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螺旋桨技术研究及系列图谱》从工程实践和物理概念方面做些探讨。其中,*部分包括螺旋桨的几何形状、桨叶剖面翼型的变化:在复杂运动状态(变速、调速和不同方位角时)中,螺旋桨的流体动力状况和相应工程技术对策;空泡现象和船后伴流场的模拟试验和评估等。为应对现代各种用途船舶对螺旋桨的要求(控制空泡、减振、降噪等),出现了现代径向变螺距、周向侧斜、轴向预置纵倾的翼形剖面桨叶船用螺旋桨。第二部分包含一些经过实验检验,证明可用的新的螺旋桨系列图谱,它们分别针对不同类型船舶所需载荷系数各异的螺旋桨。 《船用螺旋桨技术研究及系列图谱》可供从事船用螺旋桨研发和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船舶和海洋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阅读。
本书是作者近20 年来在大跨度斜拉桥抗风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总结,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 计划课题和国家973 计划项目的基础研究成果以及10 多座大跨度斜拉桥(包括4 座采用颤振气动控制措施的斜拉桥)的应用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十三章,内容包括斜拉桥跨度演变、斜拉桥抗风设计概念、非平稳随机风场特性、斜拉桥结构动力特性、斜拉索风载性能、斜拉索风雨激振及其控制、斜拉桥非平稳抖振分析、斜拉桥涡振特性与时域计算、斜拉桥颤振稳定及其控制、非完全相似模拟风洞试验、全过程风效应数值模拟、超大跨度斜拉桥抗风稳定性、总结与展望。本书可供桥梁科研、设计及施工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桥梁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学习参考。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作者多年来从事智能控制与船舶自动化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概述了国内外智能控制与船舶自动化系统研究进展,分别论述了船舶自动舵智能控制、船舶减摇鳍智能控制、船舶动力定位系统智能控制、船舶运动与主推进装置联合智能控制、船舶智能导航系统、船舶智能避碰系统和欠驱动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的运动智能控制等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力求体现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在现代船舶工程系统中的成功应用。
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标志着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长江航运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将引领长江航运业进入统筹发展、协调发展、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适度超前、全面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长江水运体系的新阶段。
马运义编著的《现代潜艇设计原理与技术(精)》以现代潜艇总体设计为主线,将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综述性与专述性相结合、“传统”技术与现代新技术相结合,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潜艇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技术及其未来发展。旨在使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对潜艇总体设计有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较系统的潜艇总体观念,助其开展潜艇设计和技术研究领域的工作。《现代潜艇设计原理与技术(精)》可作为高等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部队、院校、厂所等从事舰艇研究、设计、建造、教学工作的有关人员参考。
《船舶工业概论》共分8章,其中第1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船舶及其工业概况、新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历程、我国船舶工业总体发展概况和布局,第2章介绍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现状,第3章介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现状,第4章介绍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现状,第5章介绍我国船舶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第6章介绍我国造船技术的发展现状,第7章介绍船舶行业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第8章介绍行业管理与中介组织。 《船舶工业概论》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文字简练,资料翔实新颖,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船舶专业教材,也可供船舶行业从业者、爱好者阅读参考。
该书是在英国法的框架下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常见的船舶建造合同的条款,不仅涉及合同条款的磋商和订立,而且还包括合同条款的具体履行要求以及违约后果。本书引用了较多的案例,有助于读者对相关问题有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理解。
《中国长江帆船通鉴》为对于世界上伟大水路之一的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的船只作了广泛而权威的记录的英国人夏士德所著,由王予和所译。本书主要介绍了我国长江上的货船、客船、运盐船、运米船、运煤船、燃料船、运棉船、海关船、救生船、渔船、住家船、木筏、竹筏等船型,罗盘、桅、帆、索、缆、桨、篙、锚、舵及操帆法,并收录了运用科学绘图技术绘制、比例精准的各类船只图。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技术含量很高,涉及广泛的中国船文化、自然地理和历史,既可供中国传统帆船与舢板的爱好者、传承者阅读,亦可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考。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推广高速公路建设典型示范经验,推进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标准化活动,进一步提升试验检测工作水平,促进试验检测操作标准化,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编写了《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操作手册》,并专门录制了学习光盘,分为六个分册。胡钊芳主编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附光盘)》为其中一本。
