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本书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有关城市生态学各分支领域、各学派的最新成就,特别是重点概括了我国城市生态近二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较紧密地结合了中国的研究案例,具有中国特色。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有生态系统基础理论、城市生态系统、城市人口、城市环境、城市灾害及其防治、城市景观生态、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城市与社区的发展。
从职称评审、抵押贷款,到申请办公设备甚至出行购票的流程,五花八门的规定可以让我们填写无数张表格,在流程的提交与退回中反复摩擦,当每天的生活从填表开始,我们不禁困惑:真的需要这么多流程吗? 人类学家大卫 格雷伯犀利道出真相,在本书的三篇论文中分别从暴力、技术与理性的角度揭开制造愚蠢规则的根源,更挑明人们离不开它的真实原因。但知道这一切并不让人悲观,因为格雷伯也坚定地指出了被忽略的规则:世界是由我们创造的,而我们有能力改造它。 本书挑战那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旨在引发人们关于现代生活的讨论:我们能否走出规则的乌托邦,想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致癌行为的增加、以及环境的恶化,癌症患者日益增多。癌症已成为中国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与此同时,随着医学的发展,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出现和治疗策略的优化,很多癌症患者往往能生存5 年以上,癌症开始成为我国较大的慢性病之一。癌症患者的苦痛被社会广泛承认,却很少进入学术研究。癌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涉及各种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等。在此过程中,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面临巨大挑战。然而,生物医学往往只关心肿瘤的大小、恶性程度、治疗进展情况等,局限于对病的治疗,忽略躯体和心理是统一的整体。如何改善癌症患者的疾病体验是当前正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书基于在一所肿瘤医院两年多的田野调查,呈现癌症患者及其家人的疾痛故事。书中展现患者从发现疾病、找寻原因、经历治疗、
本书包括以下五大部分。部分首先提出了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的意义,然后综述了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的方法、框架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的梳理,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第三、四部分就价值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进行了详细论述。基于此,论文从国外文化、国内文化现状两方面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面临的文化挑战。同时也认识到,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愈加坚定,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不容忽视的文化现实。第五部分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基本文化方略探索。主要是体
《玉米》的另一个可能的名字也许应该是《三姐妹》,这个和《玉米》一样朴素的名字让我想起契诃夫,想起他对俄罗斯大地上那三个女人的深情守望。在《玉米》中,我们看到的首先是“人”,令人难忘的人。姐姐玉米是宽阔的,她像鹰,她是,她属于白天,她的体内有浩浩荡荡的长风;而玉秀和玉秧属于夜晚,秘密的、暧昧的、交杂着恐惧和狂喜的夜晚,玉秀如,闪烁、荡漾,这火红的狐狸在月光中灵俐地寻觅、奔逃;玉秧平庸,但正是这种平庸吸引了毕飞宇,他在玉秧充满体积感的迟钝、笨重中看出田鼠般的敏感和警觉。三个人,三个女人,她们生长于田野,她们都梦想远方。但通向远方的路崎岖、艰险,三姐妹中玉秧走得最远,她的所到之处却是幽暗、逼仄的“洞穴”;在她们脚下和心中横亘着铁一般的生存极限,她们焦渴、破碎于干旱坚硬之地。 通
如果说社会学这个传统的许多重要概念,如整合、团结、功能、分化等,都不免浓厚的社会救治的味道的话,那么有一个概念可能是个例外,这就是失范。涂尔干简明地揭示了这个概念对于社会学家的悖谬:失范意味着“社会在个体身上的不充分在场”和“社会的缺席”。作者对于社会学理论不能面对困境的这一根本的“困境”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选择从“失范”概念入手来重构社会学面对“社会的缺席”,甚至“断裂”时刻的理论可能性。本书荣获第三届(2003年度)胡绳奖。
本书研究当代澳大利亚社会学家瑞文?康奈尔所创立的男性气质理论的学术内涵和实践应用,是一部以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为研究重点,以社会学、文学和文化研究为主要学科场域,以思辨、批判和应用为主要方法的学术著作。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面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复杂的系统关系,而系统动力学这一通过结构-功能分析构筑模型,研究动态反馈性复杂巨系统问题的计算机模拟方法,正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手段之一。 本书共分11章。全面地总结了系统动力学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简要地介绍了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两种建模方法与步骤;构筑了系统动力学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本模型,分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模型整合的重要性,提出了系统动力学可持续发展研究应向安全与预警方向发展的建议,探讨了系统动力学未来重要的应用领域。最后,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在我国最为流行的系统动力学免费软件Vensim-PLE的使用方法。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人口、资源
心灵是什么?《心灵种种:对意识的探索》从这个最常见的问题出发,综合哲学、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的思想,带领读者走过一段扣人心弦的探询之旅,思索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我们有谁真能知道他人的心思?人的心灵与动物的心灵有何区别?假如这些动物神奇地获得了语言能力,它们会进化出像我们那样能够明察秋毫的智力吗? 本书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既通俗易懂,又富含哲理,实为一本不可多得的科普佳作。
《我迷故我在:日本动漫御宅族生活方式研究》以日本御宅族这一亚文化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人类学、文化社会学及媒体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对御宅族的生活方式、思维及行为方式进行深度描述,在此基础上,从文化整体论的视角出发,探析御宅族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背后的意义和价值系统。以期增进对御宅族这一亚文化群体的了解,以及对这一文化现象所承载的知识形式和文化特征的理解。
本书以外社会学界关于社会组织、制度环境及慈善事业等方面的理论为基础,对中国的慈善组织C协会的成立背景、组织形式、运作方式、与政府的关系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织外形化”和“非协调约束”两个新概念。作者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我们了解慈善协会,而且对于了解其他非营利性社会团体都有的借鉴意义。
中国的高原有中部的黄土高原,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东南部的云贵高原,的就是西南部闻名于世界的青藏高原。新疆的高原只分布于南部山地,包括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及阿尔金山,均属青藏高原的北部组成部分,所以这里先从青藏高原谈起。
本书从供给和消耗两个方面对江苏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综合评估,为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在RS/GIS技术支持下,对1990、2000、2010年TM影像进行遥感解译,分析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特征;分别以净初级生产力(NPP)和人类收获占用净初级生产力(NPPh)表征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消耗能力,运用CASA模型和CNPP模型对NPP供给与消耗进行估算,分析江苏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消耗的时空格局;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样本,运用冗余分析(RDA)排序法,对江苏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消耗格局及其社会经济驱动机制进行定量研究;通过估算净初级生产力的人类占用情况,分析江苏沿海地区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并以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热点区域滩涂围垦区为典型研究对象,分析围垦活动的生态系统服务响应。
《上海蓝皮书·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资源环境风险与发展转型(2013版)》以“资源环境风险与发展转型”为主题,综合上海市人口、土地、能源、大气、水资源、化学品以及生活垃圾等环境状况,针对以上问题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做法、建议及案例。 《上海蓝皮书·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资源环境风险与发展转型(2013版)》对上海目前在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了综述,对如何提升上海环境安全提出了若干建议。对上海市存在的人口扩张风险、土地污染风险、能源风险及大气环境风险分别进行了解析。重点对上海市水资源环境从专业角度进行了论述:从水资源短缺的成因、潜在水风险评估、水风险监控体制的建立及多方参与水管理机制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分别从环境风险防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化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