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11章。第1章介绍航空发动机发展历程以及发动机总体性能参数;第2章介绍发动机进、排气装置;从第3章开始,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为核心,分析热力循环特点,最佳参数及其选择原则,各部件之间的共同工作以及设计参数,各种调节规律下的高度、速度特性和节流特性,发动机过渡态、加力以及双转子结构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涡轮轴发动机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本书编写着重阐明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力求联系发动机设计、制造及使用实践,反映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
本书共分6章,内容分别为: 转子叶片强度、轮盘强度、叶片振动、轮盘振动、转子振动与平衡、航空发动机零件的疲劳强度与寿命。本书重点针对航空发动机的三大关键件、重要件: 叶片、轮盘、主轴,从工作条件载荷入手,在适当的假设条件下,推导建立其应力、振动特性常规计算的基本理论与公式,结合相应的结构强度设计准则,形成关键件结构强度与减振设计及分析方法。大部分章还给出了相应算法的FROTRAN源程序。
本书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简称航空燃气轮机)为主要对象,第1~7章是航空燃气轮机“结构分析”,主要介绍航空燃气轮机的分类与研制、结构组成、典型的总体结构方案和部件结构方案,此外对发动机安装结构的分类和设计特点进行了介绍。本书更注重从正向设计的角度,论述航空燃气轮机的工作环境和载荷条件、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典型的总体结构布局和部件的结构特征。第8~12章是航空燃气轮机“结构设计”基础,主要介绍发动机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结构定量评估和优化方法、结构系统稳健设计和安全设计方法,最后以典型涡扇和涡桨发动机为例,论述了总体结构与力学特性的关系。
本书就飞机制造领域内所涉及的专业,从飞机工艺技术、飞机工艺装备技术、飞机零部件制造及装配技术、飞机售后服务、飞机质量适航、飞机制造供应商管理以及飞机制造文化等方面提炼出作者多年来工作经历中的一些经验,由背景、主题切入、过程和结果与思考四部分结构组成,相关案例通俗易懂、有浅有深,为读者阐述了宝贵的处理复杂技术和其他问题的技巧和实用方法,记载了中国航空制造发展的一个个事实,本书目的是让中国的航空工业工程师在工作中借鉴经验,汲取教训,少走弯路,是一本值得阅读和珍藏的专业读物。
本书由12章组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性能。第1至5章讲述了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和稳态及过渡态性能与控制规律。第6章介绍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仿真。第7章阐述了涡轮轴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第8章和第9章对推进系统性能和发动机/飞机性能匹配做了细致分析。除发动机的设计性能外。第 10章对发动机使用中的性能问题做了专门论述。第11章介绍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新技术和技术发展。第12章介绍了自适应循环发动机。 本书可供从事航空发动机及其有关专业领域的工程设计、科研、使用维修人员以及技术领导等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发动机专业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对航空发动机有兴趣的人员阅读。
全书共分10章,首先回顾了麦克斯韦、富兰克林、金兹顿、吉尔伯特等大师和贝尔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对电磁学发展的贡献;然后介绍了射电天文技术在地外生命观测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手机信号的追踪识别等技术和法律问题;又探讨了手机引起的大众恐慌和超敏感性等问题,通过对基站系统进行介绍以尝试打消大众对电磁波的恐惧;还介绍了电磁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成果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及电磁波的军事应用;最后就无人驾驶汽车、物联网、无线充电等领域的电磁问题进行了研讨。
本书主要介绍了低空安防的背景和低空*人机集群反*的相关概念,并详细阐述了针对低空*人机集群的*制技术及*制效能评估,系统地分析了面向低空*人机集群的态势感知与推演技术,解析了多模态信息融合体系架构,列举了该技术的典 型系统;同时重点论述了基于强化学习的协同*制动态决策算法,介绍了车载式*人机侦测管制集成系统,普及了空域管理和低空安防的主要法律法规,展望了低空安防领域的未来发展。 本书主要面向信息系统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的高校学生,以及从事*人机*制技术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企业中的技术管理者。本书对航空管制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书从学科的角度介绍飞行器结构设计,强调飞行器结构作为系统的一部分,从系统的角度介绍形成结构设计方案的过程,在强调飞行器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突出其物理实现的设计属性的同时,以介绍设计方法、设计理念和关键设计技术为主,而将具体的飞行器结构设计作为应用实例进行讲述。为做到和实践相结合,书中提供了很多如何应用本书内容解决工程 实际问题的例子。
