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顾慰慈编著的《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讲述了堤防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堤防工程的布置,波浪对堤防的作用,冰盖对堤防的作用,防护堤的渗透计算,堤防的沉降计算,土堤堤坡的稳定性计算,土堤的排水设备,防渗设备,边坡的防护和地基的处理,防洪墙的设计和计算,堤防的养护维修与观测等内容;书中还附有必要的图表和算例,可供读者参考和使用。 《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可供从事堤防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科技人员,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阅读和参考,并可供水利、海港、城市建设等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是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和中国水利学会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写而成的,共收集论文63篇。其反映了混凝土面板坝和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技术应用及发展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类、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类、施工技术类、科研监测类等方面的内容。
《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安全控制技术》是在大量水电工程泥石流沟勘察与治理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和提炼的技术成果。全书系统地研究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分类、流体特征及判别方法等,提出了泥石流勘察和预测的方法,建立了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原则、标准与布置等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并提供了泥石流防治工程实例。 《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安全控制技术》是水电行业泥石流灾害防治技术专著,可供从事水电行业和其他行业泥石流防治工程专业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系统阐述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方面取得的系列化成果,突出了径流调控利用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全书共分为六章。章论述了水土保持流失规律与径流调控关系;第二章论述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与运用情况;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论述塬面、坡面、沟道的治理模式与技术;第六章论述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的监测方法。 本书可供干旱半干旱区水土保持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本稿大致分周、秦,两汉、六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近代。以地区分则大致可分上下游,又细分为北方、南方及近代之省市等地,成文无秩序又分另列目录,可参照。本书以时代分大致古及周秦,其中以地区论又遍及上、中、下游各省市。
河流生态修复是指在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修复功能的基础上,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促使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到较为自然的状态,改善其生态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生态保护行动。《河流生态修复》在深入论述河流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河流生态修复的规划方法、技术措施和监测评估方法。 《河流生态修复》共5章,阐述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深入分析了各类经济建设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阐述了河流调查与分析,涉及地貌过程、景观格局、水文过程、物理化学过程和环境压力一生物响应分析;重点阐述了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包括规划的时空尺度,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修复目标与任务,修复规划原则、规划内容和编制流程以及修复措施工具箱;详细介绍了各类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包括河道内栖息地修复与加强,
《洪水设计与防洪减灾》根据我国*规范、标准和方法,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洪水设计与防洪基本知识、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洪水设计的统计学方法、用流量资料直接推求设计洪水、用暴雨资料间接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洪水设计的基本方法、水库防洪的计算方法、可能*洪水的估算、水利防洪工程、我国防洪减灾体系等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列举很多相关工程实例。 《洪水设计与防洪减灾》具有突出的针对性、通俗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不仅可以供河道和水库管理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水利工程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师生辅助教材,还可供防汛、桥涵、渡河工程及给排水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中国沿海地区城市洪水预测与风险分析(英文版)》以中国沿海地区为对象,系统介绍了沿海地区的各类洪水的时空分布特性与防洪体系的发展,分析了城市化对防洪形势演变的影响,综合比较了国内外在快速城市化阶段治水方略调整的措施,探讨了洪水风险管理的新理念,以及现代防洪体系逐步完善的内在规律与发展趋向。详细论述了城市化地区洪水风险分析的各种方法与洪水数值模拟的新技术,以深圳、广州、天津三个沿海地区的城市为实例,介绍了城市洪涝仿真系统的发展进程与应用成果。全书用英文撰写,可供防洪减灾科技与管理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也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
本书全面介绍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成果及建设管理过程。全书共11章,包括工程概况、工程立项管理、项目建设管理体制、设计管理、招标投标管理、工程监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与审计、工程验收、档案管理、运行管理等内容。 本书可供水利及相关行业的建设者借鉴参考和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教学使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长江河流泥沙、河道演变及治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书是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指导下,由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编写的,旨在汇集半个世纪来河流研究方面的成果和总结河道整治方面的经验。 本书共有4篇,分为16章,内容包括:长江流域自然地理特性、河道地质地貌条件、水系来水来沙条件、河道水文泥沙特征,弯道和汊道水流泥沙运动、悬移质和推移质运动特性、河床形态与河相关系,长江河道形成与发育、长江干流河道、湖泊及河口演变、干支流河型分类及河型成因,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规划与河势控制、护岸工程、裁弯工程、汊道治理、河口整治、长江上游航道整治、三峡库区库岸整治与支流整治,以及长江河道观测和河工模型、数学模型研究方法。 本书可供河流研究人员、河道整治工程技术
