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奠定现代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基础的书。书中描述了人类滥用农药和杀虫剂将会造成的后果:春天变得寂静,虫鸟不再名叫,整个地球了无生趣。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 人类环境大会 ,并由各国签署了 人类环境宣言 ,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行为生态学将生态学同行为学、遗传学和进化论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引入经济学思想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分析。该学科在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同时,提出了进化稳定对策、博弈论、频率制约、*适模型、经济可保卫性、两性利益冲突、亲缘选择、广义适合度、利他主义、行为权衡和决策以及基因的自私性等概念。本书全面概要地介绍了行为生态学的理论,全书共分为12章,分别从觅食行为、生殖行为、社会行为、生境选择和领域行为、社群、捕食、信号与通信、资源竞争等不同角度,较为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行为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科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无
《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系列:清洁能源材料与技术》由12章组成,对当今清洁能源技术和材料做了详尽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及利用,太阳能热利用及太阳能电池,海洋能源的利用,风能发电,地热发电和地热水的直接利用,生物质能的开发,氢能和燃料电池材料及制取,新型锂离子电池及材料,核能技术与材料,核电池技术与材料,热电转换材料等。 《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系列:清洁能源材料与技术》既可以作为材料、新能源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教材和研究生参考书,又可作为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美国人文与艺术学院院士唐纳德.沃斯特的作品。本书作者曾多次获得普利策奖的提名,其论著对世界环境史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书汇聚了作者有关美国西部环境史的多篇论文和学术讲演。本书首先介绍了西部史的发展过程及新西部史的基本特点,对新西部史的研究方法做了阐释,并研究了西部畜牧业的发展和经验教训等内容。总的来说,本书主要围绕西部史的三个主题即多元文化意识、环境意识、个人自由与集权问题展开。本书代表了作者的思想和风格,对于研究环境史等专业的人员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这本书的内容是在2016年、2017年“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讨会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研讨会已召开了2次,包括2个开幕式致辞和6个专题。研讨会上所有专家的发言均进入了书稿。全书内容分9个部分(含附录),对应相应的专题,具体为:环境治理转型与环保治理体制改革、区域流域环境治理体系、环境行政执法体系、环境监测体系、持续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生态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环保管理体制。这6个专题均是当前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总体看,问题导向突出,逻辑架构完整,框架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观点鲜明。
《水土保持设计手册》是我国首次出版的水土保持设计专业的工具书,分3卷:《专业基础卷》《规划与综合治理卷》《生产建设项目卷》。本卷为本手册的《专业基础卷》,主要介绍水土保持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涉及力学、地学、植物学、生态学、农学、林学、牧草、园林、园艺、水利工程等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力学基础、地质地貌、气象与气候、水文与泥沙、土壤学、植物学、生态学、自然地理与植被区划、水土保持原理、农林园艺学基础、水土保持区划、水土保持调查与勘测、水土保持试验与监测和水土保持设计基础。
本书介绍的人文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终极目的在于服务人类,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以达到 天人合一 之境界。 本书旨在阐明人文环境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探讨人文环境的内涵与构建方法。通过对人文环境治理的分析,试图提示更多设计师对人文环境的重视,在设计之初理解空间属性,尊重历史记忆,融入更丰富的人文情怀。同时,本书也希望在人文环境方面有所建树,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参考。
《环境仪器分析》共分为13章,主要介绍了目前在环境分析中常用的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和离子选择电极、电解和库仑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以及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方法原理、仪器组成和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仪器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编撰的《环保科普丛书》正是基于这样的时机和需求推出的。丛书覆盖了同人民群众生活与健康息息相关的水、气、声、固废、辐射等环境保护重点领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大量故事化、生活化的插图,使整套丛书集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准确生动、深入浅出地向公众传播环保科普知识,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质水平,激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
本书总结了中小流域生态综合整治的总体思路及技术方法,并以典型城区河道为研究对象,完整地阐述了流域综合整治及河道生态修复的规划设计过程。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部分着重介绍了河道生态综合整治技术研究的理论及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典型流域生态综合整治规划的思路、方法及相关的水文水利规划、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生态景观修复与建设规划;第三部分在规划的基础上,分节就典型河道修复工程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湿地工程设计、水工设计以及景观工程设计;第四部分介绍了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与工程管理。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系统论述了各环境要素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产生的主要污染问题,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及噪声和其他物理性污染的过程、现状及控制措施,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标准,环境法规及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本书以实用和适度为原则,力求体现科普性、趣味性、系统性、可参考性和知识性,并列举部分案例以加深读者对环保的认识与理解。 本书是专为高等院校非环境专业的本科生编写的,也可作为环境专业学生的专业入门教材,对环保技术和环保管理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烟气脱硫技术简明手册共分3 部分, *1 部分是本手册构成的基本说明; *2 部分是抛弃法烟气脱硫技术简述; *3 部分是回收法烟气脱硫技术简述。 本手册信息量比较大, 涉及的技术类型多, 而且编写构成比较新颖, 各类技术均配有工艺流程图来实例说明, 使其一目了然, 实用性较强。 本手册适用于从事烟气脱硫技术开发人员和相关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使用。
