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焦化工艺与工程》论述了当代延迟焦化工艺和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包括焦化原料与产品、重质油热转化化学、焦化工艺流程与操作参数优化、焦化加热炉、焦炭塔和主分馏塔、焦化水力除焦、装置安全生产技术及QHSE、焦化环境保护工程和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注重反映了十多年来焦化的技术进步。同时,本书对延迟焦化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本书内容比较系统、完整,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
《炼焦热工管理》以焦炉工艺为主线,内容涵盖焦炉的新建、生产管理及维护。全书共分为10章:焦炉的炉体结构及炉型简介、焦炉加热制度、焦炉热工调节、焦炉推焦计划的制订及特殊操作、护炉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煤气设备、焦炉砌体的维护、焦炉砌筑与安装、焦炉的烘炉、焦炉的开工。《炼焦热工管理》适合焦化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使用,可作为焦化职工的培训教材,也可供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焦化专业师生参考。
《煤焦油工艺学》主要阐述目前煤化工企业常用的煤焦油加工工艺与主要设备,兼顾近期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同时对煤焦油加工企业的环境治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全书分为十一章,分别介绍了煤焦油加工现状、煤焦油的初步加工、工业萘的生产、粗酚的精制、焦油盐基化合物的生产、洗油馏分的精制、蒽油馏分的加工、煤焦油沥青的加工、低温煤焦油加工技术、煤焦油加氢精制和煤焦油加工厂环境保护。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煤化工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煤化工生产、科研的技术人员参考。
熊道陵等编著的《洗油分离精制应用技术》介绍了有关洗油产品分离精制技术及靠前外洗油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很新理论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煤焦油加工技术进展、煤焦油加工工艺、洗油产品检测方法以及靠前外典型的洗油加工工艺,分章节重点介绍了洗油中萘、甲基萘、喹啉系化合物、吲哚、苊、芴、氧芴和联苯的分离提纯方法及深加工技术。 《洗油分离精制应用技术》既可供煤焦油深加工和精细化工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标准代替GB/T 1999——1980《焦化产品轻油类取样方法》、GB/T 2289--1994《焦化粘油类产品取样方法》。 本标准与GB/T 1999——1980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焦化油类产品取样方法”; ——将两个标准的取样器具统一在第4章; ——轻油类产品取样中增加“在保证取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本标准列出的其他取样器”; ——试样的处理和保管统一放在第8章; ——增加了“焦化油类产品属易燃、易爆物质取样时要防止取样工具和容器产生静电和火花”。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代替GB/T 1997--1989《焦炭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本标准与GB/T 1997--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格式进行了修改; ——标准的术语和定义适当修改,并增加了英文名称; ——试样的保留样的保管和保留时间作了适当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煤焦油工艺学》主要阐述目前煤化工企业常用的煤焦油加工工艺与主要设备,兼顾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同时对煤焦油加工企业的环境治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全书分为十一章,分别介绍了煤焦油加工现状、煤焦油的初步加工、工业萘的生产、粗酚的精制、焦油盐基化合物的生产、洗油馏分的精制、蒽油馏分的加工、煤焦油沥青的加工、低温煤焦油加工技术、煤焦油加氢精制和煤焦油加工厂环境保护。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煤化工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煤化工生产、科研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标准代替GB/T 2283--1993《焦化苯》。 本标准与GB/T 2283--1993{焦化苯》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及指标中增加了加氢法所得焦化苯的内容; ——将焦化苯的产品质量等级修改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 ——将焦化苯的颜色测定方法修改为按照铂一钴比色法测定; ——增加了焦化苯中苯纯度及杂质含量的指标,并在附录中提供了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增加了焦化苯中总硫含量的指标; ——对部分指标数值作了修订; ——增加了安全注意事项的有关内容;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钢焦化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书介绍了延迟焦化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国内外*的技术进展。在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延迟焦化装置原料组成和操作条件对产品收率、分布和性质影响的同时,对装置的加热炉、焦炭塔、分馏塔和压缩机等主体设备以及吸收稳定系统与脱硫系统的结构和运行,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本书不但分析了装置加工含硫含酸原料引起的腐蚀机理和应采取的防腐措施,还包含了延迟焦化装置的技术管理方面的内容,如装置日常技术管理、装置技术标定和班组经济核算等。在本书后,还列举了国内外焦化装置发生过的一些典型事故分析与处理。
本书系统阐述了以煤为原料高温干馏得到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加工的生产方法、基本原理、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与参数分析、主要设备结构、岗位操作、生产故障排除等知识。主要内容有煤气的初冷和煤焦油氨水的分离,煤气的输送和煤焦油雾的清除,煤气中氨和粗轻吡啶的回收,焦炉煤气中硫化氢和氰化氢的脱除,粗苯回收与制取、粗苯的精制,煤焦油的初步蒸馏,工业萘及精萘的生产,粗酚、粗重吡啶及粗蒽的提取和精制等。 本书可作为高职煤化工、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等专业的教学、成人教育、职业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能源、燃气、煤化工、煤炭综合利用等有关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21世纪可持续能源丛书》之一。 我国是煤炭的消费大国,煤炭在可持续能源中地位重要,但在煤炭转化及利用过程中引起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当前煤的清洁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书即用小的篇幅全面介绍了洁净煤技术的全貌。 书中首先讨论了煤在可持续能源中的地位及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讲述了燃烧前的煤炭净化技术;燃烧过程中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洁净燃烧技术及发展状况;燃烧后的烟气净化技术,如脱硫技术、脱硝技术、颗粒物控制技术、痕量重金属控制技术等;并介绍了包括煤气化、液化的煤转化技术。 煤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所以各种洁净煤发电技术构成了洁净煤技术的核心;书中专门介绍了一些煤洁净发电的*技术,虽然主要的技术尚在发展中,但很快会成为洁净煤发电技术的主流,这包括超超临界机组、以
