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11章。第1章介绍航空发动机发展历程以及发动机总体性能参数;第2章介绍发动机进、排气装置;从第3章开始,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为核心,分析热力循环特点,最佳参数及其选择原则,各部件之间的共同工作以及设计参数,各种调节规律下的高度、速度特性和节流特性,发动机过渡态、加力以及双转子结构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涡轮轴发动机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本书编写着重阐明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力求联系发动机设计、制造及使用实践,反映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
本书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简称航空燃气轮机)为主要对象,第1~7章是航空燃气轮机“结构分析”,主要介绍航空燃气轮机的分类与研制、结构组成、典型的总体结构方案和部件结构方案,此外对发动机安装结构的分类和设计特点进行了介绍。本书更注重从正向设计的角度,论述航空燃气轮机的工作环境和载荷条件、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典型的总体结构布局和部件的结构特征。第8~12章是航空燃气轮机“结构设计”基础,主要介绍发动机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结构定量评估和优化方法、结构系统稳健设计和安全设计方法,最后以典型涡扇和涡桨发动机为例,论述了总体结构与力学特性的关系。
本书覆盖了多旋翼飞行器设计的大部分内容,共十五章,包括多旋翼飞行器基础知识、布局、动力系统、建模、感知、控制和决策等部分。旨在将多旋翼飞行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设计原则组织起来,并强调基础概念的重要性,具有基础性、实用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等特点。本书可以用作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教材,或者作为该领域研究的入门指南,还可以作为多旋翼飞行器工程师的自学教材。另外,本书也可以作为其他无人飞行系统乃至无人系统的补充阅读材料。
计划是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提出的大型低轨互联网星座系统建设计划。本书以美 大型低轨互联网星座系统建设计划为研究对象,梳理了 计划的实施情况及发展趋势,从系统架构、拓扑分析等角度切入开展了 低轨 星座关键技术分析,从运行模式、经济性分析等角度切入研究了 低轨 星座的业务运行情况,并以此为基础, 、多层次研究了 的应用潜力,为深化对美 低轨 星座的了解提供了参考借鉴。 本书可供相关从业者和大众读者阅读。
本书由12章组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性能。第1至5章讲述了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和稳态及过渡态性能与控制规律。第6章介绍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仿真。第7章阐述了涡轮轴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第8章和第9章对推进系统性能和发动机/飞机性能匹配做了细致分析。除发动机的设计性能外。第 10章对发动机使用中的性能问题做了专门论述。第11章介绍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新技术和技术发展。第12章介绍了自适应循环发动机。 本书可供从事航空发动机及其有关专业领域的工程设计、科研、使用维修人员以及技术领导等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发动机专业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对航空发动机有兴趣的人员阅读。
本书共分6章,内容分别为: 转子叶片强度、轮盘强度、叶片振动、轮盘振动、转子振动与平衡、航空发动机零件的疲劳强度与寿命。本书重点针对航空发动机的三大关键件、重要件: 叶片、轮盘、主轴,从工作条件载荷入手,在适当的假设条件下,推导建立其应力、振动特性常规计算的基本理论与公式,结合相应的结构强度设计准则,形成关键件结构强度与减振设计及分析方法。大部分章还给出了相应算法的FROTRAN源程序。
本书描述了如何从头到尾测量和管理飞机计划,重点是将全生命周期展示从计划到测试的所有基本输入,过程和输出要求;展示如何通过从计划到执行的生产来简化设计过程;使用综合总体计划时间表(IMPIMS)获取生命周期策略;确定成本动因对人员,产品和流程的所有影响。这些成果对飞机的系统设计和管理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籍分九个章节对民用飞机直接维修成本基本概念、民用飞机直接维修成本分析与控制总体策略、民用飞机直接维修成本目标设定、分配、预计、控制及运营监控等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阐述,同时本书融合了系统工程理念、并行工程理念及供应商管理理念。
本书以空间任务需求为设计驱动,给出任务及轨道选择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航天器的空间环境与设计约束的基础上展开航天器设计,介绍了航天器发射与运行控制密切相关的运载火箭系统和地面站及控制系统,阐述了航天器的结构、机构、装配、集成和测试、小卫星工程以及产品保证等内容。本书最后一章是对前面各章专业知识的总结,并重点介绍一种系统设计方法??并行工程设计,该章内容是全书的精髓。