飞行时间越长,安全风险越大。如何在提升海军航空兵战斗力的同时尽量减少飞行安全事故,是每名海军航空兵都要面临的问题。本书以该问题为牵引,以美国海军航空兵为对象,介绍了自20世纪50年代起至21世纪初这段时间以来,推动美国海军航空兵安全工作的技术创新与方法改进,内容涉及飞行人员训练、装备革新、人事改革、航空军医、机务维修、机组资源管理、虚拟飞行训练等各个方面。本书既不是那种编年体的记录飞行事故与历史事件的读物,也非一般性针对安全问题的研究报告或指导手册,而是一本介绍在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曾经面临过哪些影响飞行安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被逐个解决的综合性、叙事性著作。 本书主要面向从事海军航空兵安全工作的人员,对于各级指战员、海军飞行员、航空军医、机务人员、场站保障人员等
本书是 大飞机出版工程 商用飞机系统工程系列 之一,基于国产商用飞机全生命周期构型管理实践,介绍了构型管理的发展脉络,阐释了各利益攸关方眼中的构型管理,厘清了构型管理与其他技术管理过程的关系,围绕商用飞机全生命周期构型管理活动的关键方面介绍了中国商飞公司的重要实践,并展望了构型管理技术的发展和未来。 本书面向的读者群体包括就职于商用飞机主制造商、供应商企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构型管理工程师、系统工程师、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人员,以及飞机设计、制造、客服、试飞领域的工程师,亦可供高校、研究所、民航管理机构、航空公司等的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计划是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提出的大型低轨互联网星座系统建设计划。本书以美 大型低轨互联网星座系统建设计划为研究对象,梳理了 计划的实施情况及发展趋势,从系统架构、拓扑分析等角度切入开展了 低轨 星座关键技术分析,从运行模式、经济性分析等角度切入研究了 低轨 星座的业务运行情况,并以此为基础, 、多层次研究了 的应用潜力,为深化对美 低轨 星座的了解提供了参考借鉴。 本书可供相关从业者和大众读者阅读。
近20年,国际国内体系研究学科领域十分活跃,取得了许多成果。从方法论看,体系研究有两种主流方法:一种是从体系模型设计角度开展研究,最典型的是美国国防部提出的国防部体系结构DoDAF标准,为体系全生命周期的开发、使用和维护服务;另一种是开展基于建模仿真技术的体系能力量化分析研究,评估体系满足使命任务要求和适应环境变化的程度,以支撑体系演化改进。本书也是这两种研究方法的系统性总结和介绍。 本书凝练了作者长期从事体系总体设计、体系建模仿真所积累的理论方法和知识,可作为从事体系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教师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由“隐身飞机之父”本杰明·罗伯特·里奇撰写,全书以故事的形式讲述U-2、SR-71及F-117的研制历程。本书从美国国防部、美国空军、洛克希德管理层、飞行员、技术人员及本杰明·罗伯特·里奇本人等多个视角,全面系统地描述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臭鼬工厂”这个神秘团队与三型极具鲜明特点的飞机发展过程。隐身是一门门槛高、发展快、保密严的技术领域,国内外无论是隐身技术本身,还是隐身普及类的专著都十分稀少,本书的引进对从事航空事业工作人员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电子战飞机在电磁频谱作战中发挥着侦察、干扰、反辐射攻击等重要作用,是夺取现代战争胜利的利器。本书通过三十二篇短文介绍了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电子战飞机,其中既有通俗易懂的电子战科普知识、也有引人入胜的作战战例,还有生动有趣的轶事秘闻。本书文字生动、资料翔实,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是了解电子战飞机不可多得的科普读物,适合广大对电子战以及对军事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近年来航天液体动力人不断结合国内外产品保证等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 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全过程推行实施了产品保证,并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基于风险思维并适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高质量保证成功的产品保证管理模式。本书系统总结了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保证理论研究成果、体系建设成果以及工程实践经验,以期指导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保证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开展,促进液体火箭发动机各级产品高质量保证成功能力的稳步提升,重点面向航天液体动力领域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型号研制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螺旋桨动力系统是无人机最常见的动力系统形式之一。本书重点针对中小型无人机的特点,介绍螺旋桨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螺旋桨基本理论、翼型与螺旋桨的关系、无人机螺旋桨的设计与优化、无人机螺旋桨性能计算和风洞试验研究方法,以及涵道螺旋桨设计方法等。基于翼型的性能特点体现螺旋桨的性能特点,本书强调先选择合适的翼型,再紧密结合优化设计方法设计得到高性能的螺旋桨外形。本书从基本原理出发,结合现代数值方法与试验方法,采用由浅入深、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进行介绍,知识系统性强,容易理解。
本书是《空难悲歌:航空安全背后的故事》的姊妹篇,汇集了数十起国外空难的知名案例,详细地叙述了这些空难案例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空难调查的过程以及调查结果,对我国民航安全的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同时,这也是一本关于航空安全的科普图书,对于想了解航空史尤其是空难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有着很高的阅读性和知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