查尔斯、瑞纳德著的这本《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活(原书 0版)》基于自然保护、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生态恢复和人口控制,全面介绍了资源保护的各个方面,涵盖局地、区域、 乃至 尺度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全书通过有机地结合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等不同学科,系统地阐述了自然资源利用中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不可持续性,并给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增长与农业问题,病虫害控制和农药污染问题,土壤和可持续农业问题,水资源问题,草场管理、森林管理、动植物灭 和野生动物管理,环境问题,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书中在系统阐述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用专栏的形式在每章中穿插了一些生态伦理学知识、案例分析和 技术应用等内容,有助于读者拓展知识面和深入认识特定的问题。
本书针对城市河流环境修复技术的原理、特点、适用条件、相关案例和运行管理等有关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主要介绍了城市河流污染现状及问题、城市河流环境修复基础与技术体系、城市河流外源污染控制与治理、城市河流的原位水质净化、城市河流水质旁位处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与重构,以及城市河流污染和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内容。本书可供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在国家 林业局、山西省人民政府及山西省林业厅的重视和支 持下,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已经完善,并建立了一套行 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的管理工作 有章可循,在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机构 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王洪亮、张峰主编的《山西芦芽山***自然保 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内容包括保护区概况, 大型真菌、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植被类型、昆虫 、鱼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动植物资源,以 及生态旅游和保护区评价等。
《内分泌干扰素:看不见的生命威胁/绿色发展通识丛书》认为: 双酚A、农药、已烯雌酚 这些化学分子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侵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虽然它们不可见,却存在于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存在于我们饮用的水中,也存在于我们的餐盘中。*近的科学研究表明,这些分子会导致许多目前医学无法根治的疾病,如癌症、糖尿病、青春期内分泌紊乱等。这些物质是如何运作并扰乱我们的荷尔蒙系统的?为什么它仍那么难以被锁定?其中,巨大的利害冲突存在于卫生领域,同样也涉及金融和经济领域。尝试规避和消除这些根源,也是寻求解决之道的一个开端。
《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与运行技术要求》含7个文件,内容涵盖了地表水自动监测的运行管理办法,站房及采排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自动监测站安装验收等技术要求,水环境监测点位编码规则,自动监测数据审核技术要求和通信协议。
本书分为环境与发展、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环境保护措施三大部分。全书从辩证的角度概述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系统地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全球当代环境问题进行了阐述,讲述了环境污染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探讨了水环境、土壤、大气、固体废物和物理污染及其防治对策,对环境管理、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进行了介绍,融入了一些环境保护的新理念,如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电子垃圾的污染及处理等,同时提供与本书配套的电子教案作为参考。本书注重知识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掌握环境保护知识,自觉地将环境保护融入自己的行为中。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专业的基础教材和非环境专业的通
本书以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以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为目标,系统地论述了环境规划学和环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 本书分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两篇。环境规划部分介绍了环境规划总论、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噪声污染防治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等内容。环境管理部分介绍了环境管理绪论,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环境管理的技术保证,区域环境管理,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全球环境问题与管理,国外环境管理简介,ISO14000体系简介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
《滇池沧桑--千年环境史的视野》的内容提要如下:千百年来,滇池环境变迁的根本特点和总体趋势是“人进水退”。优越的生存空间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使滇池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和兵家必争之地。从“涸水谋田”到“围海造田”,从内地化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表现了人口集聚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与水争地、与林争地的博弈及人类的高歌猛进;与此同时,在自然演变及人类干预的双重影响下,滇池环境日益脆弱,水域不断萎缩,水体污染变质,自净能力及多种功能逐渐丧失,在加速“小化”、异化、毒化、老化中迅速“退化”。滇池水危机与“公地悲剧”,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旷日持久的滇池治理保护中,调动了不同方面、不同层面越来越多人、财、物的投入,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水环境空间结构日益趋向顺应自然、尊重自
《中国城市矿产开发利用实践与展望》从国际、国内城市矿产的发展历程着手,介绍了城市矿产的基本内涵以及我国城市矿产开发利用的积极意义,探讨了我国典型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建设现状及典型示范基地的实践经验,同时结合发达国家城市矿产开发利用的先进经验,识别了我国城市矿产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后展望了我国城市矿产的未来发展前景。希望《中国城市矿产开发利用实践与展望》的出版能够对我国城市矿产的开发利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我国区域自然资源生态补偿的机制、模式与政策保障体系研究 (15AJY004)的终成果。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中国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生态补偿相关主体界定及相互关系、生态补偿机制运行模式及交易成本、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生态补偿资金分摊权重研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实践、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实践、矿产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实践、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