胡钊芳主编的《岩石集料及矿粉试验(附光盘)》与学习光盘配套使用,具有“图文并茂,专业性强,通俗易懂”的优质效果。以路基、路面、桥涵等工程中的原材料试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施工抽检试验,交工验收检测等为主线,以现行试验规程和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及其他相关技术标准、资料为主要内容,涵盖了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各个方面。手册所引用的试验方法、技术标准都出自*版本,所有试验方法均有注意事项栏。
《中国历代海路针经》共180万字,450幅图,萃取160种资料点校而成。是秦至清代所有海路行程、针经导航之空前大全集,其中有从未刊布过或罕见的东海、南海针经近20种,包括钓鱼岛、南海诸岛的原始记录,如迄今所知早记载钓鱼岛的《(洪武)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近年在牛津大学博物馆发现的《明代东西洋航海图》和耶鲁大学博物馆发现的《清代东南洋航海图》,以及首次公布的泉州的《源永兴宝号航海针簿》《山海明鉴针路》《石湖郭氏针路簿》,还有海南岛渔民在南海活动的《更路簿》等。 书中还附有 民国以来的针经 更路簿提要 古代针路往来港口地名表 南海诸岛中外及民间名称对照表 中国古代海路交通大事表(前6000 公元1912) 。 全书分秦至宋、元明、清代共上中下三篇,每篇开首均有介绍性前言。1912年后作品一般不收,但其提要酌情收入附
《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第3卷):杂史卷(套装共7册)》全面系统地检索、整理、研究自远古至新中国成立之间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正史、别史、杂史、方志、考古、档案、图画、学术、海外典籍等各类基础文献,将其中与中国航海(含通海江河航行)历史相关的活动、事件、人物、地区、运载工具、航行技术以及航海管理机构与政策等图文资料辑集成册。
《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第3卷):杂史卷(套装共7册)》全面系统地检索、整理、研究自远古至新中国成立之间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正史、别史、杂史、方志、考古、档案、图画、学术、海外典籍等各类基础文献,将其中与中国航海(含通海江河航行)历史相关的活动、事件、人物、地区、运载工具、航行技术以及航海管理机构与政策等图文资料辑集成册。
全面记录先秦中国海路开拓、宋代出现航海罗盘以及元明清针经导航。全书既有古代汉籍的编辑整理,又有一些近期新搜集的资料,包括古航海图、古书影图、发掘的古船、现代建造的复原图及各类船模、相关的出土文物和古陶瓷器。包含中国南海、东海沿岸及诸岛由古迄清的详尽记录,反映中国人对祖国海疆的发现、开拓和经营,资料翔实而不夸张。专家齐集校点,以便世代流传,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现代舰船动力定位》全面讲述了现代舰船动力定位技术及其应用,总结了推动船舶动力定位技术进步和工程应用的若干关键技术和优秀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现代舰船动力定位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总体设计技术、动力定位船电力推进、半实物仿真技术、动力定位船测量信息处理技术、现代动力定位船的先进控制技术、动力定位船的冗余设计和容错控制、推力分配、故障诊断和报警、动力定位在现代舰船中的应用等。 《现代舰船动力定位》可以作为国防现代化和武器装备现代化船舶动力定位设计和操作人员、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供自动控制类及海洋工程专业的高校师生选用,同时也可供对动力定位技术感兴趣的专业人员参考。
本书以时间为序,从先秦一直到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航运发展为主线,汇集各种史料和相关的资料与数据,详细介绍了浙江段大运河(浙东运河和浙西运河)开凿、发展的全过程,以及航运、航道治理、船舶修造、港口码头建设和行业管理的发展历程,大运河浙江段对浙江乃至全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贡献,为业内提供一部相对比较完整、可靠的历史资料和行业史料。
本书为全国桥梁船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编录论文61篇,包括桥梁船撞理念、理论方法、数值模拟与试验、开发应用与监测预警5篇内容。本书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就桥梁船撞技术在工程应用中提出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对此开展相应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所取得的新成果,又吸纳了一大批桥梁船撞技术工程应用实例及其成功经验,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公路、铁路、水利、航运、船舶等部门从事设计、科研、施工、监理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船舶工艺技术》以船舶工艺技术为主题,以船舶工艺技术体系为主线,全面系统地叙述_r船舶工艺技术。内容涵盖船舶工艺技术概论和体系、各专项船舶工艺技术、典型船舶产品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工艺、工艺管理和船舶工艺技术展望等五方面的内容。全书按上述内容分为:“概论篇”第l章概论,包括船舶工艺技术体系;“技术篇”第2章~第16章.包括现代造船模式等5项总体技术和船体构件加工、装配、焊接等lO项专项技术;“产品篇”第17章~第20章,包括三大主流船型、液化气船、高性能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工艺;“管理篇”第2l章~第24章,包括船舶工艺管理、标准化、船厂建设工艺设计和工艺队伍建设等内容;“展望篇”第25章~第26章.包括船舶工艺技术创新、展望和规划等内容,共五篇26章。 《船舶工艺技术》既可作为船舶行业各级领导干部
经典游艇产生于小船建造的黄金时期。它们体现了海洋文化.并成为该文化值得保护的遗产。 大型的,经过专业管理的游艇,以木材和皮革制成。鲜亮地停靠在岛间单桅游艇和敞式双桅帆艇的旁边令人喜爱的奢华,充满了魅力和活力。如此在不同事物间建立起一种天然的联系,从“大级别”的顶上级游艇到广受欢迎的民俗船或紧凑级的带中插板游艇,从细节到整体.从地中海上的帆船赛到Flensburg前的夜晚情调。经典场景的美丽和永恒的优雅是全方位的,这里将介绍它的所有方面。 使观察者的目光变得敏锐,对特征感知的专注是这本华丽图册的*优势。通过船上构造的场景,并同时呈现令人惊奇的细节.来达到完美的效果。 画册展示了Nico Krauss作品丰富多彩的概貌。多年来。这位汉堡摄影师都将经典游艇视为他喜欢的题材.并且使自己这些独特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