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灾害史与生态史的角度进行切入,分为六个专题对灾害与历史缠绕的“另一个中国”进行阐述。主要围绕的话题有:灾害作为不确定性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历 的重大自然灾害与历史记忆;神州大地、山水之间的生态环境变迁;历代王朝的救灾制度与慈善事业;作为历史借鉴的灾害史与生态史;等等。作者从事件及区域入手,如1942年河南大饥荒、1976年唐山大地震、1931年和1998年武汉的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疫情,以及2020年在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以新的视野分析中国历 的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以此透视中国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并在新冠疫情之下,对文明的“双相”,以及后新冠时代的人类发展提出历史学者的思考。
《咸寒区渠道冻害评估与处治技术》针对我国新疆北疆等咸寒地区的输水渠道冻胀问题,通过现场调研总结了渠道冻害的主要破坏形式,明确了渠道冻害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研究了咸寒区冻结渠基土的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研发了可模拟渠道冻胀的离心模型试验系统;通过大型离心物理模型试验,对渠道冻胀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渠道冻胀的自动化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研究,提出了渠道冻害的防护和修复技术;介绍了咸寒区渠道冻害的处治技术实例,并总结了渠道冻害的处治模式;后介绍了目前长距离调水工程在冬季运行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解决对策。
“一部中华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自然灾害不仅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从灾荒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可以揭示出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许多本质内容来。 李文海是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开拓者。他先后主持编写了《近代中国灾荒纪年》《中国荒政书集成》等多部重要论著和资料集,为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对整个中国灾荒史和环境史研究的发展与深化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在 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书分为“开拓灾荒史研究的意义”“灾荒与近代中国研究”“灾荒史的现实镜鉴”“灾荒书序与书评”4辑,收录李文海在中国近代灾荒史领域的一系列论文、发言、访谈、序言、书评近40篇,展现了李文海对这一领域深刻、
本书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部分研究成果,丛书之一。本书基于中国生态环境和食物安全面临的风险状况,建立了综合生态与食物安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区域生态和食物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价模型,首次编制了中国综合生态和食物安全风险地图,并选择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和湖南洞庭湖流域分别进行了生态风险和食物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制图,提出了生态和食物安全风险防范的策略。 本书可供灾害科学、风险管理、应急技术、防灾减灾、保险、生态、能源、农业等领域的政府公务人员、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师生等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
作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日本同时也面临着包括地震灾害在内的各种灾害的严峻挑战。在长期应对灾害的实践中,日本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全球领先的科技发展实力和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建立起了堪称世界的灾害管理体系,相关的发展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本书以全面揭示日本灾害管理体系的发展脉络为主线,对日本灾害管理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探讨,在此基础E结合中国的实际展开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全书共分7章,分别是:概述;日本的灾害管理体制;日本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日本灾害管理通信系统建设;日本气象厅与灾害管理;NHK在灾害管理中的角色与行动;日本地震灾害保险体系建设。此外还有一个“日本国家减灾报告”的附录。 本书适合对灾害管理和应急管理感兴趣的各类读者,可用作相应的教学和研究资料。对政
作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日本同时也面临着包括地震灾害在内的各种灾害的严峻挑战。在长期应对灾害的实践中,日本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全球领先的科技发展实力和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建立起了堪称世界的灾害管理体系,相关的发展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本书以全面揭示日本灾害管理体系的发展脉络为主线,对日本灾害管理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探讨,在此基础E结合中国的实际展开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全书共分7章,分别是:概述;日本的灾害管理体制;日本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日本灾害管理通信系统建设;日本气象厅与灾害管理;NHK在灾害管理中的角色与行动;日本地震灾害保险体系建设。此外还有一个“日本国家减灾报告”的附录。 本书适合对灾害管理和应急管理感兴趣的各类读者,可用作相应的教学和研究资料。对政
