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顾慰慈编著的《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讲述了堤防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堤防工程的布置,波浪对堤防的作用,冰盖对堤防的作用,防护堤的渗透计算,堤防的沉降计算,土堤堤坡的稳定性计算,土堤的排水设备,防渗设备,边坡的防护和地基的处理,防洪墙的设计和计算,堤防的养护维修与观测等内容;书中还附有必要的图表和算例,可供读者参考和使用。 《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可供从事堤防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科技人员,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阅读和参考,并可供水利、海港、城市建设等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稿大致分周、秦,两汉、六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近代。以地区分则大致可分上下游,又细分为北方、南方及近代之省市等地,成文无秩序又分另列目录,可参照。本书以时代分大致古及周秦,其中以地区论又遍及上、中、下游各省市。
《中国沿海地区城市洪水预测与风险分析(英文版)》以中国沿海地区为对象,系统介绍了沿海地区的各类洪水的时空分布特性与防洪体系的发展,分析了城市化对防洪形势演变的影响,综合比较了国内外在快速城市化阶段治水方略调整的措施,探讨了洪水风险管理的新理念,以及现代防洪体系逐步完善的内在规律与发展趋向。详细论述了城市化地区洪水风险分析的各种方法与洪水数值模拟的新技术,以深圳、广州、天津三个沿海地区的城市为实例,介绍了城市洪涝仿真系统的发展进程与应用成果。全书用英文撰写,可供防洪减灾科技与管理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也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
李殿魁等人编著的《黄河三角洲国土防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精)》是山东省“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已完成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增列专题《延长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和省“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巧川海动力输沙建专黄河口双道堤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持续对黄河三角洲的同土淤蚀、牛态演进、海况变迁、海岸防护等进行监测研究。前两个成果足研究如何在黄河河口前沿强化海动力、提高河口输沙能力、保证河口长期稳定;本成果则是研究如何在海岸带弱化海动力,促进泥沙沉降、维持岸线稳定、防治国土蚀退和恢复湿地生态,同时对利用渤海湾和莱州湾曲大潮流系统的结合部强力输送黄河泥沙等进行了探索分析。 《黄河三角洲国土防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精)》将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牛态经济
《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收集了三门峡工程兴建、改建与管理运用的文章和近期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对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三门峡泥沙问题处理及对潼关高程的影响问题提出了各方面的意见。人选文章涵盖面较广,观点各异,可使读者较全面地了解三门峡工程的历史背景、现在和将来,从中能获得较系统的信息。许多作者为黄河研究工作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研究成果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 本书可作为从事水利科研、教学、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科技人员和高等学校师生的参考书籍,也可供关注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的广大读者参考。
李原园、塞耶斯、沈福新编写的《现代洪水风险管理》通过对国内外洪水风险管理发展历程的分析回顾,系统总结了洪水风险管理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经验,针对当今社会面l临的防洪减灾问题和挑战,深入分析了洪水风险管理的时代特征,研究探讨了现代洪水风险管理思路、途径以及管理框架,并针对洪水风险及其不确定性,系统论述了适应性洪水风险管理的方法体系,在风险应对、空间规划制定、风险应急管理机制建立、洪水风险图编制、突发洪水风险应对以及洪水保险制度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原则和技术思路。《现代洪水风险管理》是一本学术性、系统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专著,可供城乡规划、水利规划设计、科研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管理等有关技术、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长江河流泥沙、河道演变及治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书是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指导下,由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编写的,旨在汇集半个世纪来河流研究方面的成果和总结河道整治方面的经验。 本书共有4篇,分为16章,内容包括:长江流域自然地理特性、河道地质地貌条件、水系来水来沙条件、河道水文泥沙特征,弯道和汊道水流泥沙运动、悬移质和推移质运动特性、河床形态与河相关系,长江河道形成与发育、长江干流河道、湖泊及河口演变、干支流河型分类及河型成因,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规划与河势控制、护岸工程、裁弯工程、汊道治理、河口整治、长江上游航道整治、三峡库区库岸整治与支流整治,以及长江河道观测和河工模型、数学模型研究方法。 本书可供河流研究人员、河道整治工程技术
本书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水文学委员会(CHy)组织编写的洪水预报和洪水预警实用指南,目的是为那些需要建立或定制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的成员(国)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指导。该指南并没有按照一个特定的模板或惯例,为用户开发洪水预报预警系统设计初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是通过列举许多不同的实践和技术范例,反映不同情况下的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的发展水平和系统性能。本指南共分9章,内容涵盖水文监测、信息传输、洪水预报方法与模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信息发布与管理等方面国际上*研究成果和实用技术方法。*章概述了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第二章至第四章主要介绍洪水预报系统的设计,第五章至第七章介绍洪水预报系统的实现和运行,第八章介绍洪水预警框架和业务,第九章介绍洪水预报预警相关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本书
《河道治理设计》(作者河道治理设计撰写委员 会)为水利工程设计实例丛书之一,由直接参与工程 设计的人员撰写。在全面系统 地总结河道治理设计的基础上,用实例的方法给读者 讲述河道治理的工程设计,主要内 容包括:河道工程的水文、工程地质、工程任务及规 模、工程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机电及消防、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工程占压处 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投资概 算、经济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河道治理工程项目 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法,以及设计 标准,提供了便于在设计中使用的公式、计算方法、 技术资料。 《河道治理设计》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从 事水利水电工程工作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 科研、教学等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师生 的参考资料和工程案例读物。
