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原料生产操作》在内容编排上,遵循“理论上够用,指导生产中实用”、“注重岗位、遵循行业标准”的原则,力求突出浮法玻璃生产的实践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同时兼顾内容的理论性和实时性;书中有大量的图表,适合从事浮法玻璃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主要岗位操作人员阅读,本丛书也可作为玻璃工程人员的技术参考、岗前培训用书。
《陶瓷工业窑炉》着重介绍了目前陶瓷工业应用广泛的明焰式窑车隧道窑、辊道窑、梭式窑,同时对传统的陶瓷窑炉及电热窑炉也作了一些保留,以尽量使读者对陶瓷工业窑炉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希望读者通过学习本课程后,具备使用、改进和设计现代陶瓷工业窑炉的能力。
本书介绍了国内外石膏制硫酸与水泥技术应用及发展情况;各种工艺流程方法;使用原料、燃料的质量要求。分别从生料配比、制备、熟料烧成、硫酸和水泥制造等方面进行较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提供了各种工艺参数、设备选型、原材料燃料及动力消耗、三废治理措施, 进行了物料、热量衡算, 并提供了典型装置的操作规程和调试规程。相信本书的出版发行对于石膏制硫酸与水泥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标准代替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HG/T2640—1994《玻璃鳞片衬里施工技术条件》。 本标准参照国家同类玻璃鳞片衬里施工技术要求和国内衬里施工技术的发展修订。 本标准与HT/T2640—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设备接管防腐蚀衬里施工。 ——增加了鳞片衬里施工料真空配制。 ——增加了施工基体要求。 ——完善了玻璃鳞片衬里施工材料选用范围。 ——完善了衬层中间修补及衬层修补中不同缺陷的修补方法。 ——完善了局部纤维增强中对不同增强区域的增强结构要求。 ——取消了底溱只能采用E44环氧树脂的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和化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非金属化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卫京、刘继向。 本标准1994年首
GB/T23312《漆包铝圆绕组线》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第2部分:120级缩醛漆包铝圆线; ——第3部分:130级聚酯漆包铝圆线; ——第4部分:155级聚酯漆包铝圆线; ——第5部分:180级聚酯亚胺漆包铝圆线; ——第6部分:180级聚酯或聚酯亚胺/聚酰胺复合漆包铝圆线; ——第7部分:200级聚酯或聚酯亚胺/聚酰胺酰亚胺复合漆包铝圆线。 本部分为GB/T23312的第1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0317-0-3:2008《特种绕组线产品标准第0-3部分:一般规定漆包铝圆线》第3.0版(英文版)。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IEC60317-0-3:2008的前言;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增加资料性附录D和资料性附录E。 本部分在等同采用IEC60317-0-3:2008《特
本书侧重于电除尘器的实际应用,重点介绍造型计算,设备安装、调试和运行应用过程,维护管理等方面,使电除尘器能够充分发挥其效能。主要内容有电除尘理论和性能、机械结构和供电系统、水泥厂尘源和电除尘器的应用、电除尘器运行使用和维护,电除尘器的安装技术要求作为附件列后,以便有据可循。 本书可供从事电除尘器科研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管理人员、岗位工人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环境工程系师生和各级环保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介绍了玻璃在建筑学中的应用的知识,详细说明了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以及完工后的运营、维护管理等一系列事项,通俗易懂,不仅适合建筑领域的专家、学生,也适合一般读者了解玻璃建筑的特点。 全书分7章,第1章主要内容为玻璃发展的历史。第2章至第7章主要内容为“玻璃的各种特性”、“建筑用玻璃材料的制作方法”、“玻璃与窗户结构”、“光与热的环境控制”、“玻璃建筑的隔热与防结雾的方法”、“玻璃建筑的维护管理”。从玻璃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和玻璃的再利用等方面进行说明。图表众多,数据详尽,列举的实例多为著名建筑师的著名作品,书末列举了“玻璃建筑年表”、“玻璃建筑的开口部安全设计规定”等实用资料,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本书以现代水泥生产技术为对象,以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与设备、水泥生产粉磨工艺和水泥生产过程的环境保护为主线,紧紧把握当前水泥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过程中常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和疑点,结合当前*的国家标准和*的生产工艺与控制技术,尽量简化专业性的理论计算与推导过程,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技术疑难问题,力图贴近实际生产过程,贴近水泥生产企业中每个技术人员和操作工的岗位,让读者感觉到问题就在身边,答案切实可行,效果立竿见影。
本教材充分体现了陶瓷原料加工与坯釉料制备技术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的设计思想,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路。全书共分八个项目,项目设计按陶瓷坯釉料制备的技术岗位梯度展开,即项目一:陶瓷原料选择;项目二:原料的加工处理技术;项目三:注浆坯料的制备技术;项目四:可塑坯料的制备技术;项目五:压制坯料的制备技术;项目六:坯料配方设计;项目七:釉料制备技术;项目八:釉料配方设计。每个项目都包含了不同的知识点和工作任务。项目中所要学习的工作任务可以是交叉与重复的,比如坯料制备中部分内容要穿插到坯料配方等工作任务中。通过不同知识点的学习以及工作任务的执行,更方便高职学生掌握的陶瓷坯釉料制备知识。 本教材可以帮助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陶瓷坯釉料操作工向更高层次
高性能结构陶瓷是指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及化学性质稳定的一类新型陶瓷材料,在航天航空、机械、电子、化工、通讯、能源、生物医学、环境工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书在简要介绍了高性能结构陶瓷的基本特点、发展历史和分类的基础上,对高性能结构陶瓷的制备技术、工艺原理和工装设备进行了较深入和系统地阐述,介绍了各种高性能结构陶瓷的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书中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的科学研究数据和生产实用资料,并附有相应的参考文献供读者查阅。 本书理论结合实践,叙述深入浅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适合于从事陶瓷及相关材料研究、生产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北方瓷都陶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金方圆骨质瓷制造有限公司、潮州市荣昌陶瓷工艺实业有限公司、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刚、金宝元、商灵芝、周桂欣、王美兰、常刚、吴兆培、王同言、黄岳喜、金盈。