本书从系统论的角度,首次提出综合灾难管理的理念,为复杂环境下的灾难管理指明方向。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仿真、优化和多目标分析等系统方法,并通过大量案例,生动阐释了系统方法的实际应用。随书光盘提供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为应急管理实践提供支持。 本书共分四部分。部分介绍综合灾难管理的时代背景,界定了内涵特征。第二部分阐述系统思维作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哲学基础,介绍了系统方法和工具的主要特点。第三部分详细论述系统动力学仿真、线性规则和多目标分析方法,并阐明其应用方式。第四部分描述了综合灾难管理的前景。各部分内容逻辑严密又自成一体,读者可根据兴趣和需要选择阅读。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专业的教科书,供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技术指南或培训教材,供相关从
本书从系统论的角度,首次提出综合灾难管理的理念,为复杂环境下的灾难管理指明方向。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仿真、优化和多目标分析等系统方法,并通过大量案例,生动阐释了系统方法的实际应用。随书光盘提供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为应急管理实践提供支持。 本书共分四部分。部分介绍综合灾难管理的时代背景,界定了内涵特征。第二部分阐述系统思维作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哲学基础,介绍了系统方法和工具的主要特点。第三部分详细论述系统动力学仿真、线性规则和多目标分析方法,并阐明其应用方式。第四部分描述了综合灾难管理的前景。各部分内容逻辑严密又自成一体,读者可根据兴趣和需要选择阅读。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专业的教科书,供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技术指南或培训教材,供相关从
《黄河流域水旱灾害》是中国水旱灾害系列专著之一。本书统合古今黄河流域洪涝、干旱及研究成果,以总体特征和典型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因素,论述了流域内水、旱灾害的类型、危害程度与演变规律,并联系实际,提出了可行对策。 本书共分四篇十五章。是一部资料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专著。本书是国民经济有关部门领导,水利,防灾科技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外关心黄的各界人士参考应用。
图集由序图、灾害概况、灾害专题分析以及减灾备灾、应急响应与恢复重建部分组成。 部分“序图”,为读者认识了解、分析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提供了翔实的地理、历史背景基础信息,完整反映了中国疆域及与邻国的关系。 第二部分“灾害概况”,包括自然灾害情况、重大自然灾害情况和灾害损失区域评价三项内容。 第三部分“灾害专题分析”,原则上选择车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急响应4级以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以灾害事件影响严重程度为序,包括青海玉树地震灾害,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西南旱灾,南方、东北洪涝灾害,新疆北部雪灾,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渤海、黄海海冰灾害,“凡亚比”台风灾害和重大沙尘暴共九类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分别描述了灾害发生空间范围、孕灾环境、致灾因子、灾害损失和抗灾灾部署等内容。
地震、海啸、飓风、洪水、蝗灾,恣意肆虐的自然灾害无情地吞噬着成千上方人的生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在中华大地上造成了空前的劫难;1997年历强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引发了各种灾害;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2005年的卡特林娜飓风迫使美国放弃一座大都市;还有那步步紧逼的禽流感,更像一柄寒光闪闪的“达摩克里斯利剑”……本书历数对人类生存构成最严重威胁的16大自然灾难,选取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并曾给人类带来过惨重劫难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究。详述灾难发生的前因后果、相关的科学知识、应对策略以及相应的经验、教训。探寻现代化进程中以自然灾害和环境危机为主要标志的人类生态系统变迁的原因和规律,为最终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杨国宜编著的《明朝灾异野闻编年录——原二申野录》原著者孙之骤是清朝初期学者,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字晴川,雍正问官庆元(夸属浙江)教谕,所著《二申野录》,采录明朝洪武元年戊申(1368)至崇祯十七甲申(1644)各地之异闻,故以“二申”为名,本书所录恰与明朝的兴亡相始终,编年记载,其中颇多水、旱、风、震等灾害的记录,初步查证与氍明史·五行志》多相吻合,非无稽之谈,虽属“野录”,实为一部编年体的“明代灾害异闻录”。《明朝灾异野闻编年录——原二申野录》对了解明代自然灾害、民间风俗、社会状况等颇有参考价值,对研究明代社会史、明代自然灾害史,很有借鉴作用,可供历史学、社会学、地方志工作者、明史研究者及文史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介绍了中国夏季雨型、主要地区雨季、ENSO事件的划分标准及各种大气物理量、各种指数的计算公式;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夏了降水(主要雨型)、重点地区雨季、东北夏季温度和热带风暴(台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大气环流和下垫面背景;全面分析了亚洲季风、越赤道气流、准两年振荡、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压、南亚高压、印度低压、北半球极涡、西风带超长波、中纬度阴塞高压、欧亚西风带环流、东亚遥相关型、三大涛动、ENSO与海温、太阳活动等大气环流和大气外部物理因素的主要特征及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并根据大量历史资料,详细对比分析了1951-1996年历年上述各气候要素和物理因素的基本特点,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夏季主要雨型或重点地区旱涝形的一些主要原因。书中附有1-51-1996年历年夏季中国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图及秋、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