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黔、张惠玲主编的《制浆造纸仪表及自动化》共分10章,重点介绍了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检测方法,测量数据的处理,合理选择和使用相关仪表,目的是使读者具备能够分析和解决制浆造纸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方面问题的能力,能运用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去设计简单控制系统,了解过程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控制系统等在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本书作为高职高专与中职中专制浆造纸专业教材(配有教学课件),也可作为企业培训用书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标准在原轻工行业标准QB/T 1461~1992《高透气纸张透气性的测定法》的基础上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中国造纸协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文伦。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 1668—1992《可勃吸收性测定仪》的修订。 本标准与QB/T 1668—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 191等引用文件(见2,1992年版的2); ——修改了产品分类,增加了“测定仪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见3,1992年版的3); ——对产品检验规则进行了修改,检验规则按检验分类、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判定规则分条进行描述(见6,1992年版的6)。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工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轻通博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盛杰、潘勇、高虹霞。 本标准自
GB/T 22906《纸芯的测定》分为九个部分: ——第1部分:试样的采取; ——第2部分:试样的温湿处理; ——第3部分:水分含量的测定(烘箱干燥法); ——第4部分:尺寸的测定; ——第5部分:同轴旋转特性的测定; ——第6部分:弯曲强度的测定(三点法); ——第7部分:弹性模量的测定(三点法); ——第8部分:固有频率和弹性模量的测定(试验模型分析法); ——第9部分:平压强度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22906的第8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11093—8:1997《纸和纸板 纸芯的测定 第8部分:用试验模型分析法测定固有频率和弹性模具》。 本部分与ISO11093—8:1997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O标准中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 22906.2 纸芯的测定 第2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3039:1975《瓦楞纸板分离后组成原纸定量的测定》。 本标准与ISO 3039:1975的结构对比在附录A中列出。 本标准与ISO 3039:1975的技术性差异在附录B中列出。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励包装有限公司、上海济丰石东包装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蓉、朱洪坤、蒋伟、蒋晓斌、曹晖。
本标准在原轻工行业标准QB/T 2193--1996《防锈原纸》的基础上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防锈包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方正晟丰纸业有限公司。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芳、其其格、任世伟、安成强、吴秀伟、周丰熙、唐艳秋、杨广文、刘彦、朱进军、周红。
GB/T 22899《纸和纸板 湿膨胀率的测定》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相对湿度增加到68%过程的湿膨胀率; 第2部分:*相对湿度增加到86%过程的湿膨胀率。 本部分为GB/T 22899的第2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0 8226—2:1990((纸和纸板湿膨胀率的测定第2部分:*相对湿度增加到86%过程的湿膨胀率》(英文版)。 本部分与ISO 8226—2:1990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0标准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 450纸和纸板 试样的采取及试样纵横向、正反面的测定(GB/T 450—2008,IS0 186:2002,MOD》;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0标准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 451.2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GB/T 451.2—2002,eqv IS0 536:1995);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0标准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 8498:1990《机织物疵点的描述术语》(英文版)。 本标准与ISO 8498:1990相比,有如下差异: ——删除了ISO 8498:1990中的目录和前言; ——将国际标准的第1章改为本标准的第l章范围和第2章通用术语,其后各章次顺延; ——增加了中文索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会(SAC/TC 209/SC 1)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山东济宁如意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洪业服饰有限公司、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云、丁彩玲、廖忠华、李亚滨、章辉。
本标准在原轻工行业标准QB/T 2691--2005《半透明纸》的基础上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铙山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优兰发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浆纸质量监督检验站、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小琦、高晓明、詹金春、柯吉熊、陈长兴。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纸浆模塑制品的原料、制造工艺和设备,以及CQJ超效浅层气浮白水回收系统;运用胶体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重点叙述了各种施胶方法和纸浆的助留、助滤和增强技术,阐明了影响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因素;从产品质量和经济的角度,评价了纸浆模塑餐具常用的各种憎油、憎水的化工原料配方;介绍了造纸工业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为纸浆模塑工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技术改造提供参考。本书还列举了生产上常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介绍了一些常用化工原料的制造方法。 本书适于从事纸浆模塑制品、制浆造纸行业的科研、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14968:1999《纸和纸板 基本尺寸办公用纸 成包纸页卷曲的测定》。 本标准与ISO 14968:1999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O标准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 450-2002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eqv ISO 186:1994);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O标准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 10739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GB/T 10739 2002,eqv ISO 187:1990)。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中国造纸协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俊杰。
GB/T 228056纸和纸板耐脂度的测定》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1部分:渗透法; ——第2部分:表面排斥法。 本部分为第2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0 16532—2:20076纸和纸板耐脂度的测定第2部分:表面排斥法》。 本部分与IS0 16532—2:2007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0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 450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及试样纵横向、正反面的测定(GB/T 450--2008,IS0 186:2002,MOD);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0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 l0739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GB/T l0739--2002,eqv IS0 187:1990); ——修改了结果表示方法,用耐脂值的小值表示试验结果,比用平均值表示试验结果更能满足使用要求,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
本标准规定了蚕种纸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蚕种产卵孵化用纸。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靖。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规定了阻燃性汽车空气滤纸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滤清器用阻燃性空气滤纸。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4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芬欧汇川(常熟)纸业有限公司、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秉钺、张清文、张扬、邱文伦。
本标准修改采用IS0 5264.2:2002《纸浆实验室打浆第2部分:PFl磨法》。 本标准与ISO 5264/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实验室仪器与试剂中的天平误差缩小为±0.1g; ——标准水改为蒸馏水、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参照浆的定义移到附录C中。 本标准是对QB/T 1463—1992《纸浆实验室打浆PFl磨法》的修订。 本标准与QB/T 1463—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 740--2003《纸浆试样的采取》(ISO7213:1991,IDT): ——增加了取样的规定; ——增加了注解和警告; ——增加了不同浆种的打浆; ——附录8更改为PFl磨的控制和维护; ——增加了附录C PFl磨稳定性的检查。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