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水利部《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水国科〔2003〕546号)规定,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编写本标准。本标准分8章19节81条,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分区;坡面治理;沟道治理;黄淮海平原沙土区治理;其他工程。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在90年代初已列人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并明确由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为主编单位组织编写。为适应当时大量新建和扩建堤防工程建设的急需,水利部科技教育司以科教标[1992]27号文下达“关于编制行业标准《堤防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明确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为主编单位,规范的编写内容暂定为碾压土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1993年4月10日水利部以水建[1993] 207号文将SL51-93《堤防工程技术规范》作为行业标准发布,并于同年7月1日起实施。 1995年4月22日~23日,水利部建设司主持召开了《堤防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编写大纲审查会,并以水利部建技[1995]15号文下达了“关于组织编写《堤防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规范编写组在已做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一一历史大洪水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命名的基本原则; 一一历史大洪水综合信息、气象信息、雨情信息、水情信息、工程运用信息和洪灾信息等6类数 据存储的表结构及标识符。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文局。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文局。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渝西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白银、刘九夫、何厚琼、许钦、姚惠明、雷四华、刘宏伟、关铁生、任运刚、王欢、周冰清。
《河流概论》介绍了河流的基本概念,水系与流域、河道水流、河流泥沙、河流观测、河流演变、河道治理的基本知识,河流生态系统的有关概念,河道生态治理(生态治河)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河流健康生命”的新理念、新思想。 《河流概论》以河流泥沙与治河工程本科专业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脉,并适当吸纳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不仅涵盖河流泥沙动力学、河床演变学、治河工程学等专业课程内容,也涉及水文学、水力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质地貌学、自然地理学以及河流伦理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 《河流概论》可作为高校各类专业学生的通识选修教材,水利高职高专类学校学生的课程学习教材,同时也可作为水利系统中的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用书。此外,《河流概论》也是广大社会知识青年的科普性读物。
本书详细地论述了黄河高村至陶城铺河段的河道整治。全书共分9章。章概况,主要叙述河道整治的发展过程;第二章黄河下游水沙特性,主要阐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的水沙特性以及游荡性河段滞洪沉沙对过渡性河段水沙特性的影响;第三章河势演变,分段总结1949年以来该河段的河势演变;第四章河道整治的规划设计,论述河道整治原则、方案以及微弯型整治方案的规划设计参数与工程布局;第五章河道整治建筑物,阐述河道整治建筑物的类型及结构型式;第六章河道整治建筑物的施工和管理,综述整治建筑物的施工、抢险技术及工程管理;第七章河道整治对河道冲淤的影响,综合分析河道整治对河道冲淤、河床演变及河道排洪、输沙的影响;第八章河道整治的作用,论述河道整治对稳定河势、改善断面形态的作用,分析河道整治的社会经济效益;第九章河
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和《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01-2002)的规定,在《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206—98)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共8章60条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经济效益分析计算、费用分析计算、经济评价、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经济效益分析计算、社会环境效益分析、效益分析及评价结论。
该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黄河水利委员会改革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数字黄河”工程规划》,以及《河工模型试验规程》、《海岸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水利工程实时监控信息采集技术标准》等有关技术规程、规范。 《“模型黄河”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需求分析、规划目标和任务、模型系统的组成及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测控系统建设、专题研究、保障措施、实施安排、作用和效益分析等。
本书研究对象为杭州市城市河道长效管理,采用合理评价方式对河道现状管理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合规划中提出的要求和目标,找出变化,分析河道长效管理过程中目标的实现程度,讨论长效管理过程中的管控措施是否合理,为下一步河道长效管理方向提供理论基础和实施依据。本书读者对象为城市河道治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学者和学生。
本书系统介绍了治河工程规划、不同河型的整治措施和整治建筑物,阐述了防洪减灾工作体系,并对非工程防洪措施和工程防洪措施,包括河道整治、堤防工程、水库工程、分蓄洪工程等的规划设计、运用、管理,以及防汛抢险技术作了详细介绍。在内容上,除了保留我国在长期治河防洪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一些行之有效的河工技术与手段外,还反映了世界*治河防洪基本观点、策略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 本书为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学生专业课教材,也可供从事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干旱管理方法研究》由郭东明、霍延照、郭清、孙玉华等所著,本书主要介绍了干旱管理方法,包括干旱及干旱灾害、与干旱管理相关的国 际理念与方法、干旱的脆弱性分析与管理策略制定、干旱等级指标体系的建立、水资源模型及干旱缺水量的计算与预测、干旱管理的行动措施和触 发点、干旱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行政程序设计、干旱管理规划(预案)的编制和长期水资源管理中的干旱管理等内容。 《干旱管理方法研究》可供从事抗旱、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使用,也可供从事水利、水文、气象、农业减灾、水环境保护、 供水等行业专业人士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借鉴。
《北京市郊区城镇水环境治理工程实用技术指导手册》是针对目前北京市各郊区城镇的水环境现状,结合城镇管理者和基层水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他们在知识普及、更新方面的需求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9章,包括总论、郊区城镇污水处理规划、郊区城镇污水管网设计、郊区城镇污水处理工艺设计、郊区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设计、郊区城镇污水回用与污泥的资源化、郊区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投资估算和经济分析、郊区城镇污水处理工艺调试与运行管理、郊区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实例等。 《北京市郊区城镇水环境治理工程实用技术指导手册》适合从事水环境治理的水务工作者,也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以黄河流域为例,系统地介绍了黄河流域兰州段水资源和污染物基本情况,运用环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环境学等理论知识,进行了水权交易市场模式、排污权交易市场模式及流域城市水交易平台构建研究。此外,本书还选用了模糊优选法对黄河流域兰州段的初始水权的分配予以了介绍。 本书可作为相关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参考资料,也可供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本书以“服务当代,惠及后世”的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长期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40多年来海河流域防洪工作的成就、经验和问题。总结提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并探讨今后的发展方向。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流域概况、水系变迁与历代治理、防洪水文、防洪规划、防洪工程建设、防洪工程管理、防洪抢险、防洪非工程措施、防洪工程经济计算、展望等。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述清楚,是海河人民与广大水利、防洪工作者长期奋斗成果的总结。 海河流域的防洪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海河防洪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阅读本书可从中得到教益和启示。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各级水利、防洪工作者,水利科研设计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