、甲醛、己二胺、乙酸等典型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和部分典型设备,同时还介绍了企业的岗位职责、开车停车、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故障的发现与处理方法等。 本教材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引领的模式而编写。每个项目有教学目标,技能要求,知识和素质目标,每个项目后有思考与练习等,便于学生归纳总结。 本书可供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以及有关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标准代替HG/T 2897-1997《1-萘酚-4-磺酸》。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4)归口。
本标准修改采用俄罗斯标准TOCT844—1979(第四次修改自1990年10月1日起)《工业煅烧氧化镁技术条件》(俄文版)。 本标准根据俄罗斯歀TPCT 844—1979《工业煅烧氧化镁技术条件》重新起草。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俄罗斯标准TOCT 844—1979《工业煅烧氧化镁技术条件》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A和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结构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代替HG/T 2573—1994《工业氧化镁》。 本标准与HG/T 2573—1994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根据用途不同增设了一个类别(1994年版3.2,本版4.2)。 ——提高了筛余物的指标要求(1994年版3.2,本版4.2)。 ——因溶样方法改变放宽了氯化物的指标要求(1994年版3.2,本版4.2)。 —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5046—1994《脂肪酰二乙醇胺》. 本标准与GB/T l5046—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增加了甘油指标; ——增加了水分指标; ——增加了石油醚溶解物指标; ——增加了pH值下限值.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麦伦曰化有限公司、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浙江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洪飞、樊平、黄亚茹、姚晨之。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5046—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