近20年,国际国内体系研究学科领域十分活跃,取得了许多成果。从方法论看,体系研究有两种主流方法:一种是从体系模型设计角度开展研究,最典型的是美国国防部提出的国防部体系结构DoDAF标准,为体系全生命周期的开发、使用和维护服务;另一种是开展基于建模仿真技术的体系能力量化分析研究,评估体系满足使命任务要求和适应环境变化的程度,以支撑体系演化改进。本书也是这两种研究方法的系统性总结和介绍。 本书凝练了作者长期从事体系总体设计、体系建模仿真所积累的理论方法和知识,可作为从事体系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教师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近年来航天液体动力人不断结合国内外产品保证等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 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全过程推行实施了产品保证,并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基于风险思维并适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高质量保证成功的产品保证管理模式。本书系统总结了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保证理论研究成果、体系建设成果以及工程实践经验,以期指导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保证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开展,促进液体火箭发动机各级产品高质量保证成功能力的稳步提升,重点面向航天液体动力领域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型号研制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航空材料力学性能检测》是航空工业力学性能检测人员的培训教材。全书共4篇17章:基础知识篇包括航空材料基础知识、金属的变形、金属的断裂与断口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基础知识;短时力学性能篇包括金属的拉伸、硬度、冲击、压缩、弯曲、扭转、剪切和工艺性能试验以及复合材料的短时力学性能试验;疲劳断裂力学性能篇包括金属的高周疲劳、低周疲劳、断裂韧度和裂纹扩展速率试验以及非金属材料的疲劳、断裂和冲击性能试验;长时力学性能篇包括金属的持久和蠕变性能及氢脆试验。
本书以现代飞机飞行动力学与飞行控制为核心内容,从飞行性能、飞机运动动力学、飞行稳定性、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理论及现代飞行控制技术等角度,深入讲解现代飞机飞行动力学与控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及应用。 每章列举了相关的实例及部分相关源码,附录为飞行力学与控制常用的一些工具和典型飞机气动数据,供读者方便时查阅。 本书可作为飞行力学,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低年级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飞行控制等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全面介绍航空发动机转子试验、轮盘试验、轴类试验、机匣结构件试验、叶片试验、齿轮试验、直升机传动系统试验、应力应变测试等内容,提炼多年来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试验经验,全书均按照科研试验流程对各类试验进行详细论述。
《国外商业航天发展模式概论》对国外主要商业航天公司的发展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应用模式和商业发射、卫星通信、卫星导航与遥感、太空旅游等商业航天服务领域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商业航天是以市场为主导,采用市场手段,应用市场机制,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开展的航天活动,是航天事业发展到阶段的产物。同时,商业航天持续繁荣,航天经济不断孕育发展,已稳居世界航天经济的核心主导地位,并呈现高潮迭起、加速创新态势。 商业航天公司逐渐成为航天科研生产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世界航天技术发展和服务领域将起到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飞机起落架动力学设计与分析》由聂宏,魏小辉等编著
本书从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规律和理论应用两个方面出发,详细讲解了卫星的二体问题,摄动运动方程的建立及摄动运动方程的一阶分析解,逐步引导读者熟悉为实现具体任务需求的卫星轨道设计、星座构型、编队飞行和发射段弹道设计,深入分析了冲量假设和有限推力两种情况下,为完成特定任务,卫星轨道所发生的有意改变。本书*的特色在于详细推导了书中涉及所有公式,力图使读者在牢固掌握基本原理、熟悉计算过程及方法的同时,*终构建起自身专业领域知识体系;本书精心绘制近百幅示意图、流程图,帮助读者直观理解所学知识;另外,本书从实用出发,选材更加贴合于工程实践需要。
本书首先对以固体推进剂为燃料的几种超燃冲压发动机进行概述,着重阐述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及性能特点;其次介绍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理论性能分析方法,并针对飞行工况、推进剂类型等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展开分析;再次分别讨论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内流场的数值仿真方法和发动机地面直连实验方法;最后介绍了一种组合式固体超燃冲压发动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本书以空间任务需求为设计驱动,给出任务及轨道选择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航天器的空间环境与设计约束的基础上展开航天器设计,介绍了航天器发射与运行控制密切相关的运载火箭系统和地面站及控制系统,阐述了航天器的结构、机构、装配、集成和测试、小卫星工程以及产品保证等内容。本书最后一章是对前面各章专业知识的总结,并重点介绍一种系统设计方法??并行工程设计,该章内容是全书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