本书是一部关于黄河干流主要大型水库运用及水库修建对干流河道演变影响的专著,全书共分5章,内容包括:刘家峡水库、龙羊峡水库、上中游其他水库(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天桥)、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主要阐述了各水库不同时期的运用特点、对水沙条件的改变、对库区及水库下游河道冲淤调整的影响等。同时在书后附上3个附录,分别为宁蒙河道冲淤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黄河水质与生态系统、黄河上中游部分水库基本资料。 本书可供从事黄河规划、治理、河床演变、河道整治、水沙资源配置与利用和防洪减灾等方面研究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流域治 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综合运用数学模型和数值 分析技术,开展了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理论与 方法体系研究,以永定河官厅水库以上流域为案例, 提出了水生态补偿标准、实施要点及流域水生态补偿 策略。主要内容包括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理论 体系研究,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永 定河流域水生态现状分析,永定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标 准研究,永定河流域水生态补偿实施机制研究。《流 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针对流域治理修复型 水生态补偿研究过程中缺少系统理论体系、定量测算 标准和完善实施机制等问题展开研究,研究成果具有 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紧扣流域水 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理 论紧密联系实践,所构建的流域治理修复型水
为进一步完善黄河防洪工程定额体系并方便使用,在上述委颁预算定额的基础上,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工程建设造价经济定额站组织编制了《黄河防洪工程预算定额》。《黄河防洪工程预算定额》是根据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对水利部颁布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和《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1999)的补充,与其配套使用。本书可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姚福海、杨兴国主编的《瀑布沟砾石土心墙堆石 坝关键技术》是瀑布沟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关键技术方 面的科研成果专著。瀑布沟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是目前 世界上在深厚覆盖层上已完建的砾石土心墙堆石 坝,被国际大坝委员会授予“堆石坝里程碑工程”称 号。全书共分3篇10章,包括勘测设计科研篇、施工 篇和监测分析篇。具体章节为绪论,宽级配砾石土用 作土石坝防渗料研究,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应力与变形 分析,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研究,高水头、大泄量、 窄河谷、土石坝泄洪消能新技术;深厚覆盖层基础处 理技术,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填筑施工技术,大坝截流 和蓄水初期的水流控制技术;深厚覆盖层上砾石土心 墙堆石坝安全监测研究,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变形控制 关键技术研究等。 本书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 科研工作的人员使用
《河道修防工(附光盘)》由杜云岭主编,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水利部制定的《河道修防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内容要求编写。全书包括水利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三大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包含了水力学、土力学、工程识图、水文、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堤防工程、土石方及混凝土施工、堤防观测、工程维修养护、工程抢险、植树种草、相关法律法规等基础知识;操作技能部分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技能标准分级、分模块组织材料,包括工程运行检查、工程观测、工程养护、工程维护、工程抢险、培训指导等。 《河道修防工(附光盘)》和《河道修防工》试题集(光盘版)构成河道修防工较完整配套的资料体系,可供河道修防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鉴定业务使用。
刘玉年、何华松、虞邦义编著的《淮河中游河道特性与整治研究》共分4章,介绍了淮河中游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淮河中游径流量与输沙量的时空变化,分析了主要测站水沙关系,进行了输沙平衡和河道冲淤计算,建立了淮河中游河道挟沙能力计算公式和河相关系,建立了造床流量与特征流量间的响应关系,分析了河道特性和演变规律,在系统分析已实施整治工程效果的基础上,根据淮河中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背景和成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指出了淮河干流进一步整治的方向。《淮河中游河道特性与整治研究》对淮河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技术人员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也可供广大水利工作者在做河床演变研究时参考。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多的国家之一,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大部分河流沿岸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如何准确模拟洪水,为防洪减灾提供技术支撑,是水利工作者一直研究的课题。丹麦DHI公司的Mike Flood软件将零维、一维、二维耦合,是一种功能较为强大的商业软件,本书详细介绍了该软件进行洪水模拟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二次开发和应用案例,读者在系统学习本书后,能够熟练使用该软件来完成宏观复杂河网及蓄滞洪区联合运用的洪水模拟及微观建筑物的模拟等工作。
李殿魁等人编著的《黄河三角洲国土防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精)》是山东省“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已完成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增列专题《延长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和省“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巧川海动力输沙建专黄河口双道堤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持续对黄河三角洲的同土淤蚀、牛态演进、海况变迁、海岸防护等进行监测研究。前两个成果足研究如何在黄河河口前沿强化海动力、提高河口输沙能力、保证河口长期稳定;本成果则是研究如何在海岸带弱化海动力,促进泥沙沉降、维持岸线稳定、防治国土蚀退和恢复湿地生态,同时对利用渤海湾和莱州湾曲大潮流系统的结合部强力输送黄河泥沙等进行了探索分析。 《黄河三角洲国土防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精)》将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牛态经济
港口、航道的开发与泥沙研究是当今河口海岸工程的热点。本书内容分五部分:部分为河口治理,包括河口水流泥沙、河床演变及国内外河口治理的经验,河口治导线放宽率,分汊网河航道整治方法;第二部分为航道回淤,分别介绍作者研究的方法、泥沙(包括浮泥)问题及其在若干港口工程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为大风期(包括台风)骤淤、推导的公式及其验证应用,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的难点焦点问题;第四部分为河口建闸和减淤措施、潮汐水流泥沙模型试验;后部分为作者水利计算和波浪冲滩的早期论文。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河口、海岸研究成果的汇集,不少观点和论述已分别编入水利、交通部门相关专业的规范、规程和手册,可供交通、水利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和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编著的《防汛抗旱专业干部培训教材》在全面总结我国防汛抗旱方面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防汛抗旱基本知识和技术要素,供从事防汛抗旱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旨在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水平。全书共十五章,其中防汛部分十章,主要介绍洪水与洪涝灾害、防洪规划和防洪标准、防洪工程措施、防洪非工程措施、雨水情预报、防洪指挥调度、防汛抢险、防汛经费与物资、洪涝灾害统计与评估、防洪效益;抗旱部分五章,主要介绍干旱灾害、抗旱减灾体系、抗旱工程措施、抗旱非工程措施、旱情统计与评估。《防汛抗旱专业干部培训教材》可作为各地防汛抗旱专业人员、参加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各级从事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人员培训和了解相关知识的教材,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