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eosystem Assessment,MA)是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布,于2001年6月5日正式启动的。这是一个由联合国有关机构及其他组织资助,为期4年的国际合作项目。它是世界上个针对全球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开展的多尺度、综合性评估项目,其宗旨是针对生态系统变化与人类福祉间的关系,通过整合现有的生态学和其他学科的数据、资料和知识,为决策者、学者和广大公众提供有关信息,改进生态系统管理水平,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该项目理事会和评估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下,经过来自95个国家的1360位知名学者的共同努力,目前该项目已经圆满结束。作为MA主要成果的技术报告、综合报告、理事会声明、评估框架和若干个数据库,都已经在2005年圆满完成并公开发布。
化学法水处理过程与设备 定价 78.00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 开本 16 作者 廖传华、朱廷风、代国俊、许开明 编著 装帧 平装 页数 346 字数 0 ISBN编码 9787122259387 内容简介 本书是 水处理过程与设备丛书 中的一个分册,书中将化学法水处理工艺分为中和、化学混凝、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常温化学氧化、湿式空气氧化、临界水氧化法、焚烧、电化学化、光化学氧化等,并分别针对各处理方法的工艺过程及相关设备的设计与选型进行了介绍。 本书可作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环保公司的工程设计、调试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绪论 1.1中国的水资源现状1 1.1.1水资源的分布1 1.1.2水
《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儿童卷 0-5岁)》共12章。第1章是编制说明,介绍了编制《手册》的背景目的、工作过程、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等。第2~12章是《手册》的主体内容,根据参数类别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第2~5章,是摄入量参数,包括呼吸量、饮水摄入量、饮食摄入量、土壤/尘摄入量;第二部分为第6~10章,是时间活动模式参数,包括手/物口接触参数(手/物口接触频次和接触时问)、与空气暴露相关的时间活动模式参数(室内外活动时间、交通出行方式和时间、与烟气接触时间)、与水暴露相关的时间活动模式参数(洗澡时间、游泳时间等)、与土壤暴露相关的时间活动模式参数(土壤接触时问),与电磁暴露相关的时间活动模式参数(与手机、电视、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接触时间等);第三部分为第11~12章,是其他参数,包括体重
中国和印度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奇迹的同时,共同面临谋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问题的谈判进程加快,将中国和印度两国置于举世瞩目的战略地位。中国和印度两国对本国环境问题所采取的行动也会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和印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ICSD)清醒地意识到上述问题,为此,CCICED和ICSD于2008年携手合作,设立”环境与发展比较:中国与印度”项目,并委托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CAEP)和印度能源与资源研究所(TERI)联合研究。该项目比较了中印两国的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识别了两国环境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总结了两国的发展路径、经验和教训。我们希望该项研究能为中印两国未来的合作提供参考,也能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为广泛形成社会各界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70年的基本共识,大力传播、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聚、动员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建设生态文明、共同谱写美丽中国理论篇章的智慧,生态文明领域70名专撰写70篇文章,书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70年成果。 全书主要分为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70年基本历程、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基础理论与生态文化体系、绿色发展与生态产业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安全体系六大部分。
本书是关于我国港湾溢油应急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方面的 著。全书共4章,作者针对港湾溢油应急处置的不同 段,分别开展了系统研究。利用大比尺波浪水槽,原型模拟了不同港湾溢油条件下围油栏的随波性、滞油性、抗风抗浪性等,建立我国立体化围油栏的 化设计及性能测试技术。针对天然有机吸油材料、合成材料、天然无机吸油材料的不同 性,通过不同的改性方法,提高其吸油量、吸油时间、 油量等性能参数,研发出环 高效的吸油材料。通过石油烃降解菌 富集、驯化、分离、 化及分子手段,筛选并鉴定出高效石油降解菌株,同时进行固定化处理,形成固定化菌剂,显著提升了其石油烃降解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套通用型讲座软件,介绍了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和面临的挑战,以及近年来中国在建设美丽中国蓝图下进行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本软件既适用于各国使馆人员、文化推广专员、中国环境研究人员和教学者的讲授,也适用于对中国生态环境感兴趣的外国朋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区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信息化建设和实践发展的历程,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信息化概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信息化基础理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信息化的核心技术等方面对区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信息化建设和实践进行总体概述。同时,对区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资产静态评估和价值核算技术、区域自然资源资产动态评估和监控预警技术、区域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决策支持技术、区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信息化实践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成人卷)(精)》编著者环境保护部。 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成人卷)作为暴露评估、化学品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突发事件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区域或流域污染物风险评价、污染场地风险评价、建设项目或规划环评中的健康风险评价、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等领域科研和技术人员的参考。
