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根据1996年9月在四川都江堰召开的全国轻工职业技术教学教材指导委员会,制浆造纸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上确定的分工任务编写的。 全书共分7章,主要有植物纤维原料的分析与检验、制浆造纸生产过程的分析与检验、化学纸浆及纸和纸板的化学分析、纸和纸板物理性能的检验、化工原料的分析、水及气体分析、环境保护的监测等内容。在编写本书时注意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既介绍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较注重实际动手操作,适合专业技术教育的知识结构要求。本书可提供给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制浆造纸专业作为专业教材,也可提供给制浆造纸工厂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生产人员作为培训教材或参考书。
《造纸湿部化学》是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方向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造纸过程中湿部化学的基本理论、各类造纸湿部化学品的特性、应用机理、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造纸湿部电荷测量和过程控制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制浆造纸专业方向的学生了解并掌握造纸过程的造纸湿部化学相关知识。同时,本教材也可以作为造纸及相关工作者的技术读物。
常见的功能纸可按用途、原料、加工方式、功能性分为四类,本书主要以按功能性分类为主线,包括机械特性功能纸、热特性功能纸、光电磁特性功能纸、音声特性功能纸等,并对各类有代表性的功能纸的功能和用途、特点、结构、纸张功能机理、加工化学品、工艺原理与技术进行了重点阐述。
本标准是在原轻工业行业标准QB/T 3533--1999《造纸用聚酯网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造纸学会脱水器材专业委员会、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熊造纸网毯有限公司、河北鹤煌网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辰造纸网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会中新网业有限公司、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博能、韩静芬、周积学、盛长新、王海明、丁家祥、郭纪宗、王群兴。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教材介绍了蒸煮、废纸脱墨、纸浆漂白、抄纸、纸张(板)加工、废水处理等生产上所用的化学助剂。通过常用化学助剂的功能、作用原理、影响因素、使用方法等方面的讲述,使学员掌握制浆造纸生产上常用化学助剂的使用方法,能正确地使用。本教材内容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突出了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适应性。另外,从专业技术发展的观点出发,本书还注入了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科技前沿的相关内容。
造纸填料是一类重要的造纸原料,可替代大量的纸浆纤维用于造纸过程,其应用可显著降低造纸成本,改善成纸的白度、不透明度、平滑度、光泽度、印刷适应性、书写适应性和尺寸稳定性等,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改善纸料在造纸湿部的滤水,降低造纸能耗。另外,造纸填料还可用于功能性纸制品的生产。 近些年来,造纸填料已成为制浆造纸工程领域十分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造纸填料领域内,针对造纸填料应用中存在问题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已出现了许多研究报道,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已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其中,填料改性技术备受造纸界的广泛关注。 造纸填料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的碳酸钙填料不适用于弱酸性和近中性造纸;加填对成纸的强度性能可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随着加填量的增加,填料留着具有
本书主要是为整理我国古代的手工纸(古纸),所做的一项普及性的工作。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沿承至今,大约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工纸,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对她的了解者越来越少了,也没有引起社会应有的关注。保护民族遗产和传统文化,就是守护中国人民的悠久历史和美好家园。 本书分八章,章概述,第二章汉晋南北朝时期的古纸,第三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古纸,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古纸,第五章明清时期的古纸,第六章传统手工纸,第七章手抄加工纸,第八章手工纸制品。全书共介绍各地古纸和纸品96种,插图163幅,它们与古代造纸、印刷、书画、文物、民俗文化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造纸工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高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飞跃。目前我国纸和纸板的产量和消费总量已居全世界第二位。造纸工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造纸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使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好地了解造纸工业,普及造纸技术基础知识,我们编写了此书。
本标准修改采用IS0 5264.2:2002《纸浆实验室打浆第2部分:PFl磨法》。 本标准与ISO 5264/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实验室仪器与试剂中的天平误差缩小为±0.1g; ——标准水改为蒸馏水、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参照浆的定义移到附录C中。 本标准是对QB/T 1463—1992《纸浆实验室打浆PFl磨法》的修订。 本标准与QB/T 1463—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 740--2003《纸浆试样的采取》(ISO7213:1991,IDT): ——增加了取样的规定; ——增加了注解和警告; ——增加了不同浆种的打浆; ——附录8更改为PFl磨的控制和维护; ——增加了附录C PFl磨稳定性的检查。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
本标准修改采用IS0 5270:1998((纸浆实验室纸页物理性能的测定》(英文版)。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造纸协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记。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产业用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造纸工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高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飞跃。目前我国纸和纸板的产量和消费总量已居全世界第二位。 造纸工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造纸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使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好地了解造纸工业,普及造纸技术基础知识,在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编写了本书。 本书为造纸技术普及读物,既可供普通读者阅读,也可作为制浆造纸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近十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生活用纸的生产和消费量达到了快速的发展,到 2015 年生产量已超过 800 万吨。生活用纸大都采用商品木浆生产,生产过程主要能耗体现在打浆、压榨、干燥和后加工等工序,该书内容以生活用纸生产过程的新型打浆技术、鞋靴压榨技术、干燥部的节能技术、后加工新技术等生产过程节,以及生产过程废水的厂内处理和循环使用技术、末端废水的深度处理与零排放新技术为主线,以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线为案例,深入分析了生活用纸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将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付诸实践,以造纸领域知名企业维达集团技术升级改造为背景,通过大量实际生产数据,详细阐述了贯穿于生活用纸生产流程的设备能耗与节能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书以纸浆模塑生产工艺技术为主线,重点介绍纸浆模颦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原料及制浆、生产工艺、纸浆模塑的成型、模塑制品及模具设计、生产设备、模具设计及自动化控制、纸浆模塑工厂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书中举了大量的设计和生产实例,是一本体现现代纸浆模塑新技术、新方法、新趋势的实用专业书籍,适合相关从业人员使用。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1)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