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胡丽丽研究员团队多年来的研究积累和相关创新成果为素材,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内容涉及稀土掺杂石英玻璃及光纤的发展历史、成分、结构、性质、制备工艺及其应用等。全书综合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报告,把稀土掺杂石英玻璃及光纤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给读者。全书共计9章,第1章系统介绍石英玻璃的结构和性质;第2章阐述掺镱石英玻璃的性质和结构,解析镱离子局域结构与镱离子光谱性质的关联性;第3章阐述稀土掺杂石英光纤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表征方法;第4、第5章分别介绍掺镱包层结构和大模场微结构光纤的特点及应用;第6、第7章分别介绍1.5 m波段掺铒石英光纤以及2 m波段掺铥、钬石英光纤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第8章介绍掺钕石英光纤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的0.9 m波段的激光应用进展;第9章面向空间环境光纤激光器的应用需
本书针对碳纤维生产过程的动态建模与智能控制的若个方面进行了较系统地阐述和讨论。全书共分为十章。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相关技术,第二章对碳纤维原丝的制备工艺与生产过程进行了阐述,第三章到第十章对碳纤维生产过程主要工序的动态建模、智能控制与优化方法进行了详细设计。
本标准代替GB/T 3364—1982《碳纤维直径和当量直径检验方法(显微镜法)》和GB/T 3363—1982《碳纤维复丝纤维根数检验方法(显微镜法)》。 本标准与GB/T 3364一1982和GB/T 3363—198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GB/T 3364一1982和GB/T 3363—1982合并为一个标准; ——增加前言; ——增加范围(见第1章); ——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增加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规定了取样品的数量(见7.3); ——增加试验环境条件内容(见第8章)。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新文、沙金伟、裴高林、聂磊、李晓骏、陈际伟。
《涤纶短纤维纺丝工》为《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石化分库试题选编》丛书之一,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开发技术规程》组织编写。内容包括:涤纶短纤维纺丝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的国家职业标准、鉴定要素细目表、理论知识试题和技能操作试题,是涤纶短纤维纺丝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学习资料。
本书以超细纤的生产技术为线索,分析介绍了超细纤维发展的历史沿革,直接纺丝法超细纤维制造,复合纺丝法超细纤维制造,共混纺丝法超细纤维制造,超细纤维制造的关键设备,超细纤维织物染整,以及静电纺丝法制备超细纤维的研究工作等内容。此外,本书还尽可能地将相关内容(如易水解聚酯纤维、高收缩纤维等)纳入其中,并对超细纤维今后的发展做了一些展望。本书许多内容融入了作者多年工作积累,有些内容甚至是次与读者见面,很有新意。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在校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工作在相应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参考书。有关方面的领导者若能纵中了解一些这一领域的现状,也不无裨益。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14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运行司、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南通烟滤嘴有限责任公司、牡丹江卷烟材料厂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职工技术培训中心、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志强、韩云辉、盛培秀、朱红、黄薇、金钟国、胡建军、孟庆林、金建中、徐兴华。
本书主要阐述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化学品的工艺技术和产品应用。介绍了木质纤维素的资源特点、气化合成、水解发酵、水相催化重整、化学改性及生物基精细化学品合成等化工技术领域的十多种技术工艺;通过理论分析和应用实例相结合,运用较新的研究成果及技术资料,论述各种木质纤维素衍生的甲醇、二甲醚、低碳烯烃、液体烃类、乙醇、丁醇、山梨醇、糠醛、纤维素醚和改性树脂等十几种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反应机理、工艺流程、催化剂及示范工程应用基础。可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促进木质纤维素的化工利用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新能源、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的研究和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学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参考用书和研究生教材。
赵寰主编的《聚乙烯醇纤维》主要对聚乙烯醇纤 维的原料、聚乙烯醇纤维的制造、聚乙烯醇纤维的结 构与性能、聚乙烯醇纤维的改性、聚乙烯醇纤维的应 用以及生产的健康、安全与环保等进行了系统介绍。 《聚乙烯醇纤维》适于从事聚乙烯醇纤维生产与研发 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下游应用领域和潜在 应用领域的技术人员及政府科技部门产业政策的制定 者参考。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会员(SAC/TC 39)归口。
本标准等同采用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110 1981,化学品测试方法《颗粒物粒度分布/纤维长度和直径分布方法A:颗粒物粒度分布(有效流体动力学半径)》;方法B:纤维长度和直径分布》(英文版)。 为方便使用,本标准进行了下列编辑性的修改: 将原标准中章标题编号后的“.”去掉;用标点符号“。”代替原标准中用“.”表示的句号这; 在公式符号注释中用符号“——”代替符号“=”。