吴桑云等编著的《我国海湾开发活动及其环境效应》是研究我国海湾资源、海湾开发及其环境效应的专著。共分三篇20章。篇共4章,概括地讨论了我国海湾基本特征、海湾资源、海湾开发获得的成就及其环境效应问题;第二篇共13章,以胶州湾为个案,比较详细地讨论了该湾的自然条件、海湾资源、海湾开发及其成就、海湾开发的环境效应等问题;第三篇共分3章,讨论了海湾的整治与综合管理问题。 《我国海湾开发活动及其环境效应》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海湾开发及其环境效应方面的经验教训,资料翔实,论述兼备,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供从事科学研究、开发和管理部门参考,也可供涉海的大中专院校师生参阅。
本书侧重于制度变迁与乡村社会结构性变迁的相关性研究。既着眼于历史变迁的纵向展开,力求从整体上把握20世纪前期制度性变迁所引致的乡村社会演变的基本轨迹和发展脉络,又着力于区域角度的横向展开,以揭示不同社会、文化要素在乡村变迁中的作用与意义。同时在相对比较的意义上力求透过社会、经济、文化的地域差异揭示隐含其后的共趋性和普遍性特征,并通过区域演进的不平衡性呈现整体历史进程的同质性意义。
作者遵循马克思主义人地关系思想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思想,以“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为方法论工具,以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和泰尔指数等区域差距计算方法为模型工具,对作为后发达省区的云南省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及单位GDP的生态足迹等进行了时间序列、空间秩序和动因机制的系统研究,完成了《云南省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丛书。《区域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分上、下两册,每册分为上、中、下三篇,在大量数据统计和调研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云南省1996~2020年中每一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及单位GDP的生态足迹等问题。 本书是一部兼具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学术著作,可供地理、经济、环境、资源和政治等学科及政府部门和区域发展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师生使用。
城市生态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和核心。《城市生态安全评估与调控》在深入剖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特征的基础上,立足于城市规划对城市有序发展的作用,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社会经济系统、城市规划三个层次开展生态安全评价与调控技术方法的研究。通过城市自然生态安全组成要素因果关系分析,识别威胁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要素,建立生态安全评价等级,针对直接影响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能源规划等重要专项规划的实施,评估城市发展中的生态安全状态,进而建立生态安全调控技术体系,并反馈规划方案的调整。上述理论方法应用于厦门、焦作、北京、广州等城市,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安全调控提供实践案例,以期推进城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普及性和可操作性。 《城市生态安全评
《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源及其大气化学作用》共10章。以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意义展开,主要内容包括VOCs的采样及分析方法,讨论我国部分地区的VOCs浓度水ping及其化学活性,基于外场观测对VOCs来源进行解析,进一步探讨了光化学反应对来源解析结果的影响及修正方法;提出VOCs源排放化学成分谱数据库构建方法,以及基于外场观测资料验证排放清单的技术;针对我国臭氧和PM2.5污染问题,探讨VOCs对近地面臭氧生成的作用和对SOA的生成贡献;*后介绍了VOCs总量控制思路和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评估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河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平泉县境内,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过渡地带。区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及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堪称华北地区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该地区河流众多,气候湿润,天然林保存完好,是京津北部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2003-2006年间,河北师范大学的专家和研究生与保护区科研人员组成考察队,对该保护区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在野外实地考察过程中,考察队员跋山涉水,在采集标本的同时,拍摄了大量的动植物照片。综合本底调查的室内研究,作者筛选出50赊幅照片,分为自然地理概况、历史文化、植被与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与保护、科学研究与保护区管理五部分,附以重点说明。本书图文并茂地反映了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管护的基本概况,成为人们了解和认识辽河源自然保护区的窗口。 本书
《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综合卷》简介: 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 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综合卷》是该项目研究报告的综合卷,重点研究了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依存制约关系。全书分综合报告和7个专题报告,内容包括淮河流域自然环境及人为影响问题研究、淮河流域生态保育问题研究、淮河流域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研究、淮河流域工矿产业发展与环境问题研究、淮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农业发展与环境问题研究、淮河流域城镇化进程与环境问题研究、淮河流域水资源与水利工程问题研究。
这本书自1990年出版以来,已成为福利国家理论研究引用率的著作,并已再版6次,被译成多种外国语言出版,在国际福利国家与社会政策理论界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反响,甚至在这个研究领域出现了言必称“Gosta Esping-Andessen”的现象;这本书被视为福利国家研究领域里的经典性著作,许多高校将之列为教科书或参考书。 该书完成的项开拓性工作是从宏观经济的视角将社会保障制度看作一个“体制”(regime),即将福利国家视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的总和,其中涵概了其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国家制度安排的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国家角色和国家功能的定位,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中商品化与非商品化二者之间的矛盾,社会科层化与社会整合等诸多因素。一言以蔽之,作者将具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或曰福利国家“体制”视为国家与市场之间对资源生产与配置的一个过程与
本书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以“互嵌式社区”向“互嵌式社会”的转变为研究理路,对经济、社会、文化、民俗等领域民族团结的生成和表现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以宁夏、内蒙古、四川、广西和陕西等地不同民族、文化交往、传播和并存的现实为基础,重点讨论了扶贫工作中的民族关系、互嵌式社区的交往与心态、民俗交往中的地区性、乡村天主教与村落生活等问题,试图为书记在会议报告中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