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受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委托,应急管理部干部培训学院组织部分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总队、森林消防总队和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了《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典型案例》。 书中所选每个案例均包括事故灾害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应急处置的主要做法、经验教训及实践启示等内容。特别是结合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现状,针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准备、现场指挥机构建立、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等资源调派、现场处置救援及保障等方面,提出思路性举措和针对性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适用于各级应急管理干部、专业或社会应急力量、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研究参考,也适合作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相关教学培训中的案例教学。
2019年中国地震局给防灾科技学院下达了 大地震防抗救成功案例研究及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 任务,学院随即成立了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成功案例研究和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项目组,项目组多次实地走访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板重灾区 北川羌族自治县,访谈交流近百人次,悉心编录了24个震时避险案例和11个自救互救案例,并根据当事人自述将案例原原本本展现出来,让读者切身体会和洞察每个案例中的求生秘诀。 《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案例及指南:基于汶川8.0级地震北川现场调查》编者从专业角度对每个案例进行点评,深入发掘案例精髓和指导价值,在案例分析基础上,分别对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进一步总结共性、提炼精华,形成经验启示录,以期在对基层地震工作者进行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时起到案例教学的作用,从而推动
`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多灾种、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协同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对普查工作人员开展广泛的业务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普查工作队伍,是保障本次普查工作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为提高培训效果,规范普查数据采集、评估与区划工作,确保普查数据和成果质量,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务院普查办)精心策划,组织自然灾害风险相关领域专家,围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通力合作,编写完成了培训教材丛书。各教材既独立成册、又相互补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培训教材体系。本书是科普教材,主要对海洋灾害风险调查的知识进行介绍。
《三峡库区重庆段典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选录》通过对搜集到的三峡库区重庆段942处滑坡、塌岸、危岩地质灾害点的勘察、设计、监测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对各类地质灾害的特点及灾害治理措施进行研究总结,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点,对其工程地质条件、治理措施设计、施工和监测及治理效果做了详细介绍,可供类似地灾治理工作借鉴和参考。
《设备安全工程》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安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全书除了介绍设备通用的安全理论外。还介绍了典型金属加工机械及特种设备(起重机械、压力容器与气瓶、压力管道和锅炉)的安全技术与管理。全书共分五章,包括设备安全概论、典型金属加工机械安全技术、起重机械安全、压力容器(含气瓶)及压力管道安全、锅炉安全。 《设备安全工程》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安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安全及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全书由吕保和担任主编。
重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资源是灾后创造基本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和防灾条件的重要资源保障。 本书的内容包括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概论、应急救援的实证研究、地震复合灾害与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资源及其定量计算、应急救援模型、 避难与应急救援、救援资源畅流、灾害弱者及其应急救援、配置规划要点等。本书突出了近些年来河北联合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成果。读者对象是重大灾害及其应急救援的各级管理与指挥部门、 研究机构的领导、管理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和高等学校防震减灾相关专业的师生。对于城市规划、 避难场所及其发展规划、救援物资储备规划的规划师也有参考价值。
无
本书对造成西南地区的局地与区域性洪涝的时空分布、气象、水文特征及洪涝暴雨过程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在西南地区洪涝暴雨的成因,洪涝暴雨形成的物理机制,形成洪涝的概念模型,洪涝灾害的监测技术,洪涝暴雨与洪涝灾害的预报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的成果。这些成果为今后进一步加强洪涝灾害的监测,提高洪涝暴雨、山地灾害天气预报水平,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本书可供气象、水文、山地灾害预报和科研人员阅读,亦可供防讯抗灾害管理、指挥人员参考。