《当代石油石化工业技术普及读本》(以下简称《普及读本》)版共包括了11个分册,2000年出版发行;2005年起根据石油石化工业的新发展和广大读者的要求,对版的11个分册进行了修订,并补充编写了8个新的分册,于2007年出版发行。这样,《普及读本》第二版共出版了19个分册,涵盖了陆上石油、海洋石油勘探、开采与储运,天然气开发与利用,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绿色石油化工等相关领域。 《普及读本》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非本专业技术人员为读者对象,强调科普性、可阅读性、实用性、知识及技术的先进性,立足于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技术领域的概貌有一个基本了解,能利用通过阅读掌握的知识更好地参与或负责石油石化业的管理工作。这套丛书作为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科普著作重点出版项目,从开始组织编写到后出
本书主要以焦化厂废气焦炉煤气生产甲醇为主要内容进行编写。该书主要阐述了焦炉煤气的成分及用途、甲醇的生产方法、基本原理、工艺条件的选取、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并对各项目的操作要点、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安全操作注意事项作了简单介绍,每个项目都附有评价表,以便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项目评价。该书分别介绍了焦炉煤气的成分及制甲醇的生产过程、焦炉煤气的补碳与空气的液化分离、焦炉煤气的净化、甲醇原料气的压缩与合成原理,以及粗甲醇的精馏方法。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煤化工方向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甲醇生产企业职工培训用书。
本标准代替GB/T 3711 1983《酚类产品中性油及吡啶碱含量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GB/T 3711—198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前言; ——增加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性文件、采样各章; ——格式有所改动,将操作中的安全提示放在方法的前,合并试剂和仪器章节,将注放在操作步骤之中; ——在试剂中增加了“测定过程中,除非另有说明,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和“沸石”; ——将原先“加入蒸馏水于下球至刻度零处”改为“加入蒸馏水于下球至刻度0.5 mL刻度处”,增加了“安装仪器前读数,记录”; 接收装置去掉了s型玻璃弯头,接收器位置发生改变,详见装置图; ——增加了按照装置图安装,检查气密性; ——增加了“保留全部馏出液A,用于吡啶碱含量的测定
GB/T 7701《煤质颗粒活性炭》分为: ——第1部分:气相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第2部分:净化水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第3部分:载体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本部分为GB/T 7701的第2部分,其附录C修改采用了ASTM D5029—1998《活性炭中水可溶物的标准试验方法》(2004重新确认),主要变化如下: ——取消了范围中的安全性条款; ——取消了引用文献、术语、试验方法简介、意义和用途、关键词章节; ——取消了结果计算中的举例; ——取消了精确度和偏差章节中重复性要求。 本部分代替GB/T 7701.4—1997《净化水用煤质颗粒活性炭》,主要变化如下: ——取消了质量分级; ——制定了水溶物指标; ——出厂检验项目中亚甲蓝吸附值由检验项目更改为供需双方商定项目; ——碘值更改为≥800 m9/g;
本书按照目前化学工程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在广泛汲取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共分8章,即绪论、炼焦、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煤的气化、煤的直接液化、煤的间接液化、碳一化工主要产品、煤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主要讨论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主要生产工艺和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现状、市场前景等。 本书可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煤化工、炼焦化工、应用化工技术、应用化学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城市煤气和工业燃气生产及煤炭综合利用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阅。
炼焦工艺学内容包括炼焦用煤的准备,焦炉结构及生产工艺,焦炉热工和应用劣质煤炼焦的型焦生产等四个部分。本书较详尽地介绍炼焦煤的准备,结焦原理,炼焦配煤,焦炉生产的工艺原理及焦炉气体力学、焦炉传热等热工原理。在工艺原理中介绍煤岩学配煤、液晶(中间相)成焦机理,焦炭的显微结构和高温反应性能等炼焦技术的新发展。本书还介绍焦炉结构发展的方向,如我国研制的JNX60-87型全下调式焦炉等。本书并扼要介绍煤场机械,焦炉机械,焦炉煤气设备及焦炉机械自动化,环境污染控制等一般知识。 本书可作为焦化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煤的综合利用专业、城市煤气化专业和钢铁冶金专业作为教学参考书。同时也可供焦化厂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详细介绍了煤焦油和粗苯的回收与精制操作人员应知应会的安全操作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和分析处理事故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煤焦油和粗苯回收与精制工艺操作、重点设备及安全设施的使用、化工单位检修安全等。 本书结构条理清晰,理论深度适中,实践操作性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可操作性、实用性强,很多操作和检修经验都是前所未有并被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煤焦油和粗苯回收与精制从业人员在安全操作中可直接借鉴运用。 本书特别适宜煤焦油和粗苯回收与精制工艺操作工人阅读,也可供从事煤焦油和粗苯回收与精制管理的安全、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煤制油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精)》启述于煤炭和石油的基础知识,从煤制油的三条途径,即煤热解干馏(快速热解煤焦油)、煤直接加氢液化和煤间接液化[费托(F—T)合成]出发,从原理、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历程、工艺技术路线、关键设备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从固体煤制备液体燃料,以及煤基粗油的加工精制和应用特性,并概要介绍国内外研发现状与展望。 《煤制油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精)》可供煤化工产业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考;也适合高等工科院校化学工程及相近专业的师生和研究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