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安装协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天津市德昌空调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唐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欧文斯科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杰斯曼(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浙江天仁风管有限公司、北京卓燕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北京优腾科技有限公司、宜春市金特建材实业有限公司、成都新木通风净化有限公司、烟台同化防水保温工程有限公司、温州诺特建材有限公司、德州中威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圣戈班依索维尔(固安)玻璃棉有限公司、北
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是纳米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怎样改善无机纳米颗粒在高聚物中的分散性,一直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纳米粉体的表面处理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纳米粉体制备技术的发展,以改善纳米粉体分散性、表面活性、功能性以及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容性为目的的表面处理或表面修饰技术应运而生。近年来,纳米粉体的表面处理(表面修饰)已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从处理方法到处理对纳米粉体表面性质以及应用性能的影响,都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在这个领域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人们可以根据应用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纳米粉体表面进行改性,不但可以深入认识纳米粉体表面的基本物理化学效应,而且也改善和优化了纳米粉体的物化性能和应用性能,扩大了纳米粉体的应用范围。本
本部分4.2、4.3、4.4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GB 1806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水泥制造业; ——第2部分:石灰制造业; ——第3部分:石棉制品业; ——第4部分:石墨碳素制品业; ——第5部分:云母制品业; ——第6部分:陶瓷制品业; ——第7部分: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 ——第8部分:玻璃及玻璃制品业。 本部分为GB 18068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 18076--2000《石灰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本部分与GB 18076--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调整了标准名称,并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调整了标准结构; ——修订了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增加了敏感区、复杂地形2项术语和定义;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造气、脱硫、一氧化碳的变换、脱碳、气体的压缩、精炼、氨的合成、合成氨厂水处理、合成氨安全及防护共九章。本书除阐述了合成氨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外,还介绍了各生产工序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操作要点,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化工工艺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合成氨生产、管理的一线技术人员和工人培训人员参考。
本书总结了低介低烧陶瓷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详细介绍了多个体系低介低烧陶瓷的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和性能及其相互关系。
本书共十章,前两章阐述了重要的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原理和方法,后八章介绍了重要的多酸化合物、分子筛及多孔材料、稀土配合物杂化发光材料、富勒烯及衍生物、金属?有机骨架配位聚合物、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纳米材料和烯烃复分解催化剂的合成与制备、应用及研究进展。具有现代性、新颖性和前瞻性,体现了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书中列出了近年新进展的1300余篇参考文献。 本书可作为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研究生与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广大科技人员参考。
本部分4.2、4.3、4.4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GB 1806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水泥制造业; ——第2部分:石灰制造业; ——第3部分:石棉制品业; ——第4部分:石墨碳素制品业; ——第5部分:云母制品业; ——第6部分:陶瓷制品业; ——第7部分: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 ——第8部分:玻璃及玻璃制品业。 本部分为GB 18068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 18077—2000《石棉制品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本部分与GB 18077—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调整了标准名称,并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调整了标准结构; ——修订了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增加了敏感区、复杂地形两项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修改采用俄罗斯标准TOCT844—1979(第四次修改自1990年10月1日起)《工业煅烧氧化镁技术条件》(俄文版)。 本标准根据俄罗斯歀TPCT 844—1979《工业煅烧氧化镁技术条件》重新起草。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俄罗斯标准TOCT 844—1979《工业煅烧氧化镁技术条件》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A和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结构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代替HG/T 2573—1994《工业氧化镁》。 本标准与HG/T 2573—1994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根据用途不同增设了一个类别(1994年版3.2,本版4.2)。 ——提高了筛余物的指标要求(1994年版3.2,本版4.2)。 ——因溶样方法改变放宽了氯化物的指标要求(1994年版3.2,本版4.2)。 —
本书系统阐述了合成氨原料气制备、合成氨原料气净化、氨合成、气体压缩与驱动等各工序岗位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防护措施,突出介绍了合成氨工艺各类催化剂的使用安全技术,叙述了合成氨产品液氨和氨水的储存与运输安全技术。简要介绍了合成氨生产装置仪表与自动控制技术。对合成氨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进行了简要介绍。本书还对合成氨生产过程各种典型事故案例进行了技术评析。 本书适用于从事合成氨行业生产一线员工和安全员学习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本书主要介绍除尘设备、机械输送设备、气力输送设备、给料设备、计量设备、包装与散装设备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常见的辅助机械设备。既注重设备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又注意结合生产选用、实际操作、维修维护等。引用了*国家标准,采用了国际计量单位。全书图表简明实用,便于读者学习。 本书除用于高等职业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工程技术等材料类专业的教材外,还可供相关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培训机构的技术人员、岗位操作员、培训教师等用作参考书。
《无机物工艺》第二版重点突出了在工业化大生产中应用广泛的无机产品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基本原理、影响工艺的因素、操作指标的确定、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构造及操作要点、开停车和不正常过程的调节与一般事故的分析处理。介绍无机物生产过程的工艺计算,近年来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工艺过程的发展趋势。第二版对稀硝酸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简化,重点介绍了综合法稀硝酸生产工艺流程;尿素产品生产,以气提法为主线,重点介绍高压分解、中压分解、低压分解以及吸收过程,以突出新工艺的特点。本书从便于自学实际应用出发,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基础理论和操作训练,提高分析解决无机工艺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本教材可供高级技工学校化工工艺和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亦可供化工企业职工培训和化工操作人员参考。
