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主要从代表生物活性物质和天然药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角度,系统讲述了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原理与应用,教材整体框架完整、新颖,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特别注重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将本领域最新的前沿进展纳入教材,并很好地结合作者团队在次生代谢生物合成、合成生物学及生物转化方面的研究积累,且系统融入了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教材采用纸质与数字资源一体化设计的新形态,将纸质与数字资源有机融合,纸质部分纲要结构清晰,突出内容主线;数字资源方便使用,且保持及时更新,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
林木生物质精炼是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领域,也是“十四五”生物质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目标是以林木生物质资源为对象,根据其结构和组分构效特点,通过化学、物理、机械、生物以及组合的方法来进行炼制,发展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定向转化为高值化、功能性产物的精炼策略及科学方法。聚焦于此,本书以新型绿色的低共熔溶剂体系为主线,介绍将林木生物质组分解聚分离并转化为生物基纳米材料、能源和化学品的研究成果。本书的内容较新,特点是以不同的研究实例为代表,对了解或开展相关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在十二五高性能膜材料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膜材料的发展的四大特点:一是膜材料产业正向高性能、低成本及绿色化方向发展;二是膜材料市场快速发展,与上下游产业结合日趋紧密;三是膜技术对节能减排、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日趋明显;四是膜技术对保障饮水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日趋显著。从水处理膜材料、气体分离膜、特种分离膜材料等方面阐述膜材料与膜技术领域的现状和进展。同时总结了新型膜材料制备技术、膜集成技术以及高性能膜材料和膜技术的典型应用案例。本书可供化工、材料、环保、医药等领域从事膜材料与膜技术设计开发的研究人员,从事膜材料应用的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化学工程、材料化工等专业的师生,水处理、膜工业等行业的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催化用碳材料及其分类、结构碳材料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结构碳材料的合成改性和表征、结构碳材料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研究及其未来发展与展望等部分;系统论述了目前催化用结构碳材料领域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挑战,聚焦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商业碳毡、石墨毡等结构碳材料作为非金属碳催化剂和金属基催化剂碳载体在相关非均相催化反应中的研究工作。
本书系统阐述了有机工质离心透平的一维气动设计、叶型优化设计、基于CFD 技术气动性能研究和基于有限元的叶轮强度校核等四个方面的研究。全书共分为5章,可为有机工质离心透平的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本书适合从事有机工质离心透平设计和性能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也可供高等院校动力机械和流体机械等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主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方法,包括贵金属及其合金纳米晶的合成,水热/溶剂热法、模板法合成纳米材料,超细纳米晶的合成方法,并从理论角度探讨了纳米晶的生长机理。全书内容丰富,介绍了大量合成反应体系,以期从多方面启发读者了解整个纳米材料液相合成方法,为研究者从原子/分子的层次设计新材料和新结构提供一些思路。本书可供从事纳米材料研究的科研和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材料、化学、环境等专业的高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基于反斯托克斯荧光冷却原理,详尽阐述了掺镱离子的钇铝石榴石晶体和氟化镥锂晶体在激光冷却过程中的实验问题。深入探讨了固体材料激光冷却的四能级模型理论,并对冷却效率和环境热负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详细介绍了冷却参数的测量和计算过程,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不同掺杂浓度的钇铝石榴石晶体在激光冷却方面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关注了镱离子掺杂浓度对钇铝石榴石晶体激光冷却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掺镱离子的氟化镥锂晶体的激光冷却实验进行了全面研究,介绍了非共振腔增强吸收的方案,并研究了热负载管理的有效方案。本书适合光学、机械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储能材料的表征与分析方法,以及储能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水系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中的应用。材料制备和分析测试方法结合了国内现有的设备,储能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结合了 锰锌钒产业技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团队研究方向的特色,如在锰基锂离子电池、锌基水系电池等方面的研究,并采用部分实际问题做案例。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系统地介绍储能领域的基本理论以及关键材料的合成方法和技术进展,并通过部分实例进行阐明分析。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能源、材料、化工、环境和冶金等相关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入门教材,也可供材料工作者参考。
本书首先介绍了橡胶制品中常见的原材料,如生胶、硫化体系、补强填充体系、防护体系和增塑体系的品种、性能特点、作用原理;然后介绍了橡胶加工工艺,包括塑炼、混炼、压延、挤出和硫化等工艺过程; 简介了橡胶行业的环保要求。 本书适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和橡胶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使用。
本书研究了立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合成工艺及相变机理,通过添加不同的催化剂使立方氮化硼高温高压合成的工艺条件得到优化,采用一系列界面表征手段研究立方氮化硼催化剂层的微观结构和成分分布,获得了立方氮化硼单晶合成的直接实验证据;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获得了立方氮化硼、六方氮化硼和催化剂层物相在高温高压下的晶格常数;计算得到了各物相高温高压相变的热力学分析数据,验证了催化剂法立方氮化硼合成的高温高压相变机理。本书可供从事超硬材料合成的科技工作者以及材料类相关专业的研究工作者阅读参考。
《橡胶加工工艺(Elastomer Engineering)》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高分子化学:橡胶合成(Polymer Chemistry : Elastomer Synthesis)”;第2章“橡胶高弹性:基本原理与性质(Polymer Elasticity: Basic Concepts and Behavior)”;第3章“橡胶配合(Rubber Compounding)”;第4章“橡胶补强剂(Reinforcement of Elastomers by Particulate Fillers)”;第5章“橡胶硫化(Vulcanization)”;第6章“生胶加工工艺(Processing of Unvulcanized Elastomer)”;第7章“橡胶加工流变性(Rheological Behavior in Elastomer Processing)”;第8章“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s)”;第9章“橡胶共混(Elastomer Blends)”; 0章“橡胶化学改性(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Elastomers)”; 1章“橡胶强度(Strength of Elastomers)”; 2章“轮胎工艺(Tire Engineering)”; 3章“橡胶再生(Elastomer Recycling)”。本书内容全面,不仅综述性强,而且前沿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