近年来,围绕投资者教育工作,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自律组织与中介机构都深入进行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卓有成效的大量工作。由中国期货业协会组织编写的这一套《期货投资者教育系列丛书》就是协会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贯彻落实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该丛书作为期货市场套系统介绍我国上市期货品种的投资者教育普及读物和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投资者远程教育学院课程的基础性教材,以广大普通投资者为服务对象,兼顾了现货企业等专业机构的需求。本套丛书在体例上采取简单明了的问答体例,在语言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在内容上,丛书以“风险教育”为主线,不仅对国内上市的期货品种基本知识和交易规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更从期货品种相关的现货生产、加工、负易和消费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该产品的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929-2013):氨纶工厂设计规范》共分12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代号,工艺设计,工艺设备布置和管道设计,自动控制和仪表,电气,总平面布置,建筑结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给水排水,动力,环境保护、职业安全与卫生等。
本书分别从基本概念、制备方法、结构与性能、应用等几个方面对化学纤维的主要品种进行了比较系统且扼要的介绍。全书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注重系统性,又兼顾近年来化学纤维的新技术和新品种。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和中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研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功能纤维和功能纺织品是代表材料、化工、纺织及相关领域科技发展水平的纤维材料和纺织产品,是纤维、纺织、染整、服装、精细化工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特点。本书注意吸收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发展概况、基本原理、生产及性能评价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目前研究、生产较为成熟的功能纤维和功能整理织物品种,包括阻燃、抗菌、抗静电、抗紫外线、远红外、医用、保健、智能等功能纤维和纺织品。 本书除可作为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功能纤维及功能纺织品”、“织物功能整理”等课程的教材外,还可用作纺织院高分子材料、纺织、服装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纤维、纺织品、染整、服装等相关行业的生产、管理和产品开发技术人员参考。
《涤纶长丝纺丝工》为《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石化分库试题选编》丛书之一,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开发技术规程》组织编写。内容包括:涤纶长丝纺丝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国家职业标准、鉴定要素细目表、理论知识试题和技能操作试题,是涤纶长丝纺丝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学习资料。
近年来,石油石化工业又有了快速发展,先进技术不断涌现;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天然气开发与利用在行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时间推移,原有分册中的一些数据已经过时,需要更新;各方面读者也反映,要求继续补充编写一些新的分册等。在征求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对原先出版的11个分册进行修订,并补充编写9个新的分册,包括海洋石油勘探、海洋石油开发、天然气开采、天然气利用、石油沥青、炼油催化剂、炼油助剂、加油站、绿色石油化工。这9个分册分别邀请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编写。原有分册的修订工作主要是补遗、更新、完善,不做大的结构性变动。
本标准代替GB/T 13832 1992《长毛兔兔毛》。 本标准与GB/T 13832—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并修改了术语和定义(1992版的第3章;本版的第3章); ——Ⅰ类兔毛技术指标中增加了平均直径和粗毛率,取消了含杂率(1992版的5.1;本版的5.1.1); ——增加了Ⅱ类兔毛技术要求(本版的5.2.1); ——增加了不能混有肉兔毛、獭兔毛等其他动物毛的规定(本版5.3.3); ——增加了笼黄毛、虫蛀毛、重剪毛、草杂毛、癣毛和结块毛应分拣且单独包装的规定(本版5.3.4); ——增加了公定回潮率为15%的规定(本版的5.4); ——增加了标准含杂率为0.1%的规定(本版的5.5); ——修改了粗毛率检验(1992版的6.4;本版的7.1.3); ——增加了公量检验的方法与计算公式(本版的7.2.3); ——修改了检验规则的内容,增加了复验和仲裁检验
本书在纤维材料、纺织加工和高分子材料学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纤维材料改性的发展动向及*研究成果,以改性的原理、方法和改性对材料特性及功能的影响为主线,对纤维材料改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并对改性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做了说明。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纤维材料的发展和改性中的问题及关注点、纤维材料改性的方法、生物质及天然纤维材料的改性、纤维材料形态及风格的改性、舒适性改性、染色性能改性、物理性能改性、卫生健康功能加工及改性、纺织材料的智能化、纤维材料的降解/吸收及再资源化、无机纤维及材料改性、纤维增强改性复合材料等。 本书适用于纺织相关专业、材料学相关学科和领域的师生及科研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