《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安全控制技术》是在大量水电工程泥石流沟勘察与治理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和提炼的技术成果。全书系统地研究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分类、流体特征及判别方法等,提出了泥石流勘察和预测的方法,建立了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原则、标准与布置等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并提供了泥石流防治工程实例。 《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安全控制技术》是水电行业泥石流灾害防治技术专著,可供从事水电行业和其他行业泥石流防治工程专业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洪水设计与防洪减灾》根据我国*规范、标准和方法,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洪水设计与防洪基本知识、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洪水设计的统计学方法、用流量资料直接推求设计洪水、用暴雨资料间接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洪水设计的基本方法、水库防洪的计算方法、可能*洪水的估算、水利防洪工程、我国防洪减灾体系等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列举很多相关工程实例。 《洪水设计与防洪减灾》具有突出的针对性、通俗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不仅可以供河道和水库管理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水利工程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师生辅助教材,还可供防汛、桥涵、渡河工程及给排水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根据我国堤防工程的现状和现行的规范、标准,介绍了河道堤防工程的安全基本知识、堤防工程堤基的安全问题、土质堤防工程的安全验算、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措施、河道堤岸崩塌原因与验算、河道堤岸的防护措施等有关知识。本书可供从事河道堤防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河道抢险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为进一步完善黄河防洪工程定额体系并方便使用,在上述委颁预算定额的基础上,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工程建设造价经济定额站组织编制了《黄河防洪工程预算定额》。《黄河防洪工程预算定额》是根据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对水利部颁布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和《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1999)的补充,与其配套使用。本书可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港口、航道的开发与泥沙研究是当今河口海岸工程的热点。本书内容分五部分:部分为河口治理,包括河口水流泥沙、河床演变及国内外河口治理的经验,河口治导线放宽率,分汊网河航道整治方法;第二部分为航道回淤,分别介绍作者研究的方法、泥沙(包括浮泥)问题及其在若干港口工程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为大风期(包括台风)骤淤、推导的公式及其验证应用,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的难点焦点问题;第四部分为河口建闸和减淤措施、潮汐水流泥沙模型试验;后部分为作者水利计算和波浪冲滩的早期论文。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河口、海岸研究成果的汇集,不少观点和论述已分别编入水利、交通部门相关专业的规范、规程和手册,可供交通、水利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和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城市雨洪模型及应用》由黄国如、冯杰、刘宁宁、喻海军著,主要介绍了城市雨洪模型及其在济南市和广州市城市暴雨洪水模拟和预警中的应用。 其内容包括介绍了城市雨洪模型研究发展概况,分析了济南市城市化对暴雨洪水的影响,探讨了珠三角地区城市暴雨内涝成因;阐述了SWMM模型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计算方法,运用 SWMM构建济南市城市雨洪模型;针对济南市特殊地形,建立了基于格子波尔兹曼方法的城市雨洪模型,该模型由流域水文模型、坡面汇流模型、洼地调蓄模型和河道洪水演算模型构成:运用MIKE 21建立了济南市城市暴雨洪水模型,分析洪水在济南市城区淹没过程、淹没水深和流速等,构建各种设计暴雨情形下的防洪预案;研制了基于GIS平台的济南城市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该系统以各类城市雨洪模型为核心,可以实现济南市城市暴雨
本书是一部关于黄河干流主要大型水库运用及水库修建对干流河道演变影响的专著,全书共分5章,内容包括:刘家峡水库、龙羊峡水库、上中游其他水库(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天桥)、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主要阐述了各水库不同时期的运用特点、对水沙条件的改变、对库区及水库下游河道冲淤调整的影响等。同时在书后附上3个附录,分别为宁蒙河道冲淤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黄河水质与生态系统、黄河上中游部分水库基本资料。 本书可供从事黄河规划、治理、河床演变、河道整治、水沙资源配置与利用和防洪减灾等方面研究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针对我国大坝安全检测与监测领域技术繁多、标准化程度低等难点问题,通过现有技术标准梳理、典型工程调研,开展了大坝安全检测与监测技术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主要内容为:提出了大坝安全监测仪器选型原则,规定了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室内检验和现地校验参数要求及效验方法;构建了安全监测系统的测度体系,制定了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技术路线,建立了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提出了新的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单元、分部和单位工程划分原则,完善了各阶段验收的验收流程,细化了安全监测仪器评定技术指标,制定了自动化系统验收考核方法;研究了大坝安全鉴定参数集构建方法,提出了大坝安全鉴定参数的取值标准和分级评价标准;梳理了大坝检测技术,构建了大坝安全监测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多层次
本书是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和中国水利学会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写而成的,共收集论文63篇。其反映了混凝土面板坝和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技术应用及发展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类、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类、施工技术类、科研监测类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通过大量野外调研查勘、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模拟等方法,在以往有关黄河水沙变化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黄河中游干流主要断面和主要人黄支流1997-2006年水沙的时空变化特点、暴雨洪水泥沙关系变化规律、水沙变化成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上中游大型灌区引水、水库调节和矿藏开采等典型人类活动对黄河径流泥沙的影响程度,核实了水利水土保持措施量等基础数据,探讨了水沙变化评价理论与方法,阐明了1997-2006年人类活动对黄河水沙过程的影响程度和未来30a黄河水沙变化情势,并对未来50a黄河水沙变化情势进行了展望,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可供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地理、泥沙、环境、农业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流域管理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