本书从浮法玻璃生产线熔窑点火、锡槽升温烘烤、浮法玻璃成型、制氮、制氢设备启动、投产工艺技术管理、浮法玻璃化验分析、投产过程常见故障处理、员工招聘培训等方面着手,系统地阐述了浮法玻璃生产线各岗位生产操作方法及管理要求。书中内容均来自作者多年的实际经验,内容全面、语言平实,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书可供浮法玻璃生产线广大一线操作工、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在投产和生产过程中使用,也可作为浮法玻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规范化管理的参考范本和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的教材及相关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方面的专著。提出了代石棉纤维、弹性体粘合剂和补强与增容填料的选用的设计方法,阐述了主要非石棉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其界面粘接作用机制,详尽介绍了非石棉纤维增强弹性体垫片复合材料的三种成熟的制备方法,推荐了*工艺参量,筛选了三种适合于非石棉纤维增强弹性体垫片复合材料的配方设计方法,并根据实例加以详细说明,概述了非石棉纤维增强弹性体垫片复合材料性能的基本表征参量及其国内外测试标准,并综述了该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进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流体密封、复合材料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学科和技术工程领域的科研与设计人员参考。
本书利用断裂力学的研究方法,借助于统计学和现有的数值计算方法,以实验结果为基础来建立数值模型,进行了玻璃材料双向应力状态下断裂失效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目的即是要搞清玻璃材料在双向应力下的断裂和裂纹扩展究竟受不受平行于裂纹的应力影响。如受到平行于裂纹的应力影响,应变能释放率G、应力强度因子K、J积分和裂纹张开位移δ四个断裂参数在单轴应力下的等效关系在双轴应力下是否还成立?如不成立,那么,玻璃类脆性材料在双轴应力状态下的裂纹扩展由什么参数决定?双向和单向应力下断裂参数有何区别?玻璃材料在双轴应力状态下应遵循何种断裂准则?……研究目的在于检验和探索玻璃材料在双轴应力下的破坏过程,为结构的失效分析提供依据。 全书共分6章, 内容包括:对玻璃材料在双向应力和单向应力下裂纹驱动力参数的关系和差异
JB/T 8783《摩擦式压砖机》已发布了三个部分: ——第1部分:精度; ——第2部分:型式与基本参数; ——第3部分:技术条件。 本部分为JB/丁8783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丁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代替JB/T8783.2—1998《摩擦式压砖机 第2部分:型式与基本参数》 本部分与JB/T8783.2—199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预压缸的压力; ——修改了真空系统的真空度。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rC22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青岛青锻锻压机械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测检测有限公司、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部分起草人:吴带生、李淑君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人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史建军主编的《水泥化学分析》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教学基本要求,根据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趋势和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结合本校编写组教师的长期教学经验编写而成。本书按照水泥生产的工艺过程和分析检测的特点,由样品的采取、制备和分解,水泥生产控制例行检验,水泥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分析三大模块组成,是统编教材的有力补充。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侧重于实验操作,先介绍溶液配制与标定,再介绍测定步骤,后总结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以适应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水泥及原材料的分析方法很多,可以概括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两大类。在方法选择上,本书尽量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且侧重于化学分析法,重点培养学生化学分析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更好地满足硅酸盐水泥行业对分析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本书
本书从水泥窖系耐火材料的基础知识出发,从严格技术要求和加强生产管理入手,涉及到水泥预分解生产线耐火材料的选择、采购、保管、砌筑和维护的各个环节,并提出了建设性建筑。还介绍了近年来研发的新品种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的新标准、水泥预习分解窖炉对耐火材料的要求以及耐火材料砌筑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 本书可供水泥生产线安装单位的技术人员,水泥工厂的技术、管理和窖炉操作人员,以及工程监理人员参考和使用。
唐英伟主编的本书内容为中高压变频器在水泥行业中的运用,本书共分为五章,对中高压变频器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工艺特点以及变频改造的方案设计等进行了阐述,并配有改造案例分析,内容较为全面。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9)归口。
本教材内容包括水泥生产工艺、预分解生产线的基础知识、水泥工厂的物理化学检验的基础知识,讲述了自动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的基础知识。
《纳米二氧化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及机理》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包括3个方面:探索利用纳米SiO2提高高性能水泥混凝土耐久性并研究其机理;研究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快速预测方法,以减少实验周期,提高实验效率;研究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环境协调性及其评价方法,为高性能混凝土的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本书主要研究了纳米SiO2对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自收缩性能、抗冻耐久性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同时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抗冻耐久性预测模型。根据王立久教授提出的材料过程工程学基本原理,研究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v—AHP)的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模型。
本书是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重点建设课程指定编写的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陶瓷材料、陶瓷复合材料方面的著作和论文,并综合了国内外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生产的*成果,系统地介绍了陶瓷材料的化学键、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分析技术、力学和热学性能、陶瓷材料断裂力学,常用的陶瓷材料,以及高性能陶瓷复合材料的增强体、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工艺过程,并介绍了高性能陶瓷复合材料的理论、技术和界面控制方法。同时介绍了高性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本书除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教材外,还可供从事高性能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科学研究和生产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