本集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京干旱化趋势研究”项目论文集的集。它集中反映了本项目在季节环境的自然变化规律、北方干旱化的历史过程以及过去典型冷暖时期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空间格局待方面的研究内容。本集共收入有关论文25篇,主要包括了以下几部分的研究成果: 1、根据地质、生物和历史文献等多种高分辨论记录重建季风环境演化历史和北方干旱化过程的时间序列; 2、我国北方干旱化的历史过程及其在全球变化的联系; 3、通过建立典型的剖面的时间序列,探讨古环境记录各种指标对干旱化的指示意义; 4、在整个第四纪时期,全新世和历史时期,我国北方干旱区在空间上分布范围的变化,为探索我国干旱区环境变化趋势提供自然背景和不同时段强度变化的基本结果。 本书可供从事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生态
本书主要包括侦检、搜索、营救、通信和后勤等5类地震救援装备的基本功能、技术参数、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立足于装备使用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常识,是一本专业性较强的装备实用手册。 书中以图文说明的方式介绍了一批常用救援仪器和装备的类型、工作原理、基本功能、维护保养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等。本书的内容注重实用性、准确性和严谨性,是一本专业性较强的实用工具手册。
本书针对人类所共同面临的水危机——洪水威胁、食用水短缺、水质恶化、荒漠化及沙尘暴,提出改善水环境现状的新理念、新方法,尤其是建设海洋水库的构想。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世界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综述,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和运用新战略开源的可能性,南水北调,修复海河流域的水生环境,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黄河治理方略,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及解决方略,淮河流域的旱、涝、脏水治理,海岛、沿海地区的财富——入海淡水,泊泊水库的小环境治理,荒漠化治理等。 本书具有系统性、综合性、战略性和创造性,可供计划管理决策部门及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水利工程、海洋工程专业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关心“水问题”的普通大众阅读。
本书在系统总结安徽省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前期设计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完备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理论技术体系。结合典型调查案例对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开展流程及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对雨水情自动监测站、视频图像自动监测站、预警设施设备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对平台软件、数据整编、县级防汛平台提出了典型设计方案;对系统建成后运行维护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说明。 本书反映了目前我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研究方面的 成果,可供水利、防汛、国土等相关部门的研究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手册共分为三个部分,全面归纳和总结了近年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洪水管理非工程措施的种类、做法以及它们的实用性和局限性,并给出了一些比较成功的实例。部分为手册的适用范围。第二部分为规划措施,包括水文分析;洪水预报;海潮洪水;洪泛区的开发管理;洪水保险;避洪防护;流域管理;决策等。第三部分为应急措施,包括洪水应急计划;抗洪;洪水警报;撤离;紧急援助与救济等。本手册后面有附录,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线索和信息,可供读者参考。 本手册适合于从事防洪安全工作的政府机构、有关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单位及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也可作为进防洪知识普及教育的壤训教材。
《山区村镇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手册》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村镇建筑工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二:《山区村镇地质灾害与工程防治技术研发》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山区村镇地质灾害,以村镇区域为对象,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示,揭示了山区村镇地质灾害的类型、识别方法、防治措施、预测预报手段以及村镇选址建设的基本规则。
定义事故预防为广义安全管理,定义安全行为控制为狭义安全管理。本书在提出现代事故致因链之一行为安全“2-4”模型、把事故原因分解为两个层面四个阶段的行为之后,分别阐述了事故各阶段行为原因的控制方法,然后给出事故案例的综合原因分析与预防策略, 将上述安全管理学的全部内容进行了学科定位。全书共十章,各章内容的逻辑关系由图表给出。
《农业数字防灾减灾资源规划及相关问题研究》在分析应急信息管理过程、社会需求、典型应急管理实践及相应的应急信息化环境的基础上,以农业灾害应急为例,研究了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环境及防灾减灾相关理论基础支持下,应急信息化管理原理、流程与框架模型,提出了应急信息资源描述、组织、整合、规划及应急资源优化调度等相关模型概念和相应的理论与技术,并基于DEA方法对农业数字防灾减灾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及优化研究。
《交通火灾防治技术》共分为7章,第1章对交通工具火灾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第2章阐述了火灾科学的相关基础理论;第3章至第7章是本书的重点内容,分别以公交汽车、地铁列车、高速列车、民航飞机和船舶这五种交通工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介绍了公交汽车、地铁列车、高速列车、民航飞机及船舶各类交通工具火灾发生的特点、原因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相应的火灾防治、应急救援对策和建议,并对典型交通工具火灾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本书由四川师范大学消防工程研究所所长朱杰老师主编。