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系统阐述喷水推进和推进泵理论及工程设计技术的论著。全书共10章,前4章讨论了喷水推进与舰船总体性能匹配优化的相关内容,重点论述了喷水推进的理论、喷水推进装置的分类及其适用范围和喷水推进主要参数与舰船总体性能匹配优化技术。后6章介绍了喷水推进装置分系统,重点论述了喷水推进轴流泵环量理论设计方法、喷水推进混流泵三元可控速度矩设计理论和方法,前瞻性地对两种新泵型 高比转速前置导叶喷水推进轴流泵及低比转速喷水推进轴流泵进行了探讨。 有关喷水推进的专著国内外较为罕见,作者将四十余年专业从事喷水推进和推进泵理论研究、技术设计、试验以及工程应用的积累和心得,总结归纳撰写成本书,提出了喷水推进的新思想与新技术,把握了喷水推进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供舰船科研设计单位、船舶工业主管部门、舰船使
本书重点分析了船舶交流电力推进系统的相关技术及特种电力推进技术,同时也兼顾了直流电力推进系统。全书共分13章,第1章简单介绍了船舶电力推进的基本概念、构成、特点、分类、应用及发展状况。第2章介绍了船舶电力推进中的螺旋桨基本理论、工作特性及螺旋桨对推进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要求。第3章介绍了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中所采用的各种推进电动机,包括直流推进电动机、多相异步推进电动机、多相同步推进电动机和多相永磁推进电动机。第4章介绍了船舶直流电力推进系统,包括直流推进系统的主电路连接方式、简单的G-M系统、带蓄电池组的G-M系统、恒功率系统、恒电流系统以及带整流输出的交流发电机-直流电动机推进系统。第5章介绍了交流电力推进系统中所采用的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及其构成的交-交变频器、多电平变频器、H桥型变频器和电流源型变
张会生、周登*编*翁史烈主编的《燃气轮机可靠性维护理论及应用(精)》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燃气轮机维护理论及方法研究的专业书籍,主要内容包括燃气轮机可靠性维护理论的基础知识,燃气轮机RCM技术中所使用的理论方法及工具,燃气轮机维护中常见的各类故障分析以及维护方式和策略,RCM技术的应用分析等。本书可作为燃气轮机(或相关设备)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学用书,也可以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燃气轮机系统维护技术相关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参考。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是国内部全面系统论述现代船舶电力推进技术的学术专著。全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组成结构、数学模型和控制方法;根据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给出了实际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设计案例和仿真结果;详尽介绍了目前国际先进的技术方法和设计理念;还探讨了未来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为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国内外进展、关键技术和研究设计方法提供学习和借鉴。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有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从事船舶和海洋工程的设计建造和有关电气装备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适用于相关领域的市场推广、技术服务和企业经营的高级管理人员。
本书针对具有非线性、强耦合、不确定、强扰动、多约束等特点的综合复杂的多无人船集群系统,从通信、制导、控制一体化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多无人船集群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并给出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主要内容包括:无人船集群协同控制所面临的研究挑战和研究进展;无人船集群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基础知识;侧滑角未知的欠驱动单无人船路径跟踪;基于全路径导引、单路径导引、多路径导引的欠驱动多无人船的协同路径跟踪;模型参数不确定和海洋环境扰动下的无人船动力学自适应控制和抗干扰控制。
《集装箱港口网络形成演化与发展机制》港口是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构建合理的港口体系和航运网络是保障全球贸易和国内贸易高效发展的基础。本书从多种空间尺度,系统阐述了集装箱港口网络体系的发展过程,总结了一般性演化规律,剖析了航运网络的空间组织特征,揭示了枢纽港的发展机制,重点考察了新时期下新生因素对集装箱港口发展的作用机理。全书共分为十四章。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七章为全球尺度的集装箱港口研究,重点阐述了集装箱港口体系演化过程、航运网络组织、枢纽港识别和发展机理;第八章至第十三章为中国尺度和区域尺度的集装箱港口研究,重点分析了集装箱港口网络体系结构、发展演化、航运网络和区域性发展特征及模式;第十四章为研究结论及展望。
《船舶工业概论》共分8章,其中第1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船舶及其工业概况、新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历程、我国船舶工业总体发展概况和布局,第2章介绍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现状,第3章介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现状,第4章介绍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现状,第5章介绍我国船舶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第6章介绍我国造船技术的发展现状,第7章介绍船舶行业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第8章介绍行业管理与中介组织。 《船舶工业概论》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文字简练,资料翔实新颖,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船舶专业教材,也可供船舶行业从业者、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国际海事组织海员行为示范 之一,根据国际海事组织海员行为示范课程MODEL COURSE 1.04翻译而成。本书共8大部分,分别为前言;介绍;A部分:课程框架包括范围、目标、入学标准、课程证书、课程人数限制、教员要求、教学设施和设备、模拟器的使用、固定化学干粉消防系统、设计;B部分:课程概要和时间表包括课程概要、课程时间表;C部分教学大纲细则;D部分:教员手册包括介绍、注释。
本手册共分上、中、下三册,其中上册为海港总平面及装卸工艺,包括:设计条件、港址选择、港口水域有陆域布置、各专业码头的装卸工艺及设备选型和港口经济效益分析。中册为港口水工建筑物设计,包括:设计荷载、结构选型、各种码头结构的设计、码头设备、防波堤、防沙堤及护岸和外海灯塔等。下册为港区陆域建筑物和附属设施,包括:港区客运站、港口仓库、储油设施、港区辅助建筑物、港区道路堆场、港区给排水和供热彩暖通风、供电照明、港区通信和环保设计。 本书册可供从事港口管理、设计、科研、施工等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港航专业院校师生参考。
