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奠定现代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基础的书。书中描述了人类滥用农药和杀虫剂将会造成的后果:春天变得寂静,虫鸟不再名叫,整个地球了无生趣。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 人类环境大会 ,并由各国签署了 人类环境宣言 ,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行为生态学将生态学同行为学、遗传学和进化论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引入经济学思想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分析。该学科在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同时,提出了进化稳定对策、博弈论、频率制约、*适模型、经济可保卫性、两性利益冲突、亲缘选择、广义适合度、利他主义、行为权衡和决策以及基因的自私性等概念。本书全面概要地介绍了行为生态学的理论,全书共分为12章,分别从觅食行为、生殖行为、社会行为、生境选择和领域行为、社群、捕食、信号与通信、资源竞争等不同角度,较为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行为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科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无
本书是美国人文与艺术学院院士唐纳德.沃斯特的作品。本书作者曾多次获得普利策奖的提名,其论著对世界环境史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书汇聚了作者有关美国西部环境史的多篇论文和学术讲演。本书首先介绍了西部史的发展过程及新西部史的基本特点,对新西部史的研究方法做了阐释,并研究了西部畜牧业的发展和经验教训等内容。总的来说,本书主要围绕西部史的三个主题即多元文化意识、环境意识、个人自由与集权问题展开。本书代表了作者的思想和风格,对于研究环境史等专业的人员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我国逐步建立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层次多级、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保护区方方面面的原因,使得建立一套标准的成效评估指标和方法成为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作者团队通过二十余年的研究,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区(地)多样化的特点,提出了保护区成效评价的原则,构建了基于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定量评价体系。《如何确定保护区是否有效》将是保护区建设中不可多得的著作,将为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保护区提供有价值的指南。
本书针对城市河流环境修复技术的原理、特点、适用条件、相关案例和运行管理等有关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主要介绍了城市河流污染现状及问题、城市河流环境修复基础与技术体系、城市河流外源污染控制与治理、城市河流的原位水质净化、城市河流水质旁位处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与重构,以及城市河流污染和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内容。本书可供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查尔斯、瑞纳德著的这本《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活(原书 0版)》基于自然保护、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生态恢复和人口控制,全面介绍了资源保护的各个方面,涵盖局地、区域、 乃至 尺度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全书通过有机地结合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等不同学科,系统地阐述了自然资源利用中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不可持续性,并给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增长与农业问题,病虫害控制和农药污染问题,土壤和可持续农业问题,水资源问题,草场管理、森林管理、动植物灭 和野生动物管理,环境问题,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书中在系统阐述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用专栏的形式在每章中穿插了一些生态伦理学知识、案例分析和 技术应用等内容,有助于读者拓展知识面和深入认识特定的问题。
《企业环境管理(中高职环保专业与职业培训系 列教材)》是根据我国目前环境管理工作的发 展趋势,紧密结合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的培养目 标,按照中高职“企业环境管理”课程教学改 革及相关环保管理人员培训需要,组织“双师 型”教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及当前 环境管理发展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本教材共分六个模块,重点介绍了我国环 境管理发展及机构体制,环境法律、制度与标 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三 同时”、施工环境监理及污染源监察),排污 申报核算及排污收费,企业环境风险及突发事 件应急处理,行业污染特点及企业环境管理等 内容。 林帼秀主编的《企业环境管理(中高职环保专业 与职业培训系列教材)》可供中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 环境管 理专业教学使用,并可作为企业环境管理人员 培训教
《滇池沧桑--千年环境史的视野》的内容提要如下:千百年来,滇池环境变迁的根本特点和总体趋势是“人进水退”。优越的生存空间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使滇池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和兵家必争之地。从“涸水谋田”到“围海造田”,从内地化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表现了人口集聚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与水争地、与林争地的博弈及人类的高歌猛进;与此同时,在自然演变及人类干预的双重影响下,滇池环境日益脆弱,水域不断萎缩,水体污染变质,自净能力及多种功能逐渐丧失,在加速“小化”、异化、毒化、老化中迅速“退化”。滇池水危机与“公地悲剧”,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旷日持久的滇池治理保护中,调动了不同方面、不同层面越来越多人、财、物的投入,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水环境空间结构日益趋向顺应自然、尊重自
本书围绕工业能源节约、多种污染物减排的环境管理需求,基于 原料-产品-工艺-技术 构建工业模拟体系,研发节能减排可行技术的潜力评估、路径分析和多目标优化的综合模型,应用于钢铁、造纸行业节能减排的对标管理、多目标协同控制及不确定性分析,介绍了作者以此为基础开发的 虚拟生态建厂及绿色工厂综合评估 系统等方法学。
《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质量保障关键技术》从地下空间环境舒适安全、系统合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城市地下空间热湿负荷计算方法;城市地下空间舒适性指标体系与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城市地下空间通风空调系统和相关设备;城市地下空间噪声控制技术;城市地下空间采光及照明设计技术和城市地下空间节能控制与能量管理系统等内容。 《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质量保障关键技术》适合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参考使用。本书由姚杨主编。