本书从提升氯碱企业生产技术工人操作技能的角度,阐述了氯化氢的生产技术与操作要点,着重讨论了氯化氢生产流程、工艺控制、主要设备、操作要求、安全要求,对安全事故案例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本书可作为氯碱企业提升技术工人操作技能的培训用书,也可作为企业生产管理及高等院校学生实习的参考书,还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用书。
本部分4.2、4.3、4.4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GB 18068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水泥制造业; ——第2部分:石灰制造业; ——第3部分:石棉制品业; ——第4部分:石墨碳素制品业; ——第5部分:云母制品业; ——第6部分:陶瓷制品业; 一第7部分: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 ——第8部分:玻璃及玻璃制品业。 本部分为GB 18068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 18068—20006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本部分与GB 1806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调整了标准名称,并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调整了标准结构; ——修订了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增加了敏感区、复杂地形两项术语和定义; 一一修
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通常包括水泥、玻璃和陶瓷,过去在高校中水泥、玻璃、陶瓷三个专业方向并存,分别开设《水泥厂工艺设计概论》、《陶瓷厂工艺设计概论》和《玻璃厂工艺设计概论》。随着专业调整和扩大基础、淡化专业教育理念的实施,形成了覆盖面广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另外,近年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技术有了很多新的进展,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所遵循的政策、法规、指导性文件等有了许多新的变动。鉴于上述情况,出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编写了该教材,力求更好地体现现行的技术、经济和政策法规,并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 本教材共分五章,以工艺设计为重点,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建设前期工作、工厂总平面布置及对工艺设计所需的其他专业知识(土建、电气、环境保护和技术经济等)也作了简要
本部分4.2、4.3、4.4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GB l806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水泥制造业; ——第2部分:石灰制造业; ——第3部分:石棉制品业; ——第4部分:石墨碳素制品业; ——第5部分:云母制品业; ——第6部分:陶瓷制品业; ——第7部分: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 ——第8部分:玻璃及玻璃制品业。 本部分为GB l8068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 l8073--2000《炭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本部分与GB l8073--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调整了标准名称,并依据GB/T l.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调整了标准结构; ——修订了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增加了敏感区、复杂地形两项术语和定义;
全书共九章,具体内容包括综合实验设计,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常用试剂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化学分析方法,原材料性能测定,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制品组成及缺陷检测、无机非金属材料性能检验等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专业的实验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科研、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从实用出发,问题采用一问一答形式,阐述了普通轻质及纳米钙的生产常见操作技术问题455个:同时对普通轻质碳酸钙、微细活性碳酸钙、重质碳酸钙与纳米碳酸钙在生产、性能、应用领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解答;对纳米碳酸钙的主要物化性质、纳米特性、安全与环保进行了分析:此外对高浓度二氧化碳生产纳米碳酸钙工艺技术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本书可供从事普通轻质及纳米碳酸钙生产和应用的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操作工人自学或培训,也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书中很大一部分内容系作者多年研究、探讨之结晶,并首次以著书的形式公之于众,如“超细活性碳酸钙生产的连续鼓泡碳化新工艺”,已经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碳化机理”中的“四膜模型”、“气一液一固一固”四相反应体系,表面改性机理中“碳酸钙分子模型”、“活性碳酸钙的结构模型”,实现碳酸钙生产过程三废零排放的绿色新工艺等新概念。本书结晶于生产之中,又升华于生产之上,为生产实践和科研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因此,本书可供纳米沉淀碳酸钙和轻质碳酸钙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分析检验人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纳米碳酸钙用户参考。
工业硅的用途十分广泛,可应用于电子、化工、冶金、光学、机械、汽车制造、医药、国防等领域,有“魔术金属”之称。本书就工业硅的生产技术做了全面的介绍。 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介绍了工业硅的发展史和国内外工业硅生产现状,阐述了工业硅广泛的用途和工业硅工厂的建设规划程序;工业硅的生产和捣炉加料设备,工业硅炉的筑炉技术;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开炉生产、事故处理及工业硅精炼技术;工业硅生产原料硅石、碳质还原剂、电极的精选和称量,是工业硅生产的关键环节;工业硅生产中应用的除尘设施,微硅粉的回收及其在各行业的利用;工业硅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管理以及原料、产品检验。 本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工业硅企业和相关科研、设计部门的管理、技术及生产人员来说,是一部极有参考价值的图书。也适于相
本标准第4、5、6、7、8、9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 4962--1985《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GB 4962--1985《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原版第1章),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供氢站平面布置防火间距表(原版2.2); ——原版中删除条款分别为2.3、2.4—3 2.1、3.3.3、5.1、5.4; ——增加了2章正文(本版第5章、第7章)和1个附录; ——供氢设置、氢气瓶使用作了修改(原版第3章、第5章,本版第6章); ——放空管作了修改(原版3.5,本版第8章); ——消防作了修改(原版第6章,本版第9章)。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
本书主要介绍了膨润土的性能、加工方法及应用,反映当前国内外在膨润土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新成果。全书共分8章,第1章为概述,第2章为膨润土的性质,第3章为膨润土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研究方法,第4章为膨润土与无机物及有机物的相互作用,第5章为膨润土的加工,第6章为膨润土在环境中的应用,第7章为膨润土在医药、临床方面的应用,第8章为膨润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本书内容丰富,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可供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矿物材料、化学、环境化学以及化工、轻工、建材、新材料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全书共分为三篇,重点讲授了磷化工的发展、磷矿石的加工路线、磷矿石的粉碎、磷矿石的烧结、磷矿石的选矿、电炉法黄磷的生产工艺、电炉操作的工艺条件、粗磷的精制、制磷的相关设备、热法磷酸的生产工艺、热法磷酸的操作规程、热法磷酸生产的相关设备、安全生产、三废的治理与环境保护等内容,可帮助读者充分掌握当今先进的黄磷生产和热法磷酸生产知识及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