海洋核动力平台 本书阐述海洋 核动力平台的发展简史、主要系统及核安全文化。首先介绍海洋核 动力平台的 前世今生 和方案选型;然后分 别论述该平台的船舶系统、核动力系统、二回路系统、平台输配电 系统、平台综合信息系统、系泊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后介绍了核安全文化,对核设施、核活动、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采取必要和充分的监控、保护、预防和缓解等安全措施,防止由于任何技术原因、人为原因或自然灾害造成事故发生,并*限度减少事故情况下的放射性后果,从而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不当辐射危害。 本书可作为船舶工程、核能科学与工 程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海 洋核动力平台设计、运行、管理及安全分析的科技人员参考读物。
基于工作实践,针对船舶设计、建造及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介绍了船舶振动噪声测量方面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机械设备振动噪声测量、机械设备隔振装置振动测量、舱室空气噪声测量、辐射噪声测量、船舶噪声源定位分析技术、船舶声学测量试验与评估分析。全书侧重于工程应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本书基于港口大型货车的行驶特性和交通流时空分布特征?以提高港口道路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为目标?重点研究以下问题:如何对港口道路等级进行划分并科学地对其交通需求进行预测?考虑大型货车的行驶特性?对港口道路的横断面、平面、纵断面和交叉口进行科学地设计?针对港口用地和大型货车的行驶特性?提出港口道路出入口的交通设计?结合码头交通流时空特性?对港口闸口的设计和交通组织进行优化? 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为港口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和交通组织提供新的思路?本书可供交通工程学科、交通工程及交通运输等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考使用?也可为从事交通规划与设计、港口交通运输、智能交通等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原油在海洋运输过程中的基本业务知识和实务,包括原油货物、装卸港口码头、运输船舶、贸易租船合同、船舶在港业务手续与实务操作,以及船货代等方面。全书分为四篇共23章,主要内容包括原油货物、原油运输船舶、原油装卸港口与设施、原油海洋运输业务与实务4个方面,并在书后附有2个相关附录以备读者使用。本书的资料基本来源于实际工作之中的实务,且图文并茂,因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本书可作为海事院校国际航运等相关专业实务性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原油海洋运输的贸易公司、船舶、港口码头、船务公司、船代公司、货代公司、相关炼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并可作为国内原油运输业务管理实务方面的专业性参考用书。
本书为《水运工程施工标准化建设指南》施工工艺篇码头工程分册,是在总结全国水运工程施工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吸纳全国各地码头工程施工标准化的实践经验和工艺创新成果编制而成。本书重点介绍重力式、高桩、板桩三种形式码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化管理措施和要求,采用大量工程实例图片进行示意,从工艺简述、工艺准备要点、工艺实施流程、工艺控制重点等四个方面,提出成熟且具有推广价值的工艺的推荐性要求,内容符合现行水运工程标准规范,对引导实施施工标准化管理的思路和方向、规范码头工程施工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书适用于大中型重力式、高桩、板桩码头工程施工管理,也可供小型重力式、高桩、板桩码头或其他结构形式码头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系统介绍了下水浮体接载装备的配载力学原理、配载优化算法、预配载仿真模型和实时配载数学模型建立及求解方法、不同移运方式下接载装备承受产品载荷计算方法、配载系统开发等关键技术。根据下水作业实际要求,提出了保证安全作业的性能指标和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K系数方程组法、基于载荷曲线的配载强度控制算法、基于内点法的配载优化算法以及改进的遗传算法四种配载优化算法,并在载荷计算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滑道和气囊两种移运方式的实例分析,*后介绍了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本书叙述了现代潜艇结构强度的设计计算方法与试验技术,全书共10章。 、二章描述了高屈强比钢材建造的大深度现代潜艇所产生的诸多不利于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用现代损伤力学理论在材料选取和结构防断设计中应考虑的力学问题。在模型和实艇试验数据及工厂建造工艺水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潜艇结构设计中载荷安全尺度的选取原则。 第三、四、六、七、八章分别叙述了现代潜艇结构中的环肋圆柱壳、环肋锥柱结合壳、耐压圆柱壳开孔、耐压液舱结构和舱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设计计算方法。 第五章叙述了潜艇结构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以及为提高疲劳寿命而采取的新的工艺措施——超声冲击技术。 第九、十章叙述了潜艇模型的强度、稳定性和疲劳试验的方法,以及实艇在船台上的试水试验和海上的深潜试验方法和经验。除常
《国际船桥相撞及其防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国际船桥相撞及其防护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收集的论文共40篇。这些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船舶与桥梁相互撞击中的各类问题,并提出了不同的防御对策,主要包括桥梁船撞防护设计理念和方法、船桥相撞的动态响应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桥梁船撞防护新技术、桥梁防船撞预警与遥控监测、桥梁船撞防护结构撞击试验等。 《国际船桥相撞及其防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国际船桥相撞及其防护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编著。
本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微机控制系统与工业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基础;传感器与测量技术;船舶机舱重要参数的监测;船舶机舱监测与报警系统;船舶蒸汽锅炉自动控制系统;机舱辅机控制系统;机舱反馈自动控制系统;船舶主机遥控系统;主机遥控系统实例分析;智能柴油机控制系统;电力推进控制系统。 本书是普通高等院校轮机工程和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配套教材之一,是针对高等院校轮机工程和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也可用于相关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还可供船舶轮机自动化技术人员自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