1987年,东三岔试点小流域通过了海河水利委员会验收;1992年,汉家川通过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鉴定;同年妫水河期重点工程通过北京市水利局、财政局的验收;1995年,通过了全国水土保持执法试点县的验收。1997年,妫水河第二期工程通过验收;2000年,通过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的验收并被正式命名,同时有4条小流域被命名为全国示范小流域。截至2008年,延庆县水土保持机构组织了妫水河重点治理、白河水库上游重点治理、中德合作造林、生态县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保持建设、土地出让金返还建设、官厅水库上游妫水河北部治理等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由散点式治理,经历了重点小流域治理、清洁小流域建设阶段,发展到大流域(区域)的整体治理,实现了从传统治理方式到现代流域管理方式的转变, 水土保持工作积小成为大
《环境仪器分析》共分为13章,主要介绍了目前在环境分析中常用的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和离子选择电极、电解和库仑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以及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方法原理、仪器组成和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仪器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以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为主线,科学解析了铜、铅、锌冶炼行业废水重金属污染特征,系统介绍了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及其技术水平、设备水平、经济效益水平,精选水污染控制优秀新技术及工程实证,覆盖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清洁生产和水污染治理重大共性关键技术。 全书共4章,分别为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水污染特征与控制技术需求、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发展历程与现状、有色金属冶炼行业重大水专项形成的关键成套技术及其示范、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展望。 本书可供有色金属行业相关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自然保护学是以自然生态系统及其赋存生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基础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生态系统及其生境的自然状态、受扰状况、保护必要性性评估、自然保护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自然环境的科学管理等。由于人
《汽车再生工程(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汽车再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增加相关内容而重新编写,全书共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论、汽车可回收利用性、废旧汽车回收、废旧汽车拆解、废旧汽车回收利用、汽车总成及零部件再制造、汽车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经济分析和汽车再生资源利用管理。 《汽车再生工程(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为全国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筹)“十二五”规划教材,适合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等本科专业使用,也可供从事汽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相关研究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为推动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进一步探索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理论,及时总结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及浙江省环境保护局于1999年10月18日—19日在浙江省安吉县召开了生态示范区建设高级研讨会。为开好这次研讨会,会议组织者邀请了许多从事示范区建设理论研究的科研院所的专家和部分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的领导与会。现将生态示范区建设高级研讨会的论文编辑成册,希望它能够给正在进行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即将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地区提供帮助和借鉴。
环境环保是指谨慎而有节制地使用自然资源,以延长这些资源的可用时间,并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不能完全杜绝植物、树木、土地、水源或生物栖息地的流失,它只能减慢资源消耗的速度。安妮·马克苏拉克编著的《环境保护——保护植物资源》探索了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保护生态系统赖以构建的植物,纵览了人们在保护现存自然资源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是这些资源让人类在地球上安家。
《主要包装物特性与资源再生实用手册》介绍了塑料类包装、金属类包装、纸类包装、复合包装、木竹类包装、玻璃类包装和陶瓷类包装七个主要类型包装物的原料来源、种类与特征、性能与应用、安全与环境影响、废弃与回收等主要特性,列出了主要包装物分类表,为对包装物进行生命周期评价及相应的环境管理技术与制度研究提供了基本资料。可供从事环境保护与资源再生、生命周期评价、包装产品等领域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借鉴参考。
本书以“官厅水库流域生态工程技术研究”、“库区水体净化与水华防治技术研究”、“官厅水库流域河道源水净化技术研究”、“水库底泥污染控制的综合技术与生态处置技术研究”四个专题研究成果为基础,介绍了北方地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官厅水库水华防治技术、官厅库滨带生态防护技术、水库底泥污染控制与生态处置技术、河道源水净化技术以及流域水体修复规划实施与技术推广应用等内容。 本书可供从事流域生态修复和水生态环境改善的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工作者与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人类的生存能否安康持久,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前者即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方面我们大多思考得比较多,后者即在物质文明、特别是在生态文明方面,则相对欠缺和滞后。 将从地球家园的视角探讨一种绿色的生存方式即生态文明,由于工业文明制造的种种困境,山河凋敝,资源告罄,物种绝迹,环境污染等众多棘手的生态问题,如何处理.人类到了必须重新做出选择的时候。 书中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其境,是我们不二的选择。如何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追求自强不息的同时,怎样恪守环境伦理?厚德载物,回归自然也就回归了传统——多一些浪漫,少一些浪费!争做一个合格的地球公民,节能减排,从“素”做起,绿色生活每一天,以求得天人和谐,永续发展。
任文伟和谢峰编著的《城市化与水资源保护》内容介绍: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一般较高,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面对越来越多的水安全突发事件,保护水环境的意识与呼声也特别强烈。保护水环境从控制污染开始,对于地表水体,点源污染相对容易控制,颁布具有法律效应的水保护条例并严格执行禁止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于非点源(面源)污染,由于其成因复杂,不如点源污染易发现好控制,所以面源污染的研究与治理成为水环境保护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
本书总结了黄秉维先生几十年来自然地理综合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农业自然生产潜力,黄土高原的土壤保持、华北农业与水利、坡地与利用,确切估计森林的作用,温室气体与全球变化,陆地系统科学研究以及吸收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了扼要的阐述,介绍有关陆地表层系统的科学知识,既为普及自然地理综合工作知识,又为进一步综合